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 教案教學設計

                十五、屈原列傳

屈原列傳 教案教學設計

                    司馬遷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夾敘夾議的寫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義詞。

   2、瞭解屈原的生平事蹟和他的政治主張,認識屈原熱愛祖國和敢於同邪惡勢力作鬥爭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屈原的不幸遭遇和歷史事實,突出屈原的高貴品質、愛國精神( 第三段)

   2、難點: 記敘、議論、抒情密切結合的特點。

三、教學時數:

    三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背景簡介:

    課文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史記記載了我國從遠古直到漢武帝時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兩千年來,我國封建社會的“正史”,大多數沿用《史記》開創的這種體例。《史記》不但是一部史學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學名著。它善於塑造人物形象,語言簡潔生動;同時富於抒情性。它在敘述史實時,飽含着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大概是因爲這個原因,魯迅譽之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大約因爲屈原、賈誼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賈誼還作過《吊屈原賦》,所以就把他們合寫一傳。課文選的是屈原的傳文部分(有刪節)。秦朝以前,古書中都不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蹟。《史記》中的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蹟最早,最完整的文獻。

簡介屈原的生平和影響:

    屈原是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於公元前 340年楚國的貴族家庭,知識淵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懷王信任,擔任地位相當高的“左徒”的官職,參與國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於上官大夫的誹謗而被楚懷王疏遠。屈原鑑於在秦國威脅下的楚國的危機,主張改良內政,聯合齊國以求自存。但是,當權者靳尚和懷王的寵姬鄭袖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正確意見,和齊國絕交了。懷王甚至被秦國誘去做了三年的俘虜,囚死在秦國。楚懷王死後,頃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親還要糊塗,在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的挑撥和詆譭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歲時,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絕望,於公元前 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日,跳進湖南省汩羅江自殺了。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他的政治生活雖然失敗了,但作爲偉大愛國主義者和偉大詩人卻贏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日端午節,全中國各地劃龍船, 吃糉子,就是用來紀念屈原的。

    屈原的詩作,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寫真。他同腐朽沒落的貴族政治集團作鬥爭的頑強精神,他堅持自己的理想而寧死不屈的堅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戀祖國,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主義思想,形成了他的詩作的基調。這便是屈原的作品傳頌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詩作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打破了以《詩經》爲代表的四言詩的格調,吸收民間形式,創造了一種句法參差多變的新詩體“楚辭”,是詩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開創了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後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學家,都從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營養。

    本文記載了屈原的生平事蹟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傑出才能,讚揚了他的愛國精神和剛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第 二 課 時

    屈原者,名平,楚      之同姓(1)也。爲  楚懷王左徒(2)。博聞強志(3),       

                  楚國王族             擔任

                                     聞:學識,名詞。志:記,記憶力。名詞

明  於治亂(4),  嫺  於辭令(5)。   入  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出

瞭解對於  的道理 嫺熟  應酬的語言  對內就    商議      來發號施令  對外

                                  入、出:作狀語

則接遇賓客,應對    諸侯,王甚任(6)之。

  接待      應付各國          信任

    上官大夫與之同  列(7),       爭            寵而心  害  其能(8)。懷    

                同在朝列  (他)爲了爭得(楚懷王的)寵幸心裏嫉妒  才能

                                                       害:作患講。 

王使屈原造爲憲令(9),屈平屬(10)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見  而欲奪(11)之,         

        制定法令         寫的      沒有定下來          見到了想篡改他的

        造爲: 同義, 制定

      屈平不與。  因讒之        曰:“王使屈平爲令,衆  莫  不知。每一令

稿子        答應  就講屈原的壞話說                 大家沒有        法令

        與:給與,答應。讒:講壞話,名作動。

出,    平伐(12)其功,曰:以爲‘非  我莫    能爲’也。”王怒  而  疏(13)

