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小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認識小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小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認識小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認識小數》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以往一般出現在第八冊教材中,在新的人教版課標教材中此內容被下移到第六冊,是在一年級學習了認識用小數表示商品價格後進行。由於這課內容自身特點的原因,教學應以講授式爲主,對新知的學習探究性並不是很強,思維含量也不太高。怎樣讓這樣的概念教學,在清晰簡練的基礎上“活”起來?怎樣在這樣的接受性學習中挖掘出探究因素,讓接受學習變得更有意義?這是我着力思考的問題。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人手:

一、從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小學生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總是充滿興趣和親切感。因此,我圍繞教材用一幅情境畫的形式,把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饒有興趣的小故事,再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就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把數學文化引入課堂

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相結合是符合課改理念的,通過讓學生觀看小數點的歷史短片,從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價值,瞭解數學的文化,使他們學習有意義的數學,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教師讓學生學,轉變爲學生自己要學。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用遊戲的形式組織課堂

通過數學小遊戲——聽老師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種動物?變換枯燥的課堂練習方式,採用猜謎語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學生投入到遊戲中。教師在此乘熱打鐵,出示每種動物的身高體重數據,讓學生讀出這些數據,以達到鞏固小數的讀法目的。

總之,使每一位學生擁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具備發展的能力,使之樂學、會學,成爲真正的數學學習的小主人,一直是我教學追求的目標。

《認識小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認識小數》,初看覺得很簡單,但細細地去思考,引發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實踐,去深入反思,啓發感想頗多,有柳暗花明後的飛躍。下面談一點體會。

1.深入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

說到這一點,很落入俗套,老掉牙的論談了,但我仍然認爲它至關重要,只有研讀教材,聯繫上下相關的知識點,溝通它們的聯繫,找出知識發生發展的聯結點,進行通盤考慮,才能體悟編者用意,做到心中有本,在課堂上,教師才能更加揮灑自如,盡情展示教學魅力,品味成功教學的喜悅。

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教材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改寫活動。

第一層次是第100頁上面的一道例題,把十分之幾米寫成零點幾米。先從兩名學生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的.情境中,提取新知識的生長點——米和米。再告訴學生米還可以寫成0.5米,米還可以寫成0.4米,讓他們首次感知小數。教學這道例題要注意兩點,①提取新知識的生長點要快,不必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寬各是多少分米上化費過多時間。只要從情境圖中直接看到課桌面長5分米、寬4分米,並把它們分別用米和米表示出來。用十分之幾米表示幾分米在本冊教科書第8單元裏剛教過,應該很快回憶起來。②把米、米分別寫成0.5米、0.4米是這道例題的教學重點,教材安排學生接受學習,在教師邊講邊寫的教學中學生邊聽邊看,知道還可以這樣改寫。這例教學結束時要組織一次學習小結,讓學生說說0.5米、0.4米是什麼樣的分數寫成的,加強對一位小數的首次感知。

第二層次是第100頁下面的一道例題,把幾元幾角的數量寫成以元爲單位的小數。和上面一道例題的不同之處是,這道例題寫成的小數的整數部分不是“0”,改寫時的思考稍複雜一點。把1元2角寫成小數時,通過大卡通講的“2角是元,還可以寫成0.2元”指出了思考的關鍵處。教學時要清楚地展開思考的全過程:1元2角是1元和2角合起來的數量2角是元,可以寫成0.2元,1元和0.2元合起來是1.2元,1元2角可以寫成1.2元。同樣,把3元5角寫成3.5元也要有這樣的過程。決不能跳過“5角是元,是0.5元”這一步。否則,雖然把3元5角寫成了3.5元,卻削弱了“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的”這一最重要的內容。

“想想做做”第1、2兩題讓學生再次進行兩道例題那樣的改寫活動,其中第2題要讓學生說說改寫時的思考,仍然抓住“幾角是十分之幾,十分之幾還可以寫成零點幾“這個關鍵點不放。

