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解釋

《金剛經》於公元前994年間(約當中國周穆王時期),成書於古印度,是如來世尊釋迦牟尼在世時與長老須菩提等衆弟子的對話紀錄,由弟子阿儺所記載。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爲流行。

《金剛經》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認爲前半部說衆生空,後半部說法空。

金剛:金剛石,寶中之冠,光澤居金石之首,金中至堅利。金不變質,珍品之王,希世奇寶,喻真空直系化分之靈根,即一切生靈的真生命。人的靈根,道經稱作道體、神;儒書稱作明德、仁;佛典稱作如來、佛,無形無相,無生無滅,無始無終,本是真空靈明覺悟自心靈,又名道心、菩提心、仁心,《金剛經》稱作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般若:梵語,華語妙智慧,是自我真生命,簡稱智慧體、慧命、慧根、慧光。妙智慧有天賦的良知良能,覺悟能通無量虛空,徹觀能透自然真空妙有實相,即實相般若。《金剛經》、《心經》是文字般若,實相般若是妙智慧、自我如來圓覺海。覺海流出來的'水,彙集成知識的海洋,有文字般若的佛經和其他的羣書。般若是大乘作佛的真宗佛旨,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成佛之母。《心經》中有:"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波羅蜜:華語到彼岸。當今社會,業海茫茫,燈紅酒綠,酒色財氣,聲名貨利,醉生夢死。智者仁人,覺醒南柯,頓悟人生如幻,看破名利恩愛牽纏,不甘心靈根覺性流浪飄泊沉泥河,尋求上路,得遇明師,曉喻真理,始知人海有慈航,紅塵非故鄉,登上大覺路,復我真天良。憶原古,想炎黃,堯舜之風,中華民族鼎盛春秋,仁德至善永流長。天無絕人路,生從何來死何去?何處求真理,明知覺在先,心通無爲理,未知智慧圓,自我解開妙中玄。鬧市有桃源,人海火裏紅開萬朵蓮,蓮邦在人間。千經萬卷作證明,真佛種子在心田。

經:真經不在語言文字間。無字真經無爲路,無量虛空大徹大悟用覺參。真空含藏真妙有,只有妙明心能觀。法語無爲開口即是妄,真空妙理落筆就是假,全憑心感神能覺悟徹透無量觀。

拓展閱讀:抄寫金剛經的功德

一、增長福德:人生的幸福是基於福德。由有福德才能處處須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剛經》能增長我們的福德。經中前後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佈施校量,恆河沙等七寶佈施校量,恆河沙等身命佈施校量,每日三時以恆河沙等身佈施校量,又以佛陀曾經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的功德校量,都不及受持《金剛經》四句偈功德之大。因爲財富的佈施,身命的奉獻,那都只能給人以短暫的幫助。而受持或爲他人講說本經,卻能令正法久住,啓發人們的正知正見,健全人的品德,引導他人向上增進以至解脫成佛,由此而得徹底的安樂,所以非財施所能及。

二、消除業障:我們這個世界是業的世界,由於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的不同,構成了世界的千差萬別。因爲我們無始貪嗔癡,造下過許多不善業,所以現實的生命總有許多缺陷及困擾,諸如天災人禍,身體病弱,諸事不順等等。受持《金剛經》卻能消除業障。經曰:“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隨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些人沒有受持《金剛經》本來平安無事,可受持本經之後,反而遭到他人的輕視,沒有關係,這正是在業障。受持本經三途惡業都能消除,其它小業障就不必論了。

三、開發智慧,通達實相:《金剛經》稱曰般若波羅蜜,首要在於開智慧,《般若經》曰:“菩薩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本經處處教我們無住,無住是爲了成就般若。經曰:“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又曰:“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成就第一希有之法,是乃成就智慧,通達實相。

四、消除煩惱:《金剛經》中雖然不曾出現“煩惱”二字,但般若法門處處都在解脫煩惱。經曰:“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四相乃煩惱生起的根本,消除四相,自然解脫煩惱。本經旨在成就智慧,智慧就是斷除煩惱。住相能引起煩惱,本經要我們不住一切相,煩惱自然不生。

五、成無上道:學佛是爲了成佛,佛陀漢譯曰覺者、智者,是智慧的成就。《心經》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本經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多此經出。”成就般若,方能成就無上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