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入詩鑑賞例談(網友來稿)

(文繼炬  湖南省安鄉縣第一中學  郵編  415600)

數字是枯燥的,但它用入詩歌中,卻含情帶意,搖曳生姿。現摘取幾例簡要加以欣賞。

1、 創造背景,突出主體形象

數字入詩或者爲主體的活動創造背景,或者顯示主體的生存處境,都能形成反差的效果,起到突出主體形象的作用。

①“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

這首詩是杜甫帶着家人離開成都草堂,沿江東下,在岷江、長江漂泊時的作品。“天地一沙鷗”是此時心境的真實寫照。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這無邊的天地愈發顯出那隻沙鷗的孤苦伶仃,飄搖無依,背景與主體的鮮明反差更讓我們體會到詩人內心顛連無告的苦況。

②“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這首詩塑造了一位不畏風寒、堅韌頑強、孤高自許、傲視塵俗的漁翁形象,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千山”“萬徑”描繪了一個空廓寥落的茫茫雪原,這樣的寂滅沉默,凸顯了“舟”“翁”之“孤”之“獨”,強化了主人公凜然不可侵犯的強大的生命意志與激情。

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這首詠秋詩,一反常人悲秋的老調,寫得清新健朗,氣格不凡。使秋別開生面的是那一隻振翅高舉排雲而上的鶴,在那高遠遼闊的秋空中,這隻鶴是孤獨的,但它卻意態奮發,鬥志昂揚,矯健凌厲,衝破秋天的肅殺氛圍,表現出令人讚佩的精神之美。它是作者的化身,也是所有不屈於環境的志士的化身。

④“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齊己《早梅》)

這是寫“早梅”的一首名詩,“一枝開”可謂點睛之筆。在山村野外一片皚皚深雪中,梅花早已凌寒獨放,清麗喜人。“一枝”不但言其早於衆花開放,而且也早於其他梅花開放,這就很好地突出了它的清高孤傲、堅毅頑強的特點,寫出了詩人滿心的驚喜和傾慕。

2、 伸展想象,盡誇張之能事

數字用來指稱事物,如果超越了現實生活的限制,則具有誇張的效果,能夠極好地渲染氣氛,表達情感。

①“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這首詩開首二句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涌,似火山噴發,駭人心目。白髮怎能有“三千丈”?簡直匪夷所思。但是讀到下句,方纔明白,因愁而生白髮,這白髮使無形之愁有形化,彷彿可觸可感,而且這“三千丈”之白髮將愁強化到如此的濃烈深重,使人深切地感到韶華流逝在詩人身上與心靈刻下的烙印。

②“日照香廬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之美,美在它的不可阻擋的氣勢,美在它的壯麗飛動的氣象。這種美,由“飛”字與“直下”二字表現,更由“三千尺”這誇張之語加以具象化,纔有“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想落天外、驚心動魄之語。通過這樣浪漫的創造,讀者面前就出現了一幅神奇宏麗的畫面--巍巍香廬峯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好象從雲端噴涌而出,凌空飛落,響徹九霄……

③“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劉皁〈〈長門怨〉〉)

這是一首宮怨詩。秋雨之夜,冷寂悽清,長門宮裏失寵的女子愁苦萬端,和雨無眠,撫今追夕,不禁淚如雨下。千行萬行的淚水當然是誇張,但與君恩已斷相對照,鮮明地表現了一個幽禁深宮、愁怨滿懷、終日以淚洗面的失寵妃嬪的形象,也暴露出了皇帝的薄恩寡情。

3、 言近意遠,得虛實之趣味

數字用於寫景狀物,既能盡顯景物之特徵,又能留下含蘊無盡的空間,惹人遐想。

①“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張祜《題金陵渡》)

這是詩人漫遊江南時的一首小詩。詩人站在小山樓上觀賞江景,斜月微光裏潮水回落,正是將曉未曉之時。“一宿”表時間之長,也暗示詩人徹夜難眠,爲羈旅愁意所苦。“兩三星火”不僅僅指亮光稀少,而且還說明詩人是舉目遠望:煙籠寒水的背景之上,星星點點的,看不分明,不知是漁火還是燈光,點綴在夜月朦朧的江面上,顯得那樣瀟灑空靈,傳遞出一種悠遠的意緒。

②“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反駁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着,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故而非“千里”之泛稱無以表江南大地的明麗廣闊,非“四百八十”之泛指無以表寺宇的繁多重深,這樣紅綠、山水、村郭、晴雨、動靜、聲色相襯,虛實相映,既給人江南如詩如畫的現實美感,又給人朦朧迷離的歷史深邃感。

