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黑色糯米飯的象徵文化

[摘要]對於農耕民族而言,配合其完成農業生產活動的耕牛是神聖而偉大的。出於這種特殊的情感,人們通過獻祭的方式來取悅牛神。祭儀是多種多樣的,但食物是作爲主要的祭品。廣西三江縣梅林鄉侗族人民爲何挑選黑色的糯米飯作爲人與牛神溝通的紐帶,這一文化事象背後的深層含義需要如何解釋呢?本文嘗試從色彩象徵的視角對祭祀牛神所用的黑色糯米飯進行解讀。

侗族黑色糯米飯的象徵文化

[關鍵詞]黑色糯米飯;侗族;祭祀;牛神

當人類發展處於初級階段的時候,人們對變化萬千的世界和奇特的現象無法理解,對自然災害和疾病無法抗拒,使得當時的人相信自然界存在某種神奇的力量來操控他們生存的環境,並把這種神奇的力量看成是超自然的具有意志的東西,把其加以人格化。他們認爲,只要對這種超自然的力量加以崇拜,通過獻祭、祭祀的方式取悅它,人們就可以身體健康,安居樂業。獻祭的儀式的多種多樣的,但用食物作爲祭品則是祭祀的重要方式,在特定時間,場合和背景下,作爲信息傳遞媒介的特定食物一般都具有其獨特的象徵意義。用黑色糯米飯祭牛神這個特殊的文化事象不禁引起人們的思考,隱藏在糯米飯染成黑色的表象背後,有何深層的文化含義。

一、侗族的圖騰

“圖騰”一詞源於北美印第安奧吉布瓦斯部落的'方言,意爲“他的親族”、“種族”等意思。一般認爲,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時代從人們對於自身的自然和周圍的外部自然的最原始的觀念中引發的,這一點恐怕以圖騰崇拜表現得最爲典型。圖騰崇拜產生的心理基礎,在於原始人認爲自己的氏族祖先是從植物、動物或一些非生物轉化而來的,抑或是人與這些自然物相交而來,從而把此類自然物奉爲始祖。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這些自然物曾經庇佑了自己氏族的先祖,因此這些原始氏族就對這些自然物頂禮膜拜,祈求庇護保佑,圖騰崇拜就這樣產生了。它與人類的起源和生產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是人類最初的宗教形式之一。

侗族以龍蛇爲神靈,視其爲保護神,是古越人圖騰崇拜的遺存。貴州《玉屏縣誌》引明末清初曹申吉《八黔有述》說當地侗民“文身笑白鷳”,又榕江等地老人善終,後代要剃髮藏在死者肩旁同葬,均爲駱越“文身斷髮以避龍”的遺俗。直到清末,一些侗族家族仍自稱蛇家,保持着對蛇的祭祀。清明掃墓時,動土壘墳,如看見蛇出沒,就視其爲祖先的化身,不能傷害它;村外預蛇則認爲是祖先顯靈,不能打也不能驚嚇到它;蛇進屋,要祈求“社神”顯靈,興雲降雨。

二、侗族尚黑習俗

侗族服飾尚黑,侗族人衣服的布料一般爲藏青色侗布,衣袖及衣服的邊沿用綵線繡上花紋,對比強烈;下着長筒黑色褲子或是百褶短裙,腳穿深底繡花布鞋。

在建築色彩上,侗族村寨地位極其重要的村寨“鼓樓”和氏族“鼓樓”均以青瓦覆蓋,木質結構的鼓樓框架則塗爲黑色,唯瓦巖間隙有白色。鼓樓在侗族社會中是一村一寨或一族姓的政治、文化的活動中心。“鼓樓用色,非同小可,非尚色不足以爲之。”除此之外,侗族地區著名的“風雨橋”亭廊建築,也爲木青瓦,用色與鼓樓一致。

糯米飯着黑色在侗族風俗節慶中被用到。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梅林鄉,每年農曆四月八被稱作“祭牛神”。那天,會用楓葉或者一種當地人叫做“把煙筒”的藤狀植物,把其搗碎,用水浸泡四至五個小時,取汁去渣,把糯米放入汁水中,浸泡一晚,第二天用木甑蒸熟即可。將製成的黑色糯米飯揉成團放到牛圈中,在牛棚外點上香,敬牛神。這天不允許放牛,有“不準上山動根草,不準到河碰滴水”的說法,與牛相關的事物人都是不許觸碰的。關於爲何要在四月八這天祭祀牛神,還有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牛被貫公差遣下凡,給人類帶來谷種,轉告人類:三天吃一頓飯,並幫助人們開荒種地。牛認爲人們三天一頓飯會飢餓,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勞作,故其把三天吃一頓飯說成一天三頓飯,且告訴人們要製作黑色糯米飯,讓它帶回天界給貫公,用以彌補故意傳錯話的過錯。但由於人類一日三餐,糧食不夠吃,貫公還是很生氣,就把牛罰下凡間,幫人們犁田。可人們認爲牛是無辜的,就把牛被罰下凡間的那天即農曆四月八,作爲牛神節,祭拜家中年年歲歲勤勞耕作的牛。

