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傳》教學案(魯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

                     《屈原列傳》教學案

《屈原列傳》教學案(魯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

                     一、學習目標

                      (一)瞭解屈原的生平事蹟,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志潔行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學習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掌握本課的文言常用實詞;熟記通假字“離”、“反”、“濯”、“見”、“指”,“絀”、“質”、“被”,正確理解古今異義的詞,複習鞏固判斷句與被動句。

(四)理解課文運用的修辭手法。

一、 檢查預習

文學常識

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年),名        ,字          ,         時期我國偉大的         主義詩人,代表作爲抒情長詩《           》。主要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天》等。漢代 把它們合編成《楚辭》。 

  給加點的字注音。 

屬(   )草稿  慘怛(  ) 帝嚳(   ) 靡不畢見(  ) 濯(   )淖(  )  

 蟬蛻(   )  滋垢(  ) 濁穢(  )  皭(  )然泥(  )而不滓(  )   既絀(  ) 商於(  ) 既咎(   )眷(   )顧  被(   )發  漁父(    )  憔(   )悴(   )    哺(    )育  啜(       )泣    罹(  )難(  ) 

   找出句中通假字。 

   1、離騷者,猶離憂也。 (     ) 2、人窮則反本(     )3、靡不畢見(    )

 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6、屈平既絀(    )7、齊與楚從親(    )  8、亡走趙,趙不內(     ) 9、被髮行吟澤畔(         ) 

   解釋下列詞的古今義: 

1、明年:古義:       今義:           2、顏色:    古義:       今義:         

3、形容:古義:       今義:           4、從容辭令:古義:       今義: 

5、設詭辯於懷王:古義:                       今義:      

6、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古義:               今義: 

解釋加點的詞:1 

      1、嫺於辭令( )2、爭寵而心害其能( )3、屈平屬草稿( )4、平伐涔Γ? )5、王怒而疏屈平(    )6、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7、可謂窮矣( )8、其文約( ),其辭微( )9、惠王患( )之10、大興師(   )伐秦 

      11、臣請往如楚( ) 12、奈何絕秦歡(    )13、屈平既嫉之( )14、人君無( )愚、智 15、王怒而遷之(     )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   )皆祖(     )屈原之從容辭令 

      六、 解釋加點詞的詞類活用: 

      1、厚幣委質事楚(        ) 2、其後楚日以削(      ) 

      3、內惑於鄭袖(         ) 4、短屈原於頃襄王(     ) 

      5、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 

      七、 判斷文言句式: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 

      3、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 4、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 

      5、求人可使報秦者(      )   6、明於治亂,嫺於辭令(   ) 

      7、是以見放(      ) 

      八、 一詞多義: 

      1、害 A、爭寵而心害其能( ) B、爲陶謙所害( ) 

      C、除國之大害( ) D、不能害人( ) 

      2、疾 A、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B、疾在腠理( ) 

      C、疾風知勁草 ( )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 

      E、吾疾貧富不均( ) 

      3、許 A、而趙不許,曲在趙( ) B、時人莫之許也( ) 

      C、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D、塞上長城空自許( ) 

      4、屬 A、亡國破家相隨屬( ) B、屬予作文以記之( ) 

      C、司命之所屬( ) D、屈平屬草稿未定( ) 

      E、有甯越徐尚……之屬( ) 

      5、疏 A、王怒而疏屈原 ( ) B、梅以疏爲美( ) 

      C、其於計之疏也( ) D、十三經注疏( ) 

      6、離 A、“離騷”這,猶離憂也( )B、約從離衡( ) 

      C、如有離違,宜別圖之( ) D、多情自古傷離別( ) 

      7、遷 A、王怒而遷之( ) B、再遷爲太史令( ) 

      C、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 D、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 ) 

      8、聞 A、博聞強識( ) B、聞道有先後( ) 

      C、聞寡人之耳( ) 

      9、審 A、審問之,慎思之( ) B、審矣,何足怪乎( ) 

      C、審時度勢( ) D、明日再審之( ) 

      10、望 A、望桓侯而還走( ) B、慾望百姓親附( ) 

      C、自幼有公輔之望( )D、若望僕不相師( ) 

      11、過 A、過宋將軍而不見( ) B、求,無乃爾是過歟( ) 

      C、過猶不及( ) D、人誰無過( ) 

      12、與 A、與之鬥卮酒( ) B、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 ) 

      C、何哉?與秦而不助五國也( )D、蹇叔使子與師( ) 

      九、 名句默寫: 

      1、長太息以掩涕兮, 。 2、亦餘心之所善兮, 。 

      3、欲少留此靈瑣兮, 。吾令羲和弭節兮, 。路漫漫其修遠兮, 。 

      4、信而見疑, ,能無怨乎? 

