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題開題報告

音樂課題開題報告

一段充實而忙碌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畢業前學生們都要寫畢業設計,在做畢業設計之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好開題報告,來參考自己需要的開題報告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課題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課題開題報告1

一、課題名稱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當前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爲時代的呼喚,成爲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項複雜的社會系統過程中,作爲學校教育基本組織形式的課堂教學,如果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我們音樂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幫助引導學生從理論法學習、創造、發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叫深層的感悟能力,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此項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師和學生素養的需要也是新型社會下學校發展的需要。

三、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本課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通過研究這一課題,加強音樂理論教學,在教學中要求教師採取多種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各種形式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發揮音樂教師的主要作用。

四、課題研究內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優秀音樂資源,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素質教育,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的現實意義。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

主要採用的方法:問卷調查統計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第一階段:

1.明確實驗目的,蒐集相關資料。

2.制定研究方案,組織研討。

3.通過認真學習,觀看《音樂課程標準》等書籍。

提供研究參考、借鑑。

具體時間爲:20xx年9月——20xx年10月。

第二階段:

1.抽查,瞭解圍繞課題在所教班級實踐操作。

2.分工明確及時展開研究工作。

3.同課頭研討、展示,兌現分析。

4.結合第二課題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進行展演。

具體時間爲: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第三階段:

1.圍繞教材開展一系列與課題相關的音樂教學活動。

2.課題歸納總結。

3.收集,整理資料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課題報告。

4.定期學習交流,互相聽課,組織藝術實踐活動。

5.總結報告。

具體時間爲:20XX年1月——20XX年6月。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傳統教學形式與現行的教學模式的碰撞,學生及社會思想的改變,課題的研究會有一些困難,但是課題經過一年的研究,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各項配合再加上全體課題組人員,相信一定客服各種困難,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將此研究報告及課件,調查結果,課案,表格等形式把結果予以展示。

音樂課題開題報告2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萬物之始,先有。德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兒童音樂教育家奧爾夫奧爾夫更是提出了節奏第一的口號。對於低年級,通過啓發和引導,培養他們對節奏的創作意識和創造才能,讓他們感受到音樂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隨心所欲的,因爲它有一定的約束──節奏。節奏訓練是小學音樂課的重要學習內容,小型節奏器音色豐富、簡便易學又易於尋找代用品,是音樂課堂常用的教學工具,廣泛應用於音樂教學的唱、奏、演、聽、創等音樂實踐中,對培養學生的羣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衆所周知,喚起兒童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兒童對音樂的情感,是培養兒童音樂感覺和情感的金鑰匙,但是許多低年級學生欠缺音樂節奏感,不能操作簡單的打擊樂,更不能準確地表達音樂的節奏,所以在低年級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是十分重要的。

爲此,我做了節奏教學要融入豐富生動的音樂內容、要符合音樂課教學內容、鼓勵學生有明確學習目的的創編、教師如何佈置任務與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嘗試着摸索和運用新的節奏訓練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尋求學生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節奏學習方式,達到提高學生音樂感受力,提升音樂表現力的小學音樂教學目的。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次我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探索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低年級節奏教學的基本原則。

在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重要性,準確的把握好節奏是小學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音樂教學中有針對性的節奏訓練,是節奏教學的基本原則。

1、在律動中感知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

2、在音樂遊戲中滲透節奏訓練,巧妙設計節奏教學。

3、在歌唱欣賞活動中貫穿節奏,巧妙設計節奏教學。

4、讓節奏與生活緊密結合,巧妙設計節奏教學。

(二)、針對低年級音樂教學構建低年級音樂課堂節奏教學資源組件庫。

1、通過多媒體及音樂包看文獻等收集整理有關音樂課堂節奏教學資料,並將其整理爲資源包,以便今後教學使用。

2、利用多媒體資源收集相關課堂實錄音像資料,以便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進行參考分析和借鑑。

(三)、發展出課堂中節奏教學實施框架和方法。

學習節奏不能脫離開實踐,相反,還在實踐中加以運用。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要最終還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現、去應用,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展出以下四點學習方法,並將其作爲實施框架運用到音樂課的節奏教學中去。

