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範文合集十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說課稿範文合集十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

《我應該感到自豪纔對》是一篇童話。通過講述小駱駝因爲小紅馬嘲笑而感到委屈,後來跟媽媽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駝峯、腳掌、睫毛在沙漠裏的特殊用處的故事。告訴學生判斷事物的美醜,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簡潔,富有情趣,寓動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童話故事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本課的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創設一定情境,以讀代講,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在豐富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質量。

這篇童話故事除了童趣橫生,扣人心絃之外,還有一個顯著的寫作特點,它的情節發展與小駱駝的情感變化交織描寫,相得益彰,更加耐人尋味。駱駝媽媽的話語含蓄有致,發生深思,是作者精當提煉而成,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立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

①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駱駝的腳掌、駝峯、睫毛在沙漠裏的特殊作用。

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③有條理地講述這個故事。

重難點:本文文辭優美,富有情感、感悟、朗讀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講述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鑑於教材的特點:我主要選擇了以訓練教學法同時結合比較法、講述法、自學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落實單元訓練重點。

三、說學法

我始終認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己學。因此

1、我運用“兩步法”突破重點,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我採用多各方法組織教學,通過聽錄音、配樂、插圖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在組織形式上變單一的老師講授爲自學質疑、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通過看一看、讀一讀、議一議、論一論等方法,指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在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之後,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始終以訓練貫穿全課。利用反饋教學法進行間接反饋,培養學生概括段意、主動思考、歸納的能力。

①層層訓練,培養能力。

我是分三個層次訓練學生的。首先我揭示課題,導入新課,看到這個題目,“我是誰?”“我”爲什麼應該感到自豪?是什麼讓“我”自豪?”引導學生通過相互交流了解:課題中的“我”是指小駱駝,小駱駝爲自己的駝峯、肢掌、睫在沙漠裏有着特殊用處而感到自豪。(板書:課題)然後請同學們默讀第1自然段。

讀第1自然段時(出示課文插圖1),讓抓住“難看”一詞,結合自己平時生活體驗,讀好“又大又厚”、“兩層睫毛”“兩個肉疙瘩”等關鍵詞(邊讀邊板書),接着體會小紅馬“噴着響鼻”說的話,此時要指導學生讀出嘲笑之意。讀第二自然段時,可以提出“別人這麼嘲笑你,你會感覺怎麼樣呢?”可以想象小駱駝受到小紅馬奚落後心中的想法,理解“委屈”的意思,並抓住“疼愛”一詞,體會駱駝媽媽決定帶小駱駝到沙漠裏走一趟,讓小駱駝在親身經歷中悟出自己長成這樣並不難看的想法,要讀出溫柔、關切的語氣。(板書“委屈”)問題的答案就在第三、四自然段中,下面我們按小組進行合作學習。

1、小駱駝跟媽媽去沙漠旅行的經過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要通過朗讀啓發學生一步步領會駱駝媽媽是怎樣給小駱駝消除委屈。第三自然段通過駱駝媽媽和小駱駝的兩次對話分別講述了駱駝的腳掌和駝峯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第四自然段讓學生了解駱駝的鼻孔和睫毛的作用。練習朗讀時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沙漠特點的詞句。讀出它們的意思,談談自己的感覺,並結合積累的知識經驗,說說對沙漠的瞭解,以此來體會大沙漠的惡劣環境。再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的方法,通過學生自評、互評,讀出駱駝媽媽自豪和小駱駝“擔心”的語句,體會“駝峯”、“腳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處很大,可以貯存養料,陷不進沙子和擋住風沙等,最後一個自然,要着重引導學生體會小駱駝經過沙漠旅行,悟出了被小紅馬認爲難看的東西卻是自己在沙漠中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本句中的“呀”和感嘆號充分體現了小駱駝從“委屈”到“自豪”的興奮之情,並通過朗讀表現出小駱駝此時的內心感受。還可以讓學生以自述的形式,幫助小駱駝具體說出駝峯、腳掌、睫毛的重要作用,以說促讀、訓練思維和說話的能力。

2、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樹立審美觀。

本文內容構築在一個頗具意味的童話情節上,着重通過角色的對話來告訴學生駱駝的駝峯、腳掌、睫毛在沙漠裏的特殊用處,言由情生,以言傳情,學生從中能受到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教育。根據這一特點,可將課文改成課本劇讓學生表演,同時加入學生創編的結局,即小駱駝和那匹小紅馬再次見面的情景。(出示插圖2)

3、有條理講述故事,指導複述。

分段學習完課文後,應回到整體,通過反覆誦讀,將讀懂的各部分聯繫起來,融會貫通。進一步體會課文所包含的哲理。然後引導學生根據事情的發展順序和小駱駝的情感變化歷程複述故事。小駱駝的情感變化歷程是:“挺委屈”—“擔心”—“自豪”。複述時要鼓勵學生多用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最後講一下“沙漠旅行結束了,小駱駝又見到了那還小紅馬他會怎樣說,怎麼做?”引導學生髮揮想象,練講故事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編創對話。共同構思故事結局,在練習對話表演時,組織全班學生評議,提出改進意見。

五、板書設計

14我應該感到自豪纔對

難看 有用

腳掌(又大又厚) 陷不進沙子

睫毛(兩層) 擋住風沙

駝峯(肉疙瘩) 貯存養料

板書設計緊扣課題,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層次。抓住能表現中心的詞,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更好地把握全文。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時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本單元主要教學內容爲: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因此教材將分數的知識分段教學,本學段是分數的初步認識,本節課是認識幾分之一。新課標對這一部分知識的要求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簡單分數,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基礎,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爲此,教材藉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爲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