      5、舉世 , ,是以見放。 

      6、明道德之光崇, 

      7、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 , 。 

      8、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 。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課文第一部分寫屈原由見“任”而見“疏”。第一段首先簡介屈原的姓名、官職和傑出才能,說明“王甚任之”。王怎樣“甚任”之?爲什麼“甚任之”?

     分析:王甚任之:“爲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左徒:楚官名。相當於上大夫而次於令尹。在國王左右參預政事,起草詔令,是相當重要的職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兒子,受封於屈,因以屈爲氏,是楚國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後來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傑出的才能:“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明、嫺,形容詞用作動詞,這兩句狀語後置。)

   (二)王爲什麼怒而疏屈原?

     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讒之”,根子在於“爭寵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一句有兩種理解。《教學參考書》的譯文是:“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改動,屈平不贊同”。與課文註釋相左。依教材對“奪”、“與”的註釋,應譯作:“上官大夫看見了想搶過去(看),屈原不給。”

 “因讒之曰:‘……平伐其功,曰,以爲“非我莫能爲”也。’”資料認爲,“曰”、“以爲”重複,疑有衍文,此說似不妥。如重新標點,作“……平伐其功,曰:‘(王)以爲非我莫能爲也。’”理解,文辭便可貫通。聯繫上下文,可補出“以爲”前省略的主詞。

(三)屈原爲什麼作《離騷》?

   分析:憂愁幽思而作《離騷》。憂愁的具體內容是“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這四個主謂短語都是“疾”的賓語。

(四)第3小段包括幾層?作者是怎樣對《離騷》進行記敘和議論的?

分析:分兩層。

   第一層從本段開頭至“蓋自怨生也”,第一句記敘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下幾句就“憂”“怨”展開議論,分析產生憂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對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層第一、二句“上稱帝嚳……靡不畢見”記敘(概述)《離騷》的主要內容,以下幾句就其文、辭、志、行進行評論,評價其藝術成就,讚揚屈原的“泥而不滓”“與日月爭光”的高貴品質。

  (五)詞語提示:

  (1)“齊與楚從親”:從:同“縱”,合縱。親:親善。

  (2)“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又因厚幣”後省略動詞“賂”。“而”後省略主語(靳尚)。“於……鄭袖”:在鄭袖面前,狀語後置。

  (3)“秦,虎狼之國”:虎狼,像虎狼一樣,名詞作狀語。

  (4)“奈何絕秦歡”:歡:友好。

  (5)“亡走趙,趙不內”:亡:逃亡。走:跑,現代的“跑”古代稱“走”;現代的“走”古代稱“行”。內:同“納”,接納,收留。

(6)“復之秦”:之:動詞,到。

(7)“雖流放,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戀。顧;念。眷顧:眷念。繫心:掛念。反:同“返”。冀幸:僥倖希望。“一悟”的“一”:副詞,一旦,一經。“一改”的“一”:副詞,都,全部。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國,惦記着懷王,不忘要回(朝廷中)來,盼望懷王一旦醒悟,風氣全都改變

(8)“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他保全君王振興國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變過來。

(9)“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爲,舉賢以自佐”:無:無論。自爲、自佐:既爲自,佐自,賓語前置。

(六)本文寫作特點是什麼?

  分析:(1)思想內容:課文通過記敘屈原的生平事蹟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攸攸相關,讚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爲屈原立傳,按時間順序,以“任、疏、絀、遷、沉”爲線索,處處圍繞屈原的“志”寫:第一部分以評介《離騷》“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國家危難突出屈原“眷顧楚國,繫心懷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漁父讓屈原抒發矢志不渝的信念。

    (2)寫作特色:和從《史記》中選入中學課本的其它幾篇人物傳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信陵君竊符救趙》、《毛遂自薦》)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①選材上,《屈原列傳》不具備曲折、生動、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是根據文獻記載,粗線條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蹟;

   ②寫法上,記敘和議論相結合。全文四個部分都有“傳”有“評”,因“傳”而“評”,以“評”點“傳”。議論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爲評價式,第二部分爲結語式,第三部分爲陳述式,第四部分爲比照式。

                     

                     

                  ③語言上,本文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敘中有情、傾向鮮明;議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運用對偶、對比、排比、反覆、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表達效果。本文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