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學習景海鵬三度飛天的精神徵文

作爲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指令長,他將和“新人”陳冬一起執行此次載人航天任務。至此,景海鵬成爲中國第一位三度飛天的航天員。

2016學習景海鵬三度飛天的精神徵文

  2016學習景海鵬三度飛天的精神徵文一:

繼“神七”和“神九”之後,景海鵬這是第三次進入太空,創造了中國航天員的紀錄。

3次進入太空,他爲了什麼?

爲什麼上第一次還要上第二次,上第二次還要上第三次?

爲了虛名?當然不是。載人航天是高風險職業,選擇了誰,那就意味着風險、挑戰,還有奉獻。

真正的答案很樸實。景海鵬說,是源於對航天員這個職業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從參加1996年首批航天員選拔開始,景海鵬就喜歡上了這個職業。1998年正式進入航天員大隊至今,18年的光陰,日復一日的訓練,就爲了等待飛天的那一刻。這其間又經過兩次飛天任務的考驗、磨礪,對景海鵬來說,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已深入骨髓。“我的職業就是航天員,這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我幹別的,那叫不務正業。”

從農家娃到英雄航天員,景海鵬說,自己能夠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登上一個又一個臺階,這都是國家培養的結果。他認爲最好的回報國家的方式,就是多執行任務。把所有科技人員的智慧,通過航天員的雙手在太空實現,把有用的大量數據帶回來,造福國家,造福人類。

在搭檔陳冬看來,無論是日常訓練還是任務前的模擬訓練,景海鵬都是異常嚴格的。作爲老大哥,已經有過兩次飛天經歷,他依然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幹航天員這個職業,來不得半點‘差不多行了’。”這是景海鵬常說的話。

離發射任務還有十幾天時,針對航天員的幾十項考覈全部結束,景海鵬和陳冬的成績都很優異。但他們還是在考覈完的當天下午,又找了一位專家,專門請教與B超有關的問題。“這次太空中要進行在軌失重的心血管研究,全靠我們自己做B超成像。儘管我們在地面上已經進行了半年多的訓練,但還是要把各種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都考慮到。”景海鵬如是說。

50歲的景海鵬,看起來依然年輕,充滿活力。在這個中國人“知天命”的年齡裏,他英姿勃發,爲探索太空和宇宙拼盡全力。“我不認爲自己老了,年輕人打籃球也未必打得過我!”他笑着說。

景海鵬坦言,三度飛天的心情“一樣,也不一樣”。

“高興激動的心情是一樣的,但畢竟經過兩次飛天的考驗,經過18年航天員生涯的磨礪,這次的心態更增加了一份平和、從容、淡定和堅定。”

景海鵬說:“我已經準備好了!請大家放心!”

即便從世界範圍內來看,50歲出徵太空的景海鵬也是名符其實的老將。那份舉手投足中流露出的自信和從容,有綻放的榮光,更有堅守的執着。

儘管時光在他的身上並沒有留下太多明顯痕跡,但讀懂這份自信和從容,也便讀懂了時間在這位飛天老將身上的積澱和昇華。

打開景海鵬的方式有很多種,時間無疑是一把重要的鑰匙。如果從1998年成爲中國首批航天員那一刻算起,他堅守了整整10年,才迎來首次飛天。但此後,時間彷彿站在了他一邊,如航天員劉洋所言:“不曾改變的嚴謹,不曾改變的認真,不曾改變的勤奮,甚至不曾改變的面容和體重……”

任何人都會被時間打敗,景海鵬何以贏得時間?

“堅持,堅持,再堅持!”他贏得時間的奧祕如此簡單,但又如此艱辛。儘管他說得輕描淡寫,但足以令人動容:“備戰‘神十一’,一年左右時間,幾乎沒有出過航天城,幾乎沒有雙休日,每天晚上12點之前幾乎沒有睡過……”

劉洋至今仍爲偶然撞見的一幕深深震撼。那是“神九”返回後不久,他們剛剛從緊張的任務中脫離,還未來得及休整喘息。一次她敲開景海鵬的門,赫然看到了滿屋的學習資料。劉洋詫異地問:“師兄,你擺滿屋子書幹嘛呢?”他笑了笑說:“準備下次任務。”“可‘神十’任務我們按規定不能參加選拔呀?”“那還有下次呢,還有‘神十一’‘神十二’呢?”