教學目標:

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都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活動,纔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瞭解具體分數所表達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分數所表達的意義,分數的實質是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因此分母、分子的含義是分數教學中最本質,最重要的部分。

二、說學情:

小學生從認識整數到認識分數是關於數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學生對於平均分並不陌生,在二年級學習除法時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在生活中有時候也對一個物體進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個物體;也有的同學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數學書)聽說過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數,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寶貴的基礎資源。但他們並不理解它的含義。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中已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用分數來表述。所以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三、說教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結合這節課的具體情況,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根據直觀性原則,運用演示法,使學生初步感知幾分之一。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創設了一些學生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情景,通過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練習內容自制了多種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和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2、積極貫徹啓發性原則,運用講授法,在課堂上,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層遞進,由扶到放,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獲取知識,逐步完成例題的教學,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

四、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小,接受能力弱,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弱。讓他們都準備好學具(圓形、正方形的紙片),在學習中先觀察教師的演示,採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五、說教學流程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點,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創設情景,設疑導入:

思維始於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利用多媒體,結合生活情景,創設提問,引發學生認識學習分數是我們生活的需要,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口頭回答把2個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兩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餅平均分成兩份,觀察1個餅切成2份後,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個,半個餅是多少能用整數表示嗎?由此引入新課。就要涉及到一個新的數分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由此點出課題,使學生明確目標。

這一環節是從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問題入手,問題簡單,學生感到親切,。當出現了半個或一半時,老師卻提出要用一個數表示,這樣就引發了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⑴、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二分之一

如何用分數來表示一半呢?老師用一個圓表示月餅。展示對摺的方法:對齊,保證是平均分。剪開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進行展示。同時讓學生跟着動手進行同樣的操作,

⑵、自主探究,認識二分之一

打開數學書92頁自學例1的內容。從例1中你知道了什麼?

⑶、合作交流,深化認識

①學生合作交流,要求用語言表述。

根據上面的自學提示和同桌交流,學生很容易的想到用對摺的方法來找到圓的一半,在交流時引導學生理解對摺後能把這個圓平均分,進一步強調要平均分。通過學生自學例1,學生會知道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板書二分之一),然後問學生:把這個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這一份是這個圓的1/2,那另外那一份呢?學生會說也是這個圓的1/2。在此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敘述。

在此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使學生理解分數是以平均分爲基礎的,讓學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

②質疑。教師拿出一張圓形紙片,隨手分成兩半,這是1/2嗎?(不是)爲什麼?學生會說:一邊大,一邊小,沒有平均分。

③思考: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得到1/2?進一步強化平均分,並讓學生用正確的語言表述。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平均分、是誰的1/2.

④讀寫方法及各部分名稱,引導學生書寫。先寫,是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再寫2,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2份,最後寫1是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讀作:二分之一,並讓學生讀一讀。此時讓學生摸一摸這個圓的1/2,並在圓上表示出1/2,鞏固分數的寫法。

3、知識遷移,拓展認識

⑴下列圖形中(圖略),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這個環節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比較判斷,加深對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纔是它的二分之一。)

⑵出示三分之一圖,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

不能,你覺得可以怎樣表示?生說一說。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別說一說。教師板書。

(讓學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還是在鞏固分數產生的意義。觸發學生靈活思維。)

⑶聯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學生回答後,板書:像1/2、1/3、1/4、1/6這樣的數就是分數。分數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員,今天我們認識的是幾分之一。

⑷動手操作:請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學生自主動手摺紙、塗色,表示出圖形的四分之一。

⑸展示交流::小組成員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並互相說一說各自四分之一的意義。

⑹擴展延伸: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一個圓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請生分別來說一說。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

(這個環節先動手摺出四分之一,然後讓學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產生,是想讓學生把對分數的理解從直觀感知過度到形象思維上來,能以此類推,理解分數產生的意義。)

4、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做課本93頁第一題

通過題學生不但學會了寫分數,還進一步鞏固了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2]、聰明小判官。96頁2題(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3]、同桌互練:我說你做,你說我做。你說出一個幾分之一,我寫出來。

這樣安排順應學生學習規律,讓學生互練,既擴大聯繫面,又提高學生的興趣。

[4]、尋找生活中分數。

(1)出示91頁主題圖,讓學生從圖中尋找分數。

(2)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的數?

充分利用教材呈現的資源,引出尋找現實生活中的分數,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也有分數。

練習題緊緊圍繞本課的重點,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在互動中調節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5、知識梳理,總結評價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分數,你覺得你有什麼收穫?