制定出來  誇耀           認爲  除了  沒有誰能制定法令    發怒因而疏遠了屈平。

曰:衍詞,不譯。 

    屈平疾  王聽之不聰(14)也,  讒諂      之蔽明(15)也,     邪曲之  

        痛心  聽信讒言不辨是非  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王的明見 邪惡的小人

        聰:明。讒諂:說好人的壞話,形作名。明:形作名。邪曲:同義,形作名。

害  公(16)也,   方正之      不容(17)也, 故憂  愁  幽  思  而  作《離

危害公正無私的人 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容納   憂傷愁悶沉鬱沉思因而寫了

 公:形作名。方正: 形作名。“疾”後面四句都是原因賓語,“之”取消獨立性。

騷》。“離騷”者,猶  離  憂(18)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就是遭遇憂愁            是    起源              根本

                      離同罹:遭遇。

人窮      則反本(1),故        勞  苦  倦  極,           未嘗不呼天也;

  處境困難就追念本源   (人們)在勞累辛苦睏倦極度疲憊的時候 沒有  喊  的

反同返:返回。        勞苦倦極:同義複用,極:作病講。

疾  痛  慘怛(2),        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    直行,   竭忠

生病痛苦內心疼痛(的時候)                     道德端正行爲正直 竭盡忠心

                        直行(háng):行,道路。直行:道路端正,喻行爲正直

盡智, 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信  而見疑(3),忠  而被謗,能無

和智慧           小            處境困難 誠信  被       忠貞

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4)。            上  稱  帝嚳(5),下道

怨恨                   是從怨恨引起的 (《離騷》中)遠古提到         近古

齊桓(6),中述湯、武(7),以(之)   刺  世事(8)。    明  道德之廣崇(9),治

                         用(它)來諷刺當時沒有賢君 闡明      廣博崇高 

                                                            廣崇:作賓語

亂之條貫, 靡  不畢  見。        其文  約(10),其辭  微(11),其志  潔,

國  條理性 沒有  完全表現出來的    文字簡練      辭句含蓄      志趣高潔 

條貫:作賓語。                    其:代屈原。

其行  廉。 其稱  文  小  而其指  極大(12),舉  類邇而見  義    遠(13)。

  行爲端正 它引用文字瑣碎但  旨趣          舉的近事但體現意義很深遠

                           指同旨。      類:事物。邇:近。

其志潔,故其      稱        物芳(14);其行廉,故死  而不容(15)。   自

          《離騷》引用的都是美人芳草          到死也不被世道所容納 自動

                                              不容於世

疏  濯淖污泥之中(16),蟬蛻    於濁穢(17),             以浮游(於)塵埃之

遠離污泥濁水          象蟬那樣從污穢中蛻皮(而不被污染) 而     在 塵世

疏:疏遠。濯同濁。淖:泥漿        濁穢:指黑暗社會。

外,不獲  世  之滋垢(18),嚼然    泥而不滓者也(19)。推  此  志也,   雖

      沾染塵世  污垢      潔白純淨能出污泥而不染    根據這種志向判斷 即

滋同茲:污泥。嚼然:潔白的樣子。泥:從污泥中出來,名作動。滓:污黑,名作形。

  與日月爭光可也。

使同        也是可以的 

    屈平既  絀(1),       其後  秦欲伐齊,齊與楚從  親(2)。惠王(3)患之,

        已經被罷免了官職  這以後                聯合抗秦   對這件事擔心

        絀同黜           從同縱。親:親近,動詞。患:以……爲患,意動用法

乃令張儀佯去秦,(因)厚幣委  質事(於)楚(4),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              

          離開    用    呈獻信物

                            質同贄:信物。

誠  能絕(於)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懷王貪  而信  張儀,  遂    

確實  絕交                一帶的六百里的土地       心貪就聽信    的話

                      商於(wū)秦地名。

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  曰“儀與王約六裏,          不聞六百里。”

          往            騙楚使          約定割讓六裏的地方

          如:動詞。

楚使怒    去, 歸  告(於)懷王,懷王怒,大興師  伐秦。秦發  兵  擊  之,

    憤怒地離開 回國                    大舉興兵        調遣軍隊迎擊

大破楚師      于丹、  淅(8),  斬首八萬,虜楚將屈  (9),遂取  楚之漢中        

把楚軍打得大敗  丹陽、淅水一帶 殺人                       奪取

地。 懷王乃悉發  國中兵,以深入      擊  秦,戰於藍田(10)。魏聞之,襲

地區     就全調遣        來    (秦境)攻打                          偷襲

楚至鄧。     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競                  怒  不救  楚,楚

