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集合十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說課稿集合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人教版PEP小學小學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供三年級起使用的第二冊Unit3 《How many?》第一課時。全課緊緊圍繞“詢問物體多少”這一日常用語展開。學生通過本課學習,應會用“How many?”來詢問物體的多少和用英語表達數字來回答物體多少這個問題。可見本課是功能型的交際型的交際訓練課。而且所學這些知識點都是學生非常熟悉而且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教師教起來會比較順手,學生也會樂於學習,並易於在生活中進行運用。因此,我以“任務型”教學爲綱領,通過聽,說,讀,寫,演,畫,唱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同學們大膽運用英語參與實踐並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根據教材及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特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掌握How many句型的含義和使用;

2、能用英語表達1——15的數字。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達到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本課的重、難點爲:句型How many ?及11-----15數字的認讀。

二、說教法:

本課我藉助“任務型”教學方式,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聽、說、玩、演溶於一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爲此,本課我採用如下教學法:

1、全部動作反應法(TPR),讓學生在有節奏說唱中體驗語言,在輕鬆愉快的行動中輸入語言,讓他們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從而爲培養他們用英語進行順利的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2、遊戲法:通過多種遊戲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

3、情景教學:利用電腦課件、圖片、實物,使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領悟到該課的重點。

三、說學法

1、“遷移方法”的指導:由於學生學習之前對1——10爲幾個數字的讀法已經認識,因此在本課教學時,把舊知遷移過來,啓發學生思維。

2、會話技巧的指導:在會話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聲說,說清楚,並配以表情、手勢,有感情、有條理的說,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整體教學設計:依照英語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的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利用頭飾、錄音、電腦課件、圖片等媒體設計教學。

整個教學程序採用聽、說、玩、演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具體設計爲熱身——新知——趣味操練——拓展——課後活動。)

(一)熱身

英語較好的帶領:1、齊唱歌曲: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2、老師與學生熱情問好。

3、 1.Listen and do.(做第一冊Unit 6 A 部分Let’s do)

Show me 1 and 2.

Show me 3 and 4.

Show me 5 and 6.

Show me 7 and 8.

Show me 9 and 10.

(通過唱唱、問答的形式,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積極性,而且營造了學習英語的氛圍。同時也爲本課的教學作了知識的鋪墊,構建了知識表象。)

(二)新知

T:今天,老師要跟大家表演一個魔術,大家看好了!

1、老師出示空盒子,然後逐一變出八張蘋果卡片。

2、老師將所有的蘋果卡片拿起來,向學生提問:How many ? 請理解問題的學生猜測(可以使用中文)。當絕大多數學生都理解這個句型的意思後,老師把所有蘋果圖(可用作獎品)貼在黑板上,對學生說:“How many ? Let’s count!”帶領學生一起數數。在數數的過程中,老師將各個數字貼在黑板上。(數字與英文單詞對應)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據小學生愛看魔術這一年齡特徵,創設了變魔術的情景,引入新句型、新單詞的學習。)

(2)、課文學習

1、老師帶領學生操練。(由會的學生摘下蘋果,顯示卡片後面的數字,然後教讀)

2、用拍手的方式練習。如:你拍一,我拍一,英語ONE,就是一,ONE,ONE,ONE

3、遊戲:Listen and show

老師隨意說出數字,請全班學生伸出相應數目的手指。學生在伸出手指的同時,要重複老師所說的數字。

學生小組練習。

4、遊戲:Look and say

老師伸出手指,請學生迅速說出數字,比一比誰說得最快。

同桌練習。

(用TPR、遊戲、競賽這些教學方式,既能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入英語王國,又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爲下面教學作好鋪墊。)

5、T:Panpan今天也爲我們準備了魔術表演。我們來看一看,今天他爲我們表表演什麼。

學生聽錄音,指課本,學生說。

6、再放錄音,請學生跟讀。

7、請學生表演課文內容。一人當Panpan,八人當兔子。

8、同桌練習句型“How many ?”

(在聽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演演的形式讓學生在情景中練習達到掌握的目的。)

9、趣味練習:

貼圖練習:課件放錄音,由學生將手中相應的圖片貼上黑板。

電話號碼練習:學生說出自己的號碼,其它學生說出中文。

(三)拓展學習:(機動)

1、看VCD的學數字部分。

2、拓展學習9和10的讀法。

3、報數練習。

4、課件演示火箭發射,學生倒唸十個數字。

(四)課後活動:

1、用英語數出教室窗戶的塊數。

2、準備一些卡片,在上面畫出不同數目的各種物品或動物,與好友進行遊戲:猜猜看。

(將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小結:

本課教學我首先給學生交流的空間。根據《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因而,我在設計這堂課時,一直注意儘可能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多進行語言的交流。

其次,我採用遊戲,提高學生興趣。小學生學英語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學習英語這種語言的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熱情,那麼這樣的知識就是學生善於接受,記憶深刻的。因此,我在這堂課上安排了幾個比較簡短的遊戲,比如猜數字,變魔術等遊戲。

