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5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猴王出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5篇)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能力目標:繼續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後果。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質,受到教育。

情感目標:體會作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點: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難點: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孫悟空)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四、自由讀課文,你喜歡那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段落。

六、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2

一、談話引入

1、《西遊記》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電視劇、動畫片可能人人看過好幾遍,書看過嗎?知道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誰嗎?能簡單說說這部小說主要講了什麼?9(介紹作者、主要內容等)

2、在這部小說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我們大家對《西遊記》很瞭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跟老師一起來讀讀原著,感受感受名著的魅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猴王出世》,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感知

1、下面請同學自己讀讀課文,看能不能讀通讀順,碰上不懂的地方可以跟同桌討論。出示自學要求。

2、交流自學情況: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分哪幾部分敘述?

板書:出世──闖洞──拜王)

三、精讀課文

是呀,《西遊記》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很大的功勞你覺得應該歸功於誰?(孫悟空)那這孫悟空到底是怎樣的一隻猴子呢?請同學讀讀課文,讀了課文你覺得孫悟空是怎樣的一隻猴子?要從文中找出依據並說明。

1、神奇:石猴的出世和生活。教學課文第一段。(出示:蓋自開闢以來……朝遊峯洞之中)體會神奇和小說語言的精煉。

2、勇敢:石猴探洞。體會動詞的作用。(出示:連呼三聲……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誰最先跳出來,可見石猴是……?(勇敢膽大)你還看出了什麼?體會表示動作的詞。(本領大,身手不凡、機智、靈巧、敏捷等)

3、無私:水簾洞是個好地方,石猴卻沒有獨佔,能與衆猴分享。

石猴跳入沒中,看到水簾洞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氣。”)指名讀。用一個詞來概括,真可以說是……(天造地設)。

老師還特地從原文中找到寫“水簾洞”的一段話,咱們一起來看看。(出示:翠蘚堆藍……渾然像個人家。)

4、聰明:衆猴進入水簾洞後猴性大發,戲耍玩鬧,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腦後,可此時的石猴卻相當清醒,只見……(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爲王?”)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石猴的聰慧、機敏。他不僅有過人的勇氣與本領,還很有心計,天生就是做首領的材料。)

的確,這石猴不僅勇敢膽大,還爲衆猴找到如此安身之處,衆猴怎能不拜他爲王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最後幾句話。齊讀:衆猴聽說,即拱伏無違……遂稱美猴王。理解“拱伏無違”,從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

5、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

四、總結擴展

1、讀到這裏,我們瞭解了猴王出世的全過程,不知同學有何話說?(人物精神、語言魅力、神奇等方面)

2、《西遊記》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誰能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官封弼馬溫、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偷吃人蔘果、過火焰山……)

是呀,這麼多的故事,我們都可以去讀讀,看看名著是怎麼表達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咱們也可以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3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鼓勵學生課前收集資料,互相交流。並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

二、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這篇略讀課文是古代白話中,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質,並從中受到教育。

3、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瞭解課文的背景資料,準備重點語句的課件。

學生準備:有條件的學生閱讀《西遊記》。

(四)教學流程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①引導談話:《西遊記》大家都看過吧。在這部小說中,你最喜歡誰?

②進一步引導:孫悟空是一個怎樣的人?

③引入: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一過程。(板書課題)(圍繞孫悟空展開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①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勾畫不明白的地方。

(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

②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主要是字詞方面的),組織學生討論解決。重點指導:“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個序齒排班”

(本文文字稍顯晦澀,在疏通文章上教師需給學生提供更多幫助。)

3、細讀課文,瞭解孫悟空成爲美猴王的經過。

①提問:石猴是從哪裏來的?起初他過着怎樣的生活?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瞭解石猴的來歷。)

②指導分析石猴成爲美猴王的過程,探討從中體現了他怎樣的特點。

(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感悟人物品質。)

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爲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2)石猴笑道:“真是個我們安身之處。裏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

(4)指導讀重點語句。

(5)指名複述石猴成爲美猴王的經過。

(由關鍵語句感受石猴成爲美猴王的經過,抓住描寫人物動作、語言、行爲的語句體會人物特點。)

4、品味語言。

①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自己喜受的句子,反覆朗讀。

②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引導其感受白話文獨特的語言美。

(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鑑賞能力,激發學生對古典名著的興趣。)

5、作業設計

①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瞑目: 遂有靈通之意:

報男挈女: 抓耳撓腮:

②石猴有着怎樣的性格特點?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6、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無私無畏 勇敢頑強 身手不凡 當仁不讓 敢作敢爲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性格特點。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石猴從出世到稱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讀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動畫片《西遊記》第一集猴王出世的短片和原著《西遊記》一本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引入新課。

1、師問:同學們,喜歡看《西遊記》嗎?其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喜歡他?

