本科稅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途徑論文

摘要:提高應用型本科稅法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從多方面做起。對於教學基本功,教師應注重口語表達能力和教學演示設計;對於教學內容,教師應結合稅法政策和教學目標選擇;對於教學方法,教師應側重案例教學法;對於教學模式,教師應引入翻轉課堂;對於課堂教學效果評估,教師應將作業、考試和比賽等多種手段相結合;對與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教師應設計一些合理指標。

本科稅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途徑論文

關鍵詞:稅法;課堂教學質量;提高途徑

課堂教學質量是指既定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稅法是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重要課程,提高稅法課堂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稅法的興趣對人才培養尤爲重要。提高應用型本科稅法教學質量,需要從教師語言及教學演示基本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效果評估、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等方面展開。

一、教師語言及教學演示基本功要紮實

講授式教學是稅法腳下不可或缺的方法,要提升講授式教學方式的效果,教師要運用授課藝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非常重要,教師的普通話要標準,能正確使用名詞和術語,語言清晰準確,具有親切性、啓發性、邏輯性、趣味性。教師除了要善於表達,還要鼓勵、引導學生自己表達。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演示能力。PowerPoint演示文稿代替傳統板書,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設計水平對稅法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不是簡單地把教材中的文字轉換爲電子形式,而要根據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圖文並茂,以達到更好的課堂腳下效果。稅法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首先要明確主題,其次要歸納重點,最後錄入文字並收集相關的輔助材料(圖片、表格、音樂、錄音等)。

二、完善稅法教學內容

提高稅法課堂教學質量,首先要深入研究稅法教學內容,高校稅法教師不僅要具備教學必備的稅法專業知識,還要有必要的延伸和擴展知識。稅法是國家的法律制度,內容更新較快,一本合適的教材不可獲取。稅法內容較多,課堂學時有限,教師不能簡單地捨棄某些教學內容,而要保留基本、重要的知識點,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學習方法,融會貫通。提高稅法課堂教學質量就是要從龐大繁雜的稅法教學內容中挑出重難點,用較少的課時引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例如,稅法按稅種進行分類設置,每個稅種都有基本的稅法要素,這就是學習稅法的線。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重要稅種,每個稅種的應納稅額的計算是重點。教師在稅法課堂上除了教授學生認識稅種、計算稅額外,還可講一些稅法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動態以及稅種的制定背景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針對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特點,稅法教學內容還應側重會計知識與技能,如在課堂上引入與稅收相關的會計分錄,如增值稅會計、消費稅會計。教師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制定合適的教學大綱,教學目的要明確,要求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教學程序合理,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教案格式規範。教師可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分享教學資料,及時總結評價教學內容。

三、豐富稅法的教學方法

稅法是一門理論和應用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在課堂上引入案例教學法能較好地兼顧二者。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案例的選擇尤爲重要。案例的選擇原則應是有助於闡釋稅法理論的;容易被學生感知的;具有真實性、典型性等特徵的;具有爭論性和啓發性的。例如,以電視連續劇《歡樂頌》中樊勝美和王柏川爲例。王柏川請樊勝美去飯館吃飯,樊勝美穿了前不久從商店新買的某品牌的打折衣服,噴了王柏川託人從法國帶來的香水。在吃飯過程中,王柏川點了一瓶新疆產的紅酒和一包香菸。已知王柏川的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後是12000元,託人從法國郵寄送給樊勝美的3瓶香水每瓶售價爲400元,加上運費總共600元,一瓶紅酒總價234元,香菸出廠調撥價爲46.8元/包,菸草公司批發價49元/包,市場指導零售價56元/包,樊勝美穿的衣服折後價爲900元。由上可知:王柏川月工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2000-3500)*20%-555=1145元;樊勝美花900元買的衣服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900÷1.17×0.17×(1+7%+3%)=143.85元;樊勝美噴的香水每瓶成本(400*3+600)/3=600元。共3瓶香水,按規定每瓶完稅價格爲600元。各種稅費如下:關稅=1800×50%=900(元);消費稅=1800/(1-30%)×30%=771.43(元);增值稅=(1800+900+771.43)×17%=590.14(元);3瓶香水入境成本=1800+900+771.43+590.14=4061.57(元);一瓶紅酒涉及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234÷1.17×(0.17+0.1)×(1+7%+3%)=59.4元;香菸涉及增值稅+消費稅=46.8÷1.17×0.17+46.8÷1.17×0.56+20×0.003=22.46元;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總共2.246元。通過類似案例,稅法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增強了學生學習稅法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等,稅法教學方法除了案例教學法,還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發現法、探究法等。多種不同方法結合運用,能有效提升稅法課堂的教學質量。

四、改革稅法教學模式

提高稅法課堂教學質量可以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教師提前把稅法知識內容、課件上傳到網上,學生自主學習,記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課堂上與教師現場討論。對於有些問題,學生可以通過網上分享與教師溝通,與同學進行互動討論。稅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由課前學習和課堂學習兩個部分組成。

