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林經營管理調研報告範文

公益林經營管理調研報告範文

公益林經營管理調研報告範文

篇一:國有林場改革發展調研報告

自治區重點公益林和國有林場管理總站:

根據新公益林便函[2014]2號《關於組織開展國有林場改革發展調研活動的函》的要求,我局組織人員對區域內國有林場進行了調研。**地區共有4個國有林場(站),即**市胡楊管理站、**縣三塘湖胡楊林管理站、**縣淖毛湖胡楊林管理站、**縣河谷林管理站。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國有林場林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

1、企業的相繼入駐加大了林木管護難度

如**縣三塘湖資源豐富,近年來由於對三塘湖鄉石油、煤炭、風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各大中小型企業相繼入駐**三塘湖鄉,林木管護難度進一步加大。

爲此我地區要求開工前,各企業的總體規劃必須徵求林業等相關部門的意見,能避開公益林的儘量避開,能少佔的儘量少佔。定期召開各大企業進展通報會,要求林業、國土、發改委、草原等相關部門參加會議,及時掌握各大中小型企業的工程進展情況,規範企業施工行爲,儘可能減小對地面植被的影響,督促其在開工前辦理徵佔林地手續。

2、存在少徵多用現象

當前,有些林地徵用單位,爲了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往往在施工過程中少徵多用。將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地方產業的扶持等作爲理由,對林地管理政策法規視而不見,很多林地在徵用時往往沒有完備的審批手續就對其進行開發,甚至出現非法佔用林地的情況,給國有林場林地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進而導致管理效果低下。

因此要加強林地徵用項目的審查,當有項目需要徵用林場林地時,縣市林業局應切實做好項目的立項、批覆、規劃、用途等審覈,並選派專業的人員實地勘察所徵用的林地,在審覈達標之後上報地區、自治區林業廳進行審覈,凡未審覈合格的一律不得與徵地方簽訂徵地合同,以確保林地徵用項目審查的有效性。

3、無禁止加工、運輸、買賣胡楊製品的法律法規

因目前沒有禁止加工、運輸、買賣胡楊製品的相關法律法規,損壞胡楊的現象時有發生。建議出臺禁止加工、運輸、買賣胡楊製品的法律法規。

4、制度不夠完善,職工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不同崗位間、同崗位間工作的質量與職工的收益掛鉤不直接,沒有形成較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環境,不能發揮職工勞動潛能,職工生產生活較困難。

因此要創**場體制機制管理,強化生態林保護責任制度,全面落實管護責任制,提高管理水平,按照管護合同的要求,把森林管護責任具體落實到管護人員。

二、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經營方案的編制質量不高

方案編制針對性不強,重點不突出,在市場經濟中應變力差,不能爲經營單位排憂解難;與實際有脫節,對資金籌措及效益分析上過於理想化,致使一些規劃項目無法實現,影響了方案實施的效果。如**縣規劃的撫育、封育面積太少,不切合實際。

建議增強森林經營方案的應變能力。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時,很難對經營期內不斷變化的各種因素做出完全準確的預測。因此,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應該允許經營單位根據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條件、市場的變化,通過年度生產計劃對經營方案的年度計劃量進行調整。並在實施過程中,通過經營效果的檢查、評估,適時地對森林經營方案進行修訂。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實施森林經營方案纔有活力。同時,修訂方案要按照程序辦理,未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不得任意修改已審定批准的森林經營方案。

2、森林經營方案缺少必要的保障機制

雖然《森林法》明確規定森林經營單位要編制和實施森林經營方案,但對不編案或不實施森林經營方案的行爲沒有制定相應的法規進行約束。同時,也沒有建立必要的監督檢查和評估制度,使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夠重視。

因此要加強森林經營方案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及經營效果的評價。對森林經營方案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和評價是保證其順利實施的必要手段。上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定期對經營部門的方案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通過這項工作把森林經營方案的執行情況和實施效益同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掛鉤,並把檢查評價結果作爲考覈幹部的依據。

