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答案《學者傅斯年》含答案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閱讀答案《學者傅斯年》含答案解析

學者傅斯年 徐百柯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歷史學家,“五四”運動中的學生領袖,民國時期的學界領袖。

那是一個冬夜,小小書房內,炭盆裏生着火,傅斯年穿一件厚棉袍伏案寫作;他夫人坐在對面,縫補他的破襪。因爲臺灣大學校長第二天要參加兩個會議,不可太寒磣。夫人催他早些休息,他擱下筆,擡頭對夫人說,他正在爲一份雜誌趕寫文章,急於想拿到稿費,好做一條棉褲。

說罷,他起身指着壁上的書架說,這些書,還有存在史語所一房間的書,他死後要留給兒子。他要請董作賓先生爲自己治一方印,刻上“孟真遺子之書”。

他長嘆一聲,接着對夫人說:“你嫁給我這個窮書生,10多年來,沒有過幾天舒服日子,而我死後,竟無半文錢留給你們母子,我對不起你們。”

夜深了,窗外吹起一陣寒風,室內盆中的炭,已化爲灰燼。

1950年年底的這個夜晚之後不久,傅斯年去世。不多日,衛生署一人來傅家,送來一副眼鏡,說是傅先生託他在香港爲某學生配的。原來,傅斯年爲了發掘高才生,在臺大舉行作文比賽,由他親自出題閱卷。一日,他回家興奮地告訴夫人,自己看到一篇好文章,約作者面談,果然文才非凡。但這學生家境貧寒,患深度近視而不戴眼鏡,問他爲何,該生默然不答。

傅斯年的至交胡適評價道:“他的感情是最有熱力,往往帶有爆炸性的;同時他又是最溫柔,最富於理智,最有條理的一個可愛可親的人。”

傅斯年在認識丁文江之前,痛恨其政治立場,甚至當着胡適大罵丁文江,說:“我若見了丁文江,一定要殺了他!”後來胡適介紹兩人認識,他們卻迅速成爲莫逆之交。丁文江在長沙病危,正是傅斯年第一個從北京趕去看護。這樣一個敢說敢罵的山東好漢,在臺灣,人們稱道他是惟一一個敢在蔣介石面前蹺起二郎腿放膽直言的人。其實,早在1944年,傅斯年就在參政會上向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發難,揭發其在發行美金公債中貪污舞弊。會後,蔣介石親自請他吃飯,爲孔說情。席間,蔣介石問:“你信任我嗎?”傅斯年答曰:“我絕對信任。”蔣介石於是說:“你既然信任我,那麼就應該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立刻說:“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於說因爲信任你也就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有關蔣、傅之間的談話,人們評價:“這樣的君臣對話,如此之豪傑氣,當今之士,且不說有過,又可曾夢想過?”

還如胡適所言:“他能做最細密的繡花針功夫,他又有最大膽的大刀闊斧本領。他是最能做學問的學人,同時又是最能辦事,最有組織才幹的'天生領袖人物。”

傅斯年的學問貢獻,僅以他開創的“史料學派”就足以名世。他提出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原則,經得起時間考驗,堪稱一代史學大家。同時,他又被稱爲最傑出的學術組織家:海峽兩岸頂尖的學術機構,從中央研究院到北京大學、臺灣大學,其歷史上所能達到的高度的學術研究,傅斯年均功不可沒。

這個人真的是“天生的領袖人物”。1919年5月4日,上午的遊行籌備會議是傅斯年主持的,下午開始的遊行,總指揮是傅斯年,他扛着大旗走在隊伍前列,後來又是他率領隊伍衝進趙家樓。從學生成爲教授後,他創辦並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20年間被認爲是中國最有實績的研究機構,聚集了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等一代大家。傅斯年死後葬在臺大。行政大樓的對面架設有一口“傅鍾”,每節上下課都會響21聲,因爲這位校長曾說過:“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 (本文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文章的分析與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 傅斯年到臺灣後生活非常艱難,臘月寒冬,也沒有可供禦寒之衣,只好經常深夜趕寫文章,獲取稿費來應生活之急。這都是由於他敢說敢罵的性格造成的。

B. 從“炭盆裏生着火”到“室內盆中的炭,已化爲灰燼”,這裏的“炭”隱含着深意,暗示着傅斯年的生命如炭成灰燼一樣已走到盡頭,給全文蒙上一層傷感的情調。

C. 傅斯年當着胡適的面大罵丁文江,在參政會上向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發難,與蔣介石對話時表現出豪氣,都體現了他“最富於理智”的一面。

D. “五四”運動時,傅斯年主持遊行籌備會議,指揮遊行,扛大旗走在隊伍前列,率領隊伍衝進趙家樓,這些都表現了他作爲“天生的領袖人物”的組織才幹和勇毅精神。

E.文章不僅從正面寫出了傅斯年作爲學界領袖的重大貢獻,而且通過人物的評論從側面對傅斯年性格進行多角度的展示,讓讀者更好地領悟人物的思想品德。

(2)胡適評價傅斯年:“同時他又是最溫柔,最富於理智,最有條理的一個可愛可親的人。”文中那些地方體現了他的“溫柔”?(6分)

(3)文章中多次寫到傅斯年是“領袖”,是“天生的領袖”。請結合全文,概括並分析傅斯年能夠成爲領袖的因素。(6分)

(1)選D3分,選E2分,選B1分。解析:A前後沒有因果關係B“給全文蒙上一層傷感的情調”C體現了他性格的“爆炸性”。

(2)對夫人說的話,他爲自己生活貧窮,竟無半文錢留給妻兒深感愧疚;得知高材生家境貧寒,患深度近視而不戴眼鏡,託人從香港爲他配眼鏡;丁文江在長沙病危,他第一個從北京趕去看護。(每點2分)

(3)重視文化知識,輕視物質享受,生活艱苦樸素,死後,把書籍留給兒子;愛惜人才,爲高材生配眼鏡;不屈權勢,不逢迎,大罵丁文江,在參政會上向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發難,與蔣介石對話;能辦事,有組織才幹和凝聚力,被稱爲最傑出的學術組織家;有實幹精神,主持遊行籌備會議,擔任遊行的總指揮;注重思考,說一天只有二十一個小時,剩下三個小時是用來沉思的。(答出三點即可,每點概括1分,分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