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數學教學反思

單元以找次品這一探索性操作活動爲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等方式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進一步理解隨機事件,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優化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邏輯推理能力,並學習如何用直觀的方式清晰、簡潔、有條理地表示邏輯推理過程。

《找次品》數學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重視感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優化思想。在例題的教學中,首先通過動腦思考怎樣從3瓶鈣片才能找出次品,並能用簡單的過程清楚地描述出來。然後再從8個零件中找出次品,並讓學生思考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獨立探索,並將自己探索的情況填入課本中的`表格裏。探索情況如下:

8(1,1,1,1,1,1,1,1)分成8份至少稱4次

8(4,4)分成2份至少稱3次

8(2,2,2,2)分成4份至少稱3次

8(3,3,2)分成3份至少稱2次

通過觀察學生髮現當平均分成3份時,稱的次數最少,這3份應使多的一份與少的一份相差1。根據這一規律再讓學生找出9、10、11個零件中的一個次品,至少稱幾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並感受到把待測物品要儘可能的均分成3份,進一步明確找次品的最優方法,從而體會到優化思想的重要性。

2.理解題目中的關鍵詞。找次品中的“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是什麼意思,先讓學生理解關鍵詞的意義,然後教師明確“能保證”就是在運氣最差的情況下也能找到才叫保證,而“至少”就是指在所有各種方法中,稱量次數最少的那種方案

不足之處:

1.在探索多種方法的過程中,用時較多,導致時間分配不均勻,練習時間少。

2.對於運氣好的情況明確的不是很清楚,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待測物品無論是多少個,稱一次是有可能稱出來的。

3.對於不知道次品是輕或重,還需要再稱一次才能得出答案也沒有明確。

再教設計:

可以改用分組探索,每組探索一種,集體交流時共同總結歸納找次品的最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