這樣做,是對整堂課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概括,有利於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

6、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說出凃色部分各是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通過今天的學習,留下一個很有趣味性又極富挑戰的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學生會有極大的興趣去進行積極的探索,這種探索就是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同時練習注重了層次性,開放性,發展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體現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又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既照顧了全體,也有效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六、板書設計

分數的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1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平均分

2平均分的份數

像1/2、1/3、1/4、1/6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文學活動《鵝大哥出門》,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 說設計思路

《鵝大哥出門》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大白鵝爲主要角色,講述了一隻大白鵝驕傲不懂禮貌的故事,特別是鵝大哥之前“紅紅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後的“一隻大黑鵝”對比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較多,比較以我爲中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現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

二. 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爲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複述故事 ,豐富詞彙“神氣、樂滋滋”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驕傲,不能欺負弱小的道理體驗驕傲自大帶來的煩惱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遊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驕傲不欺負弱小的道理設爲教學重點,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設爲難點。

三. 說活動準備

爲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 大白鵝、小雞、小鴨的頭飾,這是爲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遊戲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知識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鵝大哥,瞭解鵝的基本特徵,練習鵝的走路姿勢

四. 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爲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鵝的走路姿勢,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知道鵝大哥的自傲,體驗鵝大哥自高自大的後果,這種效果是與以前僅通過圖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鵝大哥出門》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的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採取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如:鵝大哥爲什麼會掉進河裏呢?我們能不能學他啊?爲什麼?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說學法: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她是我的朋友》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一篇含蓄雋永的佳作。是圍繞本組專題“可貴的親情、友情”而選編的。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爲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爲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爲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2、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通過品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阮恆捨己救人的品質,培養學生真正的友情觀。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中猜寫。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詞。體會描寫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複雜的心情。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阮恆捨己救人的品質,培養學生真正的友情觀。

二、 說教法

1、情境法。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師的語言,課文中的插圖,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2、扣題法。本課課題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說說“她”是誰?“我”是誰?爲什麼要用人物的語言作課題?再簡單介紹小女孩、阮恆的情況,用二三句話說清楚這對朋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訓練學生審題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談話法。

三、 說學法

1、讀書方法的指導: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初讀課文,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提出問題;細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思考理解,體會感情;最後想想學了這篇課文,在讀書方法上有什麼收穫。

2、思維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句段,由表及裏地深入領會語言文字的內在意蘊。

3、遷移方法的指導:在指導學習第五自然段後,引導學生結合思考練習2的要求小結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辦法學習第九、十自然段。

四、說教學程序

(一)披文入情,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時,通過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課文中的“輸血迫在眉睫”的情景,喚起學生對小姑娘安危的關注之情。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學生帶進故事情節,撥動學生的心絃。

3、默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讀中自悟,與作者產生共鳴。

4、引導學生緊扣課題提出問題,啓發學生掌握課文內容。

(二)精讀品味,體會情感

1、抓關鍵詞,瞭解危急。抓住“迫在眉睫”一詞,質疑、釋疑,瞭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臨的嚴峻情況,明白給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刻不容緩。

2、品詞析句,感受悲壯

(1)決心獻血。以課後思考練習2爲例,讓學生找出其小手的動作:顫抖——舉起——放下——舉起,從這一系列動作變化的語句中,引導學生感悟他獻與不獻思想鬥爭非常激烈,但爲了救小姑娘,下定決心舉起手來,以自己的死去換取她的生。

(2)獻血時的表情、動作。採用以上的方法來學習,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哭”的詞,引導學生比較“啜泣”、“嗚咽”、“抽泣”這幾個詞的意思,提出問題:阮恆爲什麼會這樣?他當時的心情怎樣?再劃出他不斷地掩蓋自己痛苦的動作,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討論,明白:他是在以頑強的意志戰勝害怕和恐懼,再大的痛苦也改變不了他救人的決心,他那不讓別人看到自己爲朋友犧牲時的痛苦的高尚靈魂也越來越鮮亮感人。學生在品詞析句中,真切地感受這悲壯的氣概。

(3)解除“死亡”警報。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好像沒事似的,這是爲什麼?引導學生領會雖然輸血不會死,是虛驚,但他那純潔無瑕、願爲朋友獻出一切的美好心靈卻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三)指導朗讀,陶治情感

1、把握環境特點讀。如指導讀面臨嚴峻的局面的句子時,語速要稍快,讀出緊張危急的氣氛。

2、把握感情基調讀。如“一陣沉默之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爲表現孩子的思想鬥爭,“沉默”要讀得緩慢、輕聲;爲強調精神緊張,讀“顫抖”的聲音稍帶發顫;

“舉——放——舉”這三個動詞要讀出語速的變化(從慢到快),特別是最後“舉起來”語氣要堅定。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品味人物的心聲。

3、圖文對照情景交融讀。插圖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畫面向學生展現直觀的形象,讓學生圖文對照進行朗讀,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朗讀課文第九、十自然段,先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再圖文對照讀,強調重音、停頓、節奏、語調。體味其情感變化,使阮恆的心靈美自然而然滲入學生的心田,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說課稿 篇5

1、說教材:課堂內容是依據第三冊思想政治第六課《依法保護環境》,保護環境是當今世界提倡的主流行動,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應該樹立起保護環境的強烈意識,更積極的投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去。因此我們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環保教育。這是本次活動課的目的。

2、說教法:人說:教無定法,只要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展開,符合教學規律,一切形式都可以借鑑。本課嘗試突破傳統教學方式,運用新課程理念上老教材,所以比較多的讓學生自己組織活動,安排活動內容,儘量使學生成爲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在旁邊起協助作用。

3、說教學過程:本次活動課,事先設想了5種活動,活動內容從邏輯上講是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考慮到學生活動時間的不確定性,所以設計好的活動內容並非一定要在一個活動時間內完成。教學過程:

活動一:小品表演《與外星人的對話》,學生分角色扮演,引出話題並思考討論。

反思:觀察我們的生活,你發現地球上已存在哪些環境問題?

