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他的尊嚴教學反思

《爲了他的尊嚴》記敘的是一位老婦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獲取所得,使乞丐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從而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爲了他的尊嚴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爲了他的尊嚴教學反思

篇一:爲了他的尊嚴教學反思

回顧我所執教的課文——《爲了他的尊嚴》,課文記敘的是一位女主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頭獲取所得,使乞丐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從而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我所教學的是第二課時,重點研討的是乞丐搬磚內心活動、引導學生想象並進行學法指導。

縱觀上週第一次的試教與今天第一堂課的課堂教學,我整個教學理念設計基本沒變。首先,在課堂中關注學生讀的訓練,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由於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於是我在教學中設計了感悟對比賞析讀的方法,通過抓住乞丐搬磚前後外貌不同與對待搬磚神態不同的兩句話,讓學生對比朗讀,鼓勵學生讀出個性。從讀中讓學生的情感從對乞丐的同情發展爲敬佩,從而引到主題 “尊嚴”。

其次是挖掘教材因素,啓發想象。課文第四自然段是課文重中這重,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形象地刻畫出乞丐搬磚後的內心活動。我沒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分析重點詞句,而是採用讀中發現,啓發想象的方法,讓學生來填補空白,學生的感源自於語言文字,說的話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的處理,使理解、感悟、表達融爲一體。

最後引領文本進行讀寫結合。葉聖陶生生說:“語文教學無非是個例子,憑藉這個例子能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在最後讀寫結合的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遷移第四自然段“乞丐怔住了”的寫法,提供中心句讓學生寫“我怔住了”的一個場面。因爲有了文章範例的鋪墊,再加上對語句的挖掘及習作的指導,因此學生寫起來思路較流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又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因此在課堂語言的評價中我鼓勵學困生、在提問時傾向學困生,問題設計上關注學困生,讓他們各有所學,各有所感。

當然,在第一次試教後,我在教學中還是暴露了不少的問題,教研組和各個成員也向我積極地提出各種建議和意見。

1、    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內容還不夠豐富。學生的激情還沒得到很好的激發。回顧課堂教學,確實也是。有時對於學生的回答只是“不錯”、“回答真棒”等,而沒有擊中學生的興奮點去評價、去鼓勵。

2、    對一些關鍵詞的指導還不到位。如第四自然段“我怔住了”的教學,我只是要求學生去觀察、品味乞丐怔住的情景,而對於“乞丐爲什麼會怔住了”這重點內容的挖掘卻忽視了,這樣造成上下文的脫節。

3、由於擔心時間的不足,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會出現“搶”孩子發言的現象,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中沒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針對以上不足,在集體討論後,我又一次修改了一些教學細節。今天的這堂課在整個教學理念不變的情況下,我及時調整有關一些教學內容並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收到良好的效果。

1、在教學評價上,我儘量用上有針對性的語言進行激勵。當學生在讀中悟情時,我及時肯定:“你讀得真好,說說你爲什麼這樣讀?”“只有把心融入文字,才能讀出這麼真切的情感。”當學生在理解語言有創意時,我及時鼓勵:“你不僅讀懂了文字,你還讀懂文字背後的意思,真了不起!”“你真會讀書”等,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得到及時反饋並獲得對一些關鍵詞的

2、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想象及學法遷移,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亮點,學生在想象乞丐搬磚時的內心活動時,都能較成功地進行角色的換位,如搬磚前學生能想到:“這麼多磚,我能搬得完嗎?”“婦人一隻手能幹的活,我爲什麼不能幹呢?” 搬磚時學生能想到:“這麼多磚,我能堅持下去嗎?,我一定行,我能第一塊就能第二塊”“我一定得堅持,不然女主人會笑話我的!” 搬完磚後,學生的想象是“我終於能把這些磚搬完”“我終於能用一隻手幹活了”“真累啊,但我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因爲我能勞動了!”……學生的'想源自對內容的感悟,對人物內心的揣摩,多富有創意呀!在教學最後環節要求學生聯繫日常學習生活談“我怔住了”的情境時,學生思路開闊,思維活躍。有的說:爲金魚媽媽竟然會吃自己的小寶貝而感到怔住了;有的說:看到我們學校大廳的廚窗裏擺放着的閃閃發光的獎盃與獎牌而怔住了;有的說:爲父親能從外地匆匆趕回爲自己慶祝生日而怔住了;有的說:爲自己是校督導員在檢查衛生而發現自己教室竟有紙張而怔住了……學生不僅說得精彩,而且在當場寫作時也能遊刃有餘。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雖然較圓滿地完成了,但學生在課堂中的生層性問題顯得還不夠些,學生的質疑能力還沒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我想,只有今後在教學中不斷進取與探求,才能接近教學的真諦。

