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下面給大家分享《猴王出世》教學設計,歡迎借鑑!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芝、迸”等16個生字。讀讀記記“靈通、迸裂、造化、喜不自勝、天造地設、抓耳撓腮”等詞語。

2.默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語句,能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猜測大體意思。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猴是怎麼出世的,又是怎麼成爲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於一體的形象。

5.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題

1.【出示課件2】課件播放大型連續劇《西遊記》第一集片段。(學生欣賞)

2.學生交流自己對電視劇或劇中人物的瞭解,教師評議。

3.教師小結:大家對《西遊記》故事都不陌生,裏面塑造了許許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麼在《西遊記》中,你最喜歡誰?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嗎?(學生自由發言。)

4.小結導題:很多同學都喜歡神通廣大、能力非凡的孫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節選自《西遊記》第一回的一篇課文《猴王出世》。(板書:猴王出世)學生齊讀課題。

5.瞭解《西遊記》。【出示課件4】

《西遊記》爲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講述了唐僧在三個徒弟的幫助下,去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

它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座豐碑,被尊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6.簡介作者。【出示課件5】

吳承恩(約1500年-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淮安府山陽縣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解決字詞。

1.學生默讀課文,要求:

(1)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詞語,掃除字詞障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3)藉助自己的閱讀經驗或聯繫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詞語。遇到難理解的詞語,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或結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二)再讀,理清層次。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敘述的?是按照什麼順序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出示課件7】: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敘述的,可以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講石猴和羣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羣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爲王。

三、再讀課文,讀懂文意

(一)學習“猴王出世”。(板書:猴王出世)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想想爲什麼喜歡。

預設一:【出示課件8】

那座山正當頂上,……化作一個石猴。

(1)這段話主要寫了什麼?(這一段以極其精練的語言寫出了石猴的出生環境及經過。)

(2)仙石的形狀是怎樣的?(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仙石處在什麼樣的位置?(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

(3)石頭變猴的原因是什麼?(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4)石猴是怎樣出生的?(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5)【出示課件8】 出示“仙石迸裂”的圖片,學生體會石猴出世的神奇。

(6)結合視頻,你從這段話感受到什麼?(石猴與其他衆猴不一樣,是一塊飽受日月精華的頑石瞬間迸裂而生的。)

(7)指導朗讀,讀出神奇的語氣。

預設二:【出示課件9】那猴在山中,……朝遊峯洞之中。

(1)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樣的?(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2)教師小結:文章起筆就顯得他神異出衆,爲後文甚至全書寫孫悟空的神通廣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筆。由此也掀開了一部曠世名著的第一頁。

(3)讀了這段話,我看到了一隻什麼樣的石猴?(自由自在、快活逍遙、和善友愛、頑皮可愛……)

(4)指名讀,互相交流,指導學生讀出猴的快樂和自由。

教師小結:作者寫的是一隻歡快跳躍的猴子,用的語言也非常短促、跳躍、有節奏。或者說,從這樣的語言,我們讀到了一個活潑可愛、頑皮跳躍的猴子。像這樣內容與語言高度統一,這就是經典。

2.談話過渡:課文還有哪些這樣經典的句子呢?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學習“發現水簾洞”。(板書:發現水簾洞)

1.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畫出石猴的動作。

(1)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從石猴的這些動作中感受到什麼。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評議,相機小結。【出示課件10】

①“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從“瞑”“蹲”“縱”“跳”這些動作,感受到石猴機智勇敢、敏捷靈巧、本領高強的特點和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

②【出示課件11】從四“看”,感受到石猴動作的敏捷,觀察的細緻,感受到他藝高膽大、聰明心細的性格特點。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2、3自然段,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石猴發現水簾洞的經過。

(三)學習“石猴成王”。(板書:石猴成王)

1.鼓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第4自然段,畫出衆猴和石猴的語言動作。

2.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相機引導學生品悟語言。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出示課件12】聰明、機敏、爽朗、坦率

(1)從衆猴的動作中可以看出衆猴的什麼特點?作者爲什麼能把衆猴的特點表現的這麼傳神?(從衆猴的動作能夠了解到猴性頑劣。因爲作者對猴子觀察細緻,瞭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寫猴子特點的語言,十分傳神。)

(2)從石猴的語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麼特點?(從他說的話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聰明、機敏、爽朗、坦率;看出他做事有心計,是天生做首領、頭目的材料。)

(3)聯繫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的意思。(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怎麼去做人。)聯繫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讀這句話的體會。(連羣猴都懂得這個做人的起碼道理,如果作爲一個大寫的人,反而不講誠信,這不是說連羣猴都不如了嗎?所以作爲一個人,就應該講究誠信。)

(5)這石猴因穿越水簾洞的壯舉贏得羣猴的敬仰、崇拜,最終被擁戴爲王。發揮想象說說當時的情景。(我們似乎能想象當時的石猴闊步登場,威風、氣派地端坐在一個石凳上,衆猴子一個個伏首稱臣的情景。)【出示課件13】

(6)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段話的`意思。(石猴因帶衆猴進水簾洞,被封美猴王。)

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猴性頑劣,在朗讀中表現出石猴的聰明、機敏、爽朗、坦率,在朗讀中表現出石猴闊步登場的威風和氣派。

四、總結交流,交流寫法

1.出示問題:通過學習課文,同學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們有滋有味的品讀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這就是名著語言的魅力。作者是怎樣塑造出這樣的猴王形象的呢?