1.課前自主學習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上課前,教師按照教學進度安排將微課、視頻、音頻、PPT、文檔等教學資源利用網絡平臺發放給學生。按照一個稅法知識點錄一個視頻,清晰簡潔,時長控制在8~10分鐘。例如,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教師可以將計算過程錄製出來,學生一目瞭然;增值稅申報納稅程序可以使用動畫的形式。視頻結束之前,教師佈置一些練習題,學生檢測自己對稅法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便於教師發現問題,調整課程進度。例如,消費稅法中酒類應稅項目的課前任務可以這樣設計:找到一些會喝酒的人朋友,無論是白酒、啤酒、紅酒還是其他酒;觀看視頻《酒類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瞭解對酒類徵收消費稅的原因;觀看教師錄製的視頻《酒類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幫喝酒的朋友算一算喝每瓶酒應負擔的消費稅額,將自己的計算過程與結果以小案例形式提交給教師。完成三個課前學習任務的學生,記優秀;完成兩個任務的學生,記中等;只完成一個任務的學生,記及格;一個任務都沒完成的學生,記不及格。2.課堂討論總結學生經過課前學習,對知識有所瞭解,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前學習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以酒類消費稅爲例,課堂設計如下:(1)教師在課前篩選並打印學生在課前學習任務中提交的喝酒人應負擔的消費稅額計算案例(分成白酒、甲類啤酒、乙類啤酒、黃酒、紅酒、酒類飲品6大類,如沒有相應案例,教師進行補充);學生分爲6組,將6個打印好的案例分別交給6個小組,要求小組計算出酒類應納消費稅額。(2)交換案例分析,小組間交換案例,分析討論其他組應納稅額的計算問題,主要是分析計算是否正確,如果錯誤,錯在哪裏,如何更正。(3)代表演示與點評,6種酒分別由1個小組演示,如第一組派一名代表演示白酒消費稅應納稅額計算,第二組演示甲類啤酒的應納消費稅額的計算,以此類推。教師點評,針對每組的問題及學生演示發表評論,肯定學生的成績,指出不足。(4)對於有爭執的小組,教師要充當臨時調解員的角色,以保障課堂腳下順利進行。

五、強化稅法課堂教學效果評估

提高稅法課堂教學質量,就要注重對教學質量評估,從評估中找出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改正。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有作業、考試、稅法比賽等。有些作業要求學生總結稅法理論框架和內在邏輯的理論性,既有助於幫助學生鞏固學習過的理論知識,也有助於教師發現理論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些作業設置一些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善知識結構,向教師反饋學生是否順利突破理論學習瓶頸。有些作業要求學生完成案例分析或者撰寫小論文,幫助學生拓展稅法知識,強化學生對於稅法問題的思考,這類作業爲教師進一步設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依據。考試是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一份試卷應該較全面地反映學生對各種不同性質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能夠通過試卷瞭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稅法比賽是評估稅法課堂教學質量的依據,比賽目的是通過競爭促進學生運用稅法知識。比賽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運用稅法知識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比賽還可以加強學生與外界的交流,擴寬知識領域。如果參賽獲獎,學生獲得榮譽,有利於提高學習積極性;如果參賽沒有獲獎,學生認識到差距,教學質量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有些比賽通過網上答題的形式展開,參賽內容是純稅法知識,這種比賽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稅法知識,增強全社會納稅意識,提高稅法遵從度。有些比賽以寫稅務論文的形式開展,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考查稅法綜合性知識。有些比賽與會計其他學科相結合,有利於考查學生的跨學科綜合能力。

六、優化稅法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教師可從教學課堂質量評價指標中瞭解授課效果,瞭解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改進、調整、提高。評價體系的建立意味着課堂教學中與教學相關的各種因素的側重點不一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評價重要因素,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習特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一級指標下面對應2~3個二級評價指標。對每個教學指標可以設計一定的分數權重,以便量化課堂教學質量。學生、督導、其他教師從這些指標中對稅法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分,授課老師通過量化後的指標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改進、提高。例如,授課老師在活躍課堂氛圍方面的分數很低,那麼就要相應找些能活躍課堂氛圍的方法,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稅法課堂教學涉及多方面,需要教師研究稅法課程的特點,從稅法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綜合研究。通過研究,不斷開發與更新知識,使稅法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課程與科研相結合,科研有助於對學科或課程相關內容做前瞻性分析,可以從研究中發現啓發性的觀點、理論和方法,如果將這些和課堂知識結合起來講解,會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對於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嘗試融入其他學科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蔡紅梅,許曉東.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

[2]徐玉珍.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出發重新思考教師教學基本功[J].課程教材教法,2004

[3]彭金冶,杜忠連.高校法學課堂教學質量提高途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

[4]劉學智.網絡環境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以稅務會計課程爲例[J].納稅,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