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夜》優秀教案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閣夜》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閣夜》優秀教案

《閣夜》優秀教案1

學習目標:

1、誦讀全文,把握節奏。

2、欣賞並領會本詩的思想感情及藝術特點。

3、品味本詩的意境。

學習重點、難點:

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時數:

學習過程:

一、預習學案:

1、填寫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況。

杜甫(712—770)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他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背景,充滿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感情,被譽爲“詩史”。《閣夜》一詩作於安史之亂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詩人受盡顛沛流離之苦,又遇上崔旰作亂,國無寧日,詩人怎能不憂心忡忡?全詩格調低沉,誦讀時我們可以觸摸到詩人那顆蒼涼悽苦的心。

2、概括全詩內容:

答:前四句都在寫閣夜看到的戰亂淒涼的景象,後四句表達對國家民族前途的憂慮(或表達詩人傷時感世的情懷)。

3、全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通過閣夜看到的戰亂的淒涼景象和動盪不安時局的描寫,極力渲染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表達作者對戰亂的厭惡,對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的同情,對國家民族前途的優慮(或表達作者傷時感世的情懷)。

二、賞析學案:

1、“歲暮陰陽催短影,天涯霜雪霽寒”這一聯交代了什麼要素?有什麼作用?

明確:時間,所在地,詩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重,爲下文寫聽到當地駐軍的鼓角聲作鋪墊。

2、“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這一聯寫了幾種感覺?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組合成什麼意境?

明確:聽覺、視覺。借聽覺寫出了兵草未息、戰局緊張的悲壯氣氛,下句借視覺寫出了山川美景的秀麗,音調轉柔。

3、“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這一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悲慨?

明確:表達詩人老病孤獨、親朋音信斷絕的寂寥和無奈。

(一)課堂練案:

“國殤”如何運用場面描寫渲染悲壯的氣氛。

說明:《國殤》悲歌慷慨,刻畫了一批英勇無畏的烈士形象。而作爲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領航者,屈原熟練地運用了多種藝術表現手法,讓讀者沉浸在這悲壯的氣氛中。雖然遙隔兩千多年,但《國殤》中烈士們的英雄氣概,卻依舊能夠震撼我們的心靈,爲之深深感動。作者的高超的藝術手法的運用是詩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安排在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上。

《閣夜》優秀教案2

教材分析

《閣夜》氣象雄闊,牢籠宇宙,俯仰古今的氣概;《詠懷古蹟》(其三)昭君月夜魂歸的悲劇形象;以及杜甫律詩成熟的音韻美、節奏美。

說學生

古典詩詞是高中學生首次接觸,認知難度大,文字障礙多。文學鑑賞對學生能力要求高,學生不僅要理解詩詞內容,還要從文學角度欣賞詩詞,使之逐步形成從文學角度來分析理解詩詞的習慣,形成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鑑於古典詩詞的語言特點:生疏字量大,語句組合樣式新穎,內容含量大,空白點多,理解相對困難。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多次的感情經驗積累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選擇恰當的角度,確立恰當的目標,制定恰當的教學方案,使學生達到對詩詞的深度理解與重點掌握。

說教法

學習這五首詩,可用讀、背、想的方法加以消化理解。首先看課文註釋,正音正義,掃清閱讀障礙;要比較詳細深入地瞭解詩人的經歷和背景。其次要反覆誦讀,成誦是鑑賞的起步;應先熟練背誦這五首詩,初步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再次,在誦讀中體會杜詩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感受不同於李詩的特有的沉鬱頓挫風格,這是鑑賞的重點。研讀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詩句,要從賞析的角度進行品味,邊讀邊提出問題,用心思考,達到真正領悟的'目的。此外,還可藉助高二時所學的律詩知識,進一步掌握詩歌鑑賞的有關方法。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指導學生自讀,學生邊讀邊看課文註釋,正音正義,掃清閱讀障礙。教師有重點的示範誦讀,指導學生吟誦鑑賞,初步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第二課時,可先由學生找出有關名句,啓發體會杜詩的藝術風格;再結合時代背景的介紹,理解詩人的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淒涼之情。最後由教師提供對比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比較李白與杜甫詩歌風格的不同,學生整理學習所得,寫出評論。

教學要點

學生由對詩中的分析、討論進而深入到對作者感情的把握。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自讀感知,初步瞭解五首詩的風格及內容特點。

2、通過吟誦體會杜詩的音韻美、節奏美,初步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3、背誦這五首詩。

二、整體感知

1、導人新課

1961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主席團會議上,杜甫被推崇爲世界文化名人。作爲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的杜甫,他的詩歌風格獨特,沉鬱頓挫,被後人所推崇、所仿效;同時,作爲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出來的知識分子,杜甫憂國愛民,爲後人所敬仰、所傳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這五首律詩就是其沉鬱風格的代表作。

2、整體把握這五首詩的大意

《客至》: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幫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營造了一所草堂,暫時定居下來,生活上也有人接濟他,生活平穩,充滿情趣。這首詩是定居成都第二年春天寫的,同樣表現了詩人的這種情懷。詩題下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過”。可見是老朋友之間偶爾過訪,從詩中那些話的親切、隨意的程度來看,也確實非老朋友不能。這首詩前一層寫詩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來訪,表達了喜出望外之情;後一層寫詩人倉促中只能以簡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鄰翁來陪飲,以盡賓主之歡,表現了誠摯、率真的態度,可見雙方友情之深。

《詠懷古蹟》(其三):這首詩是《詠懷古蹟五首》中的第三首。頷聯概括出寫昭君的終生憾事。頸聯諷刺了元帝的昏庸,哀嘆昭君的不幸,感慨地寫出昭君抱恨的原因和遺恨之深。尾聯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昭君之怨,儘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土,心與祖國同在,此恨綿綿化作“胡語”傳之千載。

教學程序設計及板書設計

性氣質和怨憤之情。詩完全是藉助對古蹟的憑弔、對古代人物的身世遭際的悲嘆,抒寫自己的懷抱,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感慨。

《閣夜》:這首詩和前一首作於同一時期,當時詩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閣,這是一個背山臨水、風景優美的地方。詩中所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雪後的不眠之夜裏的所聞所感,所以詩題叫做《閣夜》。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情懷。詩人經歷了顛沛流離之苦,家國之亂,憂心如焚,所以這首詩的調子格外低沉,簡直可以使人觸摸到詩人那顆極其悽苦的心。詩的首聯交代時間,稍稍流露出悽苦的心境。頷聯承上文“宵”字,寫黎明前聽到當地駐軍的鼓角聲,暗示濤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重。頸聯寫出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尾聯寫詩人在知交零落、存者音訊不通的情況下,聊以公孫述、諸葛亮終歸“黃土”自解,更顯出內心的悽苦萬狀。

三、重難點的學習及目標達成過程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先閱讀正文前的指導語,總體瞭解杜甫詩歌風格及五首詩的內容特點。然後,邊讀邊看課文註釋,正音正義,掃清閱讀障礙。

(2)通過吟誦進行鑑賞,體會杜詩的音韻美、節奏美,同時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與詩人同喜同悲,同樂同憂。

(3)誦讀提示:

這五首詩的共同要求:杜甫的律詩章法極其嚴格,都是以兩聯爲一層,誦讀時應根據詩的內容在兩層之間作適當的停頓。凡內容明快、跳躍性不大者,停頓宜稍短;內容深沉、跳躍性較大者,停頓宜稍長,以求層次分明,詩意顯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