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素材

導語: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名人爲人們所熟知、世代傳頌。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奧巴馬: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

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1961年8月4日出生於美國夏威夷州,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第44任美國總統。他是首位擁有黑人血統並且童年在亞洲成長的美國總統,還是唯一一位向穆斯林國家表示友善的美國總統。1991年,奧巴馬在哈佛大學獲得了“極優等”法律博士學位。2007年2月,正式宣佈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並於當年順利當選。2009年,奧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12年11月6日,第57屆美國總統大選中,奧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成功連任。

·我們就是我們正在尋找的變化!

·如果你選擇的道路正確,並且能堅持不懈地走下去,那麼最終你會成功的!

·我們的國家也許從不完美,但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表明,它總能不斷走向完美。

·你的未來,並不取決於你現在的生活有多好或多壞。沒有人爲你編排好你的命運,在美國,你的命運由你自己書寫,你的未來由你自己掌握。

·哪怕你表現不好,哪怕你失去信心,哪怕你覺得身邊的人都已經放棄了你——永遠不要自己放棄自己。因爲當你放棄自己的時候,你也放棄了自己的國家。

·雖然這些真理也許不言自明,但它們從不會自動生效;雖然自由是來自上帝的禮物,但它必須由地球上的子民們去爭取。

·一個偉大的國家必須照顧弱者,並保護他們不受到生活最惡劣的傷害和不幸。

·哪怕這一切都達到最好,哪怕我們有最盡職的教師、最好的家長和最優秀的學校,假如你們不去履行自己的責任的話,那麼這一切努力都會白費——除非你每天準時去上學,除非你認真地聽老師講課,除非你把父母、長輩和其他大人們說的話放在心上,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否則這一切都會失去意義。

曾國藩:治世與自省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峯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中國近代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他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極具爭議的人物之一,肯定者譽其爲“千古第一完人”,謂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謂其成就震古爍今;否定者則謂其爲“吾祖民賊”“民族罪人”,謂其愚誠而不顧民族大義。孰是孰非,歷史自有評說。

曾國藩語錄

·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爲第一義,能愛民爲第二義,能和協上下爲第三義。

·終身讓人道,從不失寸步。

·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羣居守口,獨居守心。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氾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腹有詩書氣自華】

曾國藩的治世與自省

梁啓超對曾氏傾心推崇,稱“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複也”。樑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指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羣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爍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

民國著名的清史學家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將曾國藩與左宗棠對比:“國藩以謹慎勝,宗棠以豪邁勝。”中國現代史上兩位著名人物毛澤東和蔣介石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毛澤東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即使在毛澤東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蔣介石對曾氏更是頂禮膜拜,認爲曾國藩爲人之道“足爲吾人之師資”。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高級將領的教科書,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據說,他點名的方式、靜坐養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國藩。曾國藩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在嚴重的內憂外患而大多數士大夫沉湎於義理考據之時,曾國藩能獨立時代潮流,把握風雲際會,並且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繼承和發揚林則徐、魏源的經世致用之學,大力倡導學習西方,開展自強新生政運動,從而成爲中國近代化的風雲人物。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啓近代製造業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爲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樑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爲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爲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己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致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幷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爲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不朽”事業,不愧爲“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爲“官場楷模”。這是因爲,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朝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官位最穩,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裏,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爲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於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視自己,教訓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誠”、埋頭苦幹,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厲,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祕訣。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是一個“辦事(幹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清史稿——曾國藩傳》也說:“國藩事功大於學問,善以禮運。”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爲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鹹(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操千曲而後曉聲】

真正聰明的人

都是下笨功夫

湘鄉流傳着這樣一個笑話,說是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讀了多少篇還背不下來。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後偷竊。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睡。小偷忍無可忍,跳出來大叫:“這種笨腦袋,讀什麼書!”  這個笑話並非毫無根據。曾氏一族的天資並不出色。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歲,才勉強過關。

但另一方面,曾國藩又是個極爲“精明”的人。

他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戰略家。太平軍起,舉國束手無策。只有他獨闢蹊徑,以超人之膽識創立湘軍。在從皇帝到大臣或急於求成,或悲觀絕望,滿朝如無頭蒼蠅,紛無定計之際,曾國藩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勢”的平定太平軍戰略,即“爭奪武昌,控制長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慶,進而攻陷天京”。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極爲高明的'戰略,清王朝正是在這個戰略指導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他非常善於審時度勢。自古功臣,像他這樣善於把握進退者不多。剿滅太平軍之後,他的功名事業如日中天,此時他卻極度冷靜,在大盛之中察覺大衰的先召,毅然上疏請求辭去節制四省的大權,並採取果斷手段,裁撤自己的權力之本——湘軍。他一生出將入相,沒有大的挫跌,在傳統官場上像他這樣的成功者並不多見。