2、《西遊記》中這個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是怎麼出世的?又是如何成爲猴王的?用自己的話描述一番。

3、生說完後,播放動畫片《西遊記》猴王出世的短片。

4、導語:一直以來,我們是在看〈西遊記〉,今天我們要來讀〈西遊記〉。看到的是別人對《西遊記》的理解,讀完之後,你一定會對《西遊記》,對孫悟空有自己的理解。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原著《西遊記》中猴王出世的片段。(板書課題並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看《西遊記》可謂無數次,讀《西遊記》倒是第一回,抓住這一點,引起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期待,爲自主讀文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大聲讀課文兩遍,將課文讀通讀順。(師指導讀得吃力的學生)

2、師生交流課文中難讀難懂的詞語,主要有以下詞語:

滾瓜涌濺、拖男挈女、瞑目蹲身、石碣、鐫刻、天造地設、

力倦神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拱伏無違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參考:課文主要講了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的故事。

(設計意圖:雖然語言優美但是難懂的白話文更應該大聲地讀出來,這樣更有助於將課文讀通讀順。整體感知課文後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訓練概括能力的方法之一,我認爲每篇課文都應該有這一項訓練。同時也檢測學生是否大體讀懂課文,爲如何進行下一步教學作準備。)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讀懂課文。

1、導語:本文語言精煉,有韻律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並聯系你的生活積累,大膽推想這些句子的意思。(教師指導個別吃力的學生讀好句子,鼓勵學生們大膽去推想句子的意思。)

2、組織交流,引導品悟語言。

(1)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a、自由讀,指名讀,讀正確。

b、這個句子在寫法上很有特色,你發現了嗎?請再讀一讀。

(語言簡練,工整,採用排比的手法)

c、練習朗讀,讀出韻味。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兒,也都進去了。

a、讀句子,圈出動詞。結合理解“伸頭縮頸、抓耳撓腮”。

b、採用對比的寫法。

c、朗讀句子。

d、模仿寫話。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a、石猴跳是怎樣跳進水簾洞?體會石猴進洞動作的輕巧。

b、朗讀體會。

3、將自己喜歡的句子下課後抄到積累本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爲了突破教學難點—————讀懂課文。本文是白話文,不要求字字知其意,讓學生聯繫生活積累大膽去推想能使學生快速讀懂課文。再者,推想是新課標提出的第三學段所要達到的一項閱讀目標,這一課,正好訓練了這一能力。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品悟本文的語言美,培養閱讀白話文的語感,積累優美的語言。)

二、分析石猴形象,交流原著和動畫片的不一樣。

1、我們瞭解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相信大家對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用四字詞語說說。

(活潑可愛、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聰明伶俐,身手不凡……)

2、課文和我們看到的動畫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如:石猴救小猴子這一情節課文中沒有,羣猴跳進水簾洞後佔竈爭牀這一情節動畫片中沒有,石猴稱王這一情節動畫片和課文不一樣……)

3、動畫片是導演根據原著,帶着自己的理解來拍攝的。那麼,假如要你來拍猴王出世,你會怎麼拍,側重點在哪?(學生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拿出一個方案)

4、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有了大量的讀作鋪墊,體會猴王形象可謂是水到渠成。讓學生用上四字詞語概括,既檢測了學生的詞語積累,又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理解。原著和動畫片進行比較,使學生得出每個人對作品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再讓他們帶着自己的理解去拍猴王出世,進一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推薦讀《西遊記》原著,激發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

出示《西遊記》原著:同學們,這就是《西遊記》原著,作者吳承恩,課餘時間一定得好好讀讀這本書,讀完之後,你對《西遊記》,對孫悟空、唐僧等人都會有新的感受和理解的。讀的過程中,別忘了把喜歡的詞句積累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引領學生走進原著《西遊記》,去閱讀,去感悟,去理解,纔是教學的最終目標。所以這一環節必不可少。)

板書設計:

14、猴王出世

活潑可愛

勇敢無畏

仙石迸裂——

毛遂自薦

聰明伶俐

——尋源稱王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並流利、正確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脈絡,瞭解石猴出世及其生活特點。

3、初步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4.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學生背誦詩歌導入。(3分鐘)

師:朗朗書聲,琅琅乾坤。中國文學的歷史河流中,不僅有唐詩、宋詞、元曲,還有明清小說。於是,就有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說來聽聽,你知道是哪幾部嗎?

生:《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

師:非常正確。其中最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是哪一部?

生:《西遊記》

師:說到《西遊記》,你腦子裏一下子會閃現出哪些人物?

生: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僧

師:師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誰?

生:孫悟空。他呀會七十二變,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還有一雙火眼金睛呢。

師: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出生的嗎?

生: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啊?

生:從電視劇裏看到的。

師:同學們知識真是豐富,還記得電視劇《西遊記》開頭石猴從大海中迸裂而出的情景嗎?我告訴大家那可是在我們北戴河拍攝的啊。

師:你知道孫悟空有哪些名字嗎?生說“美猴王”、“齊天大聖”等。

師:看來同學們對孫悟空的瞭解還真不少。孫悟空的這些有趣的名字你們都是怎麼知道的啊?