超出常人的毅力讓他贏得了時間,時間也回報他以精彩:飛天時間越來越長——從“神七”3天、“神九”13天到“神十一”33天,飛天高度越來越高——此次“神舟”“天宮”組合體飛行的高度比以往擡高了50公里,他也因此成爲迄今爲止飛天高度最高的2名中國人之一。

“不管飛得再高再遠,感恩的心永遠不變!”景海鵬動情地說,作爲一個農家子弟,他今天取得的一切,離不開國家的培養和父母的.養育;他成長的每一個腳印裏,都浸透着太多人的心血。

他盛讚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爲飛天開拓者、先行者,感激默默支持他的科研團隊,感謝所有航天人:“他們都是給我們增添翅膀的人,他們就是我們的飛天翅膀!”

  2016學習景海鵬三度飛天的精神徵文二:

2012年6月29日上午,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着陸,航天員景海鵬出艙。圖/視覺中國

打破中國載人航天多項紀錄,成爲目前飛得次數最多、時間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員

今天,50歲的景海鵬再度出征。

作爲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指令長,他將和“新人”陳冬一起執行此次載人航天任務。至此,他成爲中國第一位三度飛天的航天員。他將打破中國載人航天的多項紀錄,成爲中國飛得次數最多、時間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員。

這位從小愛打籃球,中學時期立志做飛行員,最終成爲航天員的軍人,覺得自己的舞臺就是太空,要時刻準備接受祖國和任務的挑選,也要實現自己一個又一個的飛天夢想。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黃穎

昨日,山西運城,當景海鵬將再次飛天的消息通過電視屏幕傳到景家人耳朵裏的時候,景家人捏了節日時才做的花饃,把家裏佈置得喜喜慶慶,再度迎接明天熟悉而又新鮮的飛天一刻,雖然此種情狀已經發生過兩次,但景家人的興奮和激動仍不言而喻。

景家人的“節日”

家裏的親戚朋友都涌到屋裏,和景父母一起捏花饃,裝飾房子,熱鬧得像是過年。

在房子的吊頂和掛燈上,掛着喜慶的紅色絲質裝飾品,茶几上擺着三四盤水果、一座分別掛着黨旗和國旗的旗座,昨天的景家人又迎來了一個“節日”。

消息來得有點“猝不及防”。“很高興,來不及準備”,妹妹景豔芳說,之前沒有得到任何風聲,看到新聞後,家裏的親戚朋友都涌到屋裏,和爸媽一起捏花饃,裝飾房子,熱鬧得像是過年。

花饃是山西運城的傳統食物,以白麪爲主,輔以豆子、棗等食物,還要用剪刀剪出各種造型花樣,寓意吉祥如意,是當地逢年過節時必做的特色食物。

景家人以這種方式,表達對他的慶祝,“知道海鵬哥再次飛天,特別高興”,景豔芳說,全家人也沒想到,他能第三次獲得祖國的徵召。

或許回味之前的一些細節,多少有些“意味深長”。

此前景海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使用過兩個“笑而不答”,第一次是神九任務完成後,面對“下次還上不上天”的問題;第二次是神九任務結束,他在身體恢復之後再次投入訓練,很多人覺得此舉不可思議,“你都上過了爲什麼還要訓練?”他再次“笑而不答”。

“今天你知道答案了”,景海鵬說,他在給自己制定下一個任務,下一個夢想,“我也不是說我專門盯的神十一,我是航天員,這是我的本職工作”,他的理念是,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要時刻接受祖國和任務的挑選,時刻做好準備。

在另一次採訪中,他表達了“人沒有夢想很可怕”的想法,因爲這輩子就是把各種夢想串起來,他就給自己設定一個又一個夢想、目標,去努力,所以纔有了神七飛完飛神九,再到今年的神十一。

少年的飛行夢

媒體報道,景海鵬某次參加籃球比賽期間看到了飛行員的照片,立下了做飛行員的夢想。

景海鵬和景豔芳小時候的朋友們,已經想不起來他什麼時候立下了做飛行員的夢想。

“他小時候就喜歡當兵”,景豔芳印象裏,有一部名叫《海鷗五號》的電影,對哥哥影響很深。爲此他堅持鍛鍊身體,特別愛打籃球,“那時家裏沒錢買,他就自己找了個杆子,弄上個框投籃玩”。

東楊家卓村村民楊天江和景海鵬一起長大,對他愛打籃球的事情印象很深,“打得特別好,他身體素質也很好”,一直打到了初三中考前夕。

男孩子都淘氣,喜歡打鬧不愛學習,但景海鵬就能堅持趴在桌子上學習,“我去找他玩,他就讓我別跟他搗亂”。

最終景海鵬考入瞭解州中學,是運城市重點中學之一,依然堅持着打籃球的愛好。如今的解州中學黨委書記劉慶元是他當年的同班同學,記得景海鵬性格很沉穩,也壓得住場,“有一年組織籃球比賽,他打前鋒,最後在加時賽裏,他投進了一個關鍵的三分球”。