篇二:爲了他的尊嚴教學反思

《爲了他的尊嚴》是北師大版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記敘的是一位老婦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獲取所得,使乞丐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從而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

爲了探討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優質語文課堂,實現學校年級組內語文教師教育資源共享,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課題研究,其中有:市級課題——《有效使用中高年級課後習題的實踐研究》,省級課題——《有效使用中高年級課中習題的實踐研究》,及國家級課題——《優質課堂與小學語文“班班通”運用研究》。我們力求在傳統的雙基訓練基礎上,結合班班通等現代教學手段,鞏固學習成果,提高課堂效率,摒棄低效的熱熱鬧鬧的形式主義的“完美”課堂。本節課是一堂研討課,主要是想在體現以上課題研究上做些大膽嘗試,從而探索出一種讓每一位有責任心的語文教師都可以達到的常態課的可操作性模式。

本課教學內容實際需要兩節課80分鐘時間,3月5日在全市教學開放月上公開研討花費了60分鐘。從時間層面上分析,節約了20分鐘時間,時間效率提高了25%。《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獨特體驗。本課在教學上從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經過教師有意引導,分清主次,抓住重點,進行探究性學習。本課設計以學生練習爲主線,以老師指導朗讀爲副線,突出“以練爲主,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通過三個闖關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練習、朗讀實踐中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人物情感的體驗。通過本課堂的教學,實現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思想。當然,其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練爲主線,提高效率。

整個課堂的學生練習緊密圍繞本文三維教學目標設計,全面而且深入細緻,突破常規,看似無心,實則有意。三個闖關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脈絡清晰,三維訓練覆蓋全面。首先是閱讀字詞基礎的過關;其次是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最後是人文素養的培養。練爲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審題,按要求答題。如學生在獨立完成習題1、給加粗的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畫出時,卻使用“√”,在獨立完成習題2、填空組詞,在恰當的字上面打“√”時,卻使用“—”。我巡視學生練習時發現有的學生不按規定的符號答題現象,就及時指導、提醒全體學生要按要求答題。

當學生在完成練習7、“課文9——12自然段把‘雙臂健全的乞丐’與第一個乞丐進行(對比),起到了(反襯)的作用,即是用第二個雙臂健全的不搬磚的乞丐的做法反襯出第一個斷臂乞丐做法的正確,從中我們體會出女主人做法的(善良、智慧與高尚)。”時,學生第一次瞭解“反襯”作用,填寫這個空有難度。我一方面課前爲學生在練習中設計解讀“反襯作用”,另一方面在課中指導學生先讀完整道習題後再思考填這個空。用聯繫上下文的語言環境、進行推理答題。既教給了學生答題方法,又指導了學生答題技巧,更訓練了學生思維。整堂課突出了“練”對這條主線。在練習中體現學習效果,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以讀爲本,讀中感悟。

“讀和寫是相對獨立而又相輔相成的”。基於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採用自由朗讀、輕聲讀、默讀、分角色讀、導讀、回憶課文內容等形式熟悉課文內容。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地讀,細心品讀,以讀促講,以讀代講,以讀代教,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我注重指導學生討論朗讀方法,如何通過在聲音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上表達文章情感。通過學生賽讀、老師範讀、教師指導前與指導後學生對比讀、品讀重點句子、段落之間對比讀,如:“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袖子晃盪着,讓人看了很難過,碰上誰都會慷慨施捨的。”(通過“聲音低、語速慢、關鍵詞加重語氣”的讀法達到學生把握好乞丐身爲社會底層的卑微處境,從而產生憐憫與同情的情感。)與“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樣。

美中不足的是這人只有一隻左手,右手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蕩一蕩的。”(通過“聲音高、語速快、關鍵詞加重語氣”的讀法達到學生體會到董事長身處社會上層的自信,從而產生對課文中人物的認可情感體驗)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品讀課文,領悟和體驗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遵循着學生的認知及語文教學的規律。有效引導學生走進乞丐的內心世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和文本對話,和作者對話。通過學生的朗讀交流,去體會和感悟“獲得成功”的獨臂乞丐的內心世界。這也是學生對尊嚴的理解從感性走向理性的過程。體現了讀和練的有機結合,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學中顯得和諧、統一,這已經成本課的一個亮點。

3、關注發展,凸顯主體。

教學中,充分相信和尊重學生。一是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時空。在闖第一關時,我採用自主做題的方式來完成習題;第二關則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而第三關則是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完成闖關“任務”。既關注個體的發揮,又體現團隊的力量,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二是在設計突破重難點練習時,注重引導學生思維的自主性。在本課教學中,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既設計了對內容的延伸與拓展,又設計了學習方法和寫作手法的延伸與拓展。我採用練中發現,啓發想象的方法,讓學生來填補空白,使理解、感悟、表達融爲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