生:看電視劇。

師:先前我們對《西遊記》乃至孫悟空的瞭解大多是通過影視劇,其實讀作品可以讓讀者深入到作品語言中去,把自己頭腦中形象與文字的融合起來,可以達到對名著的更深理解。爲了更多、更好了解經典名著《西遊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猴王出世》。

二、學文。

師:看老師寫課題,注意“猴”字的寫法。請大家齊讀。

師:《猴王出世》根據《西遊記》第一回改編,這個改編不是改寫,而是縮寫,是原著第一回的縮寫版。是用“古代白話文”寫的,語言言簡意賅,讀起來卻耐人尋味。(揭題1分鐘)

(一)、自由讀文,初步感知全文。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讀文之前請大家明確閱讀提示:

(大屏幕出示閱讀提示):

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找出最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畫出不懂的語句,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

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師:請一位同學爲大家朗讀一下。

指定一生讀閱讀提示。

師:好。下面同學們就帶着這些小任務,朗讀課文吧。

生自由讀文。(4分鐘)

2、檢查讀文。(6分鐘)

師:同學們都陸續讀完了,老師發現大家讀得都很認真,相信一定也是收穫多多。考考你們怎麼樣?看一下這些詞句能讀得準確嗎?

分別出示:

第一組:

仙胎 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第二組:

石崖 石竅 石竈

第三組:

食草木(食是什麼意思?吃) 飲澗泉(飲是什麼意思?喝)

採山花 覓樹果(覓是什麼意思?尋找)

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 獐鹿爲友 獼猿爲親

師:看來古代白話文很容易讀懂嘛,大家掌握的多好啊。

第四組:

夜宿石崖之下 朝遊峯洞之中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指名讀。

師:這三句話有不理解的嗎?

師生釋疑。

師:把這些詞語大家不僅讀得準確,而且知道了意思,待會兒把這些詞語放到文中,相信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3、複述、概括。

師:下面我們再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講得是一件什麼事?

生:概括這篇課文講的是石猴出世以及石猴怎樣成爲猴王的。

師:再次瀏覽課文,哪段是寫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哪段是寫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學生交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敘述順序。

(二)、學習石猴出世部分(15分鐘)

1.師:石猴究竟是怎樣出世,請大家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學生自由讀文。

交流指讀(3生)。

2.師:大家再讀思考:石猴如此出世讓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生交流感受。(與衆不同、神奇等)

師:老師也覺得很神奇,這是究竟是一塊什麼樣的石頭啊,居然內育仙胎,見風化猴?大家不妨來個猜想。

生思考並交流想法。

3.師:其實啊,原著中對這塊石頭描繪得特別具體,豐富,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讀讀怎麼樣,看看這是塊怎樣的石頭吧。

生讀原著文字。

讀後交流,你從原著中知道了關於這塊仙石的哪些信息?

生交流比較閱讀感受。

師:大家說原著好,還是課文好?

生:原著好。

師:爲什麼?說出你的想法。

生交流感受。

師:大家真的很懂得評價和鑑賞,有機會的話就把原著找來讀一讀,你會發現更多的精彩之處的。

4.師: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電視劇中猴王出世這場戲是怎樣的情景?

生說出情節。

師:大家再讀一讀課文或原著,比較一下石猴出世與你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一樣嗎? 學生活動:再讀第一自然段, 交流文中描寫的畫面與電視畫面的不同之處。

5.假如現在請你來當導演排練石猴出世這場戲,你將怎樣處理?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描繪的畫面感覺比電視上看到的還要有意思,可見依賴文本展開想象,更能給我們提供自由創作的空間。但是有時候畫面也不好實現文本的表達,所以想解讀經典,只看電視劇是不夠的,希望同學們有時間多多來閱讀。現在就讓我們再讀文字,感悟古代白話文的精妙所在。

自由讀

指名讀

(三)、學習石猴生活的部分(7分鐘)

師:石猴來到世上,怎樣生活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想象他生活的情景。

指名讀(2生)

師:通過閱讀,你眼前出現了一隻怎樣的猴子?結合你自己的想象說一說。

生交流(活潑可愛、友善、頑皮可愛、有親和力)

師:你覺得石猴的小日子過得怎麼樣啊?

生交流

師:高聲朗讀此段,試着讀出石猴的快樂、自由。

指名讀(2生)。

師:品味語言,再讀此句,試着讀出節奏和韻味來。

指讀(一生)

師小結: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了一隻頑皮可愛的石猴,逍遙自在的石猴。語言和內容高度融合,就叫經典。石猴就這樣生活了許多年。文中一句話表達——大家齊讀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結束語:石猴的出世就與衆不同,是一塊內預仙胎的仙石迸裂而生,石猴神異的出生方式爲後文描寫猴子的神通廣大埋下了伏筆,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且聽下次分解!

第二課時

一、 回顧舊知導入:

師: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猴出世以及稱王的過程,對這隻猴子有了初步的印象。這隻石猴成爲猴王憑藉的是什麼呢?讓我們更多的去了解它。

二.品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精讀課文,思考(幻燈片出示思考題,明確閱讀要求)

石猴能成爲王,憑藉的是什麼?

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二)學生自主交流,教師引導

1.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勇敢。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2)眼前的孫悟空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聰明伶俐,身手不凡??)

(3)想象當時的情景,讀一讀相關語句。

2.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過人的本領。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鐵板橋;

(2)讀句子,注意“瞑、蹲、縱、

跳、睜、擡、觀”這些動詞;

(3)邊讀邊想象石猴進洞的情景;

設計意圖:抓住文本相關語句品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3. 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他的無私。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衝貫石竅??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2)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無私;

(3)通過石猴的語言,你感受到了什麼?

