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數學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數學教學反思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數學教學反思1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六年制第八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和學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認識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繫。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究,比較歸納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標: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學重點:注意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算法則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體育比賽嗎?

生:喜歡!

師:其實在比賽過程中也有許多關於數學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

[課件播放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第一輪錄像]師:你能獲得哪些信息?生:第一輪中國隊的勞麗詩、李婷獲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獲得了49.80分。

生:中國隊比分高一些。

師:不錯,那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

師:求“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該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生:求“中國隊比意大利隊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應該用減法計算。列式:53.40-49.80=:53.40-49.80=

師:計算這道題用我們以前所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怎樣擺豎式?請大家小組討論一下。

……

二 、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課件繼續播放第二輪比賽畫面)

師:你又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輪比賽中國隊獲得58.20分,意大利隊獲得49.20分。

生2:中國隊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隊的比分高。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1: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生2: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生3: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

生4:第二輪比賽完成後,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

……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真多,這些問題的解答方法一樣嗎?豎式該怎樣寫?請同學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問題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該怎樣解答。生彙報:生1:我算的是“第二輪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用減法計算,列式: 58.20-49.20=9.00

58.20-49.20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國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 53.40+58.20=111.6053.40+58.20111.60生3:我算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意大利隊一共獲得多少分?”,用加法計算,列式: 49.80+49.20=99.0049.80+ 49.2099.00生4:我算的是“第二輪比賽完成後,中國隊比意大利隊領先多少分?”要用兩隊的成績相減……投影展示學生計算方法。師:大家算得都很好,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爲什麼這樣對位?生1:爲了相同數位對齊。生2:……師:“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的小數點對齊。

師:計算結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爲什麼(生討論……

生1:把0去掉,因爲這些0都在小數末尾。

生2: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看來大家學的都不錯。那上面的計算結果還可以怎樣寫?

(生試做)

三、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練習十六” 第1題。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完成“做一做”第1題。

重點交流第1、3題怎樣算

2、完成“做一做”第2題。問: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

3、作業:練習十六第2題。

教學反思:

教學伊始,教師運用回放錄像與解說相結合的方式爲學生創設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情境,真實、親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學生進入學習活動。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賞中國跳水運動員在比賽中珠聯璧合的完美髮揮,回味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創造的輝煌成績,感受競技運動帶給人類的無窮樂趣。同時體會小數加減計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會到若不學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不學不行。有了這種感受,學 生纔會將“要我學”轉換爲“我要學”,纔會積極主動,興趣盎然地加入到學習中去。

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所有信息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衆多信息中選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並按自己的意願提出問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處理信息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過程。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做鋪墊,教師就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嘗試,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課堂上創設交往、互動的協作學習環境,有利於羣體智慧共享。學生在這種人格平等的環境中,自發釋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樂的學習生活,從而更自覺地承擔學習任務。

由前後兩次講課對比來看,使我深刻認識到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互爭論、共探究,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方法的研究,應該着眼於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具有好奇心,並能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並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在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及責任感、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鑑於此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數學課堂教學,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流程。在全面發展的教育觀下,構建一個以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現象爲切入點,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爲核心,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爲主要特徵的數學課堂教學程序和策略。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數學教學反思2

4月27日上午第一、二節在本班上了一節校內教研課:《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是高效課堂模式下的兩節課。這是在學習整數加減法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我在設計導學稿時,關於教學情境,教材上呈現的“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的主題圖,其意圖是讓學生觀察主題圖中的幾輪成績去學習小數的加、減法。然而我經過反覆琢磨,決定放棄教材上的主題圖,理由有二:1、對“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沒有什麼印象,他們那時才三、四歲;2、學生跳水比賽規則不熟悉,不知道成績是怎麼計算的,另外對於一些外國的國旗、選手名字很陌生,讀起來甚至很拗口,這些都不便於學生自主探究。基於以上的認識我直接出示計算題目,讓學生嘗試計算。計算題目分爲三個層次:相同數位的小數相加減,不同數位的小數相加減,整數與小數的相加減。

