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案四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鳥的天堂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鳥的天堂教案四篇

鳥的天堂教案 篇1

一、背景知識

1.這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課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讚美之情。課文可分爲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晚飯後划船去遊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寫作者和朋友們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寫作者不由得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感慨。

2.這篇課文作者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特別是通過聯想寫出了大榕樹的勃勃生機,應當繼續訓練學生分辨事物和聯想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能分辨課文中的事物和聯想,初步認識這些聯想的作用。

2.學會榕、樁、戀3個生字,理解陸續、顫動等16個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熱愛南國風光的感情。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分辨課文中的事物和聯想,初步認識這些聯想的作用。

難點:理解課文最後一句中前一個鳥的天堂爲什麼要加引號。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

錄音,幻燈片。

二、教學時間:

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導入。

(1)出示課題。

(2)理解課題。

①天堂原來指的是什麼?(原來指人死後靈魂住的極樂世界,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現在一般用來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

③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①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②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

(2)討論、交流上面的思考題答案。

(3)默讀課文,通過或聯繫上下文學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讀詞語:榕樹、木樁、留戀。

(2)理解詞語,先解釋帶點的字。

縫隙:裂縫。

應接不暇:空閒,沒有事的時候。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4.默讀課文。

給課文分段,並說說分段的依據。(按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所聞來分,分成兩部分,也可以把出發和離開單獨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5.佈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1、6題。

(2)朗讀課文。

鳥的天堂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

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與動態的描寫;二是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茫、槳”等幾個生字,理解“留戀”等詞語的意思,能用“陸續”等詞語說話。

2、分辨課文中寫作者聯想和見聞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會最後三個自然段。

4、體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分辨文中描寫作者聯想和見聞的句子。

體會鳥與樹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美。

教學過程

一、說“天堂”

1、“天堂”──同學們聽說過這個詞語嗎?說說你對天堂的認識。

2、“鳥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個快樂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麼,你怎麼理解鳥的天堂?

(讓鳥兒自由自在生活的,無憂無慮生活的,快樂幸福生活的地方。)

3、過渡:

是的,能讓鳥兒自由生活、無憂無慮的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今天,我們就隨着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爺爺一起走進《鳥的天堂》,去看一看那會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聲讀一讀課文,要求:

⑴ 讀通讀順課文,難讀的生字詞語可以多讀幾次,不懂的詞語可以請教身旁的同學。

⑵ 思考:

你跟着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什麼時候,看到了什麼?

2、交流:

第一次:

黃昏──大榕樹。

第二次:

清晨──鳥兒。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樹、鳥。)

3、兩次去看鳥的天堂,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請問你對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對樹的印象更爲深刻的舉手,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寫到了樹?(5~9自然段。)鳥呢?哪些自然段寫到了鳥?(12~13自然段。)

請你再去讀讀課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樣的樹和一羣怎樣的鳥?喜歡樹的同學請你去研究研究樹,喜歡鳥的同學請你去研究研究鳥?

【學法指導】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置情境,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

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大 多

樹 奇 鳥 鬧

美麗 可愛

作業佈置

必做【同步達標】:

選做【創造實踐】:

鳥的天堂教案 篇3

教學設計的理念】

根據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發揮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教學本課,通過欣賞──美讀──想象,把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色傳遞給學生,讓孩子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鳥的天堂的神奇。在欣賞中讀,在讀中感,在感中創。運用研究體驗式創新教學法進行教學。

【教學分析與處理】

1、教材分析:

鳥的天堂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3課。是一篇精讀課文,在第一課時已完成字、詞、教學任務,本節課是第二課時,課文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寫鳥的天堂是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了大榕樹的美麗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生分析: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求知慾強的特點,靈活設計教學方法以及新穎的輔助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學習迴歸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採用不同形式的讀思議畫相結合等形式,自主學文,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創新點、德育點、空白點:

⑴ 創新點:

① 課題還可以換哪些項目?

② 自由結合找自己最喜歡的小夥伴一起學習。

③ 選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討論學習。

④ 切入點不同,激發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⑵ 德育點:

① 培養學生敢於自我表現,熱愛大自然熱愛美。

② 適當展開聯想,感受課文所描繪事物的靜態和動態,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⑶ 空白點:

① 導入部分留空白。

② 學習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展開合理想象留空白。

③ 結語部分留空白。

【教學目標】

1、知識掌握目標:

通過理解前後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學習作者對靜態事物、動態事物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

能夠用讀寫議畫等形式學習作者兩次對鳥的天堂的描寫。

3、創新素質、創新人格培養目標:

創造性聯想、創新思維、創新想象。

4、德育目標:

體會大榕樹上衆鳥紛飛的士觀景象,受到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教學重點】

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學習描寫事物動態和靜態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反覆朗讀中感受兩次去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

【教具選擇與使用方法】

使用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畫面生動形象,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探究,合作性強,爲重點、難點的突破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製作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查閱資料。

二、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說說天堂的意思。

2、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

板書課題:

鳥的天堂

3、看了課題你想解決哪些問題?

