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生活化課題開題報告

小學數學生活化課題開題報告

轉眼間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一定都對畢業設計充滿畏懼,一般我們做畢業設計之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開題報告,我們該怎麼去寫開題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生活化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生活化課題開題報告1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繫。使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在情景中學習數學是最有趣的,爲生活而學數學是最有價值的。"從而體驗到數學的魅力,並能隨時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基於以上的原因,我覺得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從小學低、中年級開始實施課堂教學"生活化"很有必要。爲了適應時代發展,社會呼喚實踐型人才。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本課題注重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意,更注重創新精神的激發,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通過課題的研究,探索出“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從而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材內容生活化:教師在教學前,要善於捕捉學生身邊的事例中的數學問題,結合所要學的新知,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易於接受。在教學中應該轉變“教教材”和“以教材爲本”的舊觀念。在教學例題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出數學素材,將它服務於教學新知,這樣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生活化處理,更能吸引學生參與研討,能達到更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生活化:採用語言直觀、實物演示、遊戲、多媒體教學等手段,創設生活情境,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之內化爲自身的需要。

三、研究方法

與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過程相適應,總體上,採用行動研究法,輔以個案研究法、調查法。

1、行動研究法。採用行動研究法。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邊總結。

2、個案研究法。

(1)對於值得注意的學生個體,詳細地描述個案,反映其研究前後的發展變化。

(2)對於一堂典型的研究實驗課,進行個案分析。

(3)對於一個典型的實驗班,進行個案分析。

(4)邊研究邊總結,完成《生活與數學案例集》。

3、教育調查法。針對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數學價值的認識等內容可採取座談、問卷等手段進行調查。在啓動課題研究前和結題前各調查一次,以作對比分析。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具體來講,我們準備將課題研究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研究撰寫課題實施方案,制定研究計劃做好課題研討的理論支持。

第二階段:(2015年11月——20xx年5月)課題實施研究。

根據承擔的課題任務展開課堂實踐研究,在研討過程中撰寫研究反思,形成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20xx年6月)研究成果的反饋階段

反饋階段就是將研究得出的結論放到教學實際中進行檢驗,同時不斷完善的過程,這一階段爲以後的課題各個報告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將課題的結果在教學實際中進行檢驗,以便得到提高和完善。

五、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的成果預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報告

2、《數學與生活案例集》

3、《找一找我們身邊的數學》學生論文

4、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的相關論文。

小學數學生活化課題開題報告2

一、課題的提出。

隨着我國基礎教育課堂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課程資源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生活數學的意識,增進對生活數學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目的:數學生活化教育研究是繼續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優秀教育傳統,改進一些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條數學教育與生活實踐之間有機結合的道路,挖掘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運用生活的素材,運用數學知識發現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需要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力求做到深入挖掘學生、教師、社會多方力量的潛能,切實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有益收穫,縮小差異,營造共贏的良好局面,從而讓每一個學生“學好生活化數學,用好數學樂生活”。

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實施有利於改革課堂教學單一、封閉和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1、社會價值。爲了適應時代進步,社會呼渙實踐型人才。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數學教學陪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2、教育價值。本課題的.研究雖然是數學教學改革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但卻能提供一個範例,即如何讓數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的範例,所以,它有助於深化數學教學改革。

三、課題的界定。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教師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生活化”。

所謂“生活化”,即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繫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1、生活化: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堆中解脫出來,給學生感受自然、社會、事實、事件、人物、過程的機會,使學生在與現實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2、數學生活化:指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繫生活學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3、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研究如何挖掘現有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尋找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點,對現有教材進行創造性處理,使單調、枯燥、呈現形式比較單一併與生活現實脫節的教學內容變成富有現實性、生活性的教學內容。

四、主要研究內容。

1、教學內容生活化。

本課題在總體上以現有教材爲教材,但現有未參加課程改革的教材沒有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爲了在內容上不過分拘泥於課本,在《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課題研究精神的指引下,我們必須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現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

2、教學活動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學生活動”爲途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這是個數學問題生活化的過程,是體現數學價值的需要,更是陪養實踐能力的需要。

五、課題研究現狀。

對於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實際上,建立模型更爲重要的是學生能體驗從實際生活中發展數學的過程、獲得“再創造”數學的極好機會。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導了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六、課題可行條件分析。

(一)理論層面分析。

我國新頒佈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算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爲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着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理念,充分地論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生活中數學教育的重要性。 “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課題研究。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讓兒童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是激發求知慾、增強自信心的重要途徑。

(二)操作層面分析。

本課題關注學生的需要、強調課堂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符合現代化教育發展趨勢,符合國家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要求,符合當前改革的實際需要。

七、課題的研究思路、方法。

思路:

1、本課題的研究,是一個在自然常態教學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過程,是就我們的教育現實而言重新認識數學教學的過程。

2、行動研究爲抓手,研討、探索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些途徑、策略。

方法:

1、文獻資料法:認真學習建構主義理論、現代認知心理學、新《課標》等一些理論或文件精神,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教學生活化、課內外結合等文獻的收集和研究,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2、問卷調查法:在實施課題階段,對被實施此課題之前的本校學生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調查研究,用以瞭解學生的數學發展現狀與發展需求,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並根據調查結果有針對性採取相應的策略與手段。

3、行動研究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勤於將自已從課題研究中獲得的教學理念轉化爲教學行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修正、再實踐逐步積累經驗。

4、經驗總結法: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各階段的得失,不斷調節研究步伐。尋找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實踐能力的方法。

