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的教學反思

這節課以“找次品”這一操作活動爲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上,通過歸納、推理的方法體會運用優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找次品的教學反思

“找次品”這樣的內容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難度是比較大的,如果期望在一節課內講完所有的知識點,那麼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學生是一知半解,並不能夠真正理解找次品的過程以及對過程的優化。

首先從天平特點認識平衡與不平衡兩種狀態所反映的數學信息,確定找次品的方法及正確判斷,方法的`針對性。數學教學反思

然後動員學生以組爲單位,討論找不合格鈣片的策略,學生都能想到要分組,縮小範圍,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排除不是次品的物品個數。但到底具體分幾組,有意見分歧。我沒表態,順承大多數同學意見,分不等的3組(2、2、1),在大家的商議中找到了次品。接着我讓他們從6個物品中找次品,有分2組的,有分3組的,雖然最後用的次數一樣,到那反映了不同的數學策略,分2組,每組3個,只能排出3個,而分3組,稱量一次卻能排除4個,數量多的話,更有優勢用時更短,這就把分組的科學性通過實際例子讓學生明白。

然後用通過其他數量比較並不是分組越多越省時間,得出3分法找次品是最佳的方法。

接下來,讓學生體驗不能平均分的數量怎樣分,從算式上讓學生知道爲什麼會有其中一組與其他兩組相差1,這既是分組的科學性有時分組的數學客觀性。

同學們很快就知道怎樣確定次品了。

最後要把方法和理論合二爲一,也就是根據實踐歸納推理,找出數量和檢驗次數之間的關係,確定大宗物品的檢驗次數是可以事先計算的,同學們越學越有趣,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學有用的數學,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終,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圖形表示自己的實驗過程,簡單明瞭。 所以自己感覺這一堂課比較成功。

要真正的上好每一堂課,研讀教材、讀懂教材是很關鍵的第一步,我想作爲一名教師,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只有真正讀懂了教材,讀懂了學生,每一堂課纔會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