再次,我聯繫實際,貼近生活。“How many ?”本身就是一個與生活有着緊密聯繫的話題。我從這一點出發,緊緊圍繞生活來開展教學。如數手指、記電話號碼等。

總而言之,我在設計這堂課時,儘可能地採用聽、說、遊戲的方式,通過各個有趣、實用、輕鬆、活潑的活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由於自己水平有限,各個環節之間還不夠連貫,還存在着很多很多的缺點和不足,願各位評委、各位專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因此,我們要鼓勵孩子們,讓他們知道“English, I can”.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玲玲的畫》是本單元圍繞 “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的課文。講的是玲玲非常滿意的一幅畫被弄髒了,在爸爸的啓發下,她在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使畫獲得了一等獎的事。

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啓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二、說學生

本班有47名學生,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聰明、好學,有上進心,知識面寬,朗讀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較強。

三、說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詞。

2、理解“端詳’、“動腦筋”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文中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是教學的重點,理解爸爸說的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策略

(一)、抓主線 整體把握 理清思路

本文內容淺顯。所以我決定以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滿意(畫好作品)——着急、傷心(弄髒作品)——滿意、喜悅(畫更漂亮)爲本文的主要線索展開教學。在複習完生字詞後,讓學生開火車讀課文,再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畫出能表現玲玲心情變化的有關語句,理清了玲玲從“滿意”到“哭了起來”再到“滿意”的情感變化。同時藉助課文中提到的兩幅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形成了“以心情變化爲主線”,“以畫爲輔助”的兩條線索。

(二)、抓朗讀 讀中體會 悟中朗讀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跟“讀(走進文本)--- 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帶着感受讀(表現文本)”這一基本的語文教學理念,努力落實以讀爲本的原則。首先保證閱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三)、抓字詞 落實訓練 積累語言

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之一。在教學設計中,我就抓住了課文中的兩個詞語進行訓練。一個是“端詳”,另一個是“懶洋洋”。針對學生對兩個詞語的感知程度,我分別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學生對“端詳”比較陌生,如果讓學生做動作說意思並用詞語說話,學生就對“端詳”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懶洋洋”這個詞比較常見,但在這裏特別提出來,讓學生說說句子用上“懶洋洋”好在哪裏,學生就對譴詞造句的妙處有了更深的體會,爲以後的寫作積澱了語言。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複習字詞——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複習生字詞

第二環節:探究體驗,抓住重點句,層層深入,研讀課文。

(一)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理清人物情感線索 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指導朗讀,深入體會人物情感的變化

默讀課文,畫出能表現玲玲心情的有關詞語。

(三)、創設情境,誦讀感悟

1、出示第一幅圖,理解“端詳”,體會“滿意”。

2、弄髒作品,感受着急

3、畫更漂亮,再悟“滿意”

(1)在爸爸的啓發下,玲玲是怎麼做的? 教師範讀,故意丟掉一個詞“想了想”。

提醒學生理解 “想了想”,還有哪個詞用得好?指導理解“懶洋洋”並用它說話。

(2)、小結:(出示句子)看來,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理解 “壞事”、“好事”。

第三個環節:轉換角色練習說話,深化文章主題思想

分角色朗讀課文,換位思考,談感受。

第四個環節:拓展閱讀,開闊思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說說在生活中,遇到的這類事。

2、最後出示名人名言,激勵學生。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藝術活動,水墨畫螃蟹。

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孩子情況分析,活動目標,重難點,活動準備,活動中所用的教學法,活動過程幾個方面來設計的這節活動。

一、說教材

水墨畫也叫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繪畫,是我國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國畫的內容一般反映了中華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國畫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但是現在的孩子特別是我們農村幼兒園的孩子對這方面接觸太少。這節水墨畫螃蟹是大班上冊的一節藝術活動,在《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繪畫時,要培養孩子用不同的材料進行繪畫,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初步感受中國畫筆墨的濃淡變化,所以我設計這節水墨畫活動。

1、分析孩子現狀

大班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逐漸將強,幼兒的繪畫水平明顯提高,能抓住並表現出事物的主要特徵,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

2、說活動目標

我設計的這節活動目標主要有三個:

初步瞭解水墨畫及作畫時所需要的工具。

能用正確執筆姿勢畫出螃蟹特徵。

對水墨畫產生興趣,並能大膽作畫。

二、說活動重難點

因爲這節活動所涉及的毛筆是幼兒第一次接觸,所以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爲:讓幼兒學會正確執筆姿勢及基本的運筆方法。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用正確姿勢通過不同的運筆及墨得濃淡表現螃蟹的特徵。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讓幼兒更好的瞭解水墨畫,我準備了水墨畫,蠟筆畫的幻燈片,(舊報紙,墨汁,毛筆,國畫顏料,調色盤,宣紙)人手一份,真螃蟹若干、小圍裙。

四、說教學法

本節活動我所用的教法有:引導法,觀察法,直觀演示法,互動法。幼兒通過用:討論交流法,觀察法,實際操作法來學習本節活動。

五、說活動過程

爲了幼兒更好的學習這節課,我設計了六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出示幻燈片圖片,引出課題

