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景海鵬三度飛天600字徵文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中國航天員飛天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久——中國人正在成爲太空的常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景海鵬三度飛天徵文。歡迎閱讀,希望文章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16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記者見面會上公開亮相,並接受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於17日7時30分發射。任務中,50歲的山西人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負責載人飛船駕駛、交會對接、飛行計劃管理、飛行安全保障。

這是景海鵬的第三次太空之行,也開創了中國人飛天的新紀錄。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別執行了神舟七號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

景海鵬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在回答新華社記者的提問時,他這樣說:“作爲一名航天員,能夠多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是我的夢想和追求。非常榮幸,我能夠第三次出征太空,在這裏,我要真誠感謝我的祖國和人民,感謝萬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謝他們的付出和託舉。”

6年前,陽光帥氣的河南人陳冬成爲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中的一員。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也是我國第二批航天員中首個飛天的男航天員。

“這是我第一次執行航天飛行任務,我會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今年38歲的陳冬說,他會利用空閒時間多看看窗外的美景、地球和祖國,還會嘗試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話會看看家人和戰友的照片、看看電影、聽聽音樂、寫寫日記”。

自從加入航天員隊伍以來,陳冬就一直在做各項準備,在思想、身體、心理、專業技能和團隊協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訓練。他說:“只有把地面訓練當做太空實戰,才能在太空實戰中自信從容,就像在進行地面訓練一樣。”

對於與景海鵬一起執行任務,陳冬覺得很幸運。

“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師,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長,他工作非常認真,要求非常嚴格,經驗非常豐富。”他說,“這次能與景海鵬師兄組成飛行乘組,我心裏很踏實、非常有底氣。”

按照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2020年前後建成。“中國空間站是中國人的太空家園,是每一名航天員的夢想宿營地。”景海鵬說,“我期待着爲空間站建設發展多作貢獻。只要祖國需要,我堅決聽從召喚。”

“我和陳冬已經做好各方面準備。”景海鵬說,他和陳冬將帶着家人共同的夢想去執行任務,一定用盡善盡美的表現,向祖國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

見面會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舉行的。處於三級醫學隔離狀態的航天員坐在一面巨大的國旗下、隔着一道玻璃牆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17日凌晨,航天員將從這裏出發前往航天發射場,踏上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征程。

篇二:

10月17日,搭載着兩名航天員的中國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這是我國迄今爲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這標誌着中國空間站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也是航天員景海鵬的第三次太空之旅,作爲一名家鄉人,我們也爲他三次飛天的'精神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中國航天員飛天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久——中國人正在成爲太空的常客。

短短數年間,中國航天員相繼翱翔太空,中華民族已經奉獻給了世界一個自強不息的奇蹟,這是中國人的驕傲,這是中國人的自豪。

“俱杯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詩仙李白的豐富想像而今變成現實,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裏,作爲教育戰線上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除了歡慶,除了自豪,我們還應該思考些什麼,我想景海鵬、楊利偉等航天員以及戰鬥在航天一線的科學工作者他們所表現的“航天精神”正是我們每一人所要學習的。

首先,我們要學習他們那頑強的精神,航天員在做超重耐力實驗時,那浮腫變形的臉呼吸困難咬緊牙關,噪音環境下強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質,無一不讓人震撼,這是向人類極限能力發出的挑戰,不畏艱險,頑強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氣餒,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現了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和義無反顧的戰鬥精神,他們應當是全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其次,我們要學習他們廣博的知識。作爲一名航天員必須經過近乎苛刻的選拔,算得上萬裏挑一,更難的是要掌握涉及30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沒有刻苦的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劍,方能直掛雲帆濟滄海,他們應當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再次,我們還要學習航天員愛崗敬業爲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楊利偉曾說:“在飛天的征程上,不僅充滿了艱辛風險,也時刻存在許多勇士爲此付出生命”,但是征服太空是航天員的神聖使命。在耀眼的光環背後更多的是奉獻和犧牲,所以他們應當是我們的人生座標。

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想想這種航天精神,相信我們一定會把困難踩在腳下,勝利握在手中。我們要學習他們的“航天精神”,也就是學習我們的民族精神,把這種精神滲入到我們的教育事業各項工作中,相信一定會取得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