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精選5篇)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1

週一週二給學生們講了《宇宙的另一邊》這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第五單元的第一篇,整個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展開,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並且將自己的想象寫到文章中去。回顧自己的授課過程,有做的好的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在整篇課文的學習中,我比較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之前在授課過程中大都是學生自己朗讀,讀完回覆對應的數字,但是對於《宇宙的另一邊》這一篇課文,不過分側重於知識點的掌握,而是側重於體會文章中的想象,文章比較長,連麥朗讀會有一些耽誤時間,於是我選擇在第二課時的時候讓學生來朗讀,因爲相比於第一課時的內容,第二課時稍微難以理解一些。

在授課過程中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我在課件中設計了多處需要想象的地方,引導學生通過口語來表達出自己的想象,學生大都參與其中,並且積極性比較高。到了文章的最後,考慮到本單元是習作單元,於是我讓學生拿出作文本做個小練筆,這樣也提高了寫作的能力。

當然,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注意各個環節時間的控制。在前面半部分使用的時間過長,到後面寫小練筆的時候時間不太夠用,所以只挑選了個別學生的練筆進行簡單評講,效果不是太好。並且給學生留的寫作時間不是很充足,個別學生沒有寫完。

對於文章中需要總結的地方,因爲稍微有一些難度,所以主要是教師進行總結,但其實應該引導學生來總結,教師進行點撥,這樣效果更好。下次會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2

《宇宙的另一邊》是一篇充滿童趣、想象奇特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想象的觸角伸向了宇宙的另一邊,那裏的一切都是這一邊的倒影。在那邊有一個一樣的“我”,但是那邊的“我”的生活與現在完全相反,不僅如此,那邊的自然界中的現象和事物也與這邊完全相反,那邊的石頭有生命,可能像花朵一樣開放,也可能像人一樣行走。正是這樣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想象,讀者跟隨着“我”大膽的想象進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一睹想象所帶來的神奇魅力。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走進“我”想象的世界,感受“我”想象的神奇,是教師設計學習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仔細研讀教材會發現,想要把上述問題想清楚,教師需要從整體上解讀單元學習內容,仔細研讀與這篇課文相關聯的其他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上合理規劃學習活動。結合本單元的閱讀訓練目標,這篇課文的課後題,以及“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的相關內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可以定位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大膽而奇特的想象;另一方面是結合生活實際,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大膽想象,與此同時,處理好落實語文要素和基礎知識之間的關係。

在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中,關鍵詞“感受”和“想象”都是既模糊又抽象的詞語,在設計學習活動時,教師需要在深度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把它們量化成可操作性的學習活動。針對“感受”,我們可以結合課後題,爲學生提供“可感受”的途徑,如圈畫文中自己覺得想象力奇妙的語句,在此基礎上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感受”想象的奇特;再如融入適當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邊讀一邊想象,從而“感受”課文大膽而奇特的想象。關於“想象”,在這篇課文中也有規律可尋,這篇文章主要圍繞“宇宙的另一邊,是這一邊的倒影”這個主線展開想象的,在這條主線的牽引下,作者想象了宇宙另一邊“我”的日常生活、學校生活,以及自然界的現象和事物,在摸索出這一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根據課文大膽想象的學習目標就有法可依了。

根據“宇宙的另一邊,是這一邊的倒影”的特點,想象可以是這樣的:

在宇宙的`另一邊,減法可能是這樣的:雷雨減去雷和雨等於晴天,晴天的時候,孩子們就可以出來跳水窪了,所以,雷雨減去雷和雨還等於孩子們的玩耍和快樂。

在宇宙的另一邊,那裏的人們用火洗手,用水燒飯,他們頭朝下走路,那裏的樹根在空中搖擺,樹枝深深地紮在泥土中,他們課文上的字是倒着的,減法是這樣的:一片天空減去煙囪等於萬里無雲,也等於鳥兒的遊樂場。

在宇宙的這一邊,月亮在夜晚閃閃發光,在宇宙的另一邊,月亮會在白天緩緩升起,晚上緩緩落下嗎?在宇宙的這一邊,小魚是生活在水裏的,在宇宙的另一邊,小魚會在岸邊踱步嗎?在宇宙的這一邊,星星是沒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邊,星星也會跳舞嗎?

哇,這樣的想象可真奇妙啊!

結合上述文本教學解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設計如下:

1、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識字學詞;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圈畫關鍵語句,與同學及交流閱讀感受;運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等多種形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大膽而奇特的想象;

3、通過抓住這篇課文奇特想象的核心,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大膽想象,想象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是怎樣的,在此基礎上與同學交流討論。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3

本課教學聚焦單元語文要素“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讓課文學習與“交流平臺”巧妙融合,做到了主線清晰,板塊分明。以課文作爲例子,引導學生學方法,明方法,用方法,有層次地完成了本課的核心教學目標。

1、入情入境,體驗想象之奇趣。

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重在表達方法的學習。圍繞“想象”這一語文要素,結合課後思考題“課文寫了宇宙另一邊的哪些祕密”,抓住課文重點自然段,引領學生了解作者的想象內容,自主交流有意思的地方,感受想象的奇趣,體會特定故事情境中想象帶來的表達效果,學習想象的方法。

2、順應思路,激發想象之潛能。

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引導學生髮現文本表達的“祕訣”——宇宙另一邊發生的事情和宇宙這一邊的恰恰相反,即反着想。然後,挖掘文本空白,引導學生順着作者的思路展開想象:在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祕密呢?利用課文的句式,搭建想象的支架,啓發學生髮散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多角度想象,大膽交流,在頭腦風暴中激發想象的`潛能,習得想象的方法。

3、拓展閱讀,創新想象之視角。

本課採用“1+X”的教學思路,立足表達方法的學習,拓寬學生的想象視角,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進一步爲學生提供想象角度、方法上的借鑑,切實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對宇宙另一邊世界的暢想,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所以本篇課文我重點抓住了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體會“我”想象中宇宙另一邊的神奇。

二是由“我”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自由暢想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祕密。

針對第一點,體會宇宙另一邊的神奇,一定要理解“倒影”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照鏡子體驗,幫助他們瞭解“倒影”是與實影相對的、相反的。這樣孩子們就很容易理解爲什麼宇宙另一邊的世界與這邊都是相反的了。

針對第二點,有些學生沒有打開思路,我從具體語句中慢慢引導,由細節想象入手,如那邊的自然還有可能是什麼樣的?由一個點的想象擴散到越來豐富的想象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由此,我也體悟到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抓重點、執“牛鼻”,把控課堂教學。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5

成功之處:

1、能夠將生活和想象結合,組織語言,進行想象力訓練。出示課件圖片、文中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體會文章豐富的想象力,還能引導學生拓展想象,提出了“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祕密?”很好地對接文本,開發學生的想象力。

2、注重文本的感情朗讀,每次分析一個片段,理解片段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真正融入文本,實現與文本的對話。有效訓練了學生感情朗讀能力。

不足之處: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於表揚鼓勵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