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

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

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

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其特點是:

1、簡便易學,便於操作。

2、能較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氣氛活躍。

3、教師不再重複演義課文,能較好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

4、由於五個步驟都要體現於每一堂新課中,環環相扣,容量較大,使課堂效率得到較大的提高。

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的具體操作:

一、檢查學案、瞭解學情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單一,注重知識傳授,輕視能力培養,注重知識結果,忽視思維過程與方法,課堂教學效率低。導學案即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方案,它的使用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是實現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根本轉變的有效途徑。學生在課前已明確了本節的學習目標和內容要求,提前進入學習狀態,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而教師按照學案設計的內容有重點地講解,學生有重點地聽,教學的指向性更加明確。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以學案爲載體,以問題爲中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實現了師生互動和對話交流,改善了傳統的教學關係。學生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提出,通過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探究,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根據問題特點,教師可提問題讓大家或一個同學回答;也可以讓個別同學黑板展示。教師糾正學生展示或回答中知識性錯誤或不準確的表達,評價回答或展示的內容,教師彙總學生交流展示中出現的問題,準確把握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爲精講點撥做好準備。

三、精講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探究中存在的問題,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精講點撥。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總結答題規律,點撥答題方法與思路。精講點撥準確有效的前提是教師應具備準確把握課標、教材的能力,能夠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即就是教師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協作意識)。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1講重點;重點指的是對今後學習乃至終生髮展有基礎性作用的知識和學科思維方法;或從來沒接觸過的。2講難點;對大部分同學不會的問題(不同學生可不同)。3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根據備課組研究和自己掌握學生的情況);這些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出現問題的地方,也是常考點。三不講即:1學生自學已學會的不講;2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討論、探究會的不講;3講了也不會的不講;有些知識雖不超課標,但比較偏,高一、高二學生能力達不到,這些知識可不講。這樣就不會遺留問題了,教師也不用擔心自己沒有講解,學生能不能搞清楚,現在,學生講解展示完成以後,有老師在進行補充和糾正,當然包括質疑,這樣我們就不必擔心了。但是精講點撥的時間不能太長,一定要將時間留給學生,因爲最終的主角還是學生自己,受益的當然也應該是學生本人。

四、當堂檢測

針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精編精選當堂達標訓練題,進行當堂達標測試。測試題當堂呈現給學生(不要在學案中出現),可多媒體呈現或資料現場選題,要求學生限時完成測試題,教師通過巡視瞭解學生答題情況,並當堂點評,確保訓練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這一點學生一點不能少,是對當堂講解內容的一個及時檢測,及時的評估,讓老師瞭解學情,下一節課就有較強的針對性,而且,完成之後的及時反饋,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節課學到了什麼,讓後讓師生都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五、歸納總結

教師或者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方法、規律、思路進行總結整理。也可進行糾錯整理。整體上的總結是本節課的收尾工作,讓學生學會本節課的自我小結,掌握一種節能,從而達到較爲理想的效果。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學科不同課型各環節可選擇運用,環節(二)與環節(三)可交換或交互進行,同時各段教學時間的劃分是一種相對概念,不是對時間的機械界定,實施中各部分可以交互進行、靈活運用,以求課堂結構的最優化。

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在現實中的應用時非常靈活的,絕不拘泥於我們以上說的條條框框,針對以上不同的環節,可以隨意調整。

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之優

在近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當中,我一直堅持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並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努力探索五步教學法各個步驟的精髓之處。從我個人的教學實踐當中的思考,認爲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的優點。

1、突出了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學習中來。以前,總是感覺課堂有些沉悶,老師在講,看看下面,真正聽的沒多少,課堂往往是老師和一些優秀學生的表演場,舉手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個學生,其他學生像看錶演一樣,他們跟我們的課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離,學案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來,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老師只是引導者。特別是部分學習的差生,從一個旁觀者,成了學習的參與者,並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慾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了學習中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就好辦了。

歸根結底學習是學生自己要完成的事情,一個木匠師傅帶徒弟,在45分鐘裏,師傅關於木工知識講了40分鐘,只給徒弟幾分鐘的時間練習,是不是一件滑稽的事情?事實是,師傅關於怎麼使用鋸子的知識要領講了幾分鐘,而30~40分鐘的時間讓徒弟自己練習琢磨。當然這只是個比喻,課堂教學比這複雜得多,但其中的大道理是相通的。

中國傳統教育之源在孔子。孔子當年領着一羣學生,風塵僕僕走遍齊魯大地,走遍諸侯列國,大約只是到了晚年,才搞了幾年類似於今天的課堂教學。其中有一次社會實踐課(而這次教學內容完全是不期而遇的):孔夫子領着弟子們打泰山旁邊經過,一個婦人的哭聲吸引了他。那哀婉悽側的哭訴,猶如泣訴交加的音樂,才使夫子凝神諦聽,並讓子路反覆採訪婦人,終於知道了女人的重重憂傷。當婦人告訴孔子自己的公公、丈夫、兒子都先後葬身虎口時,孔子大惑不解:幹嘛不離開這虎狼出沒的鬼地方?婦人回答:但這兒卻沒有苛政啊!於是,這位大教育家現場教學,告訴弟子:小子識之:苟政猛於虎也。於是,便有了震撼千古的警句流傳。