三、國有林場職工社會保險問題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相關政策建議

1、社會保險現狀

**市南湖胡楊管理站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2人,已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人,已退休職工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2658.3元。三塘湖胡楊林管理站現有編制5名,臨時聘用護林員65名。聘用護林員中有30人繳納社會保險,包括四險一金。編制人員中,2人工資由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支出,其餘3人和聘用人員工資由森林生態補償基金中支出。**縣淖毛湖胡楊林管理站現有職工43人,其中正式編制職工3人(事業撥款),聘用林木管護員40人(公益林管護經費),均參加職工社會保險。**縣河谷林管理站現有職工41人,其中正式編制職工2人(事業撥款),聘用林木管護員39人(公益林管護經費),均參加職工社會保險。

2、存在問題

一是四險一金中有的只參加了一項,如**市南湖胡楊管理站解決了2名職工養老保險,其它五項保險一直沒有落實。二是職工正式編制數少,聘用人員素質不高,繳納的社保費用過高。如三塘湖胡楊林管理站職工正式編制數過少,聘用人員均爲當地農民,文化水平以初、高中爲主,工作積極性不高,素質有待於提高。聘用的林木管護員繳納的社保費用過高,導致拿到手的工資過低,生活經濟負擔較重,住房困難,地處偏遠,文化生活單調。

3、解決對策建議

一是建議將生態公益型林場職工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納入事業單位社會保障體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二是出臺國有林場及職工合理權益保障政策。給予國有林場與鄉鎮同等待遇,在招商引資、農業綜合開發、生產、養殖等方面給予國有林場與鄉鎮同等支持,允許在國有林場設置公益型崗位並有限安排富餘職工及家屬。三是通過科技培訓,提高林場職工文化素質,建立一支過得硬的管護隊伍。

四、國有林場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現狀,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政策建議

1、人事、財務管理現狀

各管理站均是公益型林場,地處生態脆弱地區,主要是保護生態公益林,經費沒有來源,人員工資、管理經費均由森林生態補償基金中支出。各管理站地處偏遠,土壤貧瘠,人口稀少,自然條件惡劣,人員爲事業編制人員,在編職工少,四個管理站僅有12名正式編制職工,其餘均爲聘用,生產、生活困難。

2、存在問題

一是資金缺乏。如**市胡楊管理站位於**市南部,處於庫木塔格沙漠北緣,是風沙危害嚴重地區,立地條件差,林地鹽鹼、沙化、低窪,水資源匱乏,生產力低下,發展門路窄,難以找到合適的經營項目,不能形成規模項目,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經濟困難。電力設施不能配套,沒有林區公路,沒有通訊工具,交通極不便利,巡護工具得不到配備。嚴重製約着林場的發展,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

二是國有林場屬生態型林場,主要經營目的是保護生態公益林,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由於歷史積累下來的問題多,貧困狀況嚴重、貧困面大,缺乏資金扶持,職工行路難、飲水難、住房難問題亟待解決。

三是管護面積大,管護任務重,正式在編人員少。如三塘湖鄉石油、煤炭、風力資源的

開發利用,造成三塘湖胡楊林管理站不僅人均管護面積大,而且管護任務重,只有5名在編人員;**縣兩個管理站纔有5名在編人員;**市胡楊管理站只有2名在編人員。

3、解決對策

一是建議設置護林員正式編制,穩定管護隊伍,提高管護質量。

二是通過經營方案的實施,道路修建和旅遊開發,拉動當地勞動力市場和旅遊產品市場發展,促進旅遊相關產業的聯動開發,加快當地經濟發展

步伐。增加職工收入。鼓勵職工參與森林培育、森林旅遊業、多種經營開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職工的經濟收入。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如南湖胡楊林管理站森林的經營活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從而爲地方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能解決職工子女、家屬的就業工作問題。此外,森林旅遊開發達到一定規模後,將帶動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行業的發展,將爲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林業科技水平。經理期內通過科技創新、引進技術、教育培訓等途徑,不斷提高森林經營水平,提高林業生產力,促進林業科技進步。

