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遊峯的掃路人》的教學設計

《天遊峯的掃路人》的教學設計

《天遊峯的掃路人》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天遊峯的掃路人》是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通過事來寫人的散文,講的是作者遊天遊峯時碰到一位掃路人並與之交談的事,表現了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課文中通過形象的比喻,具體的數據,側面的烘托,把天遊峯的高與險的特點表現出來,反襯掃路老人的特點。此外,還通過外貌、神態、語言、動作描寫來反映掃路老人的特點。本單元的情感目標是感悟人生,本課課文語言優雅樸素,富含哲理正是達成此目標的寶貴教材。

二、說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教學,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力求把感悟與訓練巧妙地融爲一體,通過說話、朗讀、想象、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理解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在快樂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達激情,在創造中增長智慧,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文的內容、本單元的目標要求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能抓住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遊峯的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2、情感目標:品味老人話語中蘊含的人生道理,體會其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從而學會感悟人生。

3、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因爲課文中人物刻畫生動形象,作者主要通過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來反映人物的特點,這種寫法值得借鑑,因此我把以上的目標1確定爲教學重點。文中掃路老人的話含義深刻,蘊含人生道理,但由於小學生人生經驗不足,對人的思想心態理解不深,在理解掃路老人的話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以上的教學目標2確定爲教學難點。

五、說教具

爲了讓學生直觀、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我把文中重點詞句和天遊峯的圖片製成課件,適時出示。

六、說教法

整堂課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主要採用以下教法。

1、點撥、啓發法:以學生自學爲主,適時點撥,目的是培學生的自學能力。

2、創設情境法,因爲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我們要深入文本,也要利用文本,依託文本,進行語言練習。創設情境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一方面可以此爲契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以讀代講法。《大綱》指出: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文語言生動優美,意蘊深長,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七、說學法

教是爲了不教。在教學中我緊扣教學目標,讓學生圍繞目標,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培養自學能力.爲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教師只作適當點拔、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討論,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以讀爲本,多讀多悟,培養語感,提高感悟能力。

八、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下面我說一下整體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與課題對話閱讀預測,整體感知

首先我直接板書課題,引導質疑:同學們看到老師寫的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教學中由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思維的基本過程。然而問題是由學生提出還是老師提出,效果大不一樣。學生學會了主動問,也就意味着主動思想的開始。因此我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煉出課文的重點.)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結合分自然段的朗讀檢查,着重對沏茶、瘦削、炯炯有神、黝黑、撲棱棱等字詞進行正音,特別要讀準多音字削、量,初步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交流回答質疑中提出的簡單問題。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初步瞭解各段大意。

(二)與天遊峯對話感受天遊峯的高而險。

課文的第二、七兩個自然段描寫了武夷山第一險峯天遊峯的高與險。由於我班學生沒人遊過武夷山,也無切身體驗。我先讓學生讀讀這兩個自然段,圍繞着天遊峯在哪兒?它是什麼樣兒的?進行閱讀對話,用――畫出文中描寫天遊峯的語句,想想天遊峯給你留下了什麼的印象。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交流,進行想象,再創設情境,讓學生觀看天遊峯的圖片,說看後的感受,體會天遊峯石梯之險,然後,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銀絲、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等詞句,邊朗讀,邊想象一根銀絲在雲霧中飄飄悠悠的險。最後,在小組內由組長安排練習朗讀,讀出巍峨險峻的天遊峯的陡峭美,爲後面理解老人掃山路的艱辛作好鋪墊。

(三)與掃路人對話感受老人的自信與豁達。

課文第三至十二自然段通過對掃路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展現了一位自強不息、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形象。抓住天遊峯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對話。

我首先出示文中的彩圖,引導學生從直觀上對這位老人有所瞭解從畫面中你能對這位老人有多少了解呢?接着引導學生讀進文中,抓住描寫人物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有關語句,感受人物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感受老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最後,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三至十二自然段,讓學生再整體、有序、全面地走近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

(設計意圖:在我教學中緊扣教學目標,運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自主探討、合作學文,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更使學生在交流中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在教學中還創設情境,多處移情進課堂,在不同角色體驗中,再次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學生自主交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心靈的碰撞,教師只作適當點拔、引導。因此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就必須引導學生潛入文本,透徹地學習,充分地討論。)

(四)與文本對話小組合作探究:研究天遊峯掃路老人的生活究竟累不累、苦不苦?這個問題。

這個教學環節我首先指名朗讀第6自然段,想想老人掃路到底累不累?

如果學生理解有偏差,真以爲老人掃山路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將引導學生圍繞:老人掃山路真的很輕鬆嗎?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從課文描述的語句中去尋找事實依據。

首先,我引導學生回顧朗讀第2自然段,從天遊峯的險峻中體會老人上山掃九百多級、下山掃九百多級是多麼的不容易!

然後,對照第7自然段描寫遊客登山表現的語句: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等,引導學生體會老人掃山路是多麼的艱辛。

最後,我進一步引導,既然掃山路是一件很艱難、很辛苦的事,那老人爲什麼說不累呢?再次引導學生抓住老人的`語言: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朗讀感悟老人樂觀的生活態度。理解掃路人與山的情感之深,樂在其中是熱愛自己的工作。讀出對老人的敬佩,進一步體會老人樂觀豁達的性格,從而突破本文的難點。(相機板書:自信豁達開朗。)

(五)與未來對話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我打算結合課文,組織一次小練筆:30年後,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根據上面文字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課文的重要目的之一,通過這次練筆,不僅讓學生把本課學習到的描寫人物的方法,運用到習作訓練中去。而且設想30年以後與老人相見的情景,想像到自信、豁達、開朗的老人一定會活到100歲,從而體會其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從而學會感悟人生,也使學生的對文本的理解得到了昇華。

(六)與自我對話書寫名言,總結感受

在學生憑藉語言材料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體會濃縮爲一句話,並寫上自己的名字,成爲一句自己的名言,並建議大家寫在書籤上或夾在書裏,或者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或者送給老師同學。

這個過程不但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昇華,而且豐富了學生個性化的語言,也爲閱讀與寫作訓練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聯結點。

九、說板書設計

遊---險高

路-----自信豁達開朗

(設計意圖:好的板書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思路,是課堂的脈絡,是課堂教學的縮影。爲此,我根據本課的重點難點,設計了板書,突出峯的特點和掃路人的性格特點,從而輔助教法的實施和學法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