三、黑色糯米飯象徵意義的解讀

如前文所述,在每年農曆四月八當天,梅林村寨每家每戶都會按照沿襲下來的風俗舉辦“祭牛神”儀式。爲何牛在當地社會佔有如此神聖的地位?其實不僅僅在當地侗族村寨,在以農耕爲主要經濟類型的各民族社會中,牛是一個大寫的文化符號,其在人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動物,傳統農耕技術的最高水平——牛耕,就是藉助牛來實現的,所以牛是農耕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牛獲取了拉犁耕田的功能,便成爲農耕生產的主要幫手,作爲象徵豐產的文化意義一直被傳承下來。侗族具有歷史悠久的稻作文化,牛與稻作農業生產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侗族對牛的崇拜是建立在稻作文化根本的基礎之上的。“動物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的東西;人之所以爲人要依靠動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東西,對於人來說就是神。”信奉萬物有靈的侗族人認爲,牛是人類進行勞動生產必須依靠的重要勞動力,它跟人類一樣有靈魂。在農忙時節牛承受了勞累折磨,還常常被鞭打訓斥,牛魂受到驚嚇。所以在農曆四月八這天,家家戶戶會帶牛去河邊清洗乾淨,做好黑色糯飯,供奉在牛棚門外,一是對牛這一年來的辛勤勞作表示感激,希望牛及其子嗣繁衍興旺,繼續爲人類出力,二是期望穀物不斷豐收,寄託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從古到今,食物作爲祭品是祭祀的主要方式。人們祭祀時用的祭品形形色色,但其大體上可以分爲兩大類:動物和植物。侗族人在祭牛神的時候選擇糯米飯,而且是染成黑色的糯米飯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呢?“因爲黑色糯飯猶如牛的排泄物,所以用來祭牛神”。

可在人們傳統的意識觀念裏,排泄物是不潔的,用污穢的物品敬奉給神靈是對神靈的褻瀆。其實不然,在特定時間、背景和場合下作爲信息傳遞媒介的特定食物一般都具有獨特的象徵意義,通過其外顯的形狀、色彩以及人們賦予它的特殊含義,使其象徵意義得以表現。 “象徵是文化的建構…象徵的意義是不固定的……一個象徵只有放在與其他象徵的關聯中,才能被理解,它們構成同一個文化複合體的組成部分;只要習慣與風俗允許,幾乎任何事物都可以是象徵。”從黑色糯飯的形與色出發,根據當地人的敘述,黑色糯飯像牛的排泄物,而牛的排泄物形似於一條纏繞蜷縮的黑蛇,這樣便得出了“黑色糯飯——牛的排泄物——蜷縮的黑蛇”這一象徵關係。

色彩一旦被賦予某種功能,承載某種意義,它就不僅僅是色彩,而成爲了一種符號,成爲色彩語言。色彩語言的功能包括標示個體的社會歸屬,驅邪庇佑,審美表現,顯示個性。作爲族徽和保護神的圖騰與作爲社會歸屬標示和驅邪庇佑工具的色彩語言之間存在一種內在的關聯。筆者認爲圖騰崇拜與色彩語言之間的紐帶是圖騰的色彩。侗族先民是百越中駱越的一支,駱越尚蛇圖騰,且侗族人有尚黑的習俗,黑色糯飯便是承載着這兩個重要信息的象徵物。各種象徵圖案的意義與涵義,與物品擁有者的圖騰信仰有關。既然不同的象徵代表不同的動物,那麼它們是如何代表的呢?可以是動物的全貌,是具有象徵特點的紋樣,或不管其形狀如何,用其色彩來代表涵義。象徵也是一種符號,一種特殊的符號,人類生活的典型特徵,就在於能發明、運用各種符號,從而創造出一個“符號的宇宙”——“人類文化的世界”。簡單描述以上觀點可以用一個公式:人―運用符號―創造文化。侗族人通過色彩符號的運用和理解的過程,通過直覺、理解、聯想、想象和情感體驗等諸種心理能力綜合發揮作用,把色彩與象徵的意蘊結合起來,用黑色糯米飯的形與色作爲圖騰與尚黑習俗的表達物,創造了每年農曆四月八用黑色糯米飯祭牛神的民俗文化。

四、結語

作爲祭禮的黑色糯米飯用其形與色的象徵方式詮釋了侗族圖騰文化,把符號象徵與色彩象徵融爲一體,不僅表達了侗族人民的神靈信仰,還傳遞了侗族人的民俗文化。同時,黑色糯米飯是一種以糯稻爲主要原料的食物,在此習俗中,我們也還可以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濃厚的糯稻文化的意義:一方面,牛的辛勤勞作與稻作緊密相關;另一方面,作爲對牛的犒勞獎賞,也仍舊是糯稻文化的物質結晶——糯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