1、專門學習基本節奏以及由幾種基本節奏組合而成的節奏小組。

2、在遊戲中鞏固基本節奏以及節奏組合。

3、在歌曲中學會運用。

4、在創作中熟練掌握節奏。

(四)、探索更多樣更有效地教學模式和方法。

常規音樂課堂中的節奏訓練比較枯燥,學生一般不感興趣。如果此時不注意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去聽、去練,那麼教學效果肯定是枯燥無效的,在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探索出以下兩點方法。

1、可利用客觀存在的節奏,建立學生心理恆拍

節奏是客觀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如:脈搏、呼吸、日落日出、潮汐、鐘錶、火車勻速行駛等都是客觀存在的節奏。教師可利用這些客觀存在的,就在孩子們身邊的節奏,讓他們從小就建立一個心理恆拍。心理衡拍對於學生的節奏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相當於建立參照物。

2、節奏朗誦促進節奏訓練

奧爾夫在談到他主張的音樂教育方式時曾說:原本的音樂是什麼呢?原本的音樂決不只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語言是人人都具備的能力。每個人自出生後有兩個基本的能力是每個家長都要教的:一是說話。二是學走路。所以利用說話作爲起步的音樂教學,會使孩子們感到非常的熟悉、親切、它無需專門的訓練和技能技巧的準備,就可以開始音樂教學,學習中自然減少了心理障礙。這也充分體現了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原則:從孩子們熟悉的環境與事物入手。擇孩子熟悉事物作爲節奏朗誦最佳。例如小動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語等等都非常好。這些可作爲節奏訓練的最初階段,讓學生對節奏有最初的概念。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本次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探索節奏教學模式和方法在音樂課堂中的有效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節奏創造能力,節奏感、音樂感受力,使之都有所提高。

音樂的本質在於對情感的反映。人類通過身體將內心情緒轉爲音樂,這就是音樂的起源。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它是一種智力的過程,不如說是情感的過程。審美體驗。因此,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進而獲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同時通過節奏運動的這種教育手段,可以使學生從小就開始在生理運動器官和思維之間構成一種自由轉換和密切聯繫的媒介,以達到身心的和諧發展。

(一)、通過節奏運動使身心和諧發展

隨着實驗研究的深入,音樂和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已經不只屬於音樂學習的範疇,它實際上是把音樂當作一種人性化力量,是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必要手段。生命本身就是節奏,它由連續不斷的多重組合單位構成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同樣作爲由多種功能的綜合和矛盾共存的個體,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節奏。這種節奏是誰體節奏和精神節奏的統一,是潛意識的自覺和有意識的意志被同樣控制着進行交替。

(二)、通過節奏運動喚起兒童的音樂本能

音樂與身體運動的結合訓練特別適合於兒童的本能與天性。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不過需要加以誘發和培養,進而爲音樂所用。但是,孤立的聽覺訓練不會使兒童熱愛和理解音樂。只有從兒童本身所具有的節奏要素入手,以聽音樂和身體運動爲手段,才能喚起兒童天生的音樂本能。

四、課題研究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1)理論方面:從重構的概念出發,深入探究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教學設計特性和原則,研究節奏教學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尋求其對於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創造力核心價值。例:初識節奏,可以讓學生有節奏的喊名,如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主要運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李曉冬(xxx)、近處叫王剛,則用節奏(xx)、遠處叫王剛,則用節奏(x-x-.)。又如歐陽春(xxx)、歐陽雪茹(xxxx)王曉麗等,來提高學生興趣,讓他們產生創造節奏的信心。

我們還可以採用節奏接龍遊戲的方法,我唱前半句孩子們唱後半句。學生學習的興趣非常高,學生不僅很好的掌握了節奏,還使學生在音樂的世界裏盡情享受。

(2)實踐方面:力求積累和開發可應用於目前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有效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切實提高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實效。