爲了引起孩子興趣,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幅畫,咱們先來欣賞一下。先出示第一組蠟筆畫的幻燈片,請小朋友說出圖片上的內容,再出示國畫的幻燈片,請幼兒說出圖片的內容,然後把兩組圖片放在一起,請幼兒仔細觀察。

老師通過提問題引起幼兒思考

這幾幅畫給人的感覺一樣嗎?什麼不一樣的?這幾幅畫是用什麼畫的?請幼兒分組進行討論。

請每組派一名幼兒說一說自己討論的結果。

教師小結:這種畫叫水墨畫也叫中國畫,是用毛筆、墨汁畫出的。

第二個環節:出示並介紹國畫材料

出示國畫工具幻燈片,讓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些工具,請幾名幼兒說出觀察的結果,並鼓勵幼兒嘗試着說一說這些工具的名稱及用法。

再找幾個小朋友補充說明。

老師介紹工具名稱及用途(出示幻燈片)

宣紙(紙薄,吸水性強)國畫顏料(種類少,不易掉色)調色盤(將墨汁或顏料擠到裏面,方便繪畫)毛筆(介紹到毛筆時爲了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它,可以讓幼兒先觀察毛筆的特徵並鼓勵幼兒嘗試着說一說毛筆的用法,然後讓幼兒觀看圖片)。墨汁,清水及水桶(涮筆)

讓幼兒摸一摸自己的繪畫工具,嘗試着練習毛筆的執筆姿勢,老師可以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執筆姿勢。

第三個環節:出示螃蟹,教師範畫

爲了更好的調動孩子學習國畫的興趣,我是這樣設計的:

小朋友,剛纔我們認識了這些繪畫工具,現在老師來示範一下這些工具的用法,來爲小朋友畫一幅畫,老師還請來了一個小夥伴呢。現在咱們先來認識一下咱們可愛的小夥伴吧。

出示螃蟹,先讓幼兒仔細觀察螃蟹的特徵,請幾名幼兒來說一說螃蟹的特徵,再找另外的小朋友來補充或糾正,最後老師進行小結:螃蟹有一個硬硬的殼,八隻爪,兩隻螯,還有兩隻小眼睛。

老師與幼兒模仿螃蟹的走路姿勢,橫着走。

教師邊講解便範畫。

小朋友,咱們剛纔認識了我們的小夥伴,螃蟹,現在老師來畫一畫。

首先在桌子上鋪一張舊報紙,把宣紙放在報紙上(防止墨汁滲透弄髒桌子)將少量墨汁倒入調色盤中(提醒幼兒要小心,不要將墨汁濺出),拿起毛筆,用筆尖蘸少量墨汁(提醒幼兒正確的執筆姿勢,蘸墨汁時不要蘸太多,蘸完後再調色盤上抹一抹,防止墨太多,弄髒宣紙)然後在宣紙上畫出螃蟹的身體(提醒幼兒注意把握螃蟹的特徵及身體比例)。爲了讓孩子更明顯的觀察墨得濃淡變化,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老師已經畫好了螃蟹的身體,現在要畫螃蟹的大螯還有眼睛,可是老師覺得這墨太濃了畫出來不好看,你們能不能幫老師像個辦法,讓墨變得淡一些?通過幼兒討論說出使墨變淡的方法,並請幼兒實踐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後老師邊總結邊示範,將水滴入墨中。(提醒幼兒水要適量,仔細觀察滴入水後墨的變化)再請幾名幼兒試一試。調好淡墨後用淡墨畫出螃蟹的螯,用濃墨畫出螃蟹的眼睛和爪尖(提醒幼兒注意觀察螃蟹畫的濃、淡墨的變化)

老師畫好後,將畫放在一邊晾乾(提醒幼兒要小心,墨汁還沒有幹,紙還很溼,一定要輕拿)

第四個環節:幼兒自由作畫

小朋友,剛纔看了老師作畫,想不想自己試一試,你們肯定會比老師畫的好

1、請一名幼兒總結老師剛纔作畫的步驟及畫畫時注意的事項。

2、先請一名幼兒進行試畫,讓其他幼兒注意觀看這名幼兒在作畫時存在什麼問題並提醒自己畫的時候也要注意。幼兒畫完以後,老師就幼兒繪畫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

3、讓幼兒先在舊報紙上練練筆,體會墨的濃淡變化,筆尖,側鋒,中鋒畫出的效果。

4、幼兒在宣紙上自由作畫,要提醒幼兒在作畫前先仔細觀察螃蟹的特徵。在幼兒作畫過程中,老師可巡迴觀看並給予孩子們知道。提醒幼兒應注意的事項,鼓勵幼兒用不同的筆鋒和墨的濃淡來表現螃蟹的特徵,對幼兒的作品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5、鼓勵幼兒大膽創新的添畫其它景物小朋友,咱們已經畫好了螃蟹,可是剛纔螃蟹和我說,他自己一個人很孤單而且他的家不漂亮,那咱們怎麼來幫助他引導幼兒討論螃蟹的生活環境及其好朋友,鼓勵幼兒嘗試用國畫顏料來添畫其它景物。

