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全文解釋講解

《金剛經》用非常精煉的語言,把佛法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和智慧闡述出來。下面是《金剛經》全文解釋講解,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着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解釋】這是阿難尊者親自聽到佛所說的。一時,佛在印度舍衛國,陀太子與「給孤獨長者」共同供養佛說法的花園,名叫「祗樹給孤獨園」裏面,和有成就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正當吃飯的時候,世尊穿上袈裟,拿着飯碗,到舍衛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貴賤貧富,挨家挨戶的要飯,然後回到原來□地方吃飯,飯後,收拾袈裟飯碗,洗腳,放置座墊,便盤坐在座位上。

第二品 善現啓請分

【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爲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解釋】這時,長老須菩提領悟如來不時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現的佛法。在大衆中就從座位上站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的對佛說:希有,世尊!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顯現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來護念一切菩薩,要付囑一切菩薩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發願要上求佛果下化衆生,辛勤修行,增長智慧,發現瞭如來所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應當如何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說:問得好!問得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你現在仔細聽,當爲你說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發現瞭如來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應當如同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那樣的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應當如同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那樣的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們很希望聽佛詳細的說明。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經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薩。」

【解釋】於是佛告訴須菩提:大菩薩應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衆生之類的心,如卵生的鳥蟲,如胎生的人獸,如溼生的水中動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類欲界衆生,愛慾心深重;如有色界天衆生雖然已經沒有愛慾心,但是還有色相,如無色界天衆生不但沒有情慾,並且已經空無色身;如有想天衆生唯存一念;如無想天衆生連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動;如非有想非無想天衆生心境寂然不動,而又不像木石那樣無知;等等都是虛妄不實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們入於不生不滅的境界,而滅除妄心。像這樣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衆生,然而實際上,妄心虛幻有,衆生也是虛幻有,本來不生不滅,不待降伏,也不待滅度,沒有任何衆生得以滅度。你知道爲什麼嗎?須菩提,凡是可以證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樂,讓自身意識「我」的存在,如果沒有「我」,就不會感受痛苦、快樂。他如救濟窮困、慈心不殺、發菩提心等等都適足以證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滅境界、無上正等正覺都是「我」所要證取的。如果菩薩有妄心待降伏,有無量無邊的衆生待滅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夠領悟道理,能夠取捨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領悟了煩惱由「我」相所生,於是不取我相,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動物只有一點點領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薩心存少悟,以爲所悟爲實有,雖然不取我相,卻有人相。凡是可以證取的境界和能夠領悟道理證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還有分別一切境界和衆生的「覺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覺知,不論入地獄、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薩、做佛,都念念相隨,有很多修行人證到這一靈明覺知,以爲悟道了,當知這是衆生相。如果菩薩以爲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覺知,就是有衆生相。顯現這一覺知的,有人稱之爲本體,上帝,天主,有人稱之爲梵,真如,自性,法界,如來藏,等等,如果菩薩以爲我相人相衆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滅體正好落在壽者相,這是根本大無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壽者相,纔有身心,然後纔有痛苦快樂,然後想要離苦得樂。那麼,他就還沒有如實領悟如來所護念所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他就不叫做菩薩,還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經文】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解釋】其次,須菩提,菩薩既然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於行住坐臥,起心動念時,應當無所住。比如行佈施的時候,應當無所住而行佈施,也就是說,不住色相行佈施,比如你正在行佈施的時候,看到一朵美麗的花,頓時心生貪愛,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色行佈施;如果看到美麗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色行佈施。比如你正在行佈施的時候,耳朵聽到扣人心絃的音樂;鼻子聞到令人垂涎的香氣;舌頭嚐到可口的滋味;身體碰觸柔細的東西;心裏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導致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住聲香味觸法行佈施,如果行佈施的時候,音樂固然聽到了;香氣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嚐到了;柔細的感覺固然碰觸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聲香味觸法行佈施。須菩提,菩薩應當像這樣行佈施,不住於相,比如你正在行佈施的時候,以爲做了一件令人讚歎的善行,滿心歡喜;所要佈施的對象實在令人同情,大發憐憫之心;而所要佈施他人的東西,心裏卻一時割捨不下,導致你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相行佈施,如果你以爲做了一件善行心裏固然歡喜,所要佈施的對象固然令人憐憫,而所要佈施他人的色聲香味觸法等財施或是法施或是無畏施,心裏固然盤算着,但不因此染着貪愛不捨,而失去本來如如不動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相行佈施。爲什麼呢?比如你在夢中,拿七寶或身命來佈施他人,而實際上那是夢幻,根本沒有你在做佈施,沒有他人接受你的佈施,也沒有七寶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薩於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佈施,無上正等正覺心現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菩薩不住相行佈施,他的福德也是這樣,不可以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可以以爲看見我外表的身相,就是看見不生不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嗎?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以爲看見身相叫做見如來,爲什麼呢?如來所說的身相,就是虛幻的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所有現象,都是虛妄的,好比在夢中,你看見山河大地親朋好友,而實際上並沒有。如果見所有現象就是虛幻相,當知一切虛幻現象雖然有生滅變化,而實際上本來就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的如來沒有兩樣,那麼,你若見諸相是虛幻相,就見到如來了。也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當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衆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衆生,無復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即爲着我、人、衆生、壽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衆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衆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解釋】須菩提恭敬的對佛說:世尊,能有很多衆生,聽到這樣的言說章句,而生起確實的信心嗎?佛告訴須菩提:不要說這種疑慮的話。如來應化身離開這世界以後,第五個五百年開始的末法時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對於這樣的言說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爲真實。當知這種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經在無量千萬佛的教化所在,種了很多善根。聽到這樣的章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淨信心,須菩提,如來很清楚的知道,也很清楚的看見,像這類衆生,都得到悟見如來,不可思量的福德。爲什麼呢?因爲這類衆生已經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已經沒有無上正等正覺法相,也不能說沒有正等正覺法相。爲什麼呢?這類衆生如果心存有無上正等正覺可證取,我相還在,就是着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如果執取無上正等正覺法相,以爲有真實的佛法讓他領悟,可以依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人相還在,人相還在的話,事實上我相也還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爲什麼呢?如果以爲等正覺法是沒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衆生相也不可取,而執取空無相,就是執取非法相,那麼我相人相衆生相都還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所以,不應當取等正覺法,也不應當以爲既然是虛幻的,那就是斷滅的,而執取非法。因爲這個道理,所以,如來常常說:你們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說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過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捨棄,何況非法。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嗎?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說:如來在鹿野苑中仙人住處初轉法輪,令□陳如五比丘證得阿羅漢果以來,宣說種種適應個別差異的無上法門,也宣說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經過,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現前也正在演說無上正等正覺法,就我對佛所說無上正等正覺的義趣,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所說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眼前現象上的事,眼前現象上的事是循業所顯現的虛幻相,如同夢境中的幻相,實際上什麼事也沒有。無上正等正覺如果可以證得,而實有真常的無上正等正覺,顯然它必有相貌可形容,若可資形容就有一定內涵,若有內涵便有好壞、大小、染淨、生滅、增滅,既可以證得,若不小心便也會失去,這種能得能失的東西,證得它便毫無意義,不可稱呼它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如來只是爲了方便敘述,取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實際上什麼也沒有,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詞句把它明確的表達出來,任何語言說明都只是方便說,學人只可從言說中體悟它的本來面目,沒有內容可使如來做明確說明。爲什麼呢?如來爲了順應種種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學人,從各種不同角度做種種不同的闡述,教令開悟,破迷發現的,都是不可取不可說的無上正等正覺,而所闡述的種種差別法,但有言說,所以說它是虛幻的差別法,也可以說它非虛幻的差別法。爲什麼這樣說呢?種種差別法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以及一切賢聖以不可取不可說,無爲的無上正等正覺而宣說的,能教令一切衆生悟見無上正等正覺心。若見非法非非法即見無上正等正覺心

