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文學作品形象及表達技巧的解題思路(網友來稿)

湖北興山縣第一中學 彭學植(443711)

鑑賞文學作品形象及表達技巧的解題思路(網友來稿)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及表達技巧,是對高中生現代文閱讀能力的深層次考查。許多考生答題思路混亂、要點不全,導致得分不高。下面試探討鑑賞文學作品形象及表達技巧的解題思路。

一、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文學作品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來反映社會現實,閱讀文學作品就應該鑑賞其人物形象,探討其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指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鑑賞其形象,就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同時,要把握文章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傾向。其答題思路爲:

1、劃--在文章中劃出有關對人物語言、行爲、神態、動作等描寫、敘述的句子

2、析--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傾向的基礎上,依據劃出的句子,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

3、明--把握文章背景,明確人物的代表類型、地位、意義;

4、答--答案的要點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徵和人物的代表類型。

以2001春季高考題《黃土》爲例,分析文中“父親”的人物形象。首先劃出與“父親”言行、動作、心理、神態有關的句子,並分析出其表現的性格特徵。即“一直半聲咳嗽,而從不看病吃藥”、“捨不得亂花一分錢”、“我給了他兩元零錢讓他買好吃的,半年後他還在身上裝着”等句子表現“父親”近於慳吝的節儉;“只知道勞動”、“重病期間淨唸叨‘把豬餵了沒有’、‘把鋤頭安好’、‘麥黃了就快收’”等表現“父親”勤勞;“從來無是無非”、“祈求世事不亂,有安穩的日子”表現“父親”善良;還有“關心而弄不明白各種國家大事,精神上貧困”等。

綜上,從而整理出標準答案爲:父親是一位勤勞、節儉、善良、精神貧困的中國老一輩農民代表。

二、 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

考生首先要明確文章表達技巧包括的範疇:

1、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2、表現手法:想象、聯想、類比、象徵、烘托、對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繁簡。

4、結構:承上啓下、懸念、照應、鋪墊等。

5、修辭手法:比喻、反覆、排比、反問、擬人、誇張等。

6、人稱:第二人稱

其次,要了解常用表達技巧的通常作用。比如記敘文中的議論起點明主旨或作者情感傾向等作用;聯想一般起豐富、充實文章內容的作用;反覆一般起強調的作用;用第二人稱“你”一般有擬人化、便於作者抒發情感的作用等。

第三,明確答題思路。

1、答出具體的表達技巧名稱。

2、答出表達技巧服務的主體。

3、答出具體作用或主體的特點。

如1998年《報秋》,考查作者寫自己種太陽花經歷的作用。按照答題思路,就可以擬出如下答案:反襯(表達技巧名稱)玉簪花(表達技巧服務的主體)生命力之強(主體的特點)。

再如2000年《長城》,考查用第二人稱寫長城的好處。按答題思路,我們可以擬出如下答案:將長城(表達技巧服務的主體)擬人化(表達技巧名稱),便於作者與長城對話、抒發情感(具體作用)。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