(4)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4.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他的聰慧、機敏。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何不拜我爲王?”

(2)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聰慧、機敏;

(3)帶着你的感受再來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教師先用問題引領學生讀書,把學生的注意力指向文字,用書中的文字回答問題;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明瞭大意的基礎上再度關注語言,關注文字中的此部分,不至於浮躁;書中的文字也融入學生的語言;讀出自己的感受,將學生想象到的、體會到的,通過朗讀抒發出來。

二、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

1.過渡語:通過學習,我們對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誰來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2.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對猴王的印象:

師: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並說出你的理由。

這是一隻神奇的猴子,由石卵開裂而生,生即能跑能跳;

這是一隻爭強好勝的猴子,羣猴不語唯他敢於應答;

這是一直勇敢的猴子,進出水簾洞無人能及;

這是一隻識文斷字的猴子,竟認得楷書大字;

這是一隻生而知之的猴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隨口道出??

過渡: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們有滋有味的品讀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這就是名著語言的魅力。

3.思考:作者是怎樣塑造出這樣的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語言、動作、神態描寫 還有反襯等描寫方法,把石猴寫得非常生動。

師小結:正是因爲作者妙筆生花,才塑造出孫悟空這樣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得當運用這樣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語言更加生動,更

有感染力。

三、拓展延伸,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可以任選一項)課件出示

(一)故事話西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二)比比誰收集得多:收集與“西遊記”有關的典故、俗語、歇後語!

(三)發揮特

長,以你擅長的方式向你周圍的人推薦《西遊記》。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原著,讓學生明白看電視不能代替讀書的道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板書設計:21、猴王出世

花果山:仙石 石猴

水簾洞:天造地設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根據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改編。主要講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羣猴玩耍時,發現了一股瀑布,相約能進入瀑布而不傷身體者爲王。石猴第一個勇敢地跳進瀑布,結果發現了水簾洞,因此被羣猴拜爲猴王。這個勇敢的石猴就是後來的孫悟空。作者巧妙地將猴的特徵與人的性格融爲一體,塑造出一個機敏、聰慧、勇敢而又善良的猴王形象。這個形象以其獨特的魅力,令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爲之傾倒。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9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

3、瞭解石猴出世併成爲美猴王的經過。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4、體會作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嗎?知道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誰嗎?(簡介作者及《西遊記》主要內容。)

2、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是誰?(孫悟空)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猴王出世》,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瞭解故事。

1、自由讀文。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3、開火車式讀文,檢查閱讀情況。

4、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圍繞這件事情,作者講述了哪幾個部分?[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講石猴出世及生活情況。第二部分(3---5自然段)講石猴和羣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發現了水簾洞。石猴被稱爲王。]

三、精讀課文,解讀人物。

1、再次讀文。思考:石猴是憑藉什麼成爲猴王的?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2、抓住重點語句,引導學生了解石猴出世併成爲美猴王的經過。

(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語言對仗工整。)

(2)、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石猴勇於擔當責任,勇敢地擔當起了探險的責任。)

(3)、“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眼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鐵板橋。”(這一段寫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瞑、蹲、縱、跳等一系列的動作寫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現了他過人的本領。)

(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着,就拜他威望。我如今進進出出,尋了這一個洞天與諸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石猴的聰慧、機敏。他不僅有過人的勇氣與本領,還很有心計,天生就是做首領的材料。至此,一個天設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從石猴到猴王的過程。)

四、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孫悟空真是一個勇敢、機靈、才智過人。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其他的西遊記故事嗎?誰來講一講?(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知道的西遊記中的故事,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五、課外閱讀擴展。

1、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2、摘抄喜歡的語句,積累到“採蜜集”本上。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2、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2、體會石猴敢作敢爲的特點,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簡潔的導入。

播放歌曲《猴哥、猴哥……》。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孫悟空)

2、簡介《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取材於唐玄藏上天竺取經的故事,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

沙僧、唐僧的形象。故事寫四人一路取經,一路降妖的經歷,是一部神話小說。

3、小結過渡:

大家談得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西遊記》中第一回——《猴王出

世》。請大家翻開課本67頁,自由讀讀閱讀提示,看看,它給我們提了幾點閱讀的要求。

(二)、讀提示,明要求。

1、讀課文,看看石猴是哪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2、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跟同學、老師討論。

3、把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也可抄下來。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3、請大家找出與石猴出生有關的詞語,再想一想通過這些詞語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時有什麼特別之處?

( “東勝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等詞語,從這些詞語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4、石猴一出生就會做什麼?

(“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這些詞句。)

5、這隻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衆猴在遊玩中發現一處瀑布飛泉,約道:誰有本事進去,就推它爲王。結果,石猴應聲而出,經入瀑布,發現了花果山這塊福地,乃爲一座石房,房內有天地設的家當。石猴引衆猴入洞,衆猴便拜石猴爲王。)

(四)自由讀課文

你喜歡哪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五)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1、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石猴?