學生討論,簡單列舉當前地球上存在的環境問題。

播放《地球之歌》fLAsH--------加深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直觀印象。

朗誦:綠的呼喚----------激發學生的語言表演能力。

過渡到水污染這個話題。

活動二:小品——《特別的官司》,學生分角色扮演。

目的:通過表演,讓學生明白地球的環境惡化已經相當嚴重,給人類敲響警鐘,

應該爲建造一個空氣清新、景色優美的生存空間而努力了。但這需要我們地球上

的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讓每個公民都具有綠色行爲。

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表演才能的舞臺。

活動三:當代公民的綠色行爲,你具備了嗎?教師列出一張綠色行爲的清單,讓學生爲自

己打分。

目的:對照《當代公民的綠色行爲》的要求,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做到的或沒做到

的,實話實說,並希望對其今後的行爲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爲了喚醒人類更自覺的環保意識,做出更多的綠色行爲,我們需要一些溫馨的環

境保護的提醒語。

活動四:《環保廣告公司》——讓學生製作環境保護的廣告語手抄報,分4個小組,看哪

一組搞的最好。課後評出第一、二名,有獎。

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加強團隊協作精神。

朗誦:地球——人類的唯一家園。

課後活動:《奇思妙想創綠色學校》。

我們的學校是個環境相當優美的家園,但當然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你們作爲我們

學校的一分子,能否爲我們學校的環境建設出些金點子,使我們的校園更加優美。

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是排球運動的墊球技術,墊球技術是排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接發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術。起着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防守也是進攻的開始,墊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這一教材在初中的《體育與保健》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本課在高中體育課教學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因此,本課重墊球技術中的擊球點和擊球手臂的正確姿勢。爲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二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以“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爲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鍛鍊手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心健康。

1、認識目標:通過排球墊球的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爲。

2、技能目標:使學生熟練掌握墊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能自主學習與鍛鍊,提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的擊球點和正面墊球的姿勢。

難點:身體與手臂的協調動作

四 教法

根據人體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結合課的目標和學生實際,通過教師的啓發、誘導、講解示範、直觀演示、模仿練習、分組練習、重複練習、變換練習、要點提示及觀摩評價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清楚地瞭解正面雙手墊球動作要點;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個體差異,融入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尋求適合於自己的墊球方法進行練習,並進行指導糾錯。

五 學法

學生通過集體觀摩、模仿進行自學練習,嘗試體會墊球動作,通過友情分組選擇夥伴,互幫互學法進行練習。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從被動接受的客體轉變爲主動學習的主體,力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自覺鍛鍊,樂於探究,力爭在有限的時間裏儘快的掌握更多的技術動作。

六 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的規律,結合本課學習目標以及設計思路,把本課的教學程序分爲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一 準備部分:

1、心理的準備:通過課堂常規達到收心聚意作用,闡述課的內容、目標使學生從心理上做好學前準備。

2、生理上的準備:採用遊戲、徒手操等方式,調節學生的生理機能,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興奮性,避免傷害事故,爲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師通過設問,啓發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教師講解練習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3學生四至六人一組分組練習,由各小組長負責,各小組要展示練習成果,教師巡迴指導。

練習一

自拋自墊練習:體會擊球點和控制球能力。

練習二

一拋一墊練習:相距3—4米一人拋球,其他幾人輪流墊球,再輪流交換拋球,主要體會擡臂動作和用力時力度的控制。

練習三

兩人對墊練習:距離3—4米連續對墊球由一次過渡到三次以上練習。要求學生隨時要做好墊球前的準備姿勢,並快速起動和移動,保持好合理的位置進行墊球。

練習四

觀摩評價:讓各小組派學生代表展示一下自已的練習成果,其他同學評價看哪個小組的同學完成的好,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練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和興趣。

練習五

在場地上分爲四至六組進行分組教學比賽,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練習六

素質練習:1分鐘跳繩

三 結束部分:

1、在教師帶領下用簡單的舞蹈動作放鬆,讓學生消除疲勞,使身心得到恢復。

2、小結:講評本節課的學習情況。

3、佈置學生收還器材。下課!

預計效果

平均心率 140次/分左右

運動密度40%左右

場地器材

排球場2-3個,排球每人1個

謝 謝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

今天我所說的是蘇教版第八冊《蘋果裏的五角星》,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裏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傳給我的事。

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內容淺顯,敘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啓迪,是適合學生朗讀的好教材。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將制定以下一些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注意“魅”字的讀音,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清晰”“魅力”造。

情感目標:能從課文內容中得到啓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其中能從課文內容中得到啓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爲了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重點和難點,上課前佈置學生帶幾個蘋果到學校,在上課的時候讓他們親手操作一下,親自感受一下。把課文第5自然段的內容打印出來。

二.教學程序

本課篇幅不長我準備用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採用以讀爲主線,採用三個層面的朗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自主形式正確朗讀有關詞語,並嘗試理解課文。通過初讀,再讀,感知讀等形式來理解課文。用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買報的故事導入新課,然後提問: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到什麼?對於學生的回答老師不做評價,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把句子讀通順。在初讀課文時指導學生讀準“魅”。再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感覺自己沒有閱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感知讀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切蘋果展開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時的?哪些段落是講切蘋果後的,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在第一教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重點段落,採用同學間合作探究的方式領悟課文內容。

