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國的興亡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秦帝國的興亡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秦帝國的興亡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材分析

1、《秦帝國的興亡》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課本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1、“秦王掃六合”。

2、陳勝吳廣起義。

3、楚 爭(自學內容)。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朝代。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 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將中國歷史推向一個新的階段。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 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仍避免不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秦的統一 爲以後中國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統一國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 利於華夏族的形成。它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對我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甚至對當時世界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佔 有重要地位。 根據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習的需要,我對內容作了一些調整和拓展。以“秦王 掃六合”作爲本節課的主線,增加了對秦朝的短暫的存亡的探討,以史爲鑑,談 對當今的啓示教訓。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 程中受到歷史的薰陶,爲現實服務。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和大綱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

(1)瞭解秦兼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2)認識陳勝吳廣起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網絡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學會查找資料,蒐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爲學習服務的技能。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交流,培養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的意識。

(2)培養學生通過認識秦朝的文物古蹟來分析秦朝在中國歷史中的作用,同時總結秦朝在統治國家中有哪些經驗教訓。

過程與方法:

通過識圖,瞭解秦兼併六國的基本史實。通過聯繫對比方法,探討統一國家 建立的意義。 通過成語典故的運用,瞭解本課中相關的基本史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秦統一的歷史意義,認識到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創了我國曆史的'新 局面,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立依據

教學重點: 由於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理性的知識較難領會, 所以本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如何讓學生認識秦兼併六國的意義和 對後世的影響。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到秦統一的意義。 教學分析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 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秦始皇作爲一個“魅力人物”, 在影視報刊等是“明星級”的,所以孩子們對他有一定的瞭解和進一步瞭解的興趣。在教學中,當留意學生興趣點的誘導與激發。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 同時對國家興亡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在學習方法方面還有待於提高。

三、教法、學法 教法:

根據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我把本節課設計成網絡探究課的形式,這 是目前採用較多的一種課堂的形式。在網絡逐漸普及的時代,信息更爲廣泛。教 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如何讓學生 在自主學習當中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提高興趣應當是我們教 學當中充分考慮的問題。

       本節課通過網絡平臺,學生自學、蒐集資料、討論、動 手等多種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學法:在本課教學中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兩種能力:第一是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教材的課內思考題來實現:第二是通過識圖繪圖,培養學生的 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參與協作意識。

四、教學手段

爲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教材中的地圖和圖片,運用多媒 體設計課件完成教學。 五、教學程序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過程設計說明一下是如何實現教學目標的。

(一)課堂導入設計

通過提問“戰國七雄“是哪七個諸侯國,並要求在事先準備好的戰國形勢圖 上填出七國的名字,然後指出是秦統一了六國,引入新課。

(二)教學內容設計

1、“秦王掃六合”

此目內容既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應當花較多時間來探討。這裏主要 從秦朝統一的歷史背景、完成統一過程、秦朝的建立以及對中國發展的作用四個 方面層層深入進行。 秦朝統一的歷史背景,由學生回顧第二單元的內容,在討論的基礎上,我可 以適時的進行引導。主要原因包括統一成爲大勢所趨,商鞅變法增強秦國國力以 及長平之戰後六國無力抵抗強秦的進攻等。 完成統一的過程,這個子內容比較簡單,通過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一目瞭然。

涉及到成語“紙上談兵”,可以由學生進行講述或扮演,可以提高興趣。 秦朝的建立及其疆域範圍,我不僅僅是通過老師的演示,而是要求幾個同學 到黑板上大概繪製,然後展示評比,可以彌補初一學生歷史地理概念模糊的不足, 同時增強動手能力。 秦朝的統一,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什麼作用?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討論, 使學生明白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是人 民的要求。戰爭對生產力的破壞是極大的,統一可以是人民安心生產,生活也相 對安定。

2、陳勝吳廣起義

首先通過對學生收集的圖片“兵馬俑”、“萬里長城”、“阿房宮”等名勝古蹟, 從另一個角度反映秦朝的賦稅沉重徭役繁多,從而最終爆發了歷史上第一場農民 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其次起義過程,簡單介紹一下“大澤鄉起義”以及起義軍的路線和最後的失 敗。涉及成語“斬木爲兵,揭竿爲旗”。最後總結一下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戰爭的意義,應着重強調其首創精神。

3、楚漢戰爭

楚漢戰爭在教材中屬小字內容,只需引導學生了解戰爭雙方以及結果即可。 在講述鉅鹿之戰和楚漢戰爭時,簡介“破釜沉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四 面楚歌“等成語典故的來源。

(三)課堂小結設計

讓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口頭表述本節課的內容。這一過程可能有的學生自 己完成不了,教師可以啓發,也可以在肯定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由另一位學生進 行補充。這樣既讓學生學會了表達,又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最後教師展示本課 內容的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一目瞭然,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四)鞏固練習設計

本環節老師出示題目,讓學生自檢,:本課你都學到了那些知識?誰能給歸 納一下。學習歷史的最高境界應是“以史爲鑑”所以,我讓學生理解掌握了本課 的內容後,提出了:“學習歷史是服務於現實的,從秦帝國興亡的經驗教訓中, 請你爲當今治國安邦提出一兩條合理建議。”使學生養成了把歷史與現實相結合 “以史爲鑑”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 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歷史的薰陶,爲現實服務。

(五)感悟與反思

蘇霍姆林斯說過: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來源於知識的力量,所以我們要求讓 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知識的掌握中保持興趣。但學生的興趣具有隨 意性和不確定性,在課堂上往往讓我們出乎意料。而多媒體的靈活性,可以讓我 們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張揚他們的良好個性, 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

五、板書設計: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第13 秦帝國的興亡

一、“秦王掃六合”————秦的統一(公元前221 “紙上談兵“

二、秦末農民戰爭———————— 秦的滅亡(公元前206 設計意圖:根據七年級學生的特點,這樣設計使學生能一目瞭然,並通過成語故事掌握事件和人物,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