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和奶牛 教案教學設計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第一單元第四課《安恩和奶牛》教學設計

安恩和奶牛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能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2、通過課文研讀,能夠說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3、通過探討,能理清小說巧妙的情節構思,說出其對於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

重點、難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樸、善良、慈愛的人物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教學重點

1.學習小說的人物描寫方法,瞭解人物的描寫與小說情節的關係。

2.瞭解故事主人公關懷動物,重視它們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3.體會小說構思的精巧,瞭解懸念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設置懸念的作用

教學課時: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二、 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褶( ) 撂( ) 木屐( ) 窘迫( )

鋥( )亮 瘦骨嶙峋( )( ) 翕( )動

反芻( ) 瑕疵( ) 找茬( ) 羞怯( )

粗糲( ) 錙銖( )( )必較 躊躇( )( )

靦腆( )( ) 刨根究底( )

2、詞語解釋

靦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旁若無人:好象旁邊沒有人,形容態度自然或高傲。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熙來攘往:同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錙銖必較:對很少的錢都計較。

揚長而去:大模大樣地離開。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細。

3、《安恩和奶牛》選自《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選》,作者約翰尼斯●延森,_丹麥_(國籍)的小說家、詩人,代表作《漫長的旅途》。

★4、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環境、故事情節。

5、大聲朗讀課文,能複述故事內容

三、梳理結構

本文按照情節的發展可分爲兩部分,請說說各講了什麼內容。

第一部分:§1 -§2 描寫集市上安恩老太太的外貌和她的奶牛。

第二部分:§3 -§19 集市上販子、屠夫們對安恩產生誤會,安恩說出了事情真相

四、回顧小說內容

1.哪些同學讀過這篇小說?讀過這篇文章的同學想一想,組織語言,用一句話概括這篇小說的內容。

安恩帶她的奶牛到集市不是爲了賣,而是怕奶牛孤單,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

2.小說有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同學的概括已經點明瞭人物--安恩,交代了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帶奶牛到集市,很多人想買,安恩都不賣,因爲她帶奶牛到集市不是爲了賣,而是怕奶牛孤單,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

五、分析人物形象

1.文章哪一段對安恩作了介紹?安恩是個怎樣的人?

第一自然段描寫安恩

請同學們根據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思考問題

①她穿着舊衣服,可是很乾淨;一條手染的藍裙,還帶着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兒。

她戴的那條頭巾顏色褪得泛白

腳上的木屐連後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卻抹了油,擦得鋥亮。

她的灰白的頭髮

這是對安恩的什麼描寫?通過這些描寫,你會怎樣形容安恩?

外貌描寫,我們能看出安恩老了、貧窮,但淳樸、整潔。

②她那瘦骨嶙峋的雙手拿着毛線針飛快地翩然起舞

這是對安恩的什麼描寫?看出了安恩的什麼特點?

動作描寫,看出了安恩的勤勞

③她牽着那頭孤獨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也許是太靦腆羞怯

她站在那裏,豎起耳朵凝神傾聽着雜貨攤上飄過來的音樂聲……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哦,真是旁若無人,安閒得很。

這是對安恩的什麼描寫?表現了安恩的什麼特點?

神態描寫,表現了安恩的安詳。

2.安恩把奶牛對於文中寫的幾次買牛人,安恩分別是怎樣的態度?最後爲什麼“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個怎樣的人?

她的態度是拒絕,從謙恭到不屑,到堅定的拒絕。

因爲她知道自己給別人造成了誤解,不知該如何解釋不賣的原因。

可以看出安恩是個愛憐牛,同時也很善良,怕自己給別人造成誤解。

3、在安恩拒絕了衆多的買主之後,終於有人對此尋根究底,不斷追問。最後一個買牛人所提的幾個問題很耐人尋味。請你揣摩一下其中的語氣。

先是疑問,後是猜測,最後不滿、憤怒,語氣越來越強烈。

4、對最後一個買牛人所提的幾個問題,安恩是怎樣的反應,可看出安恩是個怎樣的人?

對於疑問,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對於猜測,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讓對方消氣。對於不滿,安恩感到憤怒和無助。看出安恩是個善解人意的人。

5、被質疑、責難的安恩爲什麼還堅持不賣奶牛呢?請結合最後一個小結說說安恩是個怎樣的人。

安恩對奶牛,喜愛、尊重、憐惜、愛護,奶牛是她生活中的夥伴,她把奶牛當成和自己同類的生命看待。尤其是三個“我們”。

6.總結人物描寫方法。人物描寫方法除了有剛纔提到的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還有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我們要介紹一個人物,不要像貼標籤似的給他一些形容詞,而要通過對人物的描寫讓讀者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就像約翰尼斯延森一樣,通過描寫,讓我們知道安恩是一個貧窮、淳樸、整潔、勤勞、安詳的老婦人。

7.文章第一小節中有對周圍環境的描寫,這個描寫有什麼作用呢?