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教師需要做的,是引導,但不能只讓學生進行單一的模仿,模仿是創造的基礎,但是長期的單一模仿只會產生扼殺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副作用,使學生產生盲從的惰性與依賴性。一開始,我在課堂上的創編活動中,最容易聽到的是學生手足無措的聲音老師,應該怎麼做呀?老師,我不會做老師,你教教我呀有時候,這樣的叫喊聲甚至讓創編活動無法進行,最後還是我在指揮學生操作。經過課後的反思與分析後我發現,低段小學生接觸的事物還比較少,尤其是低段的孩子,有些書本上提到的樂器,或者小動物是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甚至連見都沒有見過,又如何讓他們展開想象,或者去模仿動作或者聲音呢?改變這種現狀的策略是從生活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尋找原本性的音樂。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視頻,在課堂上先給學生聽,讓學生猜一猜是什麼樂器演奏的,學生聽到叮叮咚咚的旋律,七嘴八舌的猜了好幾種樂器,猜是鋼琴啦、三角鐵啦、碰鐘啦等等,還有學生叫不出樂器名字,用手拼命比畫了一番我都搖頭說不是,孩子們急了,那是什麼呀?我把視頻打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個街頭藝人用雙手在敲打一口倒扣的鐵鍋子,敲出了清脆好聽的旋律。這口鍋子一下子啓發了孩子們的靈感,一個小男孩馬上從課桌裏摸出了自己的不鏽鋼飯盒,用勺子開心的敲了起來,其他孩子見狀也紛紛摸出了不少的樂器,調羹、不鏽鋼飯碗、保溫水壺、鉛筆盒、旺仔牛奶罐頓時教室裏響起了一片鍋碗瓢盆交響樂。我給了每個發現新樂器的孩子鼓勵與讚揚,並引導他們敲擊節奏,鼓勵他們想象聲音像什麼?孩子們的思維漸漸開闊起來。書本、桌子、筆、玻璃窗都漸漸成爲他們創編各種音響(如颳風下雨)的樂器。

奧爾夫教學法要求每一節課都是遊戲。當然,這裏所說的遊戲並不是單純地玩,而是有明確的目的性的。在音樂課堂裏所進行的遊戲都是具有音樂性的,是和音樂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只有這樣,遊戲才能成爲音樂課堂中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式。遊戲的設計在課堂教學中顯得至關重要。

例如,小學二年級《可愛的動物》這一單元有一個瞭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時值的音樂知識,教材上有三隻袋鼠摘果子的圖片,並提出問題,每隻袋鼠的口袋裏分別可以裝幾個果子?這個內容就可以設計成多種節奏遊戲,可以讓學生扮演小袋鼠用腳蹦跳來練習節奏,也可以讓學生用打擊樂器敲出蘋果上的節奏來摘蘋果,還可以讓學生將摘到的蘋果按規律排列起來組成節奏,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進行演奏。我在這裏先將學生摘到的二分音符的蘋果擺在第一行,四分音符擺在第二行,八分音符擺在第三行,讓學生選擇打擊樂器有對比地進行觀察與練習後,學生立刻發現了一個二分音符敲1下的相同時間裏,四分音符需要敲2下,八分音符則需要敲4下,從而瞭解一個二分音符=兩個四分音符=四個八分音符,這三種音符之間的時值關係。之後,我又讓學生按這個時值關係來擺放蘋果組成了一條簡單的二拍子的伴奏節奏,讓學生邊演唱歌曲小袋鼠邊用打擊樂器做伴奏。學生個個玩得不亦樂乎。

遊戲是最能調動學生興趣的方式之一,遊戲的內容與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必須根據教學的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必須帶有一定的目的性,音樂性,知識性。讓學生遊戲中相互團結協作,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學習音樂。學生越是感覺到心情愉悅,越是不清楚教師的目標,卻越能在行爲表現中處處達到了教師的目標,這就是教師的成功之處了。也是我一直以來最欣慰的教學方法。

五、課題研究對象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資料,參考或直接應用成果進行分析,尋求理論和實踐創新。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衆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2、調查法:

在課題實施階段,通過調查,把握學生學情,並根據結果及時調整研究方法。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瞭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3、行動研究法:

通過對學生課堂生活化教學狀況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時間,開展實踐與研究。

4、案例研究法:通過對學生實踐中遇到的困惑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尋求解決及改進的方法。其中包括模仿節奏、敲打節奏、說讀節奏、創編節奏。

5、經驗總結法:

課題實施過程中,根據研究重點總結得失。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經驗的先進性(觀念必須更新)

2.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爲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的。

4.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當然,教育科研的方法不只是上述這些,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師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所以,我們採用了這些方法。

七、研究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3月

1、根據教學實際,確定研究課題。

2、完成課題方案,制訂研究計劃書。

第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確定課題研究的方法。

2、蒐集整理,撰寫開題報告,進行專家論證。

第三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1、繼續對學生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指導。

2、對低年級學生節奏感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試和統計。

3、整理調查內容,統計分析的結果。

第四階段:20xx年5月

1、進行前期、中期、後期測評以及實施參與研究具體做法。

2、從課堂中發現缺乏節奏感的學生,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用確定的研究方法,進行個體教育償試,深入研究,反覆實踐,找到最有效的方法,用此方法進行大面積訓練,達到最終目標。總結前三個階段實驗成果,並撰寫研究報告。

3、結題,提交研究結題報告。

八、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通過音樂節奏感的培養,讓節奏與生活溝通起來,激發孩子對音樂節奏活動的興趣,爲孩子營造廣闊的音樂節奏空間,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領悟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賞能力、音樂表達能力,孩子有了這些能力,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音樂,從中體驗快樂,從而對節奏有更細緻、全面、深刻的理解。使音樂課真正起到給孩子們以快樂,給孩子們色彩的藝術課。

音樂課題開題報告3

一、選題評估

(一)研究對象

中小學音樂課

(二)研究目的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獨立的音樂表演藝術,由於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中小學音樂課上的即興伴奏是調動學生對音樂愛好的一種手段,所以對大學師範類的音樂學生應該注重高音伴奏的培養。隨着初、高中搜易我認爲此題具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本人發現已有一部分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如徐向黎於20xx年發表在遼寧教育研究中的《關於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鍵盤樂器教學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參與編寫的全國教師培訓教材《音樂教學基本功訓練》

(三)研究意義

目前我省中小學音樂教師鋼琴即興伴奏的能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音樂基礎較差的教師問題(一)鋼琴彈奏技巧不紮實,或者說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絃及轉位的彈奏指法和觸鍵方法都不明確,因此連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都成問題,更談不上伴奏音型的豐富多彩。(二)缺乏鍵盤和聲及曲式等理論知識,在和絃序進方面沒有規範的設計,甚至調性都不準確,在鍵盤上每個大小調最基本的Ⅰ、Ⅳ、Ⅴ級還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彈八度或單音,沒有用和聲來襯托豐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適當地應用。對於不同體裁風格的歌曲所應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應該重視中小學音樂課上的鋼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選題研究現狀評述

(一)與中小學鋼琴伴奏直接相關的文獻資料有龔耀年的《小學-音樂教材歌曲鋼琴伴奏集》。辛笛. 編配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簡譜鋼琴即興伴奏兒歌68首》李萬軍的《偏遠地區小學音樂即興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論音樂專科學生鋼琴即興伴奏》

(二)分析原因

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個人整體音樂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這種能力的普遍不足是烏蘭察布市音樂水平(即包括中小學音樂教師,也包括高師音樂教育)參差不齊、整體偏低的表現之一。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我區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師鋼琴伴奏能力在音樂課內的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1、觀念問題

多數教師大都贊成音樂教師必須掌握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同時也認識到鋼琴伴奏能力的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基本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10%的教師認爲操作起來很困難,此項效果會不會都不會影響教學效果。這就涉及到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都有待於提高。