4、 關連時空,寫人生之苦樂

詩歌運用數字,能夠將不同時空的情事勾連,從時空的縱橫跨度展現人生的悲歡苦樂,容納豐富的生活與時代內涵。

①“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這首詩作於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時。前邊兩聯描寫秋景--峽江高處,急風怒號,猿猴哀鳴,水清沙白,孤鳥迴旋,落木蕭蕭,大江滾滾--可謂狀物精工,氣象萬千。面對這恢廓蒼涼的秋景,詩人不禁感從中來,悲不能勝。“萬里”寫空間之闊遠,突出漂泊天涯、離家日遠的孤寂,“百年”狀人生之短暫,強化年至暮景,多愁多病的悲苦,時空交錯,寫盡了杜甫艱難潦倒、晚景淒涼的苦難人生。

②“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張祜《宮詞二首(其一)》)

這首詩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句句用數目字來表達宮女繁複的哀怨之情。“三千里”從空間着眼,寫宮女離家之遠,表現其深濃的.戀鄉情結;“二十年”從時間下筆,寫宮女入宮之久,表現其在森嚴的皇宮虛度二十年,無異於活着的死人;兩句詩綰結時空,反映了宮女少小離家,閉鎖深宮,失去幸福、自由、青春的悲慘事實。後兩句以“一聲”和“雙淚”對舉,直截了當地讓宮女迸發內心積鬱以久的無盡痛苦哀怨,這是對被奪去了幸福和自由的無聲抗議,“不是思君是恨君”(劉皁),深刻地暴露了皇帝的荒淫與罪惡。

③“無定河邊暮角聲,赫連臺畔旅人情。函關歸路千餘里,一夕秋風白髮生。”(無名氏《雜詩》)

這首詩以西北邊地爲背景,抒寫旅客他鄉的愁情。荒寒的無定河流域和古老的赫連臺組成莽莽蒼蒼的背景,薄暮時分,角聲悲鳴,觸動遊子深重的羈旅之情。“千餘里”從空間角度交代故鄉的遙遠,迴歸的艱難,“一夕”狀時間的短暫,秋風的無情,彷彿在這悽清、蕭颯的秋夜寒風中白髮疾速生長,不可阻遏。正如伍子胥過昭關,不是愁情濃重到無以復加,又怎能發生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

④“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黃庭堅《題黃幾復》)

這是一首懷人詩,詩人與黃幾復少年交遊,感情深篤,但多年分別,南北乖隔,只能託雁傳書,不料連雁兒都以無能爲力而謝絕幫忙。頷聯是有名的句子,“一杯酒”雖是平常字眼,卻關連當日友朋京城相聚的輕鬆快意,與“桃李春風”組合,寫盡了陽春煙霞之景,少年得意之態;“十年燈”寫兩人分離之久,漂泊之苦,再現險惡江湖、夜雨孤燈、深宵不寐的情景,表達出相互間阻絕不斷的濃濃思念與牽掛

⑤“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四首(其三)》)

這一首即景小詩,寫出了詩人於安史之亂平定後所感受的輕鬆愉快。“兩個”寫黃鸝的成雙成對,在嫩黃翠柳中相向和鳴的熱鬧景象;“一行”狀白鷺的直上青天、輕捷優美的姿態;“西嶺”之“千秋雪”終年不化,“東吳”之“萬里船”暢行無阻,一言時間之久,一言空間之廣,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表現出舒暢的心情、開闊的胸懷。

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這首流傳極廣的詩是李白因永王嶙案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時遇赦放還,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時的作品,此詩抒寫了這種喜悅暢快的心情。“千里”之廣遠與“一日”短暫形成懸殊對比,突出“還”家的痛快淋漓,神思飛揚。

5、 打破常規,寓情味於無理之中

詩歌有時破除舊套,不合規範,卻於無理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趣味,前邊提到的運用數字製造誇張效果即是如此。這裏再談一則運用數字創造無理之趣的例子。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

這首詩明爲憶“揚州”,實爲憶揚州之人。前兩句寫當日別離情景,“蕭娘”“桃葉”稱代所思之人,一“難”一“易”相對而出,將離別時反覆留連、難捨難分的情景寫得動人心魄。當日的愁眉、淚眼,以及當日的慘痛心情,都在綿長的時光之流中化作今日獨處的無窮思念,偏偏這明月不解離愁,無動於衷,又來纏繞離人,真是“無賴”之至。用“無賴”說“明月”即是奇幻語,詩人還要以“三分”再作“無理”之談,月光普照,遍及大地,怎可能會偏愛一方呢?而詩人卻偏說成是揚州獨得二分月光,“明月千里寄相思”,彷彿是這一團“無賴”的明月將詩人濃烈的相思之情、無可奈何之思鎖定在了揚州。

“三分”“無賴”的奇幻設想有它的淵源和影響。謝靈運曾經有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蘇軾有詞《水龍吟和章質夫》:“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首詞中以數目字說春色,將遍地春色細細切分,不可以常理論,其藝術效果同樣是驚人的。

 作者郵箱:.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