(活潑、可愛、敢作敢爲、機靈、快樂……)

師:說得好極了,看來這隻石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文中,你喜歡哪些句子,請把它有感情地讀出來,並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2、說說爲什麼喜歡這些句子,並有感情地朗讀這些段落。交流時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1)四面更無樹木遮陽,左右倒有芝蘭相襯……通靈之意

(這幾句交待頑石生成的環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朝遊峯洞之中。

(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語言對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這一段寫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六)、拓展遷移:

《西遊記》共有一百回,在其他的幾回裏,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塑造了孫悟空、沙僧、豬八戒、唐僧的形象。重點塑造了孫悟空這個大膽、富有反抗性的神話英雄形象,他敢於反抗天宮,反抗地府的統治,能上天入地,能呼風喚雨。下面,就請同學們將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小故事說給同桌聽。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8

一、揭示課題

1、揭題,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

2、談談你對人物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感知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3、交流自學情況。

三、瞭解石猴的由來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瞭解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2、交流:

⑴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理解“蓋自”(自從)、“即久”(已久)、遂(於是)

提示:這一句交代頑石生成的環境。

⑵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朗讀並感受作者運用了排比句,語言簡練,初步領悟古典名著的語言特色。

提示:這幾句寫石猴活動,機靈、可愛、勇敢。寫出了石猴出世後自由自在的生活,爲後文石猴敢於進洞埋下了伏筆。

四、瞭解石猴成爲猴王的原因

1、自由讀讀2~4自然段,畫出並理解石猴成爲猴王的相關句子。

2、交流:

⑴“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爲王。”

⑵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⑶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

3、用自己的話說說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

五、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3、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質,受到教育。

4、體會作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難點】

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閱讀古典小說的語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遊記》。

【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

(孫悟空。)

2、談談你對孫悟空的瞭解。

3、你知道孫悟空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新課文,瞭解孫悟空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三、交流自學情況

1、文章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圍繞這件事情,作者講述了哪幾個部分?

石猴誕生──獨闖水簾洞──帶領羣猴入洞。

2、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決字詞問題,掃清文字障礙。)

四、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1、石猴的誕生:

⑴石猴從哪裏來?

⑵想象一下他出世時的情景,再交流交流。

2、水簾洞內是什麼樣的情景?

3、石猴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

五、語言積累

1、自由讀課文,你喜歡那些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並把它們有感情的讀出來。

2、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段落。

3、摘抄你喜歡的語句。

六、課外閱讀擴展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西遊記》,準備好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瞭解石猴出世併成爲美猴王的經過。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2、朗讀課文,感受古代白話文的特點。

3、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4、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1、結合有關語句,瞭解石猴的性格特點。

2、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導入。

師:《西遊記》是我國四大經典名著之一,是吳承恩先生的一部充滿了瑰麗想象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摘自《西遊記》的第一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字詞,同學們也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生:概括這篇課文講的是石猴出世以及石猴怎樣成爲猴王的。

師:再次瀏覽課文,哪段是寫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哪段是寫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學生交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敘述順序。

二、學習石猴出世部分

1、師:石猴究竟是怎樣出世,請大家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學生自由讀文。

2、師:大家再讀思考:石猴如此出世讓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生交流感受。(與衆不同、神奇等)

師:老師也覺得很神奇,這是究竟是一塊什麼樣的石頭啊,居然內育仙胎,見風化猴?大家不妨來個猜想。

生思考並交流想法。

3、師:其實啊,原著中對這塊石頭描繪得特別具體,豐富,大家跟着老師一起來讀讀怎麼樣,看看這是塊怎樣的石頭吧。

讀後交流,你從原著中知道了關於這塊仙石的哪些信息?

生交流比較閱讀感受。

師:大家說原著好,還是課文好?

生:原著好。

師:爲什麼?說出你的想法。

生交流感受。

師:大家真的很懂得評價和鑑賞,有機會的話就把原著找來讀一讀,你會發現更多的精彩之處的。

三、學習石猴生活的部分

師:石猴來到世上,怎樣生活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想象他生活的情景。

指名讀(2生)

師:通過閱讀,你眼前出現了一隻怎樣的猴子?結合你自己的想象說一說。

生交流(活潑可愛、友善、頑皮可愛、有親和力)

師:你覺得石猴的小日子過得怎麼樣啊?

生交流

師:高聲朗讀此段,試着讀出石猴的快樂、自由。

指名讀(2生)。

師:品味語言,再讀此句,試着讀出節奏和韻味來。

指讀(一生)

師小結: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了一隻頑皮可愛的石猴,逍遙自在的石猴。語言和內容高度融合,就叫經典。石猴就這樣生活了許多年。文中一句話表達——大家齊讀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過渡語:石猴的出世就與衆不同,是一塊內預仙胎的仙石迸裂而生,石猴神異的出生方式爲後文描寫猴子的神通廣大埋下了伏筆,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

四、學習石猴變成猴王的部分

(一)精讀課文,思考(幻燈片出示思考題,明確閱讀要求)

石猴能成爲王,憑藉的是什麼?

(二)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語句並做批註,小組自由交流,教師引導

1.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勇敢。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2)眼前的孫悟空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聰明伶俐,身手不凡??)

(3)想象當時的情景,讀一讀相關語句。

2.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過人的本領。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鐵板橋;

(2)讀句子,注意“瞑、蹲、縱、

跳、睜、擡、觀”這些動詞;

(3)邊讀邊想象石猴進洞的情景;

設計意圖:抓住文本相關語句品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3. 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他的無私。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衝貫石竅??也省得受老天之氣。”

(2)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無私;

(3)通過石猴的語言,你感受到了什麼?

