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鵬三度飛天小學生徵文2016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相隔8年,三度飛天。幸運的背後是難以想象的付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景海鵬三度飛天小學生徵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景海鵬三度飛天小學生徵文2016

  景海鵬三度飛天小學生徵文一:

太空飛行的高風險,衆所周知。已經兩度飛天“功成名就”的景海鵬,爲什麼還要選擇第三次飛天?

他的回答很簡單:“航天員是我的職業,航天員的使命就是不斷去執行飛天任務。”

他的回答很動情:“我熱愛這個職業,摯愛這個職業,酷愛這個職業,願意時刻準備着接受祖國挑選,寧可備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備。”

梳理景海鵬的飛天履歷,或許是巧合,他的每次出征年,都是奧運年。

談及這個話題,他眼睛一亮,突然問記者:“今年奧運會奪取中國首金是哪個隊?總教練是誰?”

沒等記者回答,他便脫口而出:“中國射擊隊,王義夫。”

在景海鵬眼中,這位一直戰鬥在奧運舞臺上的射擊明星堪稱榜樣:“王義夫先後以運動員和總教練的身份參加了9次奧運會,我才‘參加’了3次,和他比差遠了。”

景海鵬希望像榜樣王義夫那樣一直戰鬥下去。“運動員的舞臺在奧運賽場,航天員的舞臺在太空,這輩子我就想幹好這一件事。”沉思片刻,他接着說:“只有幹好了這一件事,纔不辜負傳到我們手中的接力棒。”

茫茫太空,景海鵬和他的戰友們註定是中國載人航天的首批拓荒者。今天他們踏出的每一步,都將是明天的路標;他們的每一次勇敢出徵,都在給後來人傳遞力量。

今年4月24日,中國首個航天日。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前,景海鵬和他的戰友們一起重溫了18年前加入航天員大隊時候的誓言。

“最後一句‘甘願爲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生’,其實就是我們的初心。”景海鵬說,“選擇繼續飛行,理由只有一個——踐行我們面對國旗的承諾。”

  景海鵬三度飛天小學生徵文二:

今年50歲,曾執行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兩次載人航天任務的景海鵬,已經是第三次接受任務了。“首先是基於對航天員這個職業的熱愛”,談到再次出征的動力,他表示,從1996年參加航天員選拔開始,他就喜歡上了這個職業,“從1998年到現在,航天員已經當了18年,又經過兩次飛天的考驗、磨礪和磨鍊,我對航天這個職業可以說是摯愛。不管什麼崗位,首先你得熱愛他,纔有可能幹好。”

景海鵬對記者介紹,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十八歲當兵,1985年高中畢業成爲一名飛行學員,經過五年多的學習,成爲一名飛行員。心底的夢想和偶然的契機又把他帶到了夢寐以求的航天員崗位上。“從飛行員成爲預備航天員,再成爲航天員,經過十年努力又實現自己的夢想,飛過兩次天,我能夠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登上一個又一個臺階,實現一個又一個人生夢想,這一切都是國家培養的結果,要回報國家。作爲航天員,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多執行任務,把我們國家科技人員的智慧,他們的想法,他們的理念,通過航天員雙手在太空實現,把大量有用的數據帶回來,進行科學實驗,造福人類。”

然而,在太空中把實驗做好,把飛船開好只是任務的一部分,景海鵬告訴記者,返回以後,更需要做的是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和廣大的青少年朋友交流、互動,讓孩子們從小萌生出科技夢想,這個非常重要,也是任務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回來以後,包括我在內的所有航天員,都經常去參加各種科普活動,進校園和孩子們交流。只要有機會,我們都會積極踊躍去參加。因爲我們也從學生時代過來的,自己也都有孩子,都知道青少年時期播撒下的種子特別重要。”

儘管已經有過兩次“飛天”經驗,這次入選,景海鵬還是顯得非常激動,“跟神七、神九入選乘組的時候一樣激動、高興,覺得自己特別幸運”。但這次定下來以後,他想到的更多的不是鮮花、掌聲和讚譽,而是自己離這次任務的距離還有多遠。“我在訓練過程當中,針對這次任務想了很多,包括實驗哪些知識點,哪些技能還沒掌握,與專家的差距在哪裏。”訓練之餘,他還會主動徵求其他航天員的意見,包括沒有飛過的航天員,廣泛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我考慮更多的是自己還有哪些弱項,如何補齊短板”。

這次任務中,需要航天員親自操作的實驗非常多,這對景海鵬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目前專家還不能上天,怎麼辦?就要培訓我們,把他的.理念,他的想法,他想達到的目標告訴我們,我們進行反覆大量的訓練,其實我們最擔心的就是怕做不到最好,雖然執行過兩次任務,但是之前我也沒有做過,我不敢打這包票說沒有問題,這是一個難點。所以我們就在地面反覆地交流,反覆地訓練,把各種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都考慮到。從實驗角度來說,我感覺還比較難以掌控的,但我堅信沒問題,最難的都攻克了。”

此次,景海鵬要跟着神舟十一號在太空中駐留三十天,比他上一次的駐留時間整整增加了一倍多,但他顯然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到了太空,一失重,你的體液、血液會重新分佈,有地球引力的時候,體液血液是從頭部往下肢流動的,一失重反過來了,從下肢往頭部涌的。所以大家在電視畫面中看到我們,可能面目會微微泛紅,看到臉上會有點浮腫,這就是失重造成的。”

除了要適應生理方面的變化,在太空中行動的難度也會增加,“我們在天宮裏面,四周有好多手抓的,腳踩的,就是手腳限位器,不把自己固定住,你就沒有辦法操作。將來,空間站長期飛行,萬一哪個設備壞了,就需要航天員維修。這種操作在地面很簡單,在天上可不是那麼簡單。假如在地面需要一個小時,在天上就要放大1.5-2倍時間才能幹完。”

在天上失重,大部分時間靠上肢輔助在行走,腿部幾乎不用,一個月下來,下肢的肌肉力量一定會減弱,這也是景海鵬的經驗。“長期失重會帶來一些鈣丟失、肌肉萎縮,所以返回以後出艙也要特別注意安全。像國外有些航天員出艙都是擡出來,躺在特製的座椅裏面半躺着,以保證他的安全。所以,以後落地,如果大家電視上看到我們航天員躺在那被擡出來,那是一種常態,可別大驚小怪。”他打趣道。

作爲一名航天員,每次“飛天”都承擔着未知的風險,對於景海鵬來說,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尤爲重要。“自從嫁給我那天開始,我愛人就做好心理準備了,所以,這一方面,我感覺她很堅強。我當航天員18年了,大大小小經歷了很多,也經歷了兩次任務。第一次,她也很緊張,回來以後,過了一段時間,她說我稱稱體重,我說你沒事稱體重幹嗎,她說我在天上,三天三夜她都沒睡覺。第二次我就警覺了,因爲我們進發射場之前,專門跟愛人、孩子見了個面,我就說這次要去13天,你總不會13天不吃不喝不睡吧,她就笑。當我第二次回來以後,她就比較淡定了。所以,這次我堅信,她也像我一樣不會有壓力。”

當被問及思念家人怎麼辦,景海鵬表示,組織上也考慮到了,給航天員準備了一些個人物品帶上去。“我帶什麼東西,現在說出去就沒有亮點了。到了太空後一定會展示。” 在這裏,景海鵬給我們賣了一個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