接下來,我將重點對一下第二課時做如下說明。我將採用複習導入,抓重點段動手操作,練說解讀,研究研究,佈置作業4個環節來學習課文。

在複習導入時,我通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這一問題導入新課的學習。

在第二環節的教學中,第一段我抓住重點詞:兩個“新”字,展開教學。然後通過感情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直奔重點段——第二段來教學。我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四人一組練習切。關照同學們不要一齊切,最好先切一個,觀察觀察再切第二個,再觀察再切第三個、第四個。然後請學生彙報剛纔切蘋果的情況。估計到許多學生第一次切,是找不準腰的,所以我讓他們小組一個一個切,觀察後再切。我事先對此做過多次嘗試與測量,最好在蘋果的黃金分割點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們彙報完後,我讓他們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蘋果,繪製一張圖譜,說明什麼是攔腰切?怎樣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讓學生繪製圖譜也有利於學生從動手實踐的角度深刻理解這種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與一般的切法形成對比。通過這樣的動手操作,讓學生了解什麼叫攔腰切。

接下來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這一段的教學中,爲了幫助學生理解“這鮮爲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一句話,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內容,並且這一句話用紅色顯示,引導學生多讀。因爲魅力這個詞不好解釋,而本課學習,如果每個孩子不能真實的理解這個詞,孩子也很難理解什麼是作者告訴學生們的創造力。所以在這點教學上,我不急於忙着讓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們反覆讀課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當然也允許學生藉助有關手段來理解這個詞。同時“魅力”這詞用紅色顯示。在學生交流的時候加以點撥指導。

《蘋果裏的五角星》說課稿(2)

一些時候,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蘋果裏的五角星》中所說,用不同的方法切蘋果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個究竟!

一、教材分析

《蘋果裏的五角星》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這一單元的主題爲“探索發現”。課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爲人知的“祕密”:把蘋果攔腰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啓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文章敘議結合,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啓迪,因此本課最後一自然段是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在教學時我會予以着重引導,同時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及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情,我將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成語

3、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啓示: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三、教法和學法

在教法和學法上普羅塔戈說過的一句話曾讓我陷入深深地思考,“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所以針對本篇課文,在教學方法上,我力爭體現“以情境爲動力,以朗讀爲主線,以對話爲靈魂,以感悟爲核心”的教學策略,採用朗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接下來就來談談本課的教學過程

根據課文內容,教學目標,本課我打算分兩課時來進行教學。具體分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進文本

課伊始,我將通過阿凡提的故事導入新課,趁勢提問: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到什麼?在學生的回答後進行一個簡單的過渡去揭示課題,從而引入本課的學習,這樣的設計既給學生學生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情境,又便於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掃障礙

緊接着我會在課堂上安排三讀,第一遍引導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自讀課文,隨後提出自讀要求,並藉助字詞教學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葉聖陶先生說過:“要讓學生在書中走幾個來回。”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真正走上幾個來回,才能把書讀通了讀懂了。二讀時着重指導朗讀和對課文整體脈絡的把握,其後可以多種形式來讀課文,小組賽讀,男女生分讀等讓學生再次感知文章內容。在不知不覺中這也培養了學生競爭與合作的意識。這一環節充分落實後,我所確定的教學目標1和2中的部分內容就基本實現了。

(三)由句扣詞,比較做法悟創造

本環節教學中,我緊跟第一環節自然過渡:對於蘋果裏的五角星作者也覺得特別新奇,因此他有這樣的一番想法——出示文中語句:我見過許多.....隱藏着“五角星”!在齊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循規蹈矩”一詞的意思並聯系生活說說哪些做法屬於“循規蹈矩”?這一環節主要以“循規蹈矩”一詞爲切入口,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作爲實施後續讀悟環節的“藥引子”。接着我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循規蹈矩”與“不循規蹈矩”不同做法的相關語句,並以蘋果示意圖指名讓學生用紅粉筆演示兩種切蘋果的方法。這樣可以避免單調機械的講解式教學,以直觀形象的圖示法來創設趣味性的情境,同時檢測學生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接下來,借交流評議契機讓學生了解這兩種切法的其他不同說法。

在此基礎,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連貫地說一說這兩種不同的切法。這樣以學生畫的兩種切蘋果的圖示方法爲載體,促進學生更透徹的理解文本、內化文本,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有序表達。弄清兩種不同的切法,我指名兩位學生上臺演示兩種切蘋果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並說說看到了什麼?此時出示文中句子:“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以這個句子爲載體,進行品詞品句及朗讀訓練。接下來稍作小結後,相機進行有序表達的訓練,即“對於這兩種情況,誰也能用連貫的話來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卻”這個詞。”以此來激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此時順勢提問:“喜歡哪種切法?爲什麼?”,引導滲透“不循規蹈矩切蘋果,也就是攔腰切蘋果,發現裏面有五角星,這其實就是創造的結果。”這樣有助於擴散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思維逐漸引向深入,藉機提煉文章的主旨。由於文末最後一句話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所以我引導學生

從第一次這樣切蘋果的人談起,揭示作者的感觸,並出示這句話:“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爲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談談對“魅力”的理解,進一步得出這魅力不僅僅是蘋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創造的魅力,從而引出教學的難點,並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四)悟出道理,總結全文談收穫

此時,學生的思維已與情感完全貫通。我會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方法,比如......”學生在自由練說的基礎上,追問:

“那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麼?”交流的基礎上點撥滲透:創造力,往大處說其實就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這樣設計是以親身經歷進一步促思,以對話交流進一步促悟,引導學生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

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最後我將藉助板書,進行總結。同時讓學生齊讀有關“創造”的名言,以此爲基礎,再激情談話勵志。這樣一來教學目標3的內容也就逐步落實了。

當然課堂中還會出現許多意外的生成,我會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促教,讓學生紮紮實實地學到知識。