假如孔子講了40分鐘的倡仁政反苛政的理論,而學生(包括那位婦人)只有幾分鐘的話語權,效果怎麼樣呢?如果單從時間分配看,這一節課女人哭用了30多分鐘,子路來回採訪用了10分鐘左右,而大聖人大概用了幾分鐘!但誰敢不承認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最優秀的一節課!至於是不是每一節課都必須是學生30多分鐘,老師10多分鐘,大概也不能一刀切;但讓學生的學成爲主要的模式,這種作法是科學的。

2、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爲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的見解,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和鍛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在學案導學的各個環節中,都力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個體素質和思維能力。在語文教材中,有的內容看似平淡無奇,沒有多大的趣味和吸引力,但都蘊含着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教學中老師們鼓勵學生敢於從教材中發現問題,勇於質疑問難。無論是文章的題目、文章的內容、文章插圖、文章的標點符號,還是文章下面的註釋,都可以。《蘇武傳》一文,方欲發使送武等一句,課下解釋學生看後覺得蹊蹺。我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分析,結果證實課下註解爲錯誤。這本是小事,但學生在質疑與解疑過程中形成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至關重要。除了文章本身有價值外,另外,現在剛剛開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在編寫教材時,難免會出現疏漏的地方,學生針對這些疏漏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謎點。教學中,老師們認真引導學生學會了質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竇娥冤》一課中,最後寫到竇娥的三樁誓願,有學生就問:關漢卿寫的這三樁誓願有沒有他的侷限性?於是有老師就針對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結合當時的背景以及關漢卿思想進行置疑問難。很多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學中利用這一創造想象的因素,引導學生髮揮了合理的想象,學生各抒己見,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也發展學生的個體素質和思維能力。

3、學案學習中的預習,是引導學生到達憤、悱的環節(《大學》: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學生通過預習,對新知識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在預習中有了自己困惑的問題,經過預習這個環節,他們自己就提前找出了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聽課的時候,對這部分重點聽,對重難點的突破很有幫助。

4、學案給了學生一個路標。

根據學案,學生能清晰地掌握老師的教學思路;看了學案,學生就知道這節課該把握什麼內容,並且知道應該怎麼去學,避免了以往那種散漫的學習,這樣無疑就提高了課堂聽課的效率。

5、課堂過關檢測,可以把好知識關,讓學生堂堂清,提高課堂效率。

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之缺

1、知識問題化的單一方式,肢解了語文學習的多樣化,肢解了語文文本的整體性。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追求課堂的實效性,學案主體部分的合作探究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負面的效果是課堂充斥着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對於語文課而言,把一篇完整的文章拆解開來,總有一種把美好的東西撕破了的感覺。另外,學生拋開課本而把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學案,總覺得有些折本逐末。新課改轟轟烈烈的實施過程中,我在充分感受它獨特魅力的同時,也總被一些問題困擾。

2、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的課堂活度高,有的老師駕御不了課堂,容易把課堂放散、放亂。由於上課進度較快,可能給趁機渾水摸魚的學生於很大的機會,結果濫竽充數,越充越濫。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麼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於向教師挑戰,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課,無論怎麼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展,這又是應當肯定的。

3.個別自覺性差的學生忙於完成各科學案,忙於把其它資料的答案挪到學案上來。這樣缺少了獨立思考,同時從表象上看完成了學案,卻掩蓋着並非大部分人都學會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的實質。

4.由於是學習小組的形式,一些學生專心致志聽講的好習慣退化了,反而以爲只憑着自己的展示質疑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自以爲是了,可以不去看高考試題答案的客觀性了。

總之,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優勢是主流,學生獲得了充分發展,或在某一方面獲得了發展,這就應當肯定。但如果根據不同學科的獨特屬性,再加細化研討,也許效果會更好。僅就語文而言,語文文本的內容多姿多彩,詩歌、戲劇、散文、小說各領風騷,不同的文學樣式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式,才能體現不同文體的獨性。知識問題化的導學案,針對學生學習內容,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完成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這一方式,固然是本着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與適應應試教育的目的,但從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來說,感悟體會以及語文素養的滋生,卻不易實現。具體講,在語文教學中,合理選擇體現文本內容體現文本文體的學習方式,應該是提高教學達成度的比較有效的前提。例如:在學習《雷雨》時,選擇課本劇表演方式;

在學習《雨霖鈴》時,選擇配樂朗誦方式;在學習比較長的古文《蘇武傳》時,選擇串講不論是哪一種學習方式,只要從文本實際出發,只要有利於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只要學生喜歡,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所以,導學案在統一的思想指導下,可適當變化,不拘一格,來成功完成語文教材規定的內容,充分體現新教改的一切爲學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