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通用6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1

年、月、日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自身和現實生活,所以,在本單元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我利用課件,爲學生出示了大量的有意義的歷史時刻的圖片。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接着藉助課件演示講解,年、月、日的概念,接着再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使學生初步體會年、月、日的時間概念,接着,讓學生補充還有哪些有意義的日子。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2、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個課堂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始終以“導”的姿態,讓學生富有興趣去觀察、探索、發現新知。在新知的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抄寫了年曆,並說明有些孩子如果覺得年曆太長,抄寫有困難,可以選擇抄寫幾個月的。這樣開放式的作業,使得班裏所有學生都完成了,有些程度弱的孩子,也抄寫了一個月的月曆。在課上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曆,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一年中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問題,通過這樣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接着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在一年的12個月裏,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爲學生出示近10年的2月月曆。學生髮現有些2月是28天,有些是29天。最終由我指導學生髮現四年一閏的規律,用課件上的算式說明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這樣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這一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完成創新教學模式中的探究過程。

本單元教學完後,我將學生抄寫的年曆重新整理收集,並請一些做的好的同學對自己的作業加以完善。將本次作業作爲資料進行保存。

在教學中,我留給學生許多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自由空間和時間,這樣教學、學生纔會放飛思維,張揚個性,但是,在教學中,由於內容比較多,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所以後面判斷平年和閏年這個環節中講得比較快,所以又安排另外的時間加以練習,時間安排不夠合理,這是本單元教學的一些不足。

以後在教學中,我必須認真反思,爭取在不斷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斷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2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就是教師該孜孜以求的問題,下面就結合我上的《年月日》一課,談談我的些許思考。

本課分四個層次組織學生的觀察和探索活動。一是設置懸疑,引入課題,通過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一年、一月、一日分別有多長,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二是觀察年曆卡,主動探索年、月、日的知識。三是鞏固拓展,推向生活。四是首位呼應,解決問題。

整節課,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發現新知,學生儘管不是妙語連珠,知識面也不是很廣,但還是體驗了自主探索的樂趣,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一、設置懸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設置懸疑大大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自主、積極的去探究知識。

二、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着觀察、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把自己置身於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爲學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中。

三、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利用多媒體教學,把學生們帶入了一個奇妙的宇宙間,感知年、月、日的來歷,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通過這一新奇的演示,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提高了學生認知程度,學生可以觸類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識,擴大知識面,增長了見識。

反思這一節課,知道自己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如,我在上這一節課時節奏比較緊湊,一環扣一環,對學生的一些閃光點沒及時的深化;還有在引導學生記憶大月、小月時,沒能讓學生充分的交流,如果我當時對着黑板上的板書引導學生自己編兒歌,那我相信孩子們的印象將更深刻,記得將更牢固。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3

年、月、日是在學習了時、分、秒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認識大月、小月和二月,掌握平年、閏年。年、月、日的相關知識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的,所以,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中挖掘可以爲學習所用的素材供應學生學習。

設計這節課時藉助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實際生活體驗,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本節課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自主學習。有以下幾點做法:

1、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讓學生說出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或者節日,學生回答了很多,我及時引導,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引出了課題。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觀察不同年份的年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後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只等着聽別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教學平年、閏年時,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當學生有了自己的發現時,再全班交流,總結出判斷的規律,接着我出示1900年2月的月曆,讓學生自己進行驗證,學生們都迷惑了……利用這種好奇心,我實時點撥:爲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1900年的月曆印錯了嗎?想知道爲什麼嗎?(課件播放音頻400年又閏的資料)聽、看了視聽小知識後,學生們釋然了。可見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

3、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練習中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爲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爲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4

《年、月、日》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及相關的知識,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利用生活經驗,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天天接觸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說出今天上課的日子,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然後讓學生觀察年曆,結合已有的知識發現新知識。既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也爲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注重讓學生自主建立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在進行《年、月、日》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採用自主探究、嘗試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已從預先準備年曆卡上去觀察和發現,然後交流自己獲得的`信息,教師加以引導和總結,達到對年、月、日之間關係的初步認識,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但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一開始使用2009年的年曆尋找天數,所以在觀察年曆,探索發現時,不少學生都忽視了自已準備的其它年份的年曆,以致於不知道2月到底有多少天。我認爲不能讓學生形成錯誤的認識,讓學生去觀察2010和2008年的二月份天數。