6、幼兒作品完成後,先讓幼兒討論畫完畫後應該做些什麼,然後指導幼兒將桌面收拾乾淨,把工具擺放整齊,將畫小心的晾乾

第五個環節:活動結束,欣賞交流

1、將幼兒作品貼於展板,讓幼兒互相欣賞,相互交流畫完畫後的感受,請幾名幼兒講評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2、老師進行小結:今天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咱們不僅瞭解了水墨畫,知道了水墨畫的繪畫工具,而且還用這些工具畫出了這麼棒的一副螃蟹圖,真是了不起,以後經過小朋友的練習,肯定會畫的越來越好。

第六個環節:活動延伸

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讓家長欣賞,並請家長幫忙蒐集關於國畫的其它資料和圖片。

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春望》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四首中的一首詩歌。該單元是圍繞着愛國情懷這一主題來安排教材內容的。本單元總共5篇課文,選擇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文章和體裁來闡釋愛國情懷這一主題,而《春望》這篇是通過我國古代詩歌來展示我國古代偉大詩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春望》寫於安史之亂後,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經被叛軍安祿山佔領,長安城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面對這樣的情景,作者寫下了這首詩歌。

二 教學目標

既然是是通過詩歌這種體裁來表現愛國情懷這這一主題,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抓住“詩歌”和“愛國”者兩個重點來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體會古詩的韻律,領略古詩的音韻美,凝練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2,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3,情感目標: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鑑賞詩歌的能力

課時安排:1個課時

三 教法和學法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詩歌的學習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積澱,所以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應充分的貫徹老師作爲輔導者,學生纔是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師主要還是要通過講授的方法來行課引導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的學法上主要是通過誦讀和討論來學習這首詩歌,來體會詩歌中的愛國情感。

四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杜甫是學生已經接觸過的詩人,所以我覺得在導入這個環節選擇介紹作者來導進課文。一方面,先讓學生說出現在他們對杜甫的一些瞭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和積累文學常識,而且還可以讓老師瞭解到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掌握情況,再者課堂一開始的師生互動,能夠使得課堂能夠融洽些,學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學生回答完後,老師再對學生的回答的內容作總結和補充,提出學生要掌握的文學常識,並且抓住其中的一個要點來引入正課,而這個要點自然是要抓住愛國情感這個點來過渡到正課。

2,詩歌講解

詩歌的講解評析是課堂的主題部分,在這個部分我想不僅要講解詩歌也要教會學生怎樣的分析詩歌和記憶詩歌。在講解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個線索來分析這首詩歌,而在這裏我想抓住情感這個線索來分析,在瞭解學習完字詞後先讓學生嘗試朗誦一下這首詩歌,當然這時學生還沒能很好的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進一步的分析這首詩歌了,由此正式進入詩歌。所在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幾個部分。

(1)瞭解字詞 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等解決生字詞:

抵:值 渾:簡直 勝:承受 簪:zān

(2)初讀詩歌及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引出把握詩歌情感這個線索。

(3)分析講解詩歌

A。學生先結合課下的註解以及小組的討論嘗試翻譯下詩歌。

B。請一爲同學翻譯下詩歌的首聯和頷聯

C。講解詩歌的首聯和頷聯,確定首聯和頷聯的聯繫,首聯:一幅國破後的衰敗淒涼的畫面 頷聯:以“花”“鳥”作爲主體的觀畫傷情。有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在分析詩歌的詩歌可將這一思想貫徹在分析中,首聯是勾勒出了一幅衰敗的景象,通過和學生一起的分析出這幅畫面,而緊接的頷聯我們可看到“花”“鳥”兩個物象說到“花濺淚”“鳥驚心”那麼就可由此提出問題:花爲何濺淚,鳥又是爲何驚心?這樣兩聯的聯繫也就確立了。

所以在這裏主要的提問有:1,首聯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2,花爲何而濺淚,鳥又是爲何而驚心?

D。分析完兩聯之後可讓學生朗誦首聯,朗誦時可在腦海中勾勒出剛纔的分析出的畫面,然後再由勾勒的畫面嘗試背誦這兩聯。

E。請學生翻譯詩歌的頸聯和尾聯

F。講解頸聯和頷聯,確定這兩句的聯繫。頸聯:國家戰亂,思念家人 尾聯:一個頻頻搔頭的白髮老人的形象,頸聯的結果。“白頭搔更短”這是爲什麼呢?那是因爲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戰爭的殘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爲連接點建立兩聯之間的聯繫。

主要的提問設計:1,爲什麼會“家書抵萬金”;體現了什麼?2,爲什麼會“白豆搔更短”?

G。學生根據兩聯之間的聯繫朗誦頸聯和尾聯,腦海中浮現一個頻頻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後再由這個老人形象老嘗試背誦這兩聯。

H。根據剛纔的分析,嘗試背誦全詩。

(4)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講解互文修辭手法。

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兩個部分,看似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情。

詩句理解:由於爲國事擔憂,爲離別感到遺憾,花兒也不禁落淚,鳥兒也爲此驚魂。

B,分析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中的典型的愛國人物形象。

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髮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這一細節含蓄而又深刻的表達詩人的內心世界。

(5)課堂總結

1,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感)的詩歌,他刻畫了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充滿了怎樣的情感,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來誦讀這首詩歌?

