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聲聲慢》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聲聲慢》教學反思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後的愁苦悲慼,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這篇課文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傳統篇目,它的教學設計歷來爲大家所重視,也涌現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模式。我們這一次的教學設計,以誦讀爲基礎,着重突破意象和疊詞的重難點,重點突出教學環節的流暢性與重難點突破的有效性。從課堂實際來看,基本達到了目的。

教師旁白:秋風慘淡秋草黃,秋雨綿綿秋意濃。傍晚時分,“我”推開窗,想要尋找些什麼。走在寂寥無人的院落,“我”尋找着往日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尋找着苦心蒐集的金石書畫,尋找着北國故園的秋色。然而,環顧四周,除了冷冷清清的.院子,除了寂寞悽清的“我”,什麼也尋找不到。夫死!國亡!而我孤獨飄泊。梧桐更兼細雨,點點滴滴,滴在這孤獨寂寥又冷清的秋夕。這哪裏是細雨滴在深秋,這分明是血淚滴在心頭,疼痛莫名,愁苦無邊?學生表演:目光呆滯,步履蹌然,用一隻手輕輕推開窗戶,也懶得彎下腰去看一看曾經最愛的黃花,擡頭望見飛過的雁,眉頭緊鎖,似有淚珠落下?

現場響起一片掌聲,整齊而低沉。這時,老師又帶領同學齊聲誦讀這一句詞,較之於開始的朗讀,效果已是大爲不同,因爲“閱讀材料、閱讀情境與閱讀者的心境呈現某種一致性時,那麼閱讀的效果一定很好”(羅生布拉特)。

讓學生學習用日常生活中常見意象表達自己情感的方法,這是我們的第二個着力點。學以致用,詩歌鑑賞的教學要充分尊重審美心理的形成規律,從術語、文化知識的抽象的植入轉變到文化感悟的培養,展開合理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有關詩句的意象、意境,讓學生心底的真情從筆端流淌出來。我們是農村寄宿制學校,住校生多,留守少年多,大家雖然沒有國破家亡的感觸,卻有鄉愁之思親情之戀。這一環節放在意象分析之後,學生此時已經按老師的要求用較爲固定的模式自己分析了詞中的一兩個意象,情感醞釀到了一定火候,正有表達的衝動。老師的要求很明確,選用生活中的常見意象,表達自己對家鄉對親朋的情感。由於只要求寫一兩句話,所以學生容易構思,下手很快,也便於交流和展示。

“院中好象有雪花飄落,我走進屋內,空氣也顯得寂寞,裏面嗅不到一絲家的味道,‘爸爸,廣州也下雪麼?’我在心底喊到????”

“梔子花的臉有些慘白,小狗阿黃竟然倒退着發出警惕的嗚咽,回家的喜悅也變得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