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具操作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要通過直觀教學和實際操作,來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如能恰當地組織學生使用學具,開展實際操作活動,不僅能較好地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使學生的 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

學具操作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總結

一、學具操作有利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認知對象主要是經過前人無數次實踐總結出來的認識成果——概括化的知識體系 ,抽象性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徵。這就大大提高了認識的起點,增強了認知的難度。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 ,如果讓學生從教師的語言——黑板——教師的動作中去接受知識,模仿思維,時間稍長,他們便因單調感到 乏味。因此,讓學生操作學具,一方面可使學生手、口、腦、眼、耳多種感官並用,擴大信息源,創設良好的 思維情境;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小學生好動、好奇的特性。利用學具操作的直觀具體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 出一個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思維氛圍,有利於學生思維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

二、學具操作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層次性與邏輯性

如何處理抽象的數學問題,比如數學基本概念,應用題等,常規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從一些“關鍵”的字、 詞入手引導學生分析。由於這樣的方法本身就是抽象的,運用時相當一部分思維能力不夠強的學生就只能作機 械地模仿,甚至無從下手,因而不易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擺一擺 、做一做,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這能在“思維過渡”中起到“船”和“橋”的作用。例如:在教學“正方形 的認識”時,我發給學生六張紙片(圖略),讓學生先數數六個圖形邊的條數和角的個數;歸納出它們的共同 點(都是四邊形)。再用直尺量量每條邊的長度,看誰先指出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菱形和正方形)。接下來 再讓學生用三角板比一比這兩個圖形的角,找出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圖形來。這時,再告訴他們,這就是我們今 天要學習的“正方形”。之後,我又發給學生幾張大小不等的正方形紙片,讓學生數一數(邊數),量一量( 邊長),比一比(角)。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正方形的特徵。這樣,把“正方形”放到“四邊形”的整體 中去認識,分層揭示正方形的特徵,讓學生參與了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學生概括起來言之有物,思路清晰, 邏輯性強。

三、學具操作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內化與外化

無論是思維的內化還是外化,都必須在豐富“表象”的基礎上進行。而表象的建立,往往又離不開演示與 操作。因此,應適當地加強操作教學,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充分感知,建立起豐富的表象基礎。

例如,爲了幫助學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課上,我讓學生用小棒在千以內的數位順序表上擺數:先 是用3根小棒擺出300、210、201、120、102、30、21……都能被3整除;然後用4根小棒擺出400、310、301、2 20、202、211……都不能被3整除;接着再用5根、6根……9根小棒去擺,引導學生髮現擺出的數是否能被3整除 與小棒的根數有關。引導學生比較得出:當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時,擺出的數都能被3整除。在此基礎上再引 導學生理解各位上數字和能被3整除的數能被3整除就水到渠成了。這樣,在操作中歸納,再把外部操作內化爲 思維的條件,通過表象進行思維,可順利地實現思維的內化。

與上例不同,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我則讓學生先把解題的過程在心裏默想一遍,答題時一邊 操作學具,一邊結合操作說出思考步驟。這樣手、口、腦並用,有利於學生將內部語言轉化爲外部語言,促進 思維的外化。

四、學具操作有利於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和效率

培養學生思維的品質和效率,是發展思維能力的突破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操作教學利於發揮 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學情濃,探索性強;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協作,爲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去發現新事 物、提出新見解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如教學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時,有不少題目的解法不唯一,對此,可讓學生利用學具畫、折、剪、拼,把條 件間隱蔽的關係明朗化,從而開拓思路,得以多解。

附圖{圖}

如上圖(1),已知平行四邊形面積爲30平方釐米,求陰影部分面積。(單位:釐米)

我們可先求陰影部分三角形的底,再求出面積,或者用總面積減去梯形的面積求得。但在解題時,有不少 學生在圖上添加了輔助線,思路就不同了:

如圖(1):總面積÷2-直角三角形面積

如圖(2):(總面積-長方形面積)÷2

如圖(3):(總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2

也有些學生把學具剪開,平移,重新拼合,變成圖(4),解法更爲直觀:(總面積-長方形面積)÷2。學會 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利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提高思維效率。

五、學具操作有利於評價學生思維的正與誤

課堂上,教師大量、高效、準確地把握學情,獲取反饋信息,對於評價學生思維,達到教學目的具有重要 作用。教學實踐中,有不少操作性作業用語言表述無法代替進行;也有些題口頭解答難以獲得準確的反饋信息 ;此外,由於語言間接性的限制,教師難以選擇典型範例加以評析……對此,我們可先讓學生操作學具解題, 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進行臺前展示,或通過投影放大處理。這樣,教師獲得的反饋信息量大、準確,針對性強 ,加強了信息反饋的效應。其中正面反饋信息強化了學生的正確認識,負面反饋信息暴露了學生思維的缺陷, 便於教師及時幫其糾正,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