五、板書設計

.蘋果裏的五角星

創造力

循規蹈矩 打破常規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縮影,是撬開學生智慧的槓桿,在板書中可以看出從循規蹈矩到打破常規其實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什麼是創造力,這樣的板書突出重點,一目瞭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上就是我本課的教學設計,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蘋果裏的五角星》說課稿(3)

一些時候,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蘋果裏的五角星》中所說,用不同的方法切蘋果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個究竟!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蘋果裏的五角星》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發現、創造”爲主題展開。

《蘋果裏的五角星》是一篇記敘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裏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傳給“我”的事,從而告訴我們: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內容淺顯,富有兒童情趣,敘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啓迪。

(二)學情分析

課文故事發生在生活中,但學生平時可能缺少這方面的觀察和思維習慣。因此,學習本文,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這種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的舉措。從而認識到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新課標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在第一課時初讀並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句子,同時培養學生的有序表達能力。

(2)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樹立創造意識,激發創造潛能。

(四)教學重、難點

課文第五自然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該段結尾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理解其內容,並從中得到啓示: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重點和難點,我採用循序漸進的突破法進行教學,滲透情趣性訓練意識。以“循規蹈矩”一詞爲切入口,通過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對比及指導朗讀,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體會文中切蘋果的兩種不同方法所產生的不同結果。以“魅力”爲催化劑,引導學生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學生通過質疑激趣、聯繫生活、畫畫說說、品品讀讀等一系列簡單易行的教學方式,語感、理解、表達、朗讀等方面將會得到有效的促進。

三、說教學過程

實施教學時,我將採取五個教學環節來引導學生學習,其步驟依次是:一、由題導入,質疑激趣;二、由句扣詞,聯繫生活;三、比較做法,初悟“創造”;四、讀悟魅力,深悟“創造”;五、活用板書,名言勵志。

第一個環節“由題導入,質疑激趣”其實就是複習導入的環節,我採用開門見山的簡潔方式——學生齊讀課題後,讓學生談談讀了課題有什麼感覺?然後再帶着這樣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設計意圖:以課題質疑激趣,同時作爲精讀鋪墊環節自然過渡的“前奏”。】

在第二個環節“由句扣詞,聯繫生活”的教學中,我緊跟着第一個教學環節自然過渡:對於蘋果裏的五角星,作者也覺得特別新奇,因此他有這樣的一番想法——課件相機出示語句(我見過許多人切蘋果……更沒想到蘋果裏還隱藏着“五角星”!),齊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循規蹈矩”一詞的意思並聯系生活說說哪些做法屬於“循規蹈矩”的做法?【設計意圖:以“循規蹈矩”一詞爲切入口,激活生活經驗,同時作爲實施後續讀悟環節的“藥引子”。】

第三個環節是“比較做法,初悟創造”。首先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循規蹈矩”與“不循規蹈矩”不同做法的相關語句,並以蘋果示意圖指名讓學生用紅粉筆演示兩種切蘋果的方法。接下來,借交流評議契機讓學生了解這兩種切法的其他不同說法。在此基礎上,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連貫地說一說這兩種不同的切法。弄清楚了兩種不同的切法,我就指名兩位學生上臺演示兩種切蘋果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並說說看到了什麼?相機出示文中句子:“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以這個句子爲載體,進行品詞品句及朗讀訓練。接下來稍作小結後,相機進行有序表達的訓練,即“對於這兩種情況,誰也能用連貫的話來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卻”這個詞。”學生有序表達的基礎上,再出示文中相關語句,激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如果說上面的教學環節是鋪墊,那下面的環節則能有效滲透,引導學生初悟創造。我讓學生說說“喜歡哪種切法?爲什麼?”,相機引導滲透“不循規蹈矩切蘋果,也就是攔腰切蘋果,發現裏面有五角星,這其實就是創造的結果。”【設計意圖:以“循規蹈矩”一詞爲切入口,通過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對比,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體會文中切蘋果的兩種不同方法,同時初步感悟“創造”。】

因爲課文第5自然段是課文教學的重點,而文末最後一句話“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又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在“讀悟魅力,深悟創造”這一環節以“魅力”爲催化劑,逐步引導學生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首先我讓學生從第一次這樣切蘋果的人談起,相機揭示作者的感觸,並出示這句話:“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爲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談談對“魅力”的理解,進一步得出這魅力不僅僅是蘋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創造的魅力,從而引出教學的難點,並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教師舉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 )的方法,比如我有一次……”學生自由練說的基礎上,教師追問:“那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麼?把想到的寫下來。”交流的基礎上,點撥滲透:創造力,往大處說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設計意圖:以“魅力”爲催化劑,滲透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訓練,實施文章重難點的突破。並以親身經歷進一步促思,以寫話交流進一步促悟,引導學生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最後一個環節“活用板書,名言勵志”,我將藉助板書,進行總結。同時讓學生齊讀三則有關“創造”的名言,以此爲基礎,再激情談話勵志。【設計意圖:以情趣性板書爲載體,總結全文,以名言強化文章主旨的價值引導,激勵學生積極創造。】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根據教學安排,我將本課板書設計如下:

蘋果裏的五角星

從頂部切到底部 攔腰切

縱切面 橫切面

沒有五角星 發現五角星

循規蹈矩的切法 打破常規的切法

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說課稿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荔枝的生態、結構及生長等科學知識。