    鄧縣一帶                     始終因爲楚懷王絕齊而惱怒  救援    楚國

    大  困。

處境十分困難

    明年(12),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楚王曰:“不願得  地,願得張儀而甘心

                              講和               得到            

焉。”張儀聞(之),    乃曰:“以一儀而當  漢中地,臣請        往如楚。”

了        聽說(這件事)             來抵當          請求(你讓我)到楚國去

如楚,又因厚幣(賂)用事者臣靳尚(1),而設詭辨(2)   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

                  當權的       (還)  說騙人的假話

竟  聽  鄭袖,  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     使  於齊,顧反,

竟然聽信    的話又放走                      再在朝庭做官 出使      回來

                                          位:官位。          顧反:同義。

諫  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    追張儀,不及。

勸諫                            (派人)        沒趕上

    其後,諸侯共      擊楚,大破之,       殺其將唐  (4)。

              聯合起來      把楚國打得大敗 

    時  秦昭王與楚  婚, 欲與懷王會。 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   

    這時        楚國通婚         會面     想去                   一樣的

國,不可信。 不如毋行。”懷王稚子(5)子蘭勸王行:“奈何絕(於)秦歡?”

      能相信                 小兒子                    同秦國的友好關係

懷王卒  行。入  武關(6),秦伏兵絕  其  後, 因  留  懷王以求      割地。

    終於    進入               切斷他的後路 於是扣留      強求(楚國)

懷王怒,    不聽。  亡走(於)趙,趙不納, 復之秦,竟  死於秦而歸

    非常生氣  答應  逃跑            收留 又去    終於        後來才運回

                              內同納:收留。

葬。  長子頃襄王立,  以其弟子蘭爲令尹。

安葬            繼位  用        作

    楚人即  咎  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7)之,雖    放流,眷 

        由於抱怨    因                          恨  子蘭 雖然被流放仍眷

顧楚國,繫心(於)懷王,不  忘  欲反,     冀幸君  之一    悟,      俗之

戀      掛念          沒有忘記要回到朝庭 希望懷王有一天能醒悟過來  朝庭

眷顧:同義                                冀幸:同義。之:用在主謂中。

        一    改也。其存  君    興  國  而欲反覆之,               一篇

的風氣有一天能改過來  關心懷王想振興國家  想把楚國恢復到原有局面 在《離

                      存:想念、關心。   反覆:復同覆,同義連用,翻轉過來

    之      中三  致      志焉(8),然終  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

騷》這一詩篇中再三表達這種志向       終究沒有辦法      能  返回朝庭 終於

                        焉:語氣詞                  反同返。

以此    見  懷王之終不悟也。

從此以後看出

                             第 三 課 時

    人君無    愚、      智、        賢、      不肖, 莫不欲求  忠  以自

        不論是愚蠢的還是聰明的不論是賢能的還是無用的       尋求忠臣來自

        無:連詞,不論。

  爲(9),  舉  賢  以自佐;   然亡國破家      相隨屬(1),  而聖君治國累

已做好國君 選拔賢能來輔佐自己           的事實一件連着一件           好

                            國、家:對立見義,諸侯封地叫國,大夫封地叫家

  世  而不見  者,其      所謂  忠者  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

多世代都見不到    那是他們所說的忠臣並不忠        賢人            因爲

知  忠臣之分,故內  惑  於鄭袖,外  欺  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

知道      職分  在內迷惑被      在外欺騙被 

尹子蘭。兵  挫    地  削,   亡    其六郡(2),身  客死於秦,爲天下 笑。

        軍隊被挫敗土地被侵佔 失掉了           自己          被   人恥笑

                                              客死:死在異地。  

此    不知  人    之禍也。

這就是  瞭解人導致的禍患

    令尹子蘭聞之,            大怒,卒  使  上官大夫短(3)屈原於頃襄王,

              屈原責怨他的話        竟然唆使        詆譭

                                                    短:詆譭,形作動。

頃襄王怒而遷(4)之。

          放逐

    屈原至於江濱,被  發            行    吟(5)(於)澤畔,顏色憔悴,形  

        來到  邊  披着頭髮在水邊一邊行一邊吟唱           臉色      身體

                  被同披。

容  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6)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

