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灰椋鳥的教學反思

這一課上得很是熱鬧,就如文中林裏的鳥兒歸林時一般,嘰嘰喳喳,吵個不停。做爲老師,我卻很歡喜。那是因爲我讓孩子們想像歸林後的鳥兒們在棲息地都會說些什麼,可以根據文中列舉的情況說,也可以自己想像說。先和同桌說,再以對話的形式寫下來。於是就熱鬧了。我走下去看、聽,發現說的都是些問候的、詢問一天見聞之類的,沒什麼新意。我便請班裏最能說的兩個小鬼表現表現,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發不可收拾,班裏就像被點了火似的,炸開了:老實點的就乖乖地舉手,興奮一些的`就乾脆放開嗓門不管不顧地大聲喊起來,有幾個同學徑直走上講臺……教室真亂啊,我卻不管,由着他們去。好一陣子,班長才發現我不在講臺上了,這才大喊“安靜!”,我才得以重新上崗。一節課,就這樣亂哄哄地在口語交際中結束了。

課文灰椋鳥的教學反思

不知道孩子們從中學到了什麼,但第二節課出乎意料的活躍,仿寫完成的尤其好。我又想開了:按部就班的教學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否每一篇課文都必須如此?我們把每一課都講得那麼深,可對學生而言,是能力提高的必需嗎?知道那一篇篇課文深刻的中心思想併爲此不知疲倦地分析,真的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能力嗎?學會表達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如何教孩子表達?從哪裏入手教?什麼方法能讓學生有興趣、樂於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