他深通官場韜略,官場功夫如同太極高手,善於化解種種難題於無形之中。曾國藩的祕書趙烈文的日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曾國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際,朝廷令李鴻章協助進攻。李鴻章一方面不想奪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買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責推給曾氏,因此私下到處解釋,做了很多小動作。

而曾國藩的對策是回覆給皇帝一道辭氣卑約的奏摺,堅請派李鴻章前來,不望有功,但求無過,言語懇摯,不溫不火。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盤一目瞭然。趙烈文評價說,曾國藩的手段,平直無奇,卻實高於李數倍。

僅舉此就可看出,曾氏的“精明”已臻最高層次,實非常人可比。正是與衆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國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曾國藩的人生哲學很獨特,那就是尚“拙”。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能夠打通科舉這條路,靠的完全是“笨勁”。父親要求他,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他不懂什麼“技巧”,什麼“捷徑”,只知道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這種“笨拙”的學習方式,在他身上培養起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

積苦力學的經歷給了曾國藩獨特的啓示,他發現笨拙有笨拙的好處。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擊打能力特別強;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願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着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所以,“拙”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爲這是紮紮實實的成功,不留遺弊。

雖然曾國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開竅之後,後面的路就越來越順。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又四年,高中進士。而那些早早進了學的同學,後來卻連舉人也沒出來一個。他總結自身經驗,多次說這得益於自己基礎打得好,所以“讀書立志,須以困勉之功”。

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曾國藩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不善打巧戰。

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他一生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他花極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指導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

曾國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誠爲本,以拙爲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說大話,不求虛名”,做事“情願人佔我的便益(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別人以巧以僞欺騙他,他卻仍然以誠以拙相待。

左宗棠在“瑜亮情緒”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國藩,始則挖苦打擊,終則以怨報德,曾國藩卻終生未還一手。李鴻章作爲他的弟子,也時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國藩卻因爲愛李之才,始終不改對李鴻章的關心、愛護、包容、提攜。李鴻章因此終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開口不離“我老師”三個字。因爲這種質樸的爲人處世方式,曾國藩一生朋友極多,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指揮如意,得道多助,成就了“洪楊一役”的最終勝利。

當然,曾國藩最有意義的“笨拙”,還是他的思維方式,正是“紮實徹底”的思維方式,使曾國藩避免了幾千年來“中國式思維”的侷限和弱點。

每遇到一件事,曾國藩都要從正反兩方面去看,反覆琢磨,細細分析。而“正”“反”這兩個方面,他也要進行細分,把“正”面再分兩面,分析它的正反。同理,“負”面也自有其正反。他把這件事中包含的每一個因素都研究到位,不使其有一點含混不清之處。這樣分析下去,對這件事物就會觀察得分外透徹。

曾國藩說自己“天分不甚高明,專賴學問以求精明”。曾國藩一生經歷過千難萬險,處理過無數大事,大體都很得當。其過人之處就是不怕費心費力,對事物進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在對事物進行了精心分析的基礎上,再找出要害,把握關鍵。每次處理完了之後,還要總結經驗教訓,爲下一次作參考。

曾國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笨拙之上,這樣的絞盡腦汁、殫精竭慮之上的。確實,“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

【問渠那得清如許】

選將以德,治軍以禮

曾國藩的湘軍是一支很有特色的軍隊。他把選將作爲治軍第一要務,“行軍之道,擇將爲先”。他的選將標準是德才兼備、智勇雙全。德在首位,並把德的內涵概括爲“忠義血性”。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曾國藩所選擇的將領大多是儒生士子,因爲他認爲儒生士子受封建禮教薰陶又少官場惡習。這在歷代軍事史上都是罕見的。此外,曾國藩主張用儒家學說治軍,即用封建倫理綱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禮忠信”作爲治軍之本去陶冶官兵,以此來維繫軍心,培植出一支絕對服從於自己的私家軍隊。“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後制敵”,這也是曾國藩的用兵祕訣。

處世以窮,交友以誠

曾國藩在交友處世方面頗有見地,爲世人所推崇。在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爲“處此亂世,愈窮愈好”,此言道人所未道,富有見地。他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爲妙”。他爲人着意於一“淡”字,“不持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他在官威最盛時,卻踐行“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急流勇退,令世人驚歎。在交友方面,他認爲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與人相處,他提倡,“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同時,他堅持集思廣益,兼聽而不失聰。這些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笨小孩有大智慧

曾國藩天資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比較笨。可這就是曾國藩的厲害之處。他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一篇未讀完,不讀下一篇;一本未讀遍,不看下一本。正是以這種笨到極點的方法,他成爲了清未最大的儒學家,也成就了曾國藩一家的百年大業,真可謂“笨到極點是極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請運用曾國藩這個人物素材,圍繞“學習勝在紮實慢進”“至拙是精明的最高境界”“謀劃在先,行動在後”三個話題,各寫一個200字左右的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