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他人教學反思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把握課堂教學進程的羅盤,指向性不強或是不明確的教學語言會導致課堂教學遊離於目標之外。下面是關於心中有他人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心中有他人教學反思

上課伊始,我先給學生們出示了一組畫面:一同學在幫其他同學補習功課,一同學在另一同學受傷後,揹着她往醫院趕。提問學生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事情?他們爲什麼要這麼做?

想引導學生回答出心中有他人。沒想到學生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是這個學生很傻,有的說這個學生愛管閒事,不過大部分同學回答幫助同學,關心同學。針對學生們回答,我又接着提問,如果你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爲什麼?在一系列的提問中導出了本節課的主題:心中有他人。

我們的集體是由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組成的,沒有了他人,也就沒有了集體。小到一個班集體,大到一個國家,都是這樣的`。在集體中,我們必須心中有他人,言行顧他人,只有這樣,我們的集體纔會更好地存在和發展,纔會永遠溫暖、團結。

課本上給出了三幅圖畫,我先湯學生們分組討論圖上的內容,他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再看小故事《班上四十個人,一個也不少》討論問題:是什麼力量鼓舞着這些小英雄們敢於面對危險去援救別人?他們完全可以不管其他同學而自己逃離危險,但是他們卻冒着生命危險去救其他同學,他們爲什麼要這樣做?我們該向他們學習什麼?

帶着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們開始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心中有他人。

在我們的集體中,每個成員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好夥伴,我們一起分享喜和樂,一起承擔苦與憂!

爲了鞏固學生們理解能力和處事能力,我設計了幾個情景模擬故事,讓學生們討論交流。我該怎麼辦?

情景一:班級組織活動,到了規定的集合時間,小明遲遲沒有來,這時你會想寫什麼?說些什麼呢?

情景二:同學們都很喜歡盪鞦韆,在鞦韆上盪來盪去,像坐在搖籃裏,像飛一樣,真是玩不夠,大家都想多玩一會,可是小紅同學額只玩了一會就下來了,這是爲什麼?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樣做?

情景三:新學期開始發新書的時候,大家都願意拿到一本嶄新的書,課時小蘭卻主動要了那本破了皮的書,她爲什麼要這樣做?換做是你,你會怎樣做?

通過這些小情景,讓學生們理解什麼是心中有他人,讓學生們從現實學習生活中做到心中有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