5、個案分析法:重視對數學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從中尋找課題進展的突破口

6、對比法:進行比較研究。

八、課題的實施步驟。

分3個階段進行。

1、形成階段

①收集資料,擬訂課題研究方案,課題論證。

②對當前的數學評價進行先期的調查,對本校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改進對策,在部分學校部分班級進行先期的重點實驗研究。

2、研究階段

定期舉行數學課堂教學觀摩和評價活動,開展經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動,在實踐研究中完善、修訂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操作方式,探索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體系和操作方式。

3、總結階段

①總結實驗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②結題。

③展示、推廣研究成果。

九、預期成果。

1、“小學數學生活化探究”優秀課例彙編;

3、“小學數學生活化探究”評價模式研究“分析報告;

4、 ”小學數學生活化探究“評價模式研究”結題報。

小學數學生活化課題開題報告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課題研究的背景

新課改下,我們的教學理念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研究開題報告。”同時,我們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於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發展的動力不僅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考量,更要從數學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繫中去尋找。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自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着密切的聯繫,如何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爲有趣、生動、易於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爲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

2.數學教學現狀

縱觀以往的數學教學,課堂教學雖然已由傳統的灌輸式向以學生爲主體、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多模式轉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是現代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觀察,我們發現: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多,激情少;思維多,智慧少;有回答,但無質疑;有探索,但無創新。

3.研究的意義

我們試圖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對這一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索。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讓學生形成善於從數學的角度,用數學的語言、知識、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決各種現實問題的心理傾向性。應用與拓展學習的數學理論,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帶動本校的新課程改革,轉變教師教育意識是本課題實施的前提,對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尋找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能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數學知識,以此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數學"真正成爲學生生活中的數學,也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學習數學的目的性,並能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數學。並通過參與一些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使他們的數學素養得到真正的提高,爲他們今後能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二、研究的目標

(一)總體目標

“數學生活化”,即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繫生活講數學,使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生活的研究就是進行二者之間如何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培養創新性的現代人才的研究。

(二)具體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探索出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和方法,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數學知識有機結合,尋找創設生活情景、組織教材開展活動的有效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課題研究,探索源於生活——提煉爲數學——應用於生活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

3.通過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能力,促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與他人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爲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4.通過課題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課堂的教學建議,爲教師提供有益的參考,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使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教科研水平。

三、研究的內容

(一)教材內容生活化

1.導入生活化。教師在教學前,要善於捕捉學生身邊的事例中的數學問題,結合所要學的新知,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易於接受。

2.例題生活化。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轉變教教材和以教材爲本的舊觀念,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靈活處理教材。在教學例題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中提煉出數學素材,將它服務於教學新知,這樣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生活化處理,更能吸引學生參與研討,能達到更良好的教學效果。

3.練習生活化。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類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一些實際應用型的題目讓學生鞏固所學,增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

1.運用多種手段創設生活情境。採用語言直觀、實物演示、遊戲、多媒體教學、數學實踐活動等手段,創設生活情境,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數學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計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3.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藉助生活化的教學,培養學生愛學的情感、頑強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爲習慣。

4.養成學生生活自主性學習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使之內化爲自身的需要。

四、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課堂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展。

1.整體性原則:即要把課堂教學與學生身心素質各方面看作是一相互聯繫的整體,使課堂教學與社會、家庭、學生生活形成一個相互協同的整體。

2.師生合作性原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本質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爲生活和自我發展的主體,而學生的主體性發展,首先決定於師生關係的性質,因此,在實踐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和學生建立起真誠合作的師生關係和教學關係。

3.自主創新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學生的自主,就沒有學生的創新,學生的個性就不可能發揮。要激發起學生自主與創新性,就需要教師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努力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創新性。

4.生活實踐性原則:課堂教學要和現代社會生活發展和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教學做合一"的思想,通過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和生活實踐,把教育教學要求轉化爲學生的素質,提高生活實踐的能力,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習慣。

五、研究方法和步驟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認真學習建構主義理論、現代認知心理學、新《課標》等一些理論或文件精神,通過對國內外有關教學生活化、課內外結合等文獻的收集和研究,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研究水平的基礎上有提高和突破。

2.問卷調查法:在實施課題階段,對被實施此課題之前的本校學生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調查研究,用以瞭解學生的數學發展現狀與發展需求,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並根據調查結果有針對性採取相應的策略與手段。

3.行動研究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勤於將自已從課題研究中獲得的教學理念轉化爲教學行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修正、再實踐逐步積累經驗。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環節中,通過個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對個體的發展進行跟蹤調查,及時改進研究措施。

4.經驗總結法: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各階段的得失,不斷調節研究步伐。尋找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實踐能力的方法。

5.個案分析法:重視對數學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從中尋找課題進展的突破口

(二)課題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xx.2--20xx.6)

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分析,學習與收集相關資料,制訂課題實施方案。成果:①課題實施方案;②學生調查問卷分析。

2.實驗階段(20xx.7--20xx.10)

採用行動研究法,根據課題設計方案,有計劃、有步驟進行研究。成果:①數學教學課件;②生活化習題資料③生活化課堂案例。

3.總結評定階段(20xx.11--20xx.12)

在成果總結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寫出結題報告。①結題報告;②撰寫教學論文。

六、預期創新點

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構一種具有主體性、生活性、情意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愛數學、愛生活的熱情,還使學生懂得了數學的價值,針對現實問題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七、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課題的研究報告;教師相關論文;數學教學課件;生活化習題資料;生活化課堂案例;學生調查問卷分析;結題報告;撰寫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