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與學的論文

教與學是學習活動開展的兩個方面,主體分別爲教師與學生。對於教師來說怎麼教好,對於學生來說怎麼樣才能學好,共同的目標是成績優異。但常見到的是教師說學生教不會,學生說學不會。

淺談教與學的論文

先談教師的教育教學觀。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惱人的問題:在課上講了幾遍的問題,過幾天學生又不會了,現在的學生是怎麼了。老師辛辛苦苦的教,學生刻刻苦苦的學,到頭來,考試成績並不理想,往往事倍功半。其原因何在,我想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一直演繹着“三個一”:“一種教法”——凱洛夫五教法。此法1951年傳入我國,根深蒂枯影響了幾代教師,甚至成爲不少教師的思維方式;“一種要求”——教正確、講明白。不少教師認爲這個要求很高,其實,讓教師別把課講錯了,別讓學生聽迷糊了,這個要求高在哪裏呢;“一種精神”——老黃牛精神,或者叫做奉獻精神,現在好多學校都提倡加班加點,教師在校工作時間超過13小時,老師累學習也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固然需要“奉獻”精神,但其途徑是否就只有在時間上做文章。

如果我們能找到了一種省時、省力、低耗、高效的新的教學方法,從而跳出“題海”、跳出“時海”還教師一輕鬆,還學生一自由哪該多好啊!

隨着人類社會向信息社會的邁進,教育面臨着重大變革,學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重視,一個全新的學習時代到來了。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斯認爲:“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再三強調: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學會如何學習”。這樣全世界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同一個話題——學會學習,這是時代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在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提倡多年,進行新課程改革在我們晉城也近十年了,而在現實生活中,對待教學改革通常有三種態度:一是一味的拒絕,不管張三李四、國內國外,概不接受,老教師居多。二是機械模仿,照抄照搬,目標教學有四個步驟,我就有四個步驟,別人掛小黑板,我也掛小黑板,青年教師居多。三是曇花一現,今天學這個經驗,明天學那個經驗,幾天以後還是老樣子。這山看的那山高,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也學不到。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教育觀念的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所以要推進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徹底解決觀念的認識問題。

一、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生關

1、樹立“人才多樣化,個個能成才”人才觀。“學習好的學生是人才”,這個觀念沒有錯,但“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是人才”就不正確了。可是,現實生活中,不少教師自覺不自覺的認可了後者,並導致一些不正常的教學行爲,一俊遮百醜,只要學習好,當班幹部、入團、評優等都優先考慮。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據有關網上資料介紹:中國的職業可以分爲8個大類,66箇中類,413個小類,1883個細類,具體有多少個小類,就無從統計了。那麼照此計算,全國就該出現1883個狀元。以此類推,每年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最終都會走向社會,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說:學習好,能考上大學的是人才;那些唱的好的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是人才,那些跑得快的學生像今年的奧運冠軍劉祥爲國爭了光是人才;那些會養蘑菇、種大棚的的人不也是人才嗎。

2、樹立“以學生爲中心”的主體觀。學校和教師都是因學生而存在,如果沒有學生,學校和教師都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學生纔是學校的主人,學校和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開展的,學校和教師都是爲學生服務的。教師要爲學生創造舒適的學習環境,做學生的引路人,讓學生的個性、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並且相信每學生都是好孩子,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要學會寬容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要多看學生的長處,少看缺點,多鼓勵,少批評;相信“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過分的批評對學生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3、樹立“以能力爲中心”的質量關。傳統的教育教學質量過分的注重“雙基”,應試教育的東西太多,過分追求升學率,而忽視了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新的課程改革的素質教育質量關則不太看重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因爲學生求學階段所學的課本知識只佔浩瀚知識海洋中的極少的一部分,並不能滿足其終生的需求。所以,教學生“學會”知識遠不如培養“會學”的能力更重要。

二、掌握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1、讓學生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的學習觀念。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學習是學生在學,而不是教師在學,知識是學生學會的,並不是老師教會的。因此,作爲學生,一定要充分發揮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不要一味的依賴教師,而應該在教師的“教”中主動建構自己的“學”,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讓學生真正體會“要我學和我要學”的含義。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說過:“教育是什麼?簡單的說,就只一句話,就是培養學生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的表現,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隨時隨地的應用,好像處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實證明: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不是因爲他的智力,而是取決於他是否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3、注重學法指導。俗語曰:“授人一魚,不如授人一漁“;在平時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這纔是成功的關鍵。比如,在教學初中物理電學計算題時,(物理中的難點、重點)我就教給學生,(1)改畫電路圖,將沒有用的部分去掉,保留有用部分;(2)在圖上標上已知量和未知量;(3)從已知、未知中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讓學生學會了解題的技巧,以後再遇到這樣的計算題,學生就不會認爲難了。

三、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基本環節。

在學校的學習中,一個良好學習習慣大體包括:預習習慣、上課習慣、複習習慣基本環節。

1、預習是首要的環節,。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的瞭解,一便上課時有目的的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逐句逐句讀懂詞句,聯繫以前所學過的有關知識,深刻理解本節課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畫出哪些地方不會,並做好記錄,爲下一節上課打好了充分的思想基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堅持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相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當作任務來完成,而要將它看作是學習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在書上做記號“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上課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戰場。上課的時候,課前要準備好所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本、工具書等,課上要認真專注的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們的發言,要積極和老師配合,跟上老師的思路,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對分組討論的問題要積極踊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養成一個善於記錄課堂筆記的習慣,記錄學習的要點,學習新得,以及老師對教材的補充和延伸,加深和更正自己的對知識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

3、課後複習是對知識的鞏固和消化。課後要進行及時的鞏固複習,就像牛吃草後要“反芻”一樣,對課上所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反思、總結,哪個地方會了,哪個地方還不會。課後複習一般分爲三種:平時複習、階段複習、總複習,不同的複習階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平時複習的目的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複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複習,牢固掌握,俗語曰:溫故而知新。

階段複習的目的主要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系統化。對單元、章節知識進行復習鞏固,複習時要進行知識的歸類,把握重點,弄清新舊知識的聯繫,做到融會貫通,在階段複習時要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習能力上一個臺階。

總複習的目的主要就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複習鞏固。因此複習時要對照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根據複習時間制定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缺補漏,解決疑難問題,特別複習一下前面學習中的錯題記錄,達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複習不僅僅是知識的複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世界各國的教學方法改革不斷髮展,如前蘇聯贊可夫的發展教學法;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德國根舍的範例教學法;法國教育家弗雷內自治教學法;保加利亞洛扎諾夫的快樂教學法;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目標教學法即掌握學習法等;都刻意注意了學生的主體論、能力目標論、動態發展論、多渠道獲得知識論。

我國北京潮陽區小學教師馬芯蘭的滲透教學法;遼寧特級教師魏書生的六部課堂教學法;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的三主原則;湖北武漢大學教授黎世法的六可行教學法及其異步教學法;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的自學輔導法;近期轟動一時的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無不都是在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習主人翁的主動作用,基本原則都是啓智導學,我國的教學改革的總趨勢和世界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