(4)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4.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他的聰慧、機敏。

(1)課件出示句段賞析。“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何不拜我爲王?”

(2)石猴能成爲猴王,憑藉的是聰慧、機敏;

(3)帶着你的感受再來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教師先用問題引領學生讀書,把學生的注意力指向文字,用書中的文字回答問題;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明瞭大意的基礎上再度關注語言,關注文字中的此部分,不至於浮躁;書中的文字也融入學生的語言;讀出自己的感受,將學生想象到的、體會到的,通過朗讀抒發出來。

五、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

1、過渡語:通過學習,我們對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誰來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2、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對猴王的印象:

師: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並說出你的理由。

這是一隻神奇的猴子,由石卵開裂而生,生即能跑能跳;

這是一隻爭強好勝的猴子,羣猴不語唯他敢於應答;

這是一直勇敢的猴子,進出水簾洞無人能及;

這是一隻識文斷字的猴子,竟認得楷書大字;

這是一隻生而知之的猴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隨口道出??

過渡: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們有滋有味的品讀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這就是名著語言的魅力。

3、思考:作者是怎樣塑造出這樣的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語言、動作、神態描寫 還有反襯等描寫方法,把石猴寫得非常生動。

師小結:正是因爲作者妙筆生花,才塑造出孫悟空這樣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得當運用這樣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語言更加生動,更有感染力。

六、拓展延伸,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原著,讓學生明白看電視不能代替讀書的道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語言非常優美。從19世紀開始,《西遊記》被翻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流行於世,深受人們喜愛。希望同學們都能讀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經典的魅力,

2、同學讀過《西遊記》後,我們要召開一個故事會,每人準備好一個故事,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七、板書設計:

出世:神奇、與衆不同、自由自在

27、猴王出世

成王:有勇有謀、有擔當、無私、有過人的本領、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2、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3、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小說《西遊記》。

2、學生準備:

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註釋,標註出實在不理解的字詞,課上討論。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個人物?

(孫悟空。)

2、你知道孫悟空打哪來?又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猴王出世》,瞭解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

二、掃清文字障礙

1、默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對於不理解的詞句,可引導學生通過多讀課文、藉助註釋和查字典解決。)

2、交流自學情況,逐段彙報難懂的字詞和和句子,教師引導學生大概瞭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課文第一自然段中“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一句,使學生大概知道“這塊石頭自從盤古開天地時就有了,日久天長,有了靈氣”這個意思就行了。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邊讀邊想:石猴是從哪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

2、交流討論:

⑴問題:石猴是從哪來的?

(課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話介紹了石猴的來歷,引導學生畫出相關的語句後用自己的話概括。)

⑵問題二:石猴又是怎樣成爲美猴王的?

(課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講述了石猴成爲美猴王的過程,其中有些貫穿始終的關鍵語句要引導學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發展的脈絡,爲用自己的話複述這一過程作準備。)

例如:課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爲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裏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課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橋頭要求衆猴信守承諾拜他爲王等語句。

小結過渡:瞭解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孫悟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三、品詞析句,感悟人物品質

1、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孫悟空的第一印象。

(勇敢頑強、無私無畏、頑劣活潑等皆可。)

2、再讀課文,從課文的哪些具體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他的這些個性、品質特點?

3、反饋交流:

⑴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勇敢無畏,毛遂自薦,身手不凡……)

⑵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

(敢作敢爲,充滿自信,當仁不讓……)

4、感情朗讀課文,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四、複述課文

四人小組合作:選擇一個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詳細複述課文,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麼不同之處?感受課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五、佈置作業

1、把下面兩個片斷多讀幾遍,用自已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後寫一個同學們勞動或活動的片斷。

⑴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⑵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神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竈爭牀,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3、閱讀《西遊記》或《西遊記》故事書,準備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2

一、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本節課講授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課,這一單元以“中國古典名著”爲專題,安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是根據《史記》和《三國演義》改寫的現代文,而兩篇略讀課文分別是根據《水滸傳》選編的《景陽岡》和選自《西遊記》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兩篇略讀課文都是古代白話文,《猴王出世》是最後一篇課文。作爲略讀課文的這篇古代白話文,在內容上,理解 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重點。方法上,課上大膽放手,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因此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要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不多作要求。借用精讀課文的遷移式設計和問題式設計,我在教學前進行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的教學,爲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能應用在本單元學到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前我安排了學生預習,爲的是課上緊緊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導讀中還指出: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讀讀原著中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由於我們用的不是自己的學生,所以我在該結束之際,設計了引入原著中描寫石猴稱王以後的生活狀況的語句,師生共讀,目的是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的同時,激發學生對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2、學情分析:這篇課文是五年級下冊的,現在用的是五年級上半年的學生,他們對古代白話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

