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和麪積》教學設計

《圓的周長和麪積》教學設計

《圓的周長和麪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冀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教學目標:

1.回顧並梳理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能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問題。並通過練習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方法。

2.在運用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能運用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積極尋找其他方法,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4.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圓周長、圓面積問題;結合圓周率的發展史和祖沖之的故事,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在探索圓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認真審題,分辨求周長或求面積。

教學難點:

能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積極尋找其他方法,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炫我兩分鐘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兩分鐘由我來爲大家主持。同學們,一提到圓,我們就會想到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在數學上的偉大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之上,經過刻苦鑽研,求出 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之後我們在計算中爲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共同來梳理第四單元圓的周長和麪積。在我們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關於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題目。

隨機評價。

相信我們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爲你們點贊(動作)。

二、組內交流,完善梳理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梳理圓的周長的知識。而後學生嘗試像老師這樣梳理,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梳理過程,然後小組內形成共識,確立發言任務,師深入其中一個小組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都有所收穫。通過組內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使知識呈現會更全面、更精練,知識梳理更有條理、更科學化。】

三、小組合作交流。

組內交流嘗試小研究。

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如有不同意見,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識時遇到的疑問向大家請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積累的.易錯題。

4、再次確認發言順序,準備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激發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知識的慾望。】

四、班級交流,提升梳理

1、小組彙報,按照本單元三個知識模塊分別找三個小組進行彙報。彙報時既要彙報典型題的解法,又要重點說明本組梳理的每個知識點的易錯題。在小組彙報成果後,其他學生質疑或作以評價。

2、師結合學生的彙報進行引導完善,幫助學生梳理單元知識點,同時,教師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強化學生對易錯、易混知識的掌握。

【設計意圖:分層次交流嘗試小研究的內容,做到層層遞進,有利於學生紮實掌握本單元知識。】

3、完善自己設計的知識樹,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其他學生加以評價,教師予以學生肯定或激勵。教師挑選好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評價好在哪裏。

師總結:無論哪種形式的思維導圖,只要能清楚的、有條理的表示出本單元的知識網絡就是一幅好的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單元梳理課的重點在於“梳理”,本單元知識公式很多,學生既可以嘗試小研究作業單作爲知識梳理的結構圖,也可以自己設計本單元知識網絡圖,形成個性知識樹,目的只有一個即提升學生知識整理能力,形成知識網絡。】

五、應用拓展

結合練習做相應題目,鞏固易錯易混知識。

(一)基礎題

1、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計算直徑爲10毫米的圓的面積的列式是3.14×(10÷2)2。 ( )

(2)半徑爲2釐米的圓的周長和麪積相等。 ( )

(3)把一頭牛栓在木樁上,木樁到牛之間的繩長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積是28.26平方米。(栓繩處不計算在內) ( )

2、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3、一個環形的鐵片,外圓半徑是7釐米,內圓半徑是0、5分米,這個環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張長方形紙片,長60釐米,寬40釐米。用這張紙剪下一個儘可能大的圓。這個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公園裏有一圓形花壇的周長是50.24米,花壇周圍是一條環形小路,小路寬2米,這條環形小路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3. 一輛自行車的輪胎的外直徑是1.12米,每分轉50周,這輛自行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設計意圖:習題設計體現基礎性、層次性,既面向全體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內在潛能。】

六、個人整理

經過本課時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設計意圖:反思是成長的催化劑,本環節讓學生自由暢談收穫,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有利於提高學生回顧、反思所學知識的水平,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