2.小組交流。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相機指導:通過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把石猴寫得非常生動。

4.教師小結:正是因爲作者妙筆生花,才塑造出孫悟空這樣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學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得當運用這樣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語言更加生動,更有感染力。

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課堂總結:【出示課件14】

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特點。(板書:活潑可愛、敢作敢爲)

2.拓展延伸:

開展《故事大王》活動。先在課後試着閱讀西遊記的一個章節,然後向同學們講講這個片段,最後評出故事大王。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篇2

學習目標: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2、瞭解課文內容,感悟“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個性特點。

3、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古代中國佛教中世界分爲四大部洲。分別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東勝神州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爲花果山。一說到花果山,我們就想到了誰?____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孫悟空,今天我們就學習《猴王出世》,來一起來了解悟空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一段傳奇經歷。

【板書 猴王出世】爲了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那麼就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吳承恩。

二、初讀課文

這篇課文有些句子比較難讀,請大家跟着老師讀一讀。

接下來請大家帶着問題大聲朗讀課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麼事情?可以分爲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寫了什麼?請大家幫老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板書 內容 段落】

(課文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從石猴成爲猴王的傳奇經歷,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第二部分講石猴和羣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第三部分寫羣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爲王。)

三、掃清文字障礙

師:在瞭解了課文大致內容後,讓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老師請一位同學領讀。

四、再讀課文,深化感知

掃除閱讀障礙後,讓我們快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並思考石猴是從哪來的?畫出相關的語句。(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suì)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師(用自己的話概括)(簡單地說這個石猴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瞭解了石猴的出生,你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神奇

2.是的,這一自然段充滿了神奇的色彩,自由讀讀,想想這種神奇色彩還可以從哪裏感受到?

預設:“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師:讀這一句子,你彷彿看到石猴在幹什麼?

生1:。生2:他在山中採果子生3:他在山中嬉戲玩耍。生4:他在山中自由自在的活蹦亂跳,左走走,右走走。採一朵山花,飲一點澗泉。

師:(你們很有想象力,這一段描寫了小猴的機靈、勇敢和自由自在的生活。)那麼老師來考考大家,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呢?

師:是的,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排比,語言簡練,寥寥幾筆就寫出了石猴在山中的生活。請大家再次朗讀這一句子,感受排比的作用。

3.接下來讓我們觀看視頻後,進一步體味石猴出生的神奇。

4.我們瞭解了石猴的身世後,讓我們看看石猴又是怎樣一步步成爲美猴王的?現在我請同學們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旁白 石猴(我進去我進去)衆猴)

(採訪朗讀石猴的同學)爲什麼這麼讀,從石猴的語言中感受到什麼品質?(勇敢,毛遂自薦,當讓不讓)

師:那麼石猴到底什麼怎樣進入水簾洞的?請大家找出石猴進入水簾洞的句子。

5.出示句子“他瞑(míng)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請同學們找出石猴動作的字詞並體味寫作特點。

【1(瞑、蹲、縱、跳、睜、擡、觀看)—你的眼睛真敏銳。2、從這些動作中你體味到石猴什麼樣的品質(勇敢無畏,身手不凡)3、是的,這一句子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多種描寫,使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人的特點和猴的特點融爲一體。】

6.瞭解了石猴怎樣進入水簾洞後,它又是如何讓衆猴兌現自己的承諾的呢?請大家找出關鍵的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爲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爲王?”

想象石猴說話的表情,有感情的朗讀。說說現在你感受到這是一隻怎麼的石猴?(敢作敢爲,充滿自信,當仁不讓)

7.學習完這篇課文,我瞭解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過程,孫悟空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談談自己對孫悟空的印象。(勇敢頑強、無私無畏、頑劣活潑等皆可。)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去讀一讀西遊記原著。

五、佈置作業

1、選擇一個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詳細複述課文,比較課文的敘述和我們的敘述有什麼不同之處?感受課文的語言簡練、概括,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淺顯、易懂。

選做:

2、把下面兩個片斷多讀幾遍,用自已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後寫一個同學們勞動或活動的片斷。

(1)他瞑目蹲身蹲將身一縱一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神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竈爭牀,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內容 出世— 進洞 —成王 段落 1 2 、3 4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靈通、迸裂、避暑、楷書、造化、家當、頑劣、明明朗朗、喜不自勝、天造地設、伸頭縮頸、抓耳撓腮”等詞語。

2.用精讀、跳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讀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體會石猴的性格特點。

3.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註釋,標註出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互動:

播放《西遊記》動畫片主題曲《猴哥》。

師:這是誰?他是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主人公之一。喜歡他嗎?