反襯安恩的沉靜和安詳。

8.哪一段描寫了奶牛的外形,除了描寫奶牛的外形,還有一些對奶牛評價性的語句,請把這些句子找出來。

第二自然段描寫奶牛,評價性的句子有:“這是一頭很好的牲口”,“它是出身高貴的純粹良種”,“這是一頭健壯結實的奶牛”。 這是頭年老、美麗,健壯結實、甘於奉獻的好牛。

9.在第二自然段中,我們通過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奶牛對安恩的態度?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那頭奶牛依偎在她的身邊,頭蹭着她的肘部”。 從“依偎”“蹭”還有它的漂亮可以看出安恩很愛牛,把牛照顧的很好,跟牛很親近。

六、探究小說主題

1.牽到集市的牲口交易市場,她的奶牛很好,別人以爲她是來賣奶牛的,從哪一段開始,有人對她的奶牛表示關注來買奶牛了?

第三自然段

2.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至全文結束,其他同學請思考以下問題:

①面對不同買主的詢問,安恩的回答始終是什麼?

“它是不賣的”

②這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

語言描寫

③安恩不賣奶牛是不是因爲買主出價不高?

不是,第11自然段有人“出了一個大價錢,那誘惑力簡直令人難以抗拒。安恩老太太還是用非常堅定的口氣回答說‘不!’”。安恩不賣奶牛是因爲她對奶牛有感情,所以她始終回答“它是不賣的”,刻畫了安恩不賣奶牛的堅定態度。

④除了安恩的“它是不賣的”,這一堅定的回答,她在面對屠夫的詢問時,有一個詞語表現了她對奶牛的態度,請找出來,並告訴我這一段是對安恩的.什麼描寫?

第8自然段“愛憐”,是對安恩的神態描寫和語言描寫。

⑤全文哪一段交代了安恩不賣奶牛但又把奶牛帶到集市上來的原因?

最後一段

⑥安恩把奶牛帶到集市上來的原因是什麼?原文回答。

“我的小村莊就只有這麼一頭奶牛,它又沒法同別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至少可以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

⑦最後一段主要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

語言描寫

這一段通過安恩的語言描寫我們知道了她能體諒奶牛的孤獨,沒把奶牛當牲口看,在最後一段中你還可以從哪個詞語看出安恩把奶牛看成自己的家人,朋友?

“我們”

3.全文結束,我們知道了文章的標題叫“安恩和奶牛”看到了安恩和奶牛之間的感情,看到了安恩對奶牛的關懷、愛憐和理解。但作者不單單要告訴我們安恩對動物是這樣的,也是想通過這個故事提醒人們,要愛護動物,重視每個動物生命的情感需求。這就是這篇小說的主題。

七、討論懸念設置

1.當我們第一遍讀這篇小說時,故事的結尾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小說的構思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文結局是出乎我們意料的,但仔細想想,文章很多地方已經對這個結局作了暗示,現在請同學們再回過頭去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恩不是來賣奶牛的?

小說開頭就點明瞭“她牽着那頭孤獨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安恩不太像做買賣的人,同時,她並沒有炫耀她的奶牛。

安恩面對買主一次次的詢問都回答“它是不賣的”

通過前面的多次暗示性交代,結尾安恩再告訴我們她到集市上來不是賣奶牛的,我們就覺得這個結尾並不突然,還是合情合理的。

2.在我們讀完全文前,看到安恩牽着奶牛在集市上“悄悄地站在一邊”,面對買主的詢問回答都是“它是不賣的”,我們讀者就會有疑惑,既然不賣奶牛,你爲什麼要把奶牛牽到集市的牲口交易市場上來?這個疑惑就是小說設置的懸念,有了這個懸念我們讀者就會想往下看,把這個疑惑解開。所以小說中設置懸念的作用就是推動情節的發展,使故事繼續,讓讀者有閱讀的興趣。

八、概括文章主旨和寫法

1、從安恩和奶牛身上,我們能讀出點什麼?

我們更可讀出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在裏面,一種淡泊與坦然的生活態度。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孤獨是痛苦的。能夠讀懂孤獨,理解孤獨,解除孤獨,這樣的主人是偉大的。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能夠把動物當作人來看待,也算是愛心無限了。我們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人和動物都和諧了,那人與人之間呢?

2、文章在寫法上有何特點呢?

充滿矛盾、設置懸念,卒章顯志。運用了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和細節描寫。

九、小結(板書)

1.通過人物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2.小說主題:表現安恩對奶牛的愛憐、理解。

提醒人們,要愛護動物,重視每個動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3.設置懸念,構思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