(二)掌握本文從主到次、由表及裏的說明順序。

(三)理解文中“引用”等說明方法的作用。

(四)鑑賞本文作爲科學小品所具有的科學性和文學性。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從感性知識入手)你吃過荔枝嗎荔枝與其他水果比較有什麼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吃過。荔枝表皮粗糙,呈紅色,肉白嫩,特甜等。

教師提示:學習本文,我們將對荔枝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二)文體知識及作者簡介

1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解釋“科學小品”文體特徵(可投影):科學小品多用文藝性筆調介紹科學知識和闡述科學道理,使人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某種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藝術上的享受。

2作者簡介:

賈祖璋,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生於1901年,浙江省海寧縣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編著了60多萬字的《中國植物圖鑑》等專著。1931年,他撰寫的《鳥類概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現代鳥類學著作。他創作了大量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寫《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等,解放後出版了《生物學碎錦》(課文就選自此書)。

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麗多彩的生物爲寫作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爲一體,有着很高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

(三)課文探究

1正字、正音:

繒( ) 綃( ) 醴酪( ) 絳囊( )

褐色( ) 貯藏( ) 一騎( ) 佗( )

襄( ) 櫱( ) 啖( ) 渣滓( )

2學生瀏覽課文,畫出生字及重要詞語,藉助課文註釋或工具書讀一讀、悟一悟。然後,學習小組討論、探究以下兩個問題:

(1)標題給我們提供了關於荔枝的哪幾點信息這一標題有何創意

(2)作者認爲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裏的“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甘酸漿液如醴酪”的話對嗎如有不當之處,請加以更正。

(以上討論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自讀、討論、反饋。

學生自主閱讀探討可得:

(1)標題給我們提供了三點信息:

產地南州——泛指我國南方

成熟期六月——陽曆7月

顏色丹——紅色

本文以詩爲題,凝練、新穎,同時概括力強,多角度提供了關於荔枝的重要信息,對理解全文起到了舉“綱”的作用。

(2)白居易的話有對有錯:殼如紅繒——錯(正:塊狀裂片、粗糙);膜如紫綃——錯(正:白色薄膜);瓤肉瑩白如冰雪——正確;甘酸漿液如醴酪——正確

3本文介紹了不少荔枝的有關知識,學生細讀課文後,小組討論、概述各自然段說明的主要內容,並分析其說明順序。

討論探究後,班級交流,教師點撥:

(1)關於荔枝的有關知識:(板書)

外部形態 外殼:塊狀裂片、粗糙

主 由 顏色:深紅色、紫色

外 形狀: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

內↓

↓ 果實: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次 內部結構 內膜:白、薄

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核: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無核。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長

產地:我國

習性:喜溫暖

(2)主要說明順序:由外到內、由表及裏;先主後次。

(四)佈置作業

1編寫文章結構提綱或畫出結構圖。

2找出文中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

3讀一讀,說說文中除了介紹荔枝的知識,還有哪些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本文除了介紹荔枝的知識,還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有何作用

討論後交流。明確:

1說明方法有:

(1)舉例說明(2)比較說明(3)列數字說明(4)詮釋說明

(作用略)

2介紹荔枝知識以外的內容有:

(1)引用詩文及其作用:

《荔枝圖序》 說明荔枝的外形及內部特徵

《詠荔枝膜》 說明荔枝膜的輕薄

《過華清宮絕句》(一) 說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惠州一絕》 突出蘇軾對荔枝的喜愛

(2)引用掌故及其作用:

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兼程送荔枝 說明荔枝不耐貯藏

宋徽宗移荔枝於宣和殿 說明荔枝性喜溫暖

文徵明說顧氏種活荔枝事 說明荔枝性喜溫暖

(3)運用比喻極其作用:

絳囊、紅星、珊瑚珠 說明荔枝顏色呈紅色

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 說明荔枝成片成林的絢麗美景

教師點撥:本文作爲一篇文藝性說明文,作者十分注重其文藝性和趣味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詩文和掌故,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了文章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內涵,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閱讀的興趣。

畫出文中引用的古詩文,讀讀,議議,背背,並逐步學會欣賞。

(二)佈置作業

1背誦文中引用的古詩文。

2找一篇課外科學小品文進行閱讀,瞭解有關科普知識,學習其寫作方法。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品味語言

作爲一篇文藝性說明文,作者在注意突出文藝性、趣味性的同時,更注重體現科學性和準確性。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本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何處

師生討論後可得:

1明確的科學術語。

(1)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銳如刺,這叫做片峯。

(2)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爲果肩。

2適當的列出數字。

(1)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2)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爲多,尚存八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3限制性詞語的運用。

(1)現在科學發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2)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爲多,尚存八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教師點撥:

學習文藝性說明文中“文藝性筆調”的特點:

(1)文體上,可編織故事。

(2)內容上,可穿插詩文、掌故、傳說等。

(3)在表達方式上,可有生動的描寫、巧妙的比喻、個性化的擬人等。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章講述動量的概念,並結合牛頓定律推導出《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動量定理》體現了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爲解決力學問題開闢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的問題。這一章可視爲牛頓力學的進一步展開,爲力學的重點章。

《動量定理》爲本章第二節,是第一節《動量和衝量》的延續,同時又爲第三節《動量守恆定律》奠定了基礎,在本章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

2.本節教學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一維情況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學難點:

動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實際問題中的正確應用

4.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量定理規律的學習過程,瞭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傳感器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通過學習用動量定理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質疑、信息蒐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勇於探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

(2)瞭解並體會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關注並思考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關心國內、國外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爲依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

補充錄像資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實驗、模擬建築工人安全帶的演示實驗

錄像:排球擊球動作要快、鑄鐵打磨時速度要快;籃球接球手臂後縮、跳高運動員落地墊厚墊子、體操運動員落地都要屈膝,

圖片:“勇氣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過程的一組圖片,易碎品運輸過程。

三、教學方法

應用實驗導入法、啓發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來探究動量定理。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分爲四個環節,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應用動量定理。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

爲了保證建築工人高空作業時人身安全,我們選用什麼樣的安全帶比較好。結實的鋼繩還是結實的彈性繩?

