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減的教學反思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乘加乘減的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借鑑。

乘加乘減的教學反思

乘加乘減的教學反思 例1

小學二年級乘加乘減,於老師、曲校長和我們實驗二小的各位前輩在我教課結束後,對我提出了非常中肯、實用、有價值的建議,使我在數學教學設計上有了新的認識。這一天,我的收穫頗豐!

以下是幾位前輩的評課及其提出的寶貴意見,我將其整理如下:

1.課堂的放與收存在一些問題。課堂上讓學生討論、研究這一點不錯。但是,在總結學生成果,呈現學生作品時存在問題。我在授課時隨意找學生彙報自己的解題方法,這使得呈現的內容缺乏針對性,是隨意的,缺乏目的性,沒有層次。而且也會使得原本一些不想本節課呈現的內容也出現了。這使得本節課信息量大而不精。所以,在如何放,如何收,是本節課我要重點改正的地方。

2.缺乏數學的抽象化思維。本節課大部分內容我都是以生活情景進行教學,如玉米被一個一個掰走,小汽車開走兩輛等,讓學生直觀具體的體會到乘減是一個優勢,但是卻過於強調生活化,沒有把乘減的數學抽象化思維展現出來,不能從生活中的數學抽象出數學算理,假設思維。

3.連加、加減混合運算與乘加乘減運算的梯度、聯繫沒有詮釋好!沒有讓學生體會到從連加、加減混合運算如何上升爲乘加乘減運算,前後缺乏對比、總結與昇華,使得學生過於追求求解方法的多元化。

4.乘加被弱化了。由於乘減的出現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我從乘減的角度設計本節課,這使得原來很順應學生思維的乘加被忽略了,這也體現出了作爲新教師的我缺乏經驗,顧前不顧後,在解決了一個問題的同時又出現了其他的問題。這一需要我在未來的實踐中繼續磨練。

5.問題的提出方式。出示情境圖後,所提出的問題應是玉米地裏還剩多少個玉米?還是現在玉米地裏一共有多少玉米?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求一共,很多學生很容易會想到用加法,而如果求還剩,那麼學生較傾向減法。

6.課堂中的很多細節需要我注意。如:對情景圖的闡釋,要說明每個玉米杆上有3個玉米,有三個玉米杆,讓學生體會到3個玉米爲一組。在列式解答時,需要加上單位,給學生留下答題要帶單位的好習慣。

以上是各位前輩對我提出的幾點建議,每一點都直中要害,每一點都凝聚了各位前輩豐厚的教學閱歷,對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對我的課以及各位前輩提出的建議的幾點反思。

一、讓課堂更加收放自如。

針對我在授課時隨意找學生彙報自己的解題方法,使得呈現的內容缺乏針對性,缺乏目的性,沒有層次的問題。於老師向我呈現了一個非常適合的解決方法。學生在列式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來呈現。選取什麼樣的作品呈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選取符合自己教學目標的作品,同時也要考慮到教學的層次性。如:在講授乘加乘減的課堂上,先選取採用連加或加減混合運算的作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讓學生理解算理;再呈現乘加乘減分步運算的作業,這是爲乘加乘減綜合算式的出現打下基礎;最後在呈現乘加乘減綜合算式。依據這3個步驟,可以讓學生體驗乘加乘減綜合算式出現的歷程,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這三種算式進行對比,體現出教學的梯度性。

這樣,課堂上有放手讓學生探索、討論的過程,也有教師總結、昇華的過程,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知識的同時接受來自教師的潛意識引導,最終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知識的積累.

二、生活化與抽象化的數學。

數學從生活而來,作爲教師,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從生活的`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思維,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但是,在使數學生活化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只強調數學的具體性,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如在本節課中,要使得學生學會假設的思維。假設最後一排有4個圈,而現實中只有3個圈,所以要把補上的那個圈減掉。這是乘減的由來,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毋庸置疑,用生活化的情景很容易讓學生列出乘減算式,但我們在這種情景式的教學中也不能忽視學生的算理、抽象思維的發展。把生活情境抽象出數學思想,關注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也是我們基礎教育應該完成的任務。

本節課,學生很容易從動態的掰走一個玉米、開走兩輛小汽車列出算式,但面對靜態的、只呈現出幾組圓形的圖片時,有些學生出現了問題。這些學生很難從動態的直觀思維中總結出靜態的抽象思維。這也需要教師的引導,做好能夠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能夠說出算理:假設最後一排有4個圈,而現實中只有3個圈,所以要把補上的那個圈減掉。這樣應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三、階梯式的課堂教學。

教學要具有層次性。首先,問題的提出要具有層次。一個大問題拋出去可能學生不能一下子就解決,這就需要一些小問題來輔助。其次,學生的成果展示需要層次性,一級一級的展示,如爬樓梯般一層層遞進。要先打好地基,抓住基礎知識,能夠讓學生從連加和加減混合運算過渡到乘加乘減的分步運算,鍛鍊他們分步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後再將其綜合,列出綜合算式。每一層都要夯實基礎!第三,在夯實乘減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乘加的出現,讓學生明白乘加出現的緣由,使其體會到乘加相比連加的聯繫。最後,在運算順序的講解上,二年級只要讓學生體會到先算乘即可,相信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會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真正體驗到四則運算的順序!

以上是我在《乘加乘減》講課完畢後的感悟,作爲一個教學新手,在諸多教學方法上、實踐上的經驗十分匱乏。在這裏,希望自己能夠在各位前輩的指導下,在自身的努力下能夠成長爲一位出色的數學教師!也希望自己每一天都能進步一點點!

乘加乘減的教學反思 例2

一、創設生活情境——體會數學的親切

《乘加乘減》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解決乘加乘減問題的過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應用意識。於是我將教材進行了重組,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活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整節課置身於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並通過主題圖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內驅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我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爲學生提供熟悉的,感興趣的事情作爲教學的切入點。爲學生提供了較爲豐富的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增加思維含量,啓迪學生思維。

二、 積極評價,增強參與的信心。

要使學生處於愉快的學習情境中,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就要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獲得自信。我運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讓學生感到我時刻在關注着他。我還要善於運用語言的藝術對學生的學習行爲作出積極正確的評價。

整節課的評價相對較少,課中有一些學生精彩的發言,如:當學生說自己的想法時,可以說整個思路很清晰、完整,語言嚴密。我沒能及時抓住這些閃光點加以評價,而讓這些資源白白流失。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挫傷。因此,在學生彙報交流想法時應認真傾聽,過後可適當增加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同時也能更有效地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三、注重教學的開放。

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我採取了較爲開放的教學形式,在充分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思想。

四、用生活經驗作爲數學問題的參考

通過練習我使學生領會到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生活經驗來做參考,進一步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注意讓學生說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達清楚,對一些數學術語要加強訓練.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注重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提高,在不同的體驗中應用。通過練習體驗使學生學會觀察、思考。通過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層次學生得到關注,通過組間評價、學生自評、教師點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