2,本詩歌的名句是哪句,它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根據腦海中的畫面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6)課後練習: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現愛國情感的詩歌,並對其進行分析,體會是怎樣表現愛國情感的。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簡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確的反映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板書設計的方面,我選擇板書各聯描述的主要內容,並使這些內容能夠建立起聯繫,使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夠渾然一體,而且通過這個板書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畫面,而由這幅畫面能夠背誦出這首詩歌,做到所謂“詩中有畫,花中有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首聯:一幅國破的衰敗淒涼的圖畫

↑↓畫→觀畫

頷聯:以“花”“鳥”爲主體觀畫傷情

頸聯:國事戰亂,思念親人

↑↓爲什麼“白頭搔更短”

尾聯:一位頻頻搔首的老人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鞠躬)

我是小學語文組,0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燕子》。(轉身板書課題:《燕子》)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等各個方面進行我今天的說課。

第一、說教材(10分)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走進大自然爲主題,圍繞觀察家鄉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來組織單元。(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並學習、運用、體會優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不要)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震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裏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杆上停歇的場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對於重點、難點的分析:根據教材內容和對學情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難點確定爲:引導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習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好本課,有利於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在朗誦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燕子的美,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第二、說學情(10分)

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我將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學情。第一,學生的認知情況。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三年級的學生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第二,學生的思維特點。

處於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營造相應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同時,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仍以形象思維爲主。他們對本課的學習相對容易,因爲燕子、柳絲、荷花這些景物都是學生熟悉的景物,他們一定會感興趣。但是,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來突破這個難點。

第三、說教學目標(10分)

結合新課標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第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細緻的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激發學生熱愛春天、讚美春天的美好情感。

第四、說教法和學法(5分)

(一)說教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特點,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創設法。

在課堂中,我注重整合課程資源,利用多種有效手段創設情境,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2.朗讀感悟法。

在教學中,我以讀帶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3.評價激勵法。

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開放的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之有理,都給予認可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1.個性閱讀法。

2.探究發現法。

3.小組討論交流法。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心有所感,情有所悟。 第五、說教學準備(5分)

1.教師準備:有關春天和燕子的課件,即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做好課前預習。

第六:說教學過程(35分)

(一)說導入設計

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上課之初,就需要利用有效的導入方式,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本課導入,我採用: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法。

通過課件,呈現初春燕子呢喃、柳樹發芽、荷花綻放的美景圖,試問,這是哪裏呀?同學們,通過課前預習,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這美麗的風光吧!(轉身板書:燕子和大括號)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燕子》。

設計意圖:課程伊始,呈現初春的美景圖,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的寫作思路,明確:(板書各部分)

第一部分,寫了燕子的“外形美”;

第二部分,描寫“春光美”;

第三部分,寫燕子的“飛行美”;

第四部分,描寫燕子的“停歇美”。其中,在寫燕子的外形美的時候,突出了燕子的“活潑機靈”。(板書:活潑機靈)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初步讀懂課文的意思。

(三)精讀課文,品情悟理。

1.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讓學生畫出自己認爲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句子。學生在朗讀:“才下過幾陣濛濛的細雨,微風吹拂着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這句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使用輕柔、舒緩的語氣來讀,體現出柳絲的柔美多姿。

2.學生再讀課文:“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爲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合作,思考“趕”字的運用效果,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明確:“趕”字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小燕子來參加春天這個集會的急迫心情。

3.用以上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通過教師範讀,學生齊讀、賽讀、分小組讀、男女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後面的幾個部分。明確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板書:熱愛自然)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四、課後總結,拓展延伸)

(四)說作業佈置(精而簡)

說課稿 篇6

《我們的校園》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14頁中的內容,這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

一、對“實踐與綜合運用”的認識

(一)《課標》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定位

《課標》之所以將實踐與綜合運用單獨設置爲一個學習領域,是因爲實踐與綜合運用對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課標》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分爲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以及實踐與綜合運用四大學習領域,其中又按學段的不同,把實踐與綜合運用依次分爲實踐活動、綜合應用以及課題學習三個層次,第一學段的實踐與綜合運用的主要學習內容就是實踐活動。

(二)教材的編排意圖

新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設計,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與情境,爲學生髮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資源。

其次,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存在着許多數學問題。

第三,創設啓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發現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讓學生走出教室,真正地參與實踐活動。

(2)要精心組織好活動,確保高效率的教學。要分配好各組參加活動的人數及活動場所的安排。

(3)活動時要有學習的主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實踐活動不僅僅是讓學生動,讓學生玩,而且要在動中體現學習的主題,這節課的主題就是對學生滲透統計思想,圍繞統計進行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收集數據。

二、教學過程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分六個環節進行:

激情導入→佈置任務→開展活動→數據整理→總體評價→課堂小結

(一)激情導入

課件展示:學生課間活動時的實況錄像

引入課題:《我們的校園》

(二)佈置任務

1、實踐活動的介紹

1)活動內容:跳繩、踢足球、跑步、辦板報、練武術。

活動地點:跳繩的在籃球場,踢球的在足球場,跑步的在運動場等等。

2)每人選擇一項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結合本課的活動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調整,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

