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課堂教學反思3篇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灰椋鳥》課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灰椋鳥》課堂教學反思3篇

《灰椋鳥》課堂教學反思篇1

教學這篇課文,自認爲有如下幾個閃光點:

一是《灰椋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無論是詞語的使用,還是語言的表現力,都具很強的鑑賞性。所以要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來品味這篇優雅的語言,但一堂課僅40分鐘,如果面面俱到,處處涉及,反而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處處無痕。因此,一定精心取捨,抓住幾個訓練點,再由點到面,把語言文字的錘鍊落到實處。

第一是“排空而至”。學生交流到這個詞的時候,大抵能說出灰椋鳥多而壯觀。但只是感性認識,也許還是從詞面上猜出來的,並不能深入其精髓,在潛意識裏想象出那樣的畫面。我先讓學生找出文中其它能展現這樣壯觀場面的詞。如:一小羣一小羣,整羣整羣,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加上課件演示,精讀感悟這些詞的妙處,讓學生想象,直觀感受壯觀的氣勢。讓學生反覆讀句子,感受灰椋鳥歸林的壯觀,最後讓學生談感受,學生感受到灰椋鳥是守紀律,有靈性,團結和睦的鳥。在學生感悟的同時,領悟到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第二是我緊扣“俱樂部”一詞,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聯繫上下文,先對俱樂部有個感性的認識,俱樂部是一個大家放鬆心情,尋求快樂的地方,接着讓學生來說說俱樂部了可能會有什麼(學生的答案應是五花八門的,舞臺,絢麗的燈光,多姿的舞者,歡樂的音樂……)然後走進天然的俱樂部,首先師生對話:這個俱樂部在哪裏?(在刺槐林和竹林裏),所以文中稱它是(天然的俱樂部),再重點讀感悟擬人句,比喻句:這個天然的俱樂部裏有燈光嗎?學生結合文本(有,夕陽的映照就是燈光)有跳舞的人嗎?(有,一隻只,它們在翩翩起舞。)有美妙的音樂嗎?(有,百鳥爭鳴聲,呼朋引伴),讓學生想象灰椋鳥怎樣呼朋引伴,從而感受鳥與自然的和諧。

第三是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聯繫上下文,在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過程中,深入研讀,深層對話,感受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感悟鳥兒的幸福快樂。如:“假如你們是鳥兒,怎樣傾訴一天的見聞和收穫?”“誰能學學鳥兒們起舞的樣子“讓“俱樂部”在孩子的眼裏逐漸豐富、厚實、靈動起來。學生多角度深層次的對話,把課上出靈氣,上出滋味。

二是抓“順”作者情。

走近“灰椋鳥”。作者開始寫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不喜歡灰椋鳥,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她看了關於灰椋鳥的錄象,卻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住重點詞句感悟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如“排空而至”,想象數百米長的長隊,巨大的橢圓形。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再聽範讀,讓學生想彷彿看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什麼?師生的進行對話。從作者“情不自禁地歡呼”入手,體會作者的感情,以“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麼好看的呢?反問,引導學生體會“天然的俱樂部”,感受灰椋鳥的快樂、自由。再請學生想象,我此時會想些什麼?從而與前文形成對照,體會此時作者眼中的灰椋鳥的可愛。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特別是“天然”和“人工”的對比。在結束之時,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徐秀娟的事蹟,再請學生聽《真實的故事》,最後,再朗讀作者的姓名讓學生體會先抑後揚的寫法。

三是抓準文本價值觀。

教師要真正讀懂作者的心意。徐秀娟寫下《灰椋鳥》,其一,想表達自己對鳥的喜愛之情,其二,想表達對林場工人的敬仰和讚美之情,其三,要表達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望。如果不能準確地領會這三點,那該文就不能很好的發揮它的價值。首先,我抓住最後的反問句,引出人、林、鳥三字,然後用圓圈圈出,讓學生來思考它們的關係。我還查閱了大量的關於鳥類生存的資料,然後進行了大膽的取捨,取出幾個令人揪心的數字,取出一句特別平凡的話語“鳥類滅絕的速度非常驚人”,然後我把這些資料重新組合,再讓學生說說當今所見的現象,這樣的適度拓展,自然生成,昇華了主題,一切都在緩緩之中進行,卻深深透入孩子們的心底。

從另一個角度來反思我的教學,還有幾點不足。

一是對資源利用不夠充分。當學生在頭腦中初步構建了“排空而至”的場面後,沒有再回到課文中找出表現場面壯觀的句子,讓學生盡情地說出氣勢大,規模大,有紀律性。以上是我對第一處生成的再設計。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真實地流露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說畫面不真實。我可以追問他爲什麼。我想:課堂上一定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最機智的應對,讓課堂的“旁逸斜出”都能爲我所用。

二是我的教學機智。課堂上,讓學生爲護鳥廣告時,我看了下時間不夠,但我還是按照原計劃,最後沒有了小結的時間,造成時間不夠,沒有把課上完整。

《灰椋鳥》課堂教學反思篇2

一、教學設計要基於對文本的準確把握。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閱讀了不少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有不少的設計中有這樣的環節:介紹作者徐秀娟,播放音樂《一個真實的故事》以烘托氣氛(其實這首歌的情感挺憂傷的)。在反覆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我覺得這篇課文主要介紹的是灰椋鳥歸林是壯觀的場面,表現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及對林業工人的敬佩。因此,在設計時,我着重抓住課文的四五兩節,引導學生體會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之美、溫馨之美,歸林後的姿態之美、活力之美,進而領悟人、林、鳥之間的和諧之美,特別是我根據小學語文教材中與鳥有關的課文寫的一首小詩,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整堂課呈現出一種輕快、歡樂的`氣氛。至於對作者的介紹可放在第一課時。

