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教學反思精選

成語故事》這篇課文由三個成語故事組成。它們都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都是將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蘊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內容,再感悟哲理的順序進行,方法就單一了,學生容易對課文失去新鮮感,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教學時,我選用了靈活適宜的教學方法。

《成語故事》教學反思精選

學習《自相矛盾》,先讓學生看圖、讀文,弄懂什麼是矛,什麼是盾;指導朗讀“誇口”的語氣,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並用圖示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接着展開想象: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怎樣想?又會怎樣說?最後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

學習《濫竽充數》,讓學生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爲什麼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引導他們理解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通過比較三個句子:(★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常常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從而知道南郭先生能夠混的原因,再讀“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所以最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再次基礎上,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知道了什麼。

學習《畫龍點睛》,則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自主提問:(l)張僧繇畫的龍爲什麼不“點睛”?(2)後來爲什麼又給龍畫上眼睛?(3)“點睛”的結果怎樣? 逐題討論,指導朗讀;啓發想象,領悟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