3、教學重、難點的設定:這既是一篇古代白話文,又是神話小說,因此教學時還要體現出神話的特點。所以在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通過讓學生朗讀、想象來體會石猴的快樂逍遙,通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更好的品味語言。在感知形象時,讓學生通過勾畫、批註等方法抓關鍵語句,感受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本課內容很多,我只抓了兩個問題來處理,不求全求深,精講精華部分,試圖以點帶面,以讀代講,激發對古代白話文的熱愛。難點是初步體會古代白話文的語言特點,在處理上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字詞問題,師只有選擇性的處理一些。通過多讀、瀏覽、默讀、自由讀等方法讓學生自由讀書,課上大量給學生時間讀書,進而更好的理解課文。

4、生成問題: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由於時間有限,教師應更好的關注學生的情況,如問題研究價值不高,可以對問題進行二度開發。我們認真研究了學生,發現他們在研究第一個問題時,雖然知道了石猴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但究竟是什麼環境下的石頭裏誕生的,他們不瞭解,於是我們將第一個問題改爲:石猴的生長環境和最初的樣子是怎樣的。

二、教學反思:

1、談到這兒,我不由得想起了最初備課的情景:比如這節課中提示語中的兩個問題

(1)石猴是從哪來的?

(2)他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當時向孩子們對《西遊記》早就耳熟能詳了,對他們來說這兩個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內容就不需要研讀了,只要品味語言就行了。“怎麼寫”不正是我們語文課上要研究的嗎?但通過試講發現,要解決“怎麼寫”很難,尤其是脫離情節研究寫法更難。學生興趣缺缺,課堂氣氛沉悶,更別說激發對古典名著的興趣了。所以我們發現,語文課上研究“寫什麼”是必不可少的,閱讀課中不能脫離清潔一味強調“怎麼寫”,這種暴露式的教學方法,生命力是不強的,所以我們在這節課上設計了關於“寫什麼”的環節,並在教學中多次感悟“怎麼寫”。在第一部分猴子的形象的處理時,採取了“不讀不議,議後再讀”的教學方法,共設計了3個層次的讀。前兩次讀一個是在學生大致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在默讀中查找規律,並在全班交流討論。一個是邊讀邊想象畫面,內化語言,從而感悟古典白話文的魅力。而最後一個讀是理解之後的讀,鼓勵學生讀出個人理解,讀出感情。第二部分的設計本着“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從研究語言入手,找出 “重複語言”,重點體會通過語言刻畫人物,研究人物語言和性格的關係,進而掌握形象。基本流程是:交流—點撥—品讀—交流…總體上是圍繞研究石猴形象這一主題,從情節中找出關鍵語句進行品析。

2、不足之處:

課上學生的表現不夠活躍,我思考可能有以下原因: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可能沒有對這篇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或者說故事情節孩子們是有興趣的,可古代白話文的形式讓他們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對我而言,課前雖然也簡單的處理了《草船借箭》、《景陽岡》,但也僅僅是爲了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並沒有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古代白話文。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閱讀古典名著,樂於品味古典名著,應在教學這一單元之初就有意滲透古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或者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讀名著,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此外,在本節課上,我認爲讀的還不夠。當學生讀的沒有情緒時,當孩子們找不到問題的答案是,我應把等答案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靜下心來讀書。也許就能找到答案了,課上也許就不會不活躍了。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以“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展開學習、交流,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圈畫重點、做批註等多種學習方法,品味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

3.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讀幾遍,結合註釋理解詞句;標段落,畫生字新詞重點句子;思考問題,寫批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班看完了《西遊記》這本書的同學請舉手,正在看《西遊記》的同學也請舉手,在你的印象中,孫悟空是個什麼樣的角色?

是的,孫悟空神通廣大,英勇無畏,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節選自《西遊記》,講述孫悟空在成爲孫悟空之前的故事,我們看看,最初的他給我們留下什麼印象?(板書:猴王出世)

二、根據“閱讀提示”,瞭解學習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說一說本課重點問題。

2、學生回答:(1)石猴是從哪兒來的?(2)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師:從題目上看,這兩個問題,哪個又是最重要的?

三、品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解決問題一: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1、指名讀、齊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板書:花果山福地石猴)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2、第一段中哪一句介紹了石猴的生活?指名讀。賞析句子,指導朗讀。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3、他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結合學生答話板書,尊重學生的想法。可能寫:自由自在、快活逍遙、頑皮可愛)

4、合作朗讀,讀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可愛。

5、小結。

(二)解決問題二:石猴怎樣成爲猴王的?

1、學生獨立思考第二個問題:故事中,石猴怎樣成爲猴王的?畫一畫重點詞句,並做上批註。最後試着用幾句話簡單地說一說。

2、學習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抓住重點品讀。

(1)敘述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即簡要敘述石猴成爲猴王的經過。(板書:水簾洞洞天跳進跳出跳進)

(2)石猴爲什麼往瀑布泉中跳?指名讀。

衆猴……道:“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爲王。”

(3)品讀跳進、跳出水簾洞,再跳進水簾洞的句子。說一說: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石猴?(適時板書:勇敢、靈巧、敏捷)

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石猴喜不自勝,忽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裏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4)石猴這麼有本事,當上了猴王嗎?看課文插圖,讀相關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

從這裏,你能看出石猴能成爲猴王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了嗎?(適時板書:機智、聰明)

(5)我們大家來體會石猴登上王位時的榮耀,好嗎?指名讀。教師講解“拱伏無違”的意思。齊讀。

衆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隱了,遂稱美猴王。

5.小結。

四、拓展提升,激發課外閱讀《西遊記》等名著的興趣

1.拓展:在《西遊記》中,一隻出生神奇的石猴當上了美猴王,後來又成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孫悟空。孫悟空降妖除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你能簡單說一個嗎?