2、師資問題

(1)教師工作量大。學校教師與在校學生不成正比。每位教師每週上課節數爲20--25節,這就還不包括每週的課外輔導。

(2)教師學歷職稱不盡如人意。

(3)由於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教師的專業基本功出現偏科現象嚴重,有的教師能彈不會唱,有的教師能唱不能彈,而有別的教師既能彈又能跳。大部分老師即興伴奏能力差有待與提於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通過中國知網、以及其他途徑查閱大量有關本研究的文獻資料,並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彙總,使其成爲論證研究最爲有力的依據。

(二)調查研究法

通過對學校教師及其團隊成員等面對面的採訪調查,獲得最直觀的研究資料。

(三)比較研究法

以中小學音樂課爲主體,使之與其他不同地區的音樂課程活動作比較,從而得出鋼琴即興伴奏有待於提高的原因。

(四)個案研究法

對西崗小學的音樂課進行調查研究

四、研究過程

(一)問卷調查,調查開始之前先設計問卷

(二)訪談

(三)交流聽課

五、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鋼琴彈奏技巧不紮實,或者說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

(二)缺乏鍵盤和聲及曲式等理論知識。

調查中解到教師在高校學校期間往往不喜歡學習理論,學校的教學理論也不高,教學質量有待提高。而部分中學教師在把畢業前在校期間沒有好好的學習理論知識,所以在理論上缺乏,從而影響伴奏是的旋律效果。

(三)學習鋼琴起步晚

大部分教師當初學習的時候都錯過學鋼琴的大好時機,對於不同的伴奏音型不能正確的運用,然而在現在的教師崗位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去提高鋼琴伴奏能力,是我們要探討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六、論文進度安排

20XX年3月7日——20XX年4月24日,確定選題,查閱資料,撰寫提綱; 20XX年4月25日——20XX年5月15日,撰寫開題報告,答辯;

20XX年5月16日——20XX年6月30日,修改開題報告,答辯;

20XX年7月1日——20XX年8月30日,撰寫論文初稿,交予指導老師進行修改; 20XX年9月1日——20XX年11月30日,對初稿進行修改,完成第二稿,交予指導老師進行修改;

20XX年2月——20XX年5月30日,完成定稿,論文答辯。

音樂課題開題報告4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節奏,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音樂中音的長短、強弱的組織形態。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節奏則是音樂的脈搏,是音樂的生命。旋律離不開節奏,節奏卻可以單獨存在,一切音樂情緒都是以一定的節奏運動來體現的。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合理多樣的節奏教學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他們互相傾聽、協作合作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理解、表現能力,使音樂教學的開展更加順利,學生未來的音樂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

二、小學音樂研究現狀分析:

節奏教學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他在音樂教學方面有兩大獨創:

1、聲勢活動,用最簡單的身體動作發出各種有節奏的聲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腳等動作。感受音樂的織體美、和諧美。

2、歌朗讀是他第二獨創,這種方法最接近兒童的天性。奧爾夫特別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強調要結合語言的節奏,動作的節奏來訓練和培養兒童的節奏感。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是完全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的,它一切從兒童出發,讓兒童自己動手,完全打破那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他的這種教學法生動有趣,發揮了兒童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兒童在音樂上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奧爾夫在音樂教育中提出了“節奏第一”的口號,特別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從節奏教學入手,會更加有利於我們的音樂教學,採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知器官,去感悟音樂,創造音樂,喚醒孩子們與生俱來的音樂本能,從而潛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注意學生的實際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創造,在自己的空間裏合作、學習。

3、將音樂與生活充分結合,使音樂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內容從感性入手,化難爲易,使學生充分體驗到音樂課堂的輕鬆與快樂,讓學生的音樂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內容:

1、歌曲教學中的語言節奏——按節奏朗讀歌詞。

2、貼近生活,抓住生活節奏。通過模仿、體驗、合作積累感性經驗,爲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近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欣賞教學中爲音樂伴奏,抓住音樂的節奏。

(2)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

2、文獻資料法

3、行動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時間安排:

本課題的研究時段爲20xx年3月——20xx年2月,具體分爲三個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爲實驗研究的準備階段。

第二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月,爲研究實施階段。

第三階段:20xx年2月,爲實驗研究的總結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