面容消瘦                                                           整個

          父:(fǔ)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又作甫。

世    混濁而    我獨    清,    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7)。”漁父

社會都      只有我一個是清白的                    因此被流放

曰:“夫聖人(8)   者,不凝滯於物(9),而能與世  推  移。 舉世混濁,何不隨

       聰明賢良的人    被事物拘束         世俗一道轉移

其流  而揚其波(10)?衆人皆醉,何不  其糟  而啜其  (11)?何故懷瑾握瑜(12),  

那潮流  推波助瀾                 吃  酒糟  飲  薄酒       懷抱着美玉般

        而自令  見放  爲?”屈原曰“吾聞之,     新沐者      必彈冠(13),

的節操    使自己被放逐呢               這樣的話 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彈去

             新浴者必振  衣。人  又  誰能  以身之察察(14),  受  物之汶

帽子上的灰塵         抖抖      們  有  願意用潔淨的.身體    去蒙受污濁的

                             身之察察:定語後置句;物之汶汶:定語後置句。

汶(15)者乎?   寧  赴  常流(1)而葬  乎江魚腹  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2),

髒物    呢  我寧可跳進江中     葬身在      之              高潔的品德

                      常流:長流。             皓皓之白:定語後置句。

而蒙  世  之溫蠖(3)乎?”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4)以死。

`    受人世  塵垢      於是製作    這首    就懷抱        跳進     自殺了

                                          於是:相當於“乃”。

    屈原既死以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  辭(5)而以  賦  見

        已經死了                      這一類人  愛好文學 並因爲寫賦被人

稱;然皆祖  屈原之    從容          辭令(6),終  莫敢直諫。其後  楚日以

稱頌    效法    文章的從容風度和善於辭令     始終          這以後  一天

        祖:效法,名作動。

      削, 數十年, 竟  爲秦所滅。

比一天削弱       後 終於被  滅掉了

課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以人物活動的時間爲序進行記敘,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敘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遠的坎坷經歷,介紹並高度評價《離騷》。

(1--3)

    1、簡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評《離騷》。

第二部分: 寫屈原由“黜”到“遷”和楚國由強到衰的過程。(4--10)

    1、屈原被黜,懷王三次被秦所騙而最終客死於秦。

    2、頃襄王昏憒腐朽,屈原被遷。

第三部分: 屈原憤而自殺的經過及他對後世的影響。(11--12)

    1、屈原憤而自殺的經過。

    2、屈原對後世的影響。

屈原的性格特徵:

    愛國、正直思想品德的兩個最基本的特徵。

   1、屈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詩人,而且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司馬遷在表現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時有兩個方面與一般文章不同:(1)、把屈原的個人遭遇同整個楚國的命運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說明了屈原的遭遇與祖國的命運是休慼相關的。 (2)、把屈原的“眷顧楚國”同“繫心懷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因古代君主是國家的象徵 ),通過他的“存君興國”的思想集中表現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表現屈原的才幹時,就着重突出其治國之才。這樣介紹屈原,不僅可以使讀者瞭解屈原深厚的文化修養和他的政治、外交才能,而且似乎可以看到他裏裏外外爲國操勞的動人形象,同時也反映了他在楚國的重要地位和對祖國的傑出貢獻。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屈原不僅在祖國強大時熱愛祖國,而且在祖國處於“大困”時,仍然堅定不移地熱愛祖國;不僅在自己被“王甚任之”時熱愛祖國,而且在個人遭受屈辱時仍堅韌不拔地熱愛祖國。如: 當他“不復在位”時,聽說楚懷王放走了屢次欺騙、坑害楚國的張儀,出使在外的屈原連忙從齊國趕回,勸懷王殺掉張儀。當懷王想要往秦赴會時,屈原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秦國是“虎狼之國”的本質,勸諫懷王“毋行”,直到懷王被秦王劫持,仍不改初衷,誠摯地“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一心寄希望懷王有朝一日能幡然醒悟,祖國有朝一日能面目一新。他的這種愛護懷王,振興祖國之心在《離騷》中得到了多次的表現。屈原的愛國之心,不因楚國的治亂興衰而改變,更不隨個人的榮辱升沉而動搖。他對待祖國確是一顆丹心,一片赤誠,堅貞不移,至死不悔!