五、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及扶貧工作突出問題及解決對策

1、存在問題

基礎設施落後,有待加強。**市南湖胡楊管理站由於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自然形成的便道現有林區道路40公里,長期得不到維護,通行能力差,現辦公設施陳舊,基礎設施落後。進入林區尚無公路、無交通工具、無通訊設施。職工生活困難,存在行路難、飲水難、住房難、看病難、子女上學就業難、文化生活單調等問題。三塘湖胡楊林管理站供暖設施需要儘快給予解決。近年來三塘湖資源開發的力度加大,管護難度也進一步加大,管護任務重,管護人員的交通工具急待解決。**縣胡楊林管理站和河谷林管理站目前有辦公用房,但缺少物資儲備庫,配發的防火物資、沒收的胡楊沒地方存放,加之管護面積大,進入林區的道路崎嶇,缺少交通工具,管理站各項工作開展困難。

2、解決對策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把管理站扶貧工作作爲林業建設項目之一,統籌安排,精心組織,確保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林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職工辦公條件。從實際出發,逐步改善基層林場辦公條件及環境。包括辦公設施、林區道路建設、交通工具配置、護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附屬設施設備。三是建議出臺基礎建設優惠政策。將國有林場基礎建設納入政府村村通工程、農村人畜飲水解困工程、農村路網建設工程和電網改造工程範圍,確保林場在2015年前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話、通電視。將國有林場貧困居民納入政府整村推進扶貧規劃,加大扶持力度,開發一批扶貧項目,使國有林場職工早日脫貧。四是建議對沒有經濟收益的國有林場的生產經營資金列入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財政預算內容,鞏固和強化林場組織管理,保障林場全力投入森林資源的培育經營和保護管理工作。

六、國有林場發展森林旅遊特色生態的機制和模式探討

由於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目前多數國有林場沒有進行旅遊開發。如果開發國有林場的森林旅遊,都是按臨時徵佔用林地手續辦理的,辦理手續繁瑣、複雜、需繳納不少的費用,導致好多旅遊項目無法立項建設。爲搞活、發展國有林場經濟,建議出臺國有林場森林旅遊開發管理辦法。優化國有林場外部環境,努力營造有利於國有林場發展的周邊環境。

**市計劃在南湖胡楊林區進行小規模的旅遊開發,在胡楊林集中、密集區進行旅遊開發。旅遊項目主要是森林觀光和沙地遊樂。建設內容:①大門及廣場:古樹大門,門區廣場,面積500平方米;②門房和遊客服務中心:平房,磚混結構,建築面積60平方米;③道路整治:林區內道路修整,總長25公里(結合林區管護道路);④沙地休閒遊樂區:包括沙漠卡丁車、沙漠摩托車等;⑤環衛設施:規劃環保廁所2個,設垃圾桶10個,垃圾集放點1處。⑥森林旅遊道路整治:在森林旅遊開發區新修和整治旅遊道路20公里,包括旅遊公路和旅遊步道。

**縣三塘湖胡楊管理站由於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目前也沒有進行旅遊開發。隨着三塘湖礦區的大力開發,規劃在三塘湖胡楊林區進行小規模的旅遊開發。三塘湖胡楊林區旅遊資源以胡楊爲主,景點以胡楊林和沙漠戈壁景觀爲主,通過大漠、戈壁、胡楊凸顯大自然的多變和生命的執着頑強。開發建設過程中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按照分類經營的要求和國家對林業投入的扶持政策,採取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林業建設投入機制,確立生態建設以國家投入爲主體,積極爭取國家優惠政策補助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鼓勵儘可能多的投資主體參與林業建設,拓寬投資渠道。