二、語文課堂要重視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要回歸到對文本語言的體會、品味。

讀4自然段後,學生感受到場面非常壯觀,因爲鳥多。此時我追問道:鳥多,但文中沒有一個“多”字。你從哪裏讀出了多?生答後,又出示:整羣整羣、一批一批、巨大、浩浩蕩蕩等詞語讓學生體會,並讓孩子知道疊詞有增強語意的功能。再讓學生觀看鳥兒歸林的畫面並展開想象。這一環節從語言的整體感知入手回到重點詞語的體會,再由語言生成想象。走了“從語言到內容又由內容到語言”的兩個來回,弄清寫什麼又懂得怎樣寫。同時也是對語言表達豐富性的感悟。再如:學完灰椋鳥的叫聲後,我問:作者是怎樣來寫聲音的?(打比方)寫出了什麼?(聲音大)老師來寫一個比喻句:似機器轟隆隆響。這個比喻好不好?爲什麼?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聲音的美妙,比喻的恰到好處。然後將文本的語言按詩的形式出現: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這一環節是對語言想象力和語言韻律美的感悟。

三、語文課堂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去找出有關表現場面壯觀的詞語並說出理由。第五自然段,我則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討論、交流、互相補充。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四、幾點不足:

(1)從整堂課的設計來看,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扶的較多,放的還嫌少。

(2)教學語言還要進一步錘鍊,尤其是對學生回答、朗讀、寫字等的適時、有效、有個性的評價。

(3)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更多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灰椋鳥》課堂教學反思篇3

《灰椋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與一般的寫小動物的文章不同,它介紹的不是灰椋鳥的外貌、習性等等。而是向讀者展示了百鳥歸林的壯觀、溫馨的場面和鬧林的熱烈歡騰的場面。我將第一課時定位在整體感知全文,重點品讀和感悟文章的第4自然段,所以,我將教學定位於“品讀感悟、讀寫結合”。一方面通過品詞析句、情境體驗、想象畫面等感悟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表達方式、場面描寫的方法、修辭的表達效果等,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力,並遷移運用,仿寫練習,轉化爲自己的語言。

以下談談在本課中的具體做法。

一、情境激趣

1、開課不久,我就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百鳥歸林的壯觀場面,原先並不起眼的一隻鳥兒竟有如此壯觀的景象,孩子們不禁發出陣陣驚歎,於是學習課文的情趣也被調動了起來。

2、鳥兒歸林後,那一聲聲呼喚、應和,那充滿幸福的傾訴,讓人不禁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和諧,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我創設了情境與學生共演,學生的情趣被調動起來,整個課堂充滿了溫馨與歡樂。

3、在課的結尾,隨着《一個真實的故事》哪悽婉的音樂聲響起,加上我向學生介紹作者徐秀娟愛鳥的事蹟,再現了這一感人的畫面,此時,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感自然就在情境中得到了昇華。

二、讀中悟寫

1、抓思路,悟寫法

所謂思路,就是作者構思文章的順序,也就是文章的脈絡。摸到了思路就如同找到了開門的鑰匙。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弄清課文層次編排的順序。例:在學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後,立即要求她們找出文中描寫鳥兒的歸林的段落,理清課文描寫的總體思路;教學灰椋鳥歸林壯觀的場面描寫後,教師引導

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從“一開始”寫到“幾分鐘後”,從“一小羣一小羣”寫到“整羣整羣”,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描寫,通過這樣的分析,使學生懂得寫作應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記敘。

2、學內容,悟語言

⑴在指導學習灰椋鳥歸林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找出描寫鳥兒歸林的句子,讀一讀,劃一劃,邊讀邊悟,把感受寫下來,再和大家一塊交流。讓學生從字裏行間去感受灰椋鳥歸林的壯觀。通過批註式閱讀,學生圈畫出了許多重點詞語,並能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學生在朗讀時也正突出了這些詞“排空而至”、“數百米長的長隊”、“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爲什麼要突出這些詞,通過討論,學生品味到“數百米長的長隊”、“巨大的橢圓形”……這些詞都具體說明了鳥兒的“排空而至”,而這些也正體現了鳥兒歸林的壯觀,這樣,學生經歷了讀一讀、品一品、再讀一讀幾個環節,更深一層領略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和課文語言的精彩。

⑵在指導學習灰椋鳥歸林後鳴叫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找出描寫說話的詞語——“傾訴、呼喚、應和”後,創設一個大家庭的情境,在表演中領悟三個詞語的意思,並從中體會到作者將鳥兒在傾聽鳥兒鳴叫時,將它們想象成會說話、懂感情的人,體會這些語言文字給我們營造了這麼一幅溫馨、幸福、快樂的畫面。

三、以寫促讀

本文作者在寫灰椋鳥歸林場面時,展開了豐富的聯想,纔會使人讀了文章之後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讀寫結合的點。教師在教灰椋鳥傾訴,呼喚,應和時,先由師生合作創設了“呼喚”,“應和”和“傾訴”的情境,進行想象表演,既理解了這三個詞,又引導感受了母子間、夥伴間的情意和溫馨、幸福的畫面。此時,既訓練了語言的表達,又進一步體會了鳥兒之間就像朋友、家人一樣,互相傾訴着,呼喚着,應和着,讓學生感受到了濃濃的情意。隨後,在理解完分號的用法後,進行了想象說話練習,既讓學生學習運用了展開聯想的寫作方法,學會使用分號,又爲人文的朗讀感悟做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