第八品 八依法出生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爲他人說,其福甚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做佈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爲什麼呢?像這種福德只是虛幻相,並不是不生不滅的福德實相,所以如來只能說福德多。如果有人,實踐此經中的義理,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語來爲他人解釋說明,他的福德要勝過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佈施所獲得的福德。爲什麼呢?須菩提,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切諸佛,以及諸佛無上正等正覺法,都是從這部經典出生的,如果有人實踐讀誦此經,就是親近了無上正等正覺,如果還沒有悟道,當可從經義中發無上正等正覺心。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爲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爲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爲着我、人、衆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爲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解釋】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就是虛幻的佛法。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須陀洹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世尊。爲什麼呢?因爲須陀洹叫做初入聖道之流,而實際上並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只是名叫做須陀洹。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世尊。爲什麼呢?因爲斯陀含還須要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才能成就,而實際上並無往來,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世尊。爲什麼呢?因爲阿那含不必再來欲界受生,而實際上並沒有來,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羅漢道了」嗎?須菩提說:不能,世尊。爲什麼呢?因爲實在沒有任何什麼,可以名叫做阿羅漢。世尊,如果阿羅漢有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羅漢道了。」那就是着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世尊,佛說我沒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經證得一切寂然平等的無諍三昧,在人中最爲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但我不作這樣的念頭: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如果認爲自己已得阿羅漢道,世尊就不說我須菩提是喜歡無諍行的修行人。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我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須菩提善歡無諍行」。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經文】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於意云何?是身爲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解釋】佛告訴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如來以前在然燈佛的教化所在,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法,有所證得嗎?世尊,如來在然燈佛那裏,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法,那是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實在沒有任何所得,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菩薩用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萬行來莊嚴佛土嗎?沒有,世尊。爲什麼呢?因爲菩薩莊嚴佛土,如同虛幻中的事,本來沒有佛土待莊嚴,只是名叫做莊嚴。所以,須菩提,諸大菩薩,知道一切相都是虛幻的,應當如是生無上正等正覺的清淨心,不應當住在物質現象上,而想要生無上正等正覺心,一旦住在物質現象上,那是凡夫的虛妄心,不應當住在聲音、香氣、滋味、細滑、記憶等現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虛妄心,應當無所住,無上正等正覺心自然現前。無所住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也不是什麼事都不想,如果什麼事都不做如同無色界天人而已,如果什麼事都不想,如同無想天人而已,如果心念寂然不動,不像木石那樣無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而已,都還是住在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的虛妄境界上。應無所住,並不妨礙起心動念,不妨礙行住坐臥。比如鏡子,笑臉來照顯笑臉,惡臉來照顯惡臉,鏡子不留笑臉也不排拒惡臉。無物所照時,自然不留一物,雜亂現象對鏡時,也自然不排拒雜亂相,鏡子如如不動,不因爲雜亂現象而使鏡子失去本來的清淨。更重要的是,鏡子從來沒有不照物,無物所照時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正是妄想境。因此,當知無上正等正覺心不住虛幻境,住相是虛妄相,不住相時,虛幻相本來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沒有兩樣。須菩根,譬如有人,他的身體如衆山之王的須彌山那樣,高廣三百三十六萬裏,你的.意思如何?像這樣的身體,大不大?須菩提說:很大,世尊。爲什麼呢?佛說那是虛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事實上這世界上沒有那麼高大身體的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如同這個道理,是虛幻中的事,如果執取應無所住可以生無上正等正覺心,又落在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應當連無住也不住。

第十一品 無爲福勝分

【經文】「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爲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