篇二:關於國家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和保護情況調研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安排,於9月8日至12日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榮才帶領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對我市生態公益林管護工作情況開展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市林業局關於我市生態公益林管護工作情況的彙報,並 與林業局領導,森林公安、林政、資源、計財、防火、森防、林場處等相關科室負責人座談。同時,深入到邵武、武夷山市聽取政府彙報,並分別與自然保護區管理 局、景區管委會、林業局及相關科室站、森林公安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部分鎮、村有關同志和村民代表座談,實地察看生態公益林管護情況,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 通過調研,調研組認爲,我市生態公益林管理制度落實,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穩步推進,林區穩定,森林植被和林相景觀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現報告如下:

一、我市生態公益林管護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各 級政府重視,生態公益林管理制度落實。各級政府按照上級部署,依照法律和相繼出臺的相關制度,按照生態區位條件,認真區劃編制生態公益林,實施生態公益林 分類管理。如武夷山市按照生態區位,全市生態公益林區劃爲世界遺產地的風景林和水源涵養區、東溪水庫及上游的水源涵養區、西溪飲用水源涵養區、生物多樣性 保護區、東南部和中部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區等5大生態公益林區,共區劃界定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92.6萬畝。同時,該市爲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擬建設縣級生態公益林20萬畝。我市在2001年完成生態公益林的區劃界定工作,2005年又根據上級部署,按照生態區位重要性,重新進行重點生態公益林的補充區劃界定,全市現有生態公益林面積836.6萬畝,佔全市林業用地面積25.7%。其中國家級611.6萬畝、省級225萬畝,劃定“三線林”(鐵路、國道、江河沿線)面積63.99萬畝。我市生態公益林保護制度建立和落實,爲閩北、閩江上游乃至我省發揮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爲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和建設海西綠色腹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逐步完善,責任權利落實比較到位。2001年我市在完成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後,建立了相應的管護制度。2007年按照省上統一部署,遵循“落實主體、維護權益、強化保護、科學利用”的 總體原則,因地制宜,推進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的改革。如邵武市先後制定了推進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的意見和實施方案,依照各村的村情、林情以及生態公益 林自身的特點,因地制宜,實施多形式的生態公益林管護模式:落實到組(到

戶)、聯戶分戶管護;落實到組、聯戶管護結合鄉(鎮)護林巡邏隊聯護;責任承包, 專業管護;相對集中、委託管護;多種模式並存等管護模式。各種模式都明確責任與權利,根據不同管護模式的責任、工作量,實行相應的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分配 比例辦法。

(三)生態公益林的保護與發展利用取得初步進展。爲調動廣大農民管好生態公益林的積極性,我市在保護好生態公益林的前提下,遵循“非木質利用爲主、木質利用爲輔”的 原則,正確處理生態公益林保護與利用的關係,發揮生態公益林的多功能性,科學合理地利用生態公益林林地和景觀資源取得初步進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努力調 動廣大農民管好生態公益林的積極性。如邵武市在生態公益林的非木質利用上,依託生態公益林的林地資源,種植珍貴樹木;依託生態公益林的景觀資源,開發“森林人家”等森林生態旅遊項目。在城郊高南村依託南源寺的景觀和周邊550畝的生態公益林自然景觀資源,開展“森林人家”觀光休閒旅遊項目。武夷山市以風景區森林景觀的優勢,發展“農家宴”鄉村旅遊;依託森林生態環境,開發生態旅遊項目;發揮生態林林地優勢,林下套種珍貴樹種、中藥材、菌類和發展林下養殖業,實行多元化經營等均取得初步進展。