師:用一、兩句話說說孫悟空。

是呀,他神通廣大、機智勇敢的形象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關於他的課文《猴王出世》,齊讀課題。

一、檢查預習,關注提示

師:昨天,同學們都已經預習了課文,說說你是怎麼預習的?

預設一:圈畫生字詞,讀熟課文。

師:你是個細心的孩子,那這些詞,你能讀嗎?請你帶同學們一起讀。

預設二:結合註釋讀通課文。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大家一起讀註釋。

預設三:根據提示預習。

師:真是聰明的孩子,你找到其中的問題了嗎?(出示提示)

理清兩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出世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交流:

1、交流一下,石猴是從哪兒來的?誰能用課文中的話說出來?

師:簡單的說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瞭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認爲……

2、它是怎樣成爲猴王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找到水源和安身之處,簡單的說是憑自己的本事成爲猴王的。)

(跳進去,又能出來。)

讀到這裏,這時候石猴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兩個問題,把課文分爲兩個部分。(板書:出世、成王)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句式

師:一蹦蹦出一隻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

1、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讀第一自然段。畫出寫石猴的句子。

2、交流:哪一句寫石猴?

師:讀這樣的句子,你們彷彿看到什麼?(一隻怎樣的石猴?)

3、指導朗讀:個別讀。(快樂、自由、活蹦亂跳、頑皮、可愛、無憂無慮)

4、 師:把目光聚焦在語言文字上,從怎麼寫的角度你發現了什麼祕密?(用了排比、對仗的修辭手法。)

你有一雙慧眼,發現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個別讀)

5、再讀讀,寫石猴的遣詞造句上還有很多祕密。

(都是三個字,第一個字是動詞)請你在讀讀。有什麼感受?

你在讀,什麼感受?你也讀。什麼感受?

(跳躍、有節奏、跳動)

6、 師:繼續讀,有什麼新的發現?

(四個字的排比句。)

師:是隨便排列的嗎?

( 生:前面是動物,後面是人與人的關係。)

7 、 師:往下讀,更有意思了,你又發現了什麼?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對仗句,也叫對偶,師生互對。讀出詩一般的語言。

8、 師:誰能連起來讀讀?

還要讀得跳躍一點。讀完三個字以後,還要吸一口氣,這樣就會讀得好一點。

9、讀到這裏,你讀到一隻怎樣的石猴呢?請寫在第一自然段旁。

四、學習二到四自然段,體會猴王的語言。

1、師:在石猴成王的過程中,讓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猴王。找到體現猴王形象的語句畫下來,讀一讀,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句子旁。

2、交流:

(1)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師:我建議大家讀讀猴子的語言,誰再來讀?

師:男孩子讀。

(2)

師:可以感受到什麼?

(很自信。好像無所不能,我進去,我就能出來,我就是個猴王了。)

(3)你是怎麼從猴子的語言中體會到這一點的?(要從“怎麼寫”的角度來引導和點撥學生。簡單的重複、簡短、感嘆號)

(4)對比體會。

師:換一下,變成“我進去吧,我進去吧。”

怎麼樣?有什麼感覺?

3、快速瀏覽,找到相同句式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

(1)石猴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師:大造化什麼意思?(生:運氣。)

師:不用受老天之氣了,怎麼讀它呢?

(2)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

個別讀。

(3)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裏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

建議加上動作讀一讀。

4、師:從這一部分,你又讀出了怎樣的猴王?

(大膽、勇敢、敢作敢當、自信)

在文中寫下你的評價。

5、小結:我們在品讀中發現,語言的描寫的確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我們再來回顧學過的前幾篇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精彩的語言描寫對話描寫?讓我們一同再來感受感受。

舉例:《景陽岡》裏的武松(豪爽、無畏),《草船借箭》的諸葛亮(胸有成竹、神機妙算),《將相和》裏的藺相如(機智勇敢)。你看,精彩的對話描寫啊,能讓人立刻感受到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如果我們平時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能夠注重語言描寫,一定能夠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更精彩。

五、本課總結,鼓勵讀《西遊記》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隻猴子,更像一個自信、勇敢的人。走進《西遊記》,你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神通廣大的神。喜歡這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請同學們一定要再讀一讀《西遊記》。其間,語言的珍珠隨處可見。

六、單元總結,一身讀經典

師: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中國四大名著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歷史名著《史記》。中國的古典名著浩如煙海,除了這四部,還有四大名著的《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在這些名著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等待我們去親近,去細細品味呢!讓我們馬上開啓名著之旅,一生與經典相伴!

七、作業

1、選擇你喜歡精彩句段讀一讀,背一背,或做摘錄。

2、分角色朗讀課文,或演演《猴王出世》課本劇。

3、運用本課所學的方法閱讀《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名著,並和同學交流你的閱讀感受。(選做)

板書設計:

21 猴王出世

出世        頑皮可愛      猴

成王        敢作敢爲      人

取經        神通廣大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