第三層次是第101頁第3、5兩道題,數形結合,適度提升對一位小數意義的理解。第3題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若干份都可以用十分之幾表示,也可以用小數零點幾表示。學生從中更清楚地看到十分之幾與一位小數的關係,從而體會一位小數的意義。第5題大數軸上表示一位小數,含有的內容比較豐富。①學生已經能夠在直線上表示十分之幾的分米(第70頁第7題),繼續在數軸上表示一位小數,能聯繫的知識再次體會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②在0與1之間有0.1、0.2、0.3……0.9這些一位

小數,1與2之間有1.1、1.2、1.3……1.9這些一位小數,2與3之間有2.1、2.2、2.3……2.9這些一位小數。有序地整理了一位小數,爲下面比較小數大小作了鋪墊。教學這道題可以分三步進行,首先讓學生看着已經寫出的0.1和1.2,聯繫它們在數軸上的對應點說出對這兩個小數的理解;然後填出方框裏的數,想想數軸上其它點所對應的小數;最後讓學生說說在數軸上的發現。

2.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小數的引入是因爲在生活實際中經常會遇到“測量長度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分數”這樣的問題而產生。因此教學中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小數的現實生活作用。於是我一開始結合慶祝“六·一”兒童節入手創設了“小明和媽媽”去超市這一生活情境,並且自始至終將這一情境貫穿於整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切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帶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3.實施有效遷移建立小數的數感。

數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養,初步建立小數的概念,建立小數的數感,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本節課的重點,那麼如何建立呢?要通過知識間的有效遷移去達成。這個遷移點首先就是分數的知識,分數的學習對小數的學習特點是小數意義的理解有直接、顯著的影響。在例1中“5分米和4分米分別是幾分之幾米”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只要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就不難解決,然後不妨直接告訴學生:“米還可以寫成0.5米,米還可以寫成0.4米。”使小數和分數建立起直接的聯繫,讓學生對小數的數感在分數這個平臺上建立。其次在練習中也應該引導學生細細體悟,實現有效遷移。如“想想做做”第3題,類似的圖在分數的學習中也見過,只是當時的圖更一般化,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定是10份,到這裏,圖被特殊化爲一位小數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數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題有同樣的作用,只是這條數軸曾經是認識整數時常用的模型,而現在又拓展到了小數。深入地去挖掘,引導學生去理解,幫助學生建立關於小數的數感。

4.豐富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關於學習方式,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去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方式。本節課中,例1的教學選用了講述法,把小數直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經歷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同時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作爲新知識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觀察、操作、交流、討論,以直觀到抽象,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還伴有同桌、小組內的生生互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去優勢互補,充實認知;另外,也安排了自學環節,讓學生去看書自學,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合理設計習題,最大限度發揮習題的功能

首先本節課課本上的習題編排就非常巧妙,一個習題一個要求,教學時要善於利用,好好挖掘,發揮更大的價值。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也增添了一些習題,如對口令、猜價格遊戲,既活躍氣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數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在讀一讀中進一步感受到小數與我們密切相關;判斷各是什麼數,試圖讓學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數、分數、小數的內涵。

《認識小數》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於生活,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課始,讓學生在給出的幾個整數、分數和小數中判斷認識哪些數,既自然地引入了新課,又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小數,可以使學生體會小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起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便於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更好地開展新課的教學。零點幾的小數的認識,我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並用不同的數來表示測量結果,爲學生主動用小數表示測量的結果提供了機會,有助於學生體會到測量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時,可用分數或小數表示。認識幾點幾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學生熟悉的學習用具展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過程,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體會小數的含義,但是,由於前面認識零點幾的小數沒有清楚的溝通什麼情況下的整數與分數、小數的聯繫,沒有更好的總結怎樣的數用零點幾的小數來表示,所以,在這裏的教學出現了學生想不到幾元幾角的數可以用幾點幾元來表示。沒能完成教學任務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