3)活動注意事項:注意安全,要有秩序的進行活動,活動效率要高,學生之間要相互配合。

2、啓發、探討

佈置任務後讓同學們想想:在活動時會出現、發生哪些數學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參加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數學問題。

無論要解決哪一個數學問題,都需要大家仔細觀察,認真的數一數。

3、發放表格

1)每人印發一張統計表,便於活動時作好記錄

2)將筆、統計表帶到活動場所,邊參加活動邊仔細觀察,將每個小組的人數統計出來後記錄下來。

(三)開展活動

1、每個小組選出小組長,小組長要組織好本組活動。

2、爲了便於學生蒐集數據,提醒學生不要隨意離開活動區域。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簡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主要講了蘭蘭的小手,能畫畫,能寫字,能給爸爸拿拖鞋,能給媽媽洗手絹,能給姥姥撓癢癢,還會做許多尊敬長輩,體貼父母的事情。這也是全家人喜歡蘭蘭那雙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課文以小見大,通過一張畫巧妙地誇獎了蘭蘭從小愛勞動、關心長輩的好品德。

二、教學目標:

課文分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教學生字,讀通課文,學習課文的.一、二自然段,完成“看、着、畫”三個生字的書寫。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

1、複習學過的生字詞語,學生學會正確書寫“興、笑、會”三個生字。

2、指導學生重點學習3——6自然段,抓住文中的詞句來理解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3、培養學生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願望和行動。

三、教學設計:

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進行設計:

1、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上,第二課時對學生學過的生字詞語進行復習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傳統的卡片抽讀式的生字複習教學往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採用猜字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最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中,學生比較累,我穿插了《拍手歌》,既符合本次教材《胖乎乎的小手》這個內容,也活動了學生的手腳,可謂一舉兩得!

2、引出課題後,拋出上節課學生留下的問題:全家人爲什麼都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課文,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彙報交流時,我抓住爸爸、媽媽、姥姥說的三句話,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進行朗讀指導,進行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在理解三句話時,知識點各有側重,並進行落實。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課文,朗讀感悟。

教學爸爸的話:“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時,主要是給“替“換詞,瞭解“替”還可以換成“給、幫”,把“給、幫”代進句子中去讀一讀。

教學媽媽的話:“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時 ,指名學生感情朗讀,體會,注意“啊”的讀音。並且追問:“你爲什麼臉上帶着笑容?”學生找出提示語“笑着”,再次指導朗讀。

教學姥姥的話時,理解“撓”的意思,體會“撓癢癢”時的舒服感覺,學着姥姥的樣子朗讀課文。

在此基礎上,出示三句話,請學生再次體會“替、幫、給”的互換,把“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這一知識點深入學生的心中。

3、在學生學習第六自然段時,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

A.你們明白了全家爲什麼喜歡這一幅畫,蘭蘭也明白了,她明白了什麼?

B.出示句子: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了大手,它會幫你們做更多的事情!

指名讀,理解“它”指什麼?

理解句子,朗讀句子。

C.蘭蘭長大以後,會幫我們做哪些事呢?

D.蘭蘭的小手真能幹,我們小朋友也很能幹,我們會做什麼呢?

E.出示句式練說。

我幫老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給媽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爲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感嘆式的表揚。)

F.教師總結:老師喜歡你們這雙胖乎乎的小手!這雙紅潤潤的小手!這雙勤快的小手!

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教學,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理解,學生的說話能力得到了訓練,學生的情感滲透都得到了落實。

4、佈置作業:

在作業佈置這一塊,我主要是安排了兩項作業:一是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課內寫好字。二是中飯後,請大家用水彩筆把你的小手畫在紙上面,寫上一兩句話,送給你最喜歡的人或者貼到教室後面的展示臺上。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做到知識與綜合性學習的結合。

四、課後反思(歡迎瀏覽):

中飯後,看到學生都在畫自己的小手,把自己想說的一句話寫在紙上,送給爸爸或媽媽。看到家長笑盈盈地接過孩子的畫,我的心裏也涌動着一種激動。

上完課,我對本課教學進行了反思,感覺整個設計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以書爲本,充分重視文本,充分重視基礎知識與能力的落實,效果比較好。但以下地方做得還不夠:

1、對學生表達時出現的細微錯誤沒有及時地進行指出。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還不夠精彩。

3、朗讀指導還可以更加深入與細緻一些。

說課稿 篇8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情節簡單,文字鮮活,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記敘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因爲出門時只帶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親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最需要保護的薩沙。而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薔薇花上的事。儘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這既滲透了“不甘於做弱小者”的文本價值觀念,又飽含着“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薰陶中獲得思想啓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以“弱小”一詞爲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線——“誰是最弱小的”;以“保護”一詞爲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線——“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通過“對話”的形式,深化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對話狀態中,讓學生產生領悟,激起語言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獲得生命的體驗。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向薩沙一家人學習,有不甘爲弱者,自覺保護弱小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真正含義。

文章中語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內含的,在教學中,我本着讓學生領悟課文精煉的語言、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力求凸顯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體現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閱讀這樣的教學理念進行設計。

