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寫話的課堂教學反思

1992年,我從家鄉轉來深圳讀書。參加轉學考試時,語文最後一道題就是看圖寫話,我沒學過看圖寫話,懵了,因此,作文0分。雖然後來我的作文大多被作爲範文,但是對看圖寫話確實是不太喜歡的,童年陰影呀。如今看到現在的孩子依然爲看圖寫話所困擾,我就深有感觸。可是,我不能大聲高呼:“孩子們,看圖寫話,我們不要了!”所以,我只能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先喜歡上看圖寫話。唉,做一個好老師真不容易。

看圖寫話的課堂教學反思

按照低年級的《課程標準》,低學段對寫話的重點是放在“興趣”兩個字上,從興趣入手,首先讓學生喜歡寫,樂於寫。因此我想,看圖寫話這一形式就是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來的,可是,爲什麼激發興趣會變成了孩子的一種負擔呢?努力思索。先考慮學情。二(6)班的孩子,基礎較差,大部分孩子較呆板,想象力嚴重缺乏,所以當一幅圖展現在他們面前時,絕大部分孩子,就只是傻傻的盯着圖,不知道究竟要怎麼辦,傻掉了。所以,當務之急,就是,激發想象,說出故事,引起興趣,減低要求(不會寫的字,一律用拼音,拼音都不會的,瞎拼着先吧,老師能猜着就行了)。抱着這樣的打算,我設計了《小鳥回來了》這麼一節看圖寫話專題課。《小鳥回來了》一共有四幅圖。大致一個故事就是男孩A看見男孩B在樹上掏鳥窩,把小鳥嚇跑了,A就告訴B,小鳥是益蟲會幫大樹治病,所以要保護小鳥,最後A把自己的帽子給小鳥做窩,於是小鳥飛回來了。

課堂一開始,我先在黑板上板書“小鳥回來了”,然後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什麼?”很多孩子都會順勢問:“小鳥爲什麼會回來了?”我裝傻,讓孩子們自己猜。等孩子們猜的不亦樂乎時,再請孩子們看圖,看看圖裏面的小鳥爲什麼會回來了。就這樣讓他們帶着興趣,忽略掉對看圖寫話的恐懼,去看圖,去想象。其實課堂進行到這裏,內心有點忐忑。他們究竟會不會讓好奇持續下去呢?大部分學生臉上的笑容和舉起的小手安撫了我,我比他們笑得更燦爛的問:“現在誰知道圖裏面的小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會飛走又飛回來了呢?”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把四幅圖的說了個大概,雖然說得亂七八糟,但故事還是成型的,基本抓住重點了。好好的表揚了孩子們一通(教學策略:先好好哄,等會再好好折騰)。從整體入手,先讓孩子們看懂圖。

接着,我帶着孩子們一幅幅圖慢慢看過去。首先,給圖中的人物取名字,因爲看圖寫話中不能出現“我”第一人稱代詞,所以我得先教會他們取名字。然後選時間,選地點,這些小問題,我從來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充分想象,愛什麼時間就什麼時間,愛什麼地點就什麼地點,當然我抓牢前提,根據圖的提示。然後進入高潮,觀察人物。圖中人物是什麼身份,是從哪裏觀察到的?(衣着、年齡、行爲等)他們分別在幹什麼?動作怎樣?表情怎樣?有可能會說些什麼?每提一個問題,我都會等一兩分鐘的時間,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想象。然後讓孩子舉手回答,對於他們說得不清楚不具體的地方,我加以補充,或者引導孩子再觀察再說。每一幅圖說完後,再請大家認真思考一兩分鐘,然後利用紅花誘惑,看誰能整個故事說完整。接着,讓孩子們寫在本子上。最後,再把寫下來的話再讀給大家聽。

一節課下來,有點精神崩潰的'感覺。努力穩住自己的思路,讓自己不被孩子們混亂的思緒帶跑。努力讓自己保持亢奮的狀態,燦爛的笑容,告訴孩子們這是看圖寫話是很享受的一件事。努力讓自己充分去明白,去包容孩子們單純的想象力。但準備還不算充分,這幅圖是練習書的一道作文題,所以講得還是有點粗糙。第二,圖太多,所以給孩子們聯想的時間太少,說得也太少,沒有充分鍛鍊到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選材錯了。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是設計這節課,只是單純的想激起興趣,所以目的達到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