(四)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管理規範,資金投入有增加。2001年至2007年全市生態公益林管護資金共投入53902.97萬元,其中補償性支出51477.63萬元,公共管護支出2335.74萬 元。近年來,有關部門對管護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和檢查,總體使用情況比較好,管護資金管理規範。如邵武市對補償資金管理,實行專戶分帳覈算。對管護 人員費用支出實行定額管理,對森林防火、森林公安、森林病蟲害和林區道路維護費用支出實行報帳制管理,並實行政府採購制度。同時,強化使用情況檢查監督。 生態公益林建設管護的投入除了國家、省上的下撥資金外,市、縣兩級對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增加了投入。如武夷山市從本市市情出發,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在建 立“世遺地”、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的基礎上,擬投入700萬元,建立縣級生態公益林20萬畝。武夷山景區從門票收入中,按26元/畝標準支付景區生態公益林所在的村作爲生態公益林有償使用費,2007年共支出257萬元,每年還將按門票收入增長比例遞增。

二、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1、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偏低,影響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商品林經營收益與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反差大。如延平區集體林地交付經營單位經營僅每年山價款(林地租金)可收20—30元/畝,而目前對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每年僅7元/畝,實際下撥僅6.75元/畝,還要承擔生態公益林的管護責任,如加上木材生產或經濟林經營收入,其反差更是進一步加大,影響到農民參與生態公益林管護的積極性。

2、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後,社會矛盾增多。各縣(市區)都有一部分商品林、自留山被劃爲生態公益林、“三線林”,雖然林木林地權屬沒有改變,但由於國家對生態公益林、“三線林”的` 採伐管理嚴格,這些林木即使到了成熟期也難以得到批准採伐,林地也不能承包經營木材生產或經濟林。因此,相當部分村民不願簽訂界定書;林改均山到戶或流轉 到個人的林木其所有者經營者要求將其山林調出生態公益林、三線林;盜伐生態公益林,蠶食林地的違法行爲時有發生等問題給生態公益林、“三線林”界定和長期保護造成一定困難。

3、生態公益林、“三線林”林分質量還有待提高。2005年按照生態區位要求調整生態公益林區劃和“三線林”界定後,全市有89.25萬畝的人工商品林劃入生態公益林,還有相當面積的人工商品林劃入“三線林”。由於人工商品林主要是以杉、松針葉樹純林爲主,無論是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的生態功能,還是在綠色景觀和水土保持功能都與生態公益林和“三線林”的生態功能定位要求有差距,有待進一步優化提高林分質量和生態功能。

三、幾點建議

1、 堅持教育、管護、懲治並舉,確保生態公益林保護到位。首先,要繼續加大對生態公益林保護的宣傳教育力度,增強生態公益林保護的意識。大力宣傳生態公益林對 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對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防災減災的重要性,對提高環境質量,建立環境友好型的人居環境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人民羣衆對生態公益林保護重 要性的認識,增強生態公益林保護的意識,積極參與生態公益林保護。其次,要加快推進管護機制的深化改革。要進一步加快我市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進展,認 真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加強力量,加大力度,按規定的時序進度完成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任務。要進一步加強對管護工作的監督,把生態公益林管護制度落實到 位。同時,要高度重視森林火災和病蟲害對生態公益林資源安全構成的威脅,要加強對森林火災和病蟲害防治

的監測測報工作,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尤其要高度重視 松材線蟲病的監測和防範,進一步完善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的應急機制。三要加大對盜伐、濫伐、毀林、侵佔林地等違法案件的打擊力度,有針對性地適時開展破壞生 態公益林的專項打擊活動,把專項打擊與常年打擊破壞生態公益林的違法犯罪活動結合起來,尤其對盜伐紅豆杉等保護樹種、珍稀樹種和古樹以及破壞一級保護生態 公益林的違法犯罪活動,要嚴格依法依規從重懲處,確保我市生態公益林資源的安全。

2、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好生態公益林的前提下,把科學利用與進一步提高林分質量結合起來。生態公益林不僅具備生態效益,還具有經濟和社會效益。要在保護好生態公 益林的前提下,並在法律法規許可條件下,通過以提高林分質量爲目的限制性的木質利用,增加林農的收入和社會木材的供給,而且又根據生態公益林生態區位的要 求,通過有針對性的替換樹種,改善生態公益林林分質量,提高生態和景觀功能。要繼續加大非木質利用的研究和探索,對已經取得成效的成功經驗,要認真總結, 加以推廣,進一步提高非木質利用水平,充分發揮生態公益林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促進農民增加收入,進一步調動農民參與生態公益林管護的積極性。