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以讀爲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並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

3、想象體驗,發展個性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今後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學案教學對於我來說是個新生的事物,從學案的設計到課堂的實際運用,都有種盲人探路的感覺,只能是跟着自己浮淺的感覺走。課堂教學中操作不得力的地方,肯請在坐的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黃河頌》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所選五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都是以愛國爲主題的學習這個單元,要反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並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學習《黃河頌》這首詩,還要爲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作基礎,由課內向課外深化拓展,讓學生更多地瞭解黃河。

二、說目標

本文是詩歌,易於朗誦,所以要加強朗讀教學,不宜過多講解,根據單元要求、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目標爲:

1.知識能力目標:①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詩歌②培養對詩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瞭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覆朗讀誦詩歌,通過研討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3.情感目標:①深刻感悟黃河的英雄氣概,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堅強品格②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學生情況分析及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初一學生在課堂上樂於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而詩歌的民族文化內涵,需要學生用心品悟與積極交流,否則就會造成學生對詩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膚淺甚或偏向詩歌語言凝練,表意深刻含蓄,因此不能作過多、過繁的分析,否則會難爲學生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設定爲: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讚頌黃河、讚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質疑、討論、交流自己的閱讀見解,揣摩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深刻的含義是教學的難點

四、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通過整體閱讀,學生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過體會對文中精彩語句的品讀,可以瞭解把這種情感所表達出來的語言技巧;同時,通過閱讀,學生還可以體會到漢語優美豐富的表現力這篇課文非常適合朗讀,大聲地朗讀可以進一步加深文章對學生的感染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爲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本課在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注重以下幾點的指導教學: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好詩歌

2、在合作學習中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3、蒐集信息、概括信息,養成勤寫、勤積累的好習慣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並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情境體驗”“誦讀感知”“合作探究”“四邊對話”是我這篇課文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有着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於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於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旋律激昂,氣勢磅礴,課前,教師蒐集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課堂上藉助直觀的黃河圖片和音樂的力量,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通過配樂朗讀反覆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六、說教學設計

1、情境導入

師生共同欣賞蒐集到的黃河圖片,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感藉助圖片、音樂,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充滿激情的開頭,激發學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2、說黃河,激發詩情

調動學生的知識儲藏認識黃河在地理、歷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黃河文化積澱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着學生的情感,給課文教學鋪墊了一個厚實的文化背景這也符合課標中倡導的“大語文觀”。

3、頌黃河,感知詩意

(1)瞭解時代背景和作者情況

(2)朗讀課文

①教師範讀,進行朗讀指導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美讀課文

4、研讀詩歌

(1)讀一讀,議一議,討論兩個問題:①詩人是怎樣描繪黃河、讚頌黃河的?②你認爲這首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師生交流明確

5、繪黃河,拓展詩趣

(1) 展開想像,學寫誦詩(加深理解,遷移運用)

(2)齊頌昇華(在奔騰激越的音樂聲中,教師小結課文,師生齊聲誦讀課文昇華感情,同時讓全課的教學餘味猶存)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學生在三、四年級的科學學習活動中,已經對生物體的基本特徵進行了觀察、認識和研究,本課是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們進一步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係,建立起初步的動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爲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對於一個生物來說,周圍的環境包括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生物環境有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環境有陽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在這節課中學生將通過兩個對比實驗,瞭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環境條件——黑暗潮溼,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動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

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繫的

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點:如何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並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用具: 每組準備蚯蚓14條、紙盒二個、手電筒、泥土、裝滿水的噴壺、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五年級是學生從中段進入高段的一個開始,學生通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如觀察、假設、簡單實驗、合作、記錄等。因而在進入高段的科學學習中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培訓,引導學生經歷更爲完整的探究過程,比如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並學習設計控制變量實驗等,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思維訓練以及探究方法的培養,讓他們從事物表面興趣發展爲對科學探究持久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探究中思考與發現的樂趣。

三 、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過程”,根據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科學課程應該具有開放性這一基本理念,針對《蚯蚓的選擇》這堂課,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利用實物創設情境法。

著名教育家於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教師在課的開始就要激活主體,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教學的伊始,我爲學生創設猜一猜,看一看實物蚯蚓的情境,讓學生對蚯蚓這種小動物產生喜愛之情,同時點燃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引導—探究法

“引導—探索”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學着像科學家那樣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祕密的探索者。

四、 說學法

1、以探究爲核心,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的全過程。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教師爲學生創設情境,創造科學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提問、猜想、設計、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兒童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有選擇的進行開放式學習。

新課程標準把學生定位爲科學學習的主體,也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主動性,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教師再次遵循“知道了也不告訴的原則”通過爲學生創設情境,提供機會“逼”學生自己去猜測、驗證的方法。從而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

3、注意合作交流

在科學探究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以小組爲單位,加強與同組同學的交流,通過團結合作來完成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協作精神。

五 、教學模式

1.結構

情境導入——猜測——討論交流——設計實驗——實驗驗證——歸納結論——延伸探究

2.理論依據

科學教材在編寫指導思想上強調對學生的發展格外注重,表現在從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人”的關注,強調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參與的過程中認識自然和社會,本課從知識目標上來說是比較淺顯的,較容易達到,但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聯繫生活實際和探究技能訓練是本課的重點。

六、教學流程

(一)聯繫生活,激趣導入

1、今天我給同學們請來了一個動物朋友,想不想見見?是誰呢?教師板書。今天我們請來了蚯蚓跟我們一起上科學課。

2、大家在哪兒見到過它們?