據媒體報道,景海鵬是在解州中學讀書時,某次參加籃球比賽期間看到了飛行員的照片,立下了做飛行員的夢想。

之後景海鵬一路考入航校,參軍成爲飛行員、航天員,都沒斷了跟老鄉、同學們的聯繫,劉慶元回憶,景海鵬特別能吃苦,也一直努力鍛鍊身體,“1988年我結婚的時候,他還跑步來參加我的婚禮”,他說,這也是爲了鍛鍊身體。

楊天江也覺得,成名之後的景海鵬並沒什麼變化。“每年回來都跟我們喝喝茶,聊聊天”。

朝六晚十二的10年

“雖然飛過可能對飛船駕駛更加熟悉,但絕不會因爲飛過了就照顧你”。景海鵬說。

劉慶元和楊天江的記憶中,都有景海鵬在2005年6月入選神六飛行梯隊,最終未能上天的記憶。

“他說努力要上,但是沒選上”,劉慶元說,當時景海鵬就表示說,要繼續努力。

其實自1998年成爲中國首批航天員後,景海鵬接受了多年的理論培訓,和8個大類幾十個技術的訓練。

中國航天員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景海鵬很執着認真,也善於學習。他曾經做不好呼吸對抗動作,於是向教練員和翟志剛等其他航天員請教,然後自己揣摩練習,最終掌握了。

在黃偉芬看來,景海鵬能第三次承擔上天任務,與他的刻苦執着密不可分,而這個結果也表明了他有特別好的職業精神,“特別細心認真,對自己的要求也特別高”。

據媒體報道,從入選中國首批航天員後到首次飛天前的十年間,景海鵬從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也沒有耽誤過一天訓練。

那十年,他就是這麼過來的——每天6點半起牀,吹一會兒長號,8點開始訓練,一直到中午12點,午飯後又從下午1點訓練到6點。晚上用來寫當天的總結和安排第二天的訓練。躺在牀上,還會閉上眼睛把當天的訓練過程在腦海裏過一遍。

其實從神五以來,黃偉芬等人也看到了景海鵬的成長,“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穩重”,這也是大家對他放心的重要因素。

景海鵬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每次任務啓動時所有人都在一個水平線上,競爭殘酷超出想象,並不會因爲之前飛過就沾光,而是每次重新洗牌,針對任務進行選拔,“雖然飛過可能對飛船駕駛更加熟悉,但絕不會因爲飛過了就照顧你”。

繼完美執行神舟七號、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後,他創紀錄地成爲中國三度飛天的第一人。

從首次太空的2天20小時27分鐘飛行,到神舟九號的13天宇宙遨遊,再到這次即將進行的33天的中長期駐留,他會把個人的太空累計飛行時間原紀錄提高到超過48天。

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將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軌道高度交會對接,比之前的交會對接軌道高了50公里。這也意味着,他和搭檔陳冬一起,都將成爲中國飛得最高的航天員。

太空的“驚喜”

他自稱是個不稱職的兒子、父親和丈夫,景海鵬“到了天上”,要給家人一個驚喜。

今年50歲的景海鵬覺得,自己的職業是航天員,舞臺就應該在太空。

對於父母來說,成爲了航天員的景海鵬,既是自己的兒子,也是全國人民的兒子,他們把兒子交給了國家,在祖國需要時執行宇宙飛行任務。

“知道他特別有毅力。很堅強,很執着”,景豔芳說,家人也都默契地不主動跟景海鵬聯繫,以免影響他刻苦訓練。

但是哥哥心思很細,會定期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情況,老人也從村裏老家搬到了運城市居住。

景海鵬定期問候的還有母校解州中學,校長喬春生說,神七飛天后,景海鵬至少回過母校六次,每年都給他發短信問學校的情況,解州中學60週年校慶時還專門請假回來參加活動,在與師生互動的籃球賽上,打了全場,進了很多球。

“回來了都得看看老師們”,喬春生說,景海鵬還會應邀給學弟學妹們做講座,“主題就是勵志,讓大家報效國家”。

雖然在親朋師長眼裏是好友、孝子、模範生,但這位“英雄航天員”卻自稱是個不稱職的兒子、父親和丈夫。航天員職業的特殊性,讓他很難像平常人一樣侍奉父母、陪伴妻兒。

據媒體報道,“從嫁給我那一天開始,她就做好了準備。”景海鵬依然記得第一次飛天時,妻子緊張得三天三夜沒睡着,“希望這一次她也和我一樣,不會有壓力。”

至於帶了什麼上天以寄託對家人的思念,景海鵬留了伏筆:“到了天上再展示,給大家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