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課題開題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麼什麼樣的報告纔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困生課題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困生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隨着新課程的不斷深入,對學生學習知識的要求、能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學習態度消極,興趣淡薄,信心缺乏,導致了"學困生"的產生。但是,"學困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可變性。"學困生"面對學習問題,當現有知識的水平與問題解決所需要的水平距離比較大,在一定時間內不能解決,需要他人的幫助而解決,在問題解決之後,"學困生"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會相應地提高。面對這種情況,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採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轉化已有的"學困生",使"學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學習,這對於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數學學科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關於"學困生",國內外有很多相關研究。

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他是英國的一位眼科醫生,源於他在工作中發現了"詞盲現象";贊科夫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差等生,佈德威克、韋納等人研究"學困生"的失敗歸因特徵;羅傑斯的人本主義理論認爲,"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自信心缺乏與自我概念的消極,布魯姆信爲"學困生"學業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教師不正確的學生觀及不恰當的教學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國內,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開始重視對"學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視是在1978年以後。戴湘華,吳祥幀,王鐵軍,徐仁德等人對差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了較爲詳細的經驗型或分析型研究。鍾啓泉從國外差生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爲依據,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分析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揭示現代差生概念的內涵,並提出相應的教學方略。

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及原因,轉變到如何通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後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義務教育質量上來,同時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討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地邁入社會。爲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預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迄今爲止在各級、各類書刊上發表的文章大約有千餘篇。前人的這些研究,爲我們課題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