三、學生研究體驗

1、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帶着剛纔提出的問題自讀課文,然後指生讀文。

2、引出問題,學生討論:

⑴ 交流彙報自學提示中的問題。

⑵ 師引問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麼景象?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3、作者是怎樣具體講大榕樹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課件展示大榕樹的遠景和近景。)

⑴ 作者見到大榕樹產生了怎樣的印象?你是怎麼體會到的?

⑵ 選擇最喜歡的夥伴探究學習。

四、學習作者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的有關段落

1、自由讀,小組討論、動筆畫出重點詞語,展開大膽的想象。

(創新點、空白點。)

2、彙報自主學習情況。

(師適時板書。)

3、質疑。

五、鞏固與創新型的應用

多媒體演示畫面,假如你是一支小鳥生活在鳥的天堂你會有什麼感受呢?爲畫面配音(合作表演,此處是創新點)不僅使學生更加了解鳥的天堂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思維的遷移和創新能力。加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六、迴歸整體、歸納總結

七、體驗型作業

展開想象向喜歡的小夥伴說說鳥的天堂的熱鬧景象。

鳥的天堂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分辨課文中的事物和聯想,初步認識這些聯想的作用。

2學會3個和生字,理解16個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熱愛南國風光的感情。

重點:分辨課文中的事物和聯想,初步認識這些作用。

難點:理解課文最後一句中前一個“鳥的天堂”爲什麼要加引號。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1揭題,導入。

出示課題。

理解課題。

“天堂”原來指的是什麼?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2初讀課文。

聽錄音,思考:“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麼不同?

討論、交流上面的思考題答案。

默讀課文,通過或聯繫上下文學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讀詞語。

理解詞語,先解釋帶點的字。

4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並說說分段的依據。

5佈置作業。

完成作業本第1、6題。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深入閱讀課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聯想,起什麼作用。

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聽寫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指名聽寫在燈片上,出示燈片全班校對訂正。

解釋詞語。

2學習課文第一段。

指名讀課文。

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比較句子讀起來有什麼不同。

“我們陸續跳到一隻船上。”其中的“陸續”能不能換成“繼續”?

讀句子,說說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第4自然段的三個句子,次序能不能換?爲什麼?

小結:這一段具體描寫美麗的景色和幽靜的環境。

3學習課文第二段。

聽錄音,思考:這一段寫的作者第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到的情景?看到了什麼?

這是一棵榕樹還是幾棵榕樹?從哪裏看出來的?

默讀第8自然段,用-----劃出作者的見聞,用——劃出作者的聯想。

全班討論、交流。

重點句子燈片出示。

小結:有了這些聯想,把樹當作動物或人來寫,寫出了樹的勃勃生機。

作者爲什麼要着重描寫榕樹的在和茂盛?使大榕樹成爲“鳥的天堂”的,不有哪些原因?

作者和他的朋友們這閃經過“鳥的天堂”,有沒有看到鳥?爲什麼?

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佈置作業。

完成作業本第3題。

讀課文。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深入閱讀課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

教學過程

1明確學習任務。

2學習課文第三大段。

聽錄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是什麼時候?他見鳥兒了嗎?

指導學習第12自然段。燈片出示。

找到一對反義詞

課文怎樣寫出“熱鬧”?讀一讀,完成作業本第5題。

小結:寫了鳥的聲、影、種類、動作,用了排比的寫法,短小而節奏鮮明,讀起來聲音短促,給人美不勝收的感覺。

作者寫鳥多,用哪個詞來形容?圈出來。

小結:這一段運用了先概括、後舉例的寫法。

配樂齊讀第12、13自然段。

爲什麼作者這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了那麼多的鳥呢?

歸納段意。

3學習課文第四大段。

指名讀課文。

“留戀”表現在哪裏?爲什麼“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

理解最後一句話。爲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而後一個不加引號?

4佈置作業。

完成作業本第2、4、5題。

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依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後舉例”的寫法,寫一個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