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爲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介紹了在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這首詩歌很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觀察到。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訓練。由字、詞、句到段都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進行“慌”和“盞”等字的教學中我採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進行學習,強化記憶生字。教學中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教法,重點指導學習第二小節,然後讓學生合作學習三至五小節並完成讀書報告,最後在理解詞語“嚮導” 和句子“忠實的嚮導”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運用課件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3、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與小夥伴合作讀、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4、藉助一首小詩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展,使學生了解到大自然中更多的指南針。

 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學習還沒有真正做到有序有效。

2.對於學生的鼓勵性語言還不夠,沒有能夠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的學生還不夠廣泛。

3.在對第5小節“溝渠裏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爲什麼?”這個問題的處理上雖然有利用課件直觀演示,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還是沒有弄明白。如果能再加上一點圖畫演示,區分溝渠是“凹陷”的,而小山和房子都是“凸起”的,接受太陽光的面不一樣,教師再相機用語言來進一步說明,我想這個難點能更加清楚明白的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