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開端》課程整合與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類文明的開端》課程整合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人類文明的開端》課程整合與教學設計

一、單元主題:人類文明的開端

二、綜合實踐活動或學科研究性學習:

1、繪製思維導圖。

2、研究性學習

活動一:結合教材並蒐集資料,介紹原始社會人類的生活狀況。

要求:閱讀課本P2—P5主要內容,並蒐集相關資料,介紹原始人類的生活狀況。

活動二:任選三大文明古國中的一國,介紹其發展歷史。

要求:大致瀏覽課本P7—P11主要內容,任選三大文明古國中的一國,介紹其發展狀況。

活動三:介紹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史。

要求:閱讀課本P14—P18主要內容,介紹古羅馬的發展歷程。

整合設計說明

一、學情分析

剛剛升入初三的學生通過初一、初二兩年的學習,已經學完了中國古代史和近現代史的相關歷史知識,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歷史的學習方法,如自主預習法、小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材料分析法等。但是初三的歷史學習對學生來說是另外一個歷史世界——世界史,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等知識。本單元講述的是人類的形成、氏族社會的產生等相關知識。考慮到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但其知識的連貫性、發散思維和學科的遷移能力不夠,特別是世界古代史距離現在時間久遠、相關歷史史料較少,學生會比較陌生,這就需要教師補充人類的形成、氏族社會、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相關史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使其將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有利於學生對世界古代史的宏觀把握和微觀感知。

二、單元內容分析

第一單元人類文明的開端,主要包括史前時期人類和古典文明兩個部分。史前時期人類對應課本第1課,以“人類的形成”爲題概述了原始社會歷史的演變,主要以人類的出現、氏族社會的產生、原始社會的瓦解爲線索,向學生展示原始社會的歷史風貌。這課內容中提到三大人種的形成既讓學生了解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又爲後面學習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及資本主義的發展做鋪墊。

古典文明包括大河孕育的文明和海洋孕育的文明兩個主題。大河流域文明對應課本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講述了尼羅河流域的古代埃及、兩河流域的古代巴比倫、印度河和恆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三個農業文明的典型代表。古代埃及文明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古代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成爲三個古老文明的經典象徵。這三個古老文明同黃河流域的中國一樣,都源自於大河流域且出現時間較早,因此並稱爲“四大文明古國”。

海洋文明主題對應課本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介紹了愛琴海的古代希臘和地中海羅馬奴隸制文明的基本概況。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要了解古希臘文明,首先要了解愛琴文明,這也就是說愛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意大利是古羅馬的發源地,從羅馬奴隸制共和國的建立發展到羅馬帝國稱霸地中海的過程,展現了這一時期通過血腥的戰爭和奴役將歐洲奴隸制推向鼎盛的過程。

三、單元內容整合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本單元內容,教師設計了三個研究性學習活動即結合教材並蒐集資料,介紹原始社會人類的生活狀況。關於人類進化史,教師要善於設問置疑,引導學生從教科書和已掌握的知識中全方位、多角度地獲取有效信息,作爲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組織學生議論和討論。活動二:任選三大文明古國中的一國,介紹其發展歷史。學生無論選擇古埃及、古巴比倫王國還是古印度,都需要從文明發祥的流域、時間、文明成果、歷史地位等方面進行全面介紹;活動三:介紹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史。教師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然後整理羅馬歷史發展線索簡表,最後教師歸納,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以上三個研究性學習活動,需要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研究史料,加深對本單元的印象。

四、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人類的形成》概述了原始社會的歷史演變,主要以人類的出現、氏族社會的產生、原始社會的瓦解爲線索,向學生展示了原始社會的歷史風貌。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一:結合教材並蒐集資料,介紹原始社會人類的生活狀況。

第二課時:《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講述了古代埃及、巴比倫、印度三國的歷史。由於課時的限制,本課實際上講述了四個問題:即大河流域文明的產生、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印度種姓制度。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二:任選三大文明古國中的一國,介紹其發展歷史。

第三課時:《西方文明之源》介紹了古代希臘和羅馬奴隸制文明的基本概況。標題點出了古代希臘和羅馬文明的歷史地位。課文兩個字母,分別點出了古代希臘歷史的重點是雅典的繁榮,古代羅馬歷史的重點是羅馬興亡的線索。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三:介紹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