2.提升:《西遊記》是古典名著,,《史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也是古典名著。中國名著中,我們總能讀到曲折動人的故事,總能看到各具特點的人物形象,總能讓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悲共喜,總能引發我們的思考……

願同學們一生與名著相伴!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2、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3、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古代中國佛教中世界分爲四大部洲。分別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東勝神州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爲花果山。一說到花果山,我們就想到了誰?____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孫悟空,今天我們就學習《猴王出世》,來一起來了解悟空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一段傳奇經歷。【板書 猴王出世】爲了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那麼就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吳承恩。

二、初讀課文

這篇課文有些句子比較難讀,請大家跟着老師讀一讀。

接下來請大家帶着問題大聲朗讀課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麼事情?可以分爲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寫了什麼?請大家幫老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板書 內容 段落】

(課文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從石猴成爲猴王的傳奇經歷,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第二部分講石猴和羣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第三部分寫羣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爲王。)

三、掃清文字障礙

師:在瞭解了課文大致內容後,讓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老師請一位同學領讀。

四、再讀課文,深化感知

掃除閱讀障礙後,讓我們快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並思考石猴是從哪來的?畫出相關的語句。(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suì)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師(用自己的話概括)(簡單地說這個石猴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瞭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神奇

2.是的,這一自然段充滿了神奇的色彩,自由讀讀,想想這種神奇色彩還可以從哪裏感受到?

預設:“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師:讀這一句子,你彷彿看到石猴在幹什麼?

生1:。生2:他在山中採果子生3:他在山中嬉戲玩耍。生4:他在山中自由自在的活蹦亂跳,左走走,右走走。採一朵山花, 飲一點澗泉。

師:(你們很有想象力,這一段描寫了小猴的機靈、勇敢和自由自在的生活。)那麼老師來考考大家,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呢?

師:是的,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排比,語言簡練,寥寥幾筆就寫出了石猴在山中的生活。請大家再次朗讀這一句子,感受排比的作用。

3.接下來讓我們觀看視頻後,進一步體味石猴出生的神奇。

4.我們瞭解了石猴的身世後,讓我們看看石猴又是怎樣一步步成爲美猴王的?現在我請同學們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旁白 石猴(我進去我進去) 衆猴)

(採訪朗讀石猴的同學)爲什麼這麼讀,從石猴的語言中感受到什麼品質?(勇敢,毛遂自薦,當讓不讓)

師:那麼石猴到底什麼怎樣進入水簾洞的?請大家找出石猴進入水簾洞的句子。

5.出示句子“他瞑(míng)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請同學們找出石猴動作的字詞並體味寫作特點。

【1(瞑、蹲、縱、跳、睜、擡、觀看)—你的眼睛真敏銳。2、從這些動作中你體味到石猴什麼樣的品質(勇敢無畏,身手不凡)3、是的,這一句子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多種描寫,使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人的特點和猴的特點融爲一體。】

6.瞭解了石猴怎樣進入水簾洞後,它又是如何讓衆猴兌現自己的承諾的呢?請大家找出關鍵的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

想象石猴說話的表情,有感情的朗讀。說說現在你感受到這是一隻怎麼的石猴?(敢作敢爲,充滿自信,當仁不讓)

7.學習完這篇課文,我瞭解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孫悟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談談自己對孫悟空的印象。(勇敢頑強、無私無畏、頑劣活潑等皆可。)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讀一讀西遊記原著。

五、佈置作業

1、選擇一個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詳細複述課文,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麼不同之處?感受課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選做:

2、把下面兩個片斷多讀幾遍,用自已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後寫一個同學們勞動或活動的片斷。

(1)他瞑目蹲身蹲將身一縱一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神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竈爭牀,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內容 出世— 進洞 —成王 段落 1 2 、3 4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芝、獐、獼、禽、瞑、竅”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猴王無畏的性格。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課是第三組的第五篇課文,是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一個片段,課文敘述了石猴的一段經歷。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特點。

2、教學重點、難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準備】錄音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同學們都喜歡孫悟空,那麼你們知道,在最初時,他是怎樣出世,又是怎樣成爲花果山美猴王的嗎?今天就請同學們學習《西遊記》第一回中的一個片段──《猴王出世》。

二、“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放課文錄,學習有感情的朗讀。

1、組織交流。

2、小組內交流:猴王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可充分的說,相互補充。

(全班交流。)

3、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引導學生互相啓發,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4、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和老師聽。

先說說爲什麼喜歡,再讀,讀後師生評議。

5、學生讀時,引導學生讀好半文半白的句子,讀出猴子的頑劣和石猴的膽大,敢做敢說。

6、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7、抄寫喜歡的句子或詞語。

三、課外拓展

美猴王如何學得一身本領、怎麼會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西遊記》,語文活動課中講給大家聽。比一比誰讀得認真,誰讀後收穫大。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

2、蒐集有關孫悟空的資料。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生活情況

山澗源頭:發現水簾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