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減法》教學反思

《小鹿的減法》教學反思

《小鹿的減法》教學反思

一、教材說明:

《小鹿的減法》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鹿造橋,每天堅持從太陽升起忙到月亮出來,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終於成功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堅定的信心,堅持到底,一定會獲得成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減、橋、汗、勸、抹、剩、堅、持、功、逝”10個會寫字,會寫“便、功、持、汗、渾、淋、橋、堅”8個字及以下詞語:方便、成功、堅持、汗淋淋、渾身、造橋。

2、過程與方法:學習動補關係的句子,在語境中領悟表達的方法,積累句子,並能模仿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腳踏實地,堅持到底。

三、優點:

1.這篇課文故事性很強,適合學生練習朗讀。教育性強適合啓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評價自己,同時也適合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爲了讓這節課起到良好的效果,開課我以一張學生喜歡的圖片小鹿引課,激發學生興趣。然後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在學文的的時候,先是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從總體有個瞭解,課文是寫小鹿造橋成功,獐子鋪路失敗。而後帶着這個問題細讀課文,從課文中讓學生髮現答案。

2.重拾教師基本功“三筆一畫”中的——簡筆畫,在介紹故事背景,處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時,我採用了將所述內容用簡單的幾筆線條勾勒出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小鹿造橋、獐子鋪路的原因。既簡單又省時,比反覆枯燥的講解要巧妙的多。讓故事形象更具直觀性!

3.創設情境,讓朗讀指導不再枯燥、呆板,讓教學難點自然突破。課文的第2—7自然段是重點部分,在教學時我在要求學生默讀的基礎上重點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讓學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小鹿造橋的句子,畫好後品讀句子,抓住幾個關鍵詞如本課的“堅定、累”等幾個詞語,讓學生讀出感覺來,一遍一遍卻效果不大!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小鹿一天會幹些什麼,學生在想象、語言描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體會到了小鹿的勞累,有了這些鋪墊,再指導“他從太陽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來,累的'渾身汗淋淋的”的朗讀就容易的多!在突破難點時,採用了創設情境的方法,讓學生在情境中去體會、去感受,說出發自內心的話語,感情到了,語言有了,小鹿的堅定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出來,小鹿做減法的意義就會在情境中慢慢理解—“下定決心、堅持到底、願望就會實現!”

四、不足:

個性化閱讀不夠,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有獨特的體會,有的孩子認爲小鹿很有決心,有的認爲小鹿很辛苦,教師一刀切要求學生讀出小鹿的辛苦和不怕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