三、尊重獨立的思維,體驗探究的樂趣。

在引導學生得出“閏年的公曆年份除以4都沒有餘數”這一規律時,我設計了很多鋪墊環節。如我設計了一張1993~2000年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數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規律,自己發現閏年年份與4有密切關係。又出示各年份除以4的不同結果,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總結出閏年的公曆年份和4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從而得出結論。這樣做雖然比直接把規律告訴學生要費時、費力,但卻從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自己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在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探究,若探究不出時教師指導,這樣能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記憶的多種多樣,有拳頭記憶法,形象又直觀,有口訣記憶法,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在指導歌訣“7個大月心中裝,7前單數,7後雙時有點急躁未說清12個大月中有7個大月然後讓他們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記憶,之後讓學生交流自己記憶的巧妙方法,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並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進一步鞏固了大月小月,同時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存在的不足又很多:

一、對課堂的掌控不夠。

我雖然設計了讓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的內容,爲他們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但是,我課堂上沒能很好把握引導的角色,沒有很好組織學生,及時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及時調整,導致課堂前鬆後緊,是本科內容沒有如期完成。

二、在教學過程中,我缺乏激情,講課的語氣和語調沒有變化。

我以前聽別的教師上課,他們的語言幽默,抑揚頓挫,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課過程中,沒有說一些激勵學生的話語,這樣就沒有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多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多看多聽優秀教師的課,多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然後結合自己,多鑽研教材,讓自己在不斷學習與反思中進步。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5

《年、月、日》是三年級下冊的內容。認識年月日,這是一節概念課,知識點比較多。怎樣有條理地學會這麼多知識點呢?

我先讓孩子們提前預習,並查閱有關資料,寫出預習提綱。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教學的重點定位於: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一節課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和判斷方法,會計算全年天數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比較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

在本課中,我通過猜謎語導入,出示日曆,引導學生觀察,並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一開始我先讓孩子們細心觀察自己帶的年曆,然後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在教學大小月之後,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二十九,彙報時:有的同學說二十八天,有的同學說二十九天,學生此時開始爭論,爲什麼?這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在平年、閏年的教學時,我先出示了幾個常規年份讓他們分組判斷,學生很快用除法判斷出來,最後我又出示20xx年,學生判斷後全部表示是平年,大部分孩子說是閏年,個別孩子說是平年,到底誰說的對呢?激起了孩子的探究慾望,於是出示兒歌: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學生很快就能記住,但是運用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

在練習環節設計了找出各個月份的重大節日,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場景,你知道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麼時間嗎?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xx年8月8日這個歷史意義的日子的記憶火花,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什麼時間?20xx年10月1日,並藉機練習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

三年級下冊數學《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6

這是一個數學活動,目標是讓幼兒認識年曆,知道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有什麼不一樣的。這對於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多數小朋友知道,可是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爲了使幼兒學起來更容易,課前我請他們準備一份xx年的年曆,在準備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就已經先預習起來,在家長的幫助下,我看到他們帶來的年曆中有的已經把重要節日圈畫出來了,可有的小朋友根本連年曆都沒有帶來,面對這種水平不一的孩子們,我想他們可以結成一組,會的帶不會的,這樣大家學起來就快了,在他們一組上,我放上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現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爲什麼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麼是29天。在他們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告訴他們一句歌謠: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反應快的孩子一下就明白了:哦~~原來這些月是31天呀!我請他們來驗證一下,看看老師說的這個歌謠準不準確,孩子們又興高采烈地翻起年曆來了。

在這個活動中,我沒有填鴨式地灌輸給孩子這些生硬的道理,而是請他們動手,在玩中發現奧祕,比如說月中多少天這個難點,我用一句歌謠簡單概括,並且請他們來檢查我說得對不對,在他們檢查的過程中,他們理解這句歌謠並且加深了印象。對於這個活動,雖然還有個別孩子沒有完全掌握,但是我能肯定的是,能掌握的孩子這一輩子都能記住這個難點,並且還能把這個歌謠傳播給其他孩子。

在接下來的“找節日”環節中,當我說出節日後,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着在年曆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我發現剛開始有指錯的現象,但是練到第5、6個節日的時候,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還很迅速呢!剛開始指是一組中能力較強的小朋友帶頭,後來我發現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鍊了,於是我說:現在交換一下,讓剛纔還沒有動手指的小朋友先指。這下,小朋友們玩得更熱火朝天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這節活動才能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