   2、屈原的正直集中在他敢於同邪惡勢力抗爭而決不與之妥協的鬥爭精神上。屈原從一開始就處在戰國七雄錯綜複雜的鬥爭之中,處在楚國統治集團內部尖銳紛繁的矛盾之中,處在昏君讒臣的重重包圍之中。屈原以其傑出的才幹,博得了楚懷王的信任,也招致了奸人佞臣的妒忌,當“心害其能”的上官大夫要攫取他的勞動成果時,屈原堅決“不與”,使上官大夫碰了一鼻子灰,對於炙手可熱的實權派人物靳尚和寵姬鄭袖、令尹子蘭,屈原也決不趨炎附勢,更不願與之同流合污,而是同這些損害楚國利益的讒佞之徒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他不僅“嫉”恨這些奸臣,而且敢於“刺”責那聽信讒言,不辨忠奸的昏君,這一“疾”、一“怨”、一“刺”、一“嫉”,便是屈原剛正不阿的鬥爭精神的突出表現。這種正直高潔的品德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就象經線和緯線一樣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織成了宏偉壯麗的浪漫主義詩篇《離騷》。在詩中,屈原多次表白了自己的高潔德操。

    課文的最後兩部分通過屈原同漁父的比喻性對話,讓屈原將自己以死保節的決心作了最終的表白,在那“舉世混濁”、“衆人皆醉”的惡劣環境中,唯獨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頭腦,“清白”的品德節操使他“寧赴常流”“葬身魚腹”決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決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溫蠖”。這種潔身自好的高尚節操和寧折不彎的鬥爭精神,表現了他對理想和正義的執着追求,對卑劣、腐朽的切齒痛恨。屈原的死,是對邪惡勢力的強烈控訴,也是對渾渾噩噩的人們的呼喚和激勵。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屈原的這種反抗終究是消極的,同時他這種孤芳自賞,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輕視羣衆,脫離人民的階級侷限和時代侷限,表現了他的“國無人莫我知”(《離騷》)的孤獨感。

記敘和議論的結合(夾敘夾議):

    本文是一篇極爲精彩的傳記文學。以記敘屈原生平事蹟爲主,用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熱情歌頌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政治才能和高貴品德,也嚴厲地譴責了楚懷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蘭的陰險,二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文章第一部分記敘屈原受讒被疏後,“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接着便評價《離騷》,作者熱情讚頌了《離騷》的偉大成就和價值,讚頌《離騷》實際上就是讚頌屈原。第二部分寫楚懷王疏遠屈原後三次受騙於秦的史實(1、獻地絕齊, 2、割地求和,3、通婚割地。)隨即深入議論,譴責“懷王之終不悟”和“不知人”。在議論中充分表達了對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三部分記述屈原自投淚羅江和屈原既死之後的影響。在記敘漁父與屈原對話時,既記述了屈原爲什麼被流放和要“自投淚羅以死”的原因,也歌頌了屈原潔身自好,堅持操守,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屈原死了以後,雖然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模仿屈原的從容辭令,但由於“莫敢直諫”,數十年後,楚國就滅亡了。由此讚歎象屈原那樣“敢直諫”的性格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記敘和議論結合在一起,好處是便於發表議論,更便於抒發情懷。由於屈原人格的偉大,也由於作者的身世跟屈原有些相似的地方,作者跟所有志士仁人一樣對屈原有着特別深厚的感情,在記敘中一直滿懷激情,因此就要議論,亦即要作最高的讚頌。

作業:

[思考和練習]: 第二題、第三題、第四題、第五題

(四川省資中縣第一中學語文組  溫鈞   整理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