我採取了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學習,讓學生獨立的嘗試列豎式計算,然後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辨別哪種豎式是正確的,哪種豎式是錯誤的,並集體分析錯誤的原因,說說正確的豎式該怎麼列,最後集體展示。

課堂教學時我發現只有少部分學生嘗試獨立完成用豎式計算時會受到整數加減法的影響,考慮到末位對齊,也有幾個學生把整數和整數對齊、小數和小數末位對齊,絕大部分學生完全能憑藉學習整數加減法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經驗,通過自學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上完課後感覺學生的表現還不錯,課堂上發言很積極,個個都參與學習,所有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都能掌握。不足之處:應設計改錯題目,這是防微杜漸的練習,預防小數點不對齊,計算結果不化簡,掌握計算方法但計算不仔細等。

我們不可能走進兩個完全一樣的課堂,正如“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教學如棋局,如何提升我們的課堂駕馭能力,我想只有:厚積薄發!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數學教學反思3

今天在教師基本功大賽上,我上了一節數學課《小數的加法和減法》,課後我對這節課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自己覺得還有幾點不足之處值得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借鑑,現總結如下:

1、課堂上學生進行了自主探究,效果較好,但彙報所花費的時間較長,導致課後習題處理的時間所剩無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備課時對學生在此處會出現的問題估計不足;教師語言不夠簡練、沒能直奔重點;教師的`現場調控能力較差,讓學生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但也浪費了一些時間。

所以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自己今後在備課時應做到多備學生,多思考學生會在哪裏出現問題?會出現哪些問題?怎樣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還要做到及時調控課堂,適當刪減同類型習題,讓學生做題做的有質量。

2、關於本學期所研究的教學模式,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基本環節可以定下來了。但具體每一個環節應怎樣操作,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應分成哪幾類操作,應作爲我們下學期的研究內容。現在提出要進行“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研究,我覺得有效的課堂就是全體學生在一堂課中學會知識,高效課堂就是學生在一節課堂上以一種輕鬆姿態,在充滿探究的氛圍中學會比較多的知識,並很好的應用。所以我們研究的重點要放在具體環節的操作上,以“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爲主線,設計好每一節課。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數學教學反思4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教學中,不僅是要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並加以歸納,從而去較好地掌握知識。

1、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

2、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現實素材,激發學習興趣是這節課的最大特點。課前讓學生親身經歷購物,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教材產生一定的興趣,並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需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

在課堂上,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學生的探索纔可能是積極主動的,發揮學生購物付款的經驗,對小數加減法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對“列豎式爲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應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的教學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爲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創設情境,使數學充滿生活氣息是數學課堂教學前進的方向,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有力體現,它有利於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於學生在愉悅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真正地掌握數學知識。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數學教學反思5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近期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學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這一教學內容與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計算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作爲計算教學的背景。讓學生感到計算學習同樣是生動、有趣的,使學生在解答用小數計算的實際問題時,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小數運算的基本方法。再說,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對於小數加減法,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有意不給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不概括小數的加減法法則,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

一節課下來,我覺得以下方面需要做進一步改進。

1. 對於第一個例題,在講解新授內容時,當有的學生說4.75+2.65時,可以看作475分加上265分等於740分,這個時候,我只是肯定了這個學生的方法,而教師並沒有對這一生成性的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引導和提示學生,740分可以看作7.4元,把元改成用分做單位,也就是看成用相同數位相加算法的雛形,直接過渡到小數加法計算是,應該要把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首先要把加數的小數點對齊。

2. 學生在班演的時候,出現的問題,就是很好的生成性的資源,教師應該很好的利用取來,及時講解和評定。

3. 因爲本節課應該是在學生掌握小數性質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教師事前沒有進行有效的學情調查,所執教的班級還沒有學過小數的性質的教學,導致在教學小數化簡是,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重視,班級學情的調查和分析,做好課前的預設。

4. 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夠精煉,話語瑣碎,提出的問題有時候不是很精準,這個方便需要改進。

5. 教師教學的板書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以上是本人在執教《小數加法和減法》後一些個人的想法,不到之處還請各位教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