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自主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論文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整個小學階段閱讀素養的基礎。教師就應當根據低年級語文閱讀學習特點,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從而有效構建低年級自主閱讀教學模式,促進低年級學生閱讀素養的有效形成。

小學低年級自主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論文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自主閱讀;教學模式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是整個小學階段閱讀素養的基礎。基於此,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就應當根據低年級語文閱讀學習特點,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藉助一切有利的語文教育資源,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從而有效構建低年級自主閱讀教學模式,促進低年級學生閱讀素養的有效形成。

一、在多讀引導中促進語言積累

閱讀課就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讀書課,訓練任何一種語文能力都離不開讀。低年級閱讀中的很多文章故事性很強,文辭優美,句通義順,常配合有人物說話的神態、語氣、語調;又有很多描寫事物情態的優美語句,適合學生多讀。這樣,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在讀中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實到實處。(一)在自由讀中促進語言積累新課標強調“整體感知,讀中感悟”,並指出通過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低年級的許多課文都能引導學生藉助漢語拼音各自讀課文。在新部編語文第一冊《秋天》一課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多讀:(1)初讀:把字音讀得正確,把句子讀得通順,做到“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朱熹語)(2)細讀:讓學生帶着兩個問題(秋天是什麼樣的?)(課文主要講了秋天的什麼景色?)在小組內自由讀,邊讀邊議。(3)熟讀:在學生大致瞭解文中內容後,要求學生讀出秋天景色的美麗,讀出小動物們活潑遊戲的.情景,並讓學生邊讀邊點出不理解的字、詞、句。這樣,騰出時間,讓學生感知故事整體,積累語言,啓發學生在參與認知全文的過程中去積極學習。(二)在範讀中促進語言積累由於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等原因,小學生學習掌握一項新的知識時,往往靠教師的講解。範讀,對於教師來說,是一種輔助講解手段。表情範讀,可以經學生的聽覺、想象,使作品中的描寫形象化,使作者傾注於作品的激情具體化。低年級學生感悟能力不夠好,教師可以藉助範讀來彌補這一狹隘性。在《浪花》的教學中,教師懷着喜愛浪花的感情範讀課文。指導學生“輕輕地”“悄悄地”讀得輕一些,慢一些。“嘩嘩譁”讀得響一些。通過教師正確、清晰、自然、生動地範讀,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瞭解“浪花的可愛及作者對浪花的喜愛和非常興奮的心情。”

二、在動手操作中促進語言感悟

科學工作者的實驗結論表明:動手做一遍比耳朵聽一遍識記效果提高60%。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動手既可以促進理解,增進記憶,增強訓練力度,又可以增加活動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特別在低年級,他們所積累的知識有限,思維直觀。如果在形式上將學習活動變成有吸引力的遊戲過程,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效果會更好。在《刻舟求劍》一文的教學中,我設計以下環節。(一)通過簡畫助學促進語言感悟讓學生在自己的美術本子上取出兩個板塊,指導學生用上些簡單的線條。(如:江水~~,小船###,寶劍*等)畫出“船在江中”(掉劍)和“船靠岸”(撈劍)兩幅圖,着重畫出“船”和“劍”的具體位置。這樣的操作簡單易學,讓學生在操作中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二)通過過程操作促進語言感悟教師在黑板上畫波浪線表示江水,把用硬紙剪成的小船掛在一條線上,再用紙剪成一把寶劍,讓學生動手操作:寶劍從船上掉入江中後,在船舷上做記號,拉動小船至江邊。學生很容易發現船的位置已經發生了變化,船和劍的位置也慢慢變化。從直觀上加深對文中意旨的理解,強化了主體意識,又解決了教學難點,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雖然,現在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很多教學內容都可以在多媒體設備呈現。但學生動手學習既能手腦並用,又能體驗樂趣,使孩子身心和諧發展。

三、在依圖複述中促進語言內化

看圖說話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最主要的途徑。葉老也曾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以開拓兒童的想象。”語文教材裏的大量插圖以形象的畫面爲學生的複述訓練提供記憶的支點和描述的對象。低年級語文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豔。教學中,可利用教材優勢讓學生根據課文插圖,結合板書,理解課文,看圖想象,並簡單複述文中故事。在《駱駝和羊》的教學中,在學生初步學習課文後,指導學生依據插圖逐圖複述:第一幅圖着重引導學生複述駱駝在吃樹葉時的輕鬆神態,體會羊吃不到樹葉時的着急心情。第二幅圖主要讓學生領悟老牛的話並複述。這樣,通過書面向口頭的遷移訓練,促進學生把“消極語言”內化爲“積極語言”,讓學生做到“口有所誦,心有所思”,“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我之心”,啓發了學生的思維,提高記憶力,又養成了他們口語交際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在以演促思中促進感悟深化

喜歡錶演是兒童的天性,在閱讀教學中可以依據兒童的這種好動、好表現的心理特點讓學生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來表演。閱讀教學中的表演好不好,是根據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把握來判定的。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正確、深刻,才能恰當地表演;而表演得好,又有助於深化對課文的理解。低年級語文教材裏的童話故事所佔的比重大,即使一般的記敘課文情節也生動,又有大量的人物對話,適合學生表演。針對這一特點,在《小馬過河》一文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課文爲依據,讓學生表演(並配以頭飾)。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

(1)小馬過了河會說什麼?

(2)小馬回到家怎樣對媽媽說的?

(3)小馬過了河又會怎樣說的?這項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符合讓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的原則,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又使語言實踐活動得到延伸。

參考文獻:

[1]許有世.構建“自主學習”閱讀教學模式例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0.22:21-22.

[2]辛錦宗,連三強.自主參與與讀中悟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例談[J].語文教學通訊,200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