[設計意圖:教學伊始,爲學生創設觀看實物蚯蚓的情境,並聯系學生生活,在哪兒見到過它們?使學生對蚯蚓這種小動物產生喜愛之情,,讓他們在原有認知和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蚯蚓的生活環境,使學生輕鬆進入學習狀態,激發起學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動參與的慾望,爲下一步學生們能以飽滿的熱情進行學習做好鋪墊]

(二)質疑猜測,引發前概念

根據大家的經驗,你能大膽地猜測一下蚯蚓喜歡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呢?(潮溼、乾燥,陰暗、明亮)教師隨機板書。

[設計意圖:猜測是科學課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 ,也是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解決問題的模型。學生在三年級時就已經對蚯蚓這種小動物有了初步的瞭解,在這一環節的活動中,讓學生猜測蚯蚓喜歡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當學生產生了認知的衝突,也就有了探究、驗證的需求,同時培養了學生大膽猜想,進行科學預測的習慣。]

(三)實驗設計,探究科學概念

實驗設計一:“蚯蚓喜歡生活在潮溼環境中”:

1、看來大家的猜測是有生活依據的,到底蚯蚓是不是喜歡生活在潮溼陰暗的環境中,我們在課堂上可以怎麼證明呢?(做實驗)

先自己想一想,再到小組討論一下,“潮溼”這個實驗我們可以怎麼做?(設計實驗)爲什麼?

假如老師提供給大家一些材料,教師逐一出示:如蚯蚓、土壤、噴壺、盒子等,我們怎麼利用這些材料去做?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教師隨機點撥。

3、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及要求:

(1)在一個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乾燥,一邊溼潤。

教師引導學生創設乾溼兩種不同的環境。然後通過討論、交流、補充逐步完善實驗方案。同時引導出怎樣設計對比實驗,並知道對比實驗中的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明確在對比實驗中要嚴格控制變量、並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2)把7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教師畫草圖輔助學生理解)

(3)5分鐘以後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提醒中途不要打開或者移動蚯蚓)

(4)反覆做幾次。

[設計意圖:動手之前先動腦,應該成爲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的基本行爲習慣。制定實驗計劃時,指導學生圍繞猜想,通過自己的思考,選擇實驗材料,設計實驗過程,讓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掌握、運用實驗技能,變傳統的模仿實驗操作爲學生主動的設計實驗,從關注技能的形成到關注思維品質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養成。]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適時提出:蚯蚓是我們的朋友,它們的膽子比較小,所以做實驗時同學們要小心,不要驚嚇了我們的朋友。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引導概括:蚯蚓喜歡溼潤的環境。 [設計意圖:科學探究是一個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科學的思維過程。更是學生經歷、體驗和發現的過程。這一環節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檢驗自己提出的預測,能用語言描述實驗的整個過程,並進行分析,歸納得出蚯蚓喜歡生活在潮溼環境中。]

實驗設計二: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學生獨立設計實驗

1、接下來我們再來研究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該怎樣設計實驗呢?

2、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進行對比實驗,並注意控制條件。

3、出示實驗器材,討論實驗步驟及要求:

(1)把長方形盒子裏面塗成黑色。盒蓋一端剪去一部分。製造出陰暗和明亮的環境,由於室內光線很弱實驗結果不明顯,所以我給同學們準備了手電筒以加強光亮的程度。

(2)把7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後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4)反覆做幾次。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6、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通過兩個實驗,我們能說說蚯蚓適合怎樣的生活環境

[設計意圖:第斯多惠認爲:一個壞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感悟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探究的能力,逐步養成科學的行爲和生活習慣。]

(四)拓展探究,形成科學概念

動物對環境的需要和適應:

1、課件出示:書中11頁幾幅動物圖片,(企鵝等學生不常見的動物)請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材料進行彙報,教師補充總結。

2、聯繫生活:請學生舉例說說身邊的動物喜歡生活在怎樣的環境?

3、當環境不適應動物生存的時候,它們會怎樣?誰能說說相關的例子嗎?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滲透思教

4、引導總結:不同的動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動物和環境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和創造動物生存的環境,也就是保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深化運用。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同時學生交流分享收集的信息資料,讓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讓課堂生態化。]

(五)迴歸生活,應用科學概念

所以最後,陪我們上了一堂課的蚯蚓兄弟,我們該如何對待它們呢?

[設計意圖: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後轉化爲技能,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保護動物及動物的生存環境。]

七、板書設計:

4、蚯蚓的選擇

潮溼 乾燥

陰暗 光亮

蚯蚓的選擇

潮溼

陰暗

設計意圖:採用了動態的板書,這樣可以一目瞭然地看清知識結構,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突出了蚯蚓的最後選擇。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