3、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工作水平。2001年生態公益林實行分類管理,2005年根據生態區位進行調整區劃,2007年又進行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的改革,隨着生態公益林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管護工作的推進,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如林改後新劃入生態公益林、“三線林”的 人工商品林、自留山林木所有者經營者的權益保障問題,零星盜伐和蠶食林地問題,自然保護區及絕大部分林地劃爲生態公益林或世遺地公益林的村農民生產生活用 材、生活燃料困難的問題,限制性採伐後跡地更新投入和替換樹種選擇的問題,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後生態林補償資金下撥,由直接撥給管護人員改爲撥付村集 體財務後的資金監管問題等等,對這些具體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加強研究解決,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工作水平。

4、積極促進生態公益林、“三線林”的補償機制的不斷完善,繼續增加對生態公益林建設資金的投入。要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多渠道地爭取資金,逐步提高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增加對“三線林”的補償,促進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健全完善。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篇三:明溪口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

明溪口鎮位於沅陵縣西北部,鎮域面積257.34平方公里,東與沅陵縣借母溪鄉接壤,西與古丈縣、永順縣交界,南與二酉鄉、北與借母溪鄉毗鄰,東經110°05∽110o25′,北緯28°22∽28°57′之間。最低海拔 130 米,最高海拔1001.4米,平均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年平均氣溫16.1℃,常年平均日照138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乾溼度明顯。酉水河從全鎮穿境而過,有鳳灘、高灘電站,是一個集壩區、半山區、山區三位一體的農業鄉鎮。

2005年5月由原高砌頭鄉、明溪口鎮合併爲明溪口鎮,鎮址在原高砌頭鄉政府駐地。2005年10月,明溪口鎮按照政府引導、羣衆自願的原則,對原33個村(居)委會進行了合併及調整,現轄16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175個村民小組,11個社區居民小組,4986戶,22700餘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00餘人),耕地面積17974畝,其中稻田而積16470畝。全鎮涉及移民12個行政村,39個村民小組,540戶,2068人。

幾年來,沅陵縣明溪口鎮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及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保護工程的啓動實施,按照“走出去造林,市場化動作,工程化管理,標準化經收”的要求,切實加強林業工作,林業取得長足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0%。多年的實踐證明,森林在防

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環境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致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着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境內功果、苗尾電站的逐步開發,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的承載和要求日益增加,因此,人們對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但目前,有限的生態林資源難以有效擔負明溪口鎮社會經濟以及自然條件對林業的生態需求和環境承載壓力,在明溪口鎮建設以森林爲主體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勢在必行,迫在眉睫。那麼,明溪口鎮的生態公益林目前的狀況如何?怎樣建設和管護好該鎮的生態公益林?本文從分析明溪口鎮生態公益林的現狀入手,對如何建設和管護好生態公益林提出了見解。

一、現狀

㈠概況

全鎮生態公益林總面積21.6萬畝,共涉及17個村,重點分佈在陳家溪、元爾坪、樂怡溪、張家山、鐵路坪、窩棚溪、明溪口、黃秧坪、浪潮、洞頭、近岩溶、大巖頭、東水溪、梓木坪、高砌頭、王家坪、胡家溪等村酉水河沿岸地區。

㈡結構

1、地類結構:生態公益林總面積21.6萬公頃,其中林地10萬公頃,疏林地5萬公頃,灌木林地3萬公頃,未成林地2萬公頃,宜林地1.6萬公頃;

2、林種結構:全鎮防護林12.6萬公頃,佔全鎮林業用地的

58.3 %;特種用途林3萬公頃,佔14 %。公益林種面積中水源涵養林4萬公頃,水土保持林2公頃。

3、地貌結構:全鎮公益林主要分佈在山區和半山區,其中山區15.6萬公頃,佔72.2%,半山區6萬公頃,佔27.8%。

二、存在問題

㈠綠化總量小,宜林地多

從目前的明溪口鎮的生態公益林建設情況看,全鎮生態公益林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比例還較小,有林地面積佔公益林總面積的比例相比之下還很低,綠化總量小,另外生態公益林中,宜林地面積0.07萬公頃,佔公益林面積的3.3%,建設任務仍很艱鉅,需要進一步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力度,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全鎮的生態公益林綠化總量不斷增大。

㈡林分質量較差,防護效益低

一是生態公益林防護效益較差,林地利用率低,防護功能弱;二是從目前樹種結構看,僅有杉樹、柏枝樹等較少的幾種,結構較單一;三是從建設結構看,沒有形成喬灌草復層異齡結構,存在純林、單層林多,混交林、復層林少的問題,防護效益和防護功能弱。

㈢管護投入少,機構不健全

多年來,在全鎮的生態公益林建設中“重造輕管”的問題仍突出,造林投入較多,管護投入較少甚至於幾乎沒有投入,形成“春天栽樹轟,秋後管理鬆”、“造林不見林”的現象,對森林資

源的管護還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同時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沒有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只靠鎮林業工作站來管護,人員、資金少,形不成合力。加之分佈廣泛,點多面廣,對生態公益林的監管力量薄弱,手段較落後,建成完備的生態公益林監測體系任重道遠。

三、發展對策

通過分析,從目前明溪口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的現狀來看,明溪口鎮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和管護,必須站在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在統一領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強化管理的同時,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等特點,選擇適宜的樹種結構,逐步形成合理的喬灌草復層異齡結構,建設多層林、混交林、復層林相結合的生態公益林體系,提高公益林防護功能。㈠加大對生態公益林的宣傳力度

一是完善基礎宣傳設施。在新區劃的公益林區交通路口及時設立宣傳牌、監督崗、公示欄,對一些已經陳舊破損和內容有所調整的公益林宣傳牌及時更新,同時豐富宣傳手段,利用好各種宣傳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二是加強宣傳的針對性。主要針對林區羣衆最爲關注的公益林建設和管理熱點問題,及時爲他們釋疑解惑,做好羣衆長期維護和支持公益林建設的思想工作等內容進行宣傳;三是把領導幹部納入宣傳對象。不斷強化各級的生態公益林管護意識,把生態公益林建設當成一件關係地區生態安全的大事,長抓不懈;四是加強政策諮詢和技術指導。通過開展林業部

門送林業科技下鄉活動,向林區羣衆發送有關宣傳資料,開辦專題講座,使之家喻戶曉、人人明白。

㈡科學規劃,全面建設

認真搞好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工作,制定全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總體規劃,本着因害設防、適地適樹的原則,以增加森林資源、提高生態效益爲目標,大力發展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擴大生態公益林總量。同時對每一塊宜林地進行具體規劃設計 ,包括整地方式、栽植樹種、造林方式、造林年度等統籌考慮,將任務分解到村、社、年度,做到明確任務,明確職責,限期完成。 ㈢提高林分質量,增強生態防護效益

在擴大森林資源總量的基礎上,增加林地生產力,提高林分質量,培育復層異齡混交林是增強公益林生態防護效益的關鍵措施。通過造、封、撫、引等措施,培育復層混交林。同時加大科技力度,生態公益林地處自然條件惡劣、氣候變化頻繁的地帶,造林難度較大,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增加科技含量,建設高質高效的生態公益林。

㈣出臺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辦法,加強公益林管護

對地處長江中上游的重點防護林和特殊用途林實施生態補償,加強其有效管理和保護,彌補其因發揮生態效益而使經營者受到的部分經濟損失,是保證生態公益林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在財政較爲困難的情況下,也要將生態補償納入縣鄉財政框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公益林保護的實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