演示實驗:模擬建築工人從高空墜落分別系彈性繩和無彈性繩的對比演示實驗(要挑選軟度合適的橡皮泥做實驗)

(兩次物體都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兩次繩長相同)

實驗現象:用彈性繩的那次橡皮泥完好無損,另一次橡皮泥被鐵絲切成兩半,斷面非常整齊,

學生嘗試解釋現象。

第二環節:建立模型推導動量定理

此時,學生有了對力、時間、動量、衝量的初步感性認識,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提高到理性認識。

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物體的運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物體自由下落同樣的高度,獲得同樣的動量,第二階段,經過一定的時間動量減爲零

討論第二階段過程中,力的衝量和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係

結論:動量變化相同時,時間長,力小

推廣,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從高處落地都要屈膝;跳遠前要鬆沙坑。。。。

這些說明動量和衝量之間一定是有聯繫的,你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麼?

設一個物體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運動,在同方向水平恆力F作用下,經過時間t,速度變爲v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還成立嗎?

利用傳感力和速度傳感器當場測數據,

讓小車在光滑水平軌道上向固定的力傳感器運動,測出小車撞擊傳感過程中小車受到外力-時間圖像,速度傳感器測出次過程中的速度-時間圖像。

分析數據發現:碰撞過程中外力的總衝量與碰撞前後動量的變化幾乎一樣。

所以,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也成立。

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說起廣闊,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大海。大海無邊無際,碧藍碧藍,非常美麗。可以想象,海邊的小城也同樣美麗。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美的心,你就會發現:美,就在你的身邊。編者把《海濱小城》編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民版)第七冊第三單元壓軸的一篇閱讀課文,可謂是獨具匠心。這是圍繞本單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這一訓練重點去寫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分爲兩部分。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爲第一部分,這部分寫海濱的景色;第四至第七自然段爲第二部分,這部分寫小城的美麗景色。其中,第一部分作者抓住了豐富多采的顏色,展示了海濱的美麗;第二部分作者抓住了小城三處具有特色的景物加以具體描繪:一是小城裏庭院的樹多,種類也多;二是小城公園美;三是小城的街道很美,概括出小城最突出的特點:

美麗、整潔。課文通過大海——沙灘——庭院——公園——街道的順序進行敘述,使學生學會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和敘述的方法。

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我依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

2、學習按地點轉換的順序記敘事物的方法。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

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

二、說教法

爲了較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預定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網絡輔助教學以及運用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進行教學。

我根據教學目標,利用電腦指定並輸入各種教學信息,呈現給每一位學生,並且實現資源共享。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可直接登陸本課的虛擬網站進行學習。計算機所呈現的生動逼真的情景,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學生通過“人機對話”,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互相啓發、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說學法

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要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轉變,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引導、點拔和培養。對照教法和教學內容,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創設了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讓每個學生運用已有的電腦操作能力,帶着問題上網學習。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與同學合作,共同討論和探索問題的習慣。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環境中閱讀課文,培養了他們收集、初步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整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爲一課時,以下我對教學設計做進一步說明:

(一)交流信息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交流課前所收集到的關於大海、城市的一些信息和資料,談談對大海和城市的感受。然後告訴他們:今天,我們就到廣東的一座海濱小城去遊玩一番,看看這座海濱小城與你們所瞭解的海濱城市是否一樣?這樣,學生的興趣自然就被吸引,從而直撲課文的內容。

(二)網上衝浪瀏覽美景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而我們中國傳統的教學弊端卻是老師煩瑣的講解和分析,佔用了學生的讀書時間,從而使學生失去了辨析的機會。事實上,語文學科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時代發展到今天,網絡已在很短的時間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我利用網絡容量大、速度快、可接受性強的特點,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通過網絡,直觀、形象、生動地把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展現給每一位學生,爲學生形象思維提供了依據,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具體的做法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虛擬網站,根據網站所提供的內容:主頁·課文內容·擴展知識·個人空間,讓學生進行自行操作,幫助學習課文。在此過程中,學生可自由選擇學習夥伴,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從而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現出雙向和多向的互動局面,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態度投入到讀、思、議、說、寫等語文實踐活動中去。

(三)檢驗自學彙報結果

在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操作時間後,我讓學生自由發言:通過剛纔的“大沖浪”,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想了解什麼?於是,學生就根據剛纔的自學,紛紛把自己從課文的虛擬網站中瞭解到的關於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告訴大家,同時把自己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來。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指點學生:文章一開始就點明題目“我的家鄉在廣東,是一座海濱小城”,我們寫作文時,也應該一開始就扣緊題目,不要說許多與題目無關的話。通過學生的不斷髮言及演示,大家對課文的內容瞭解層層加深。如第二、第三自然段中,同學們抓住了“金黃色、遍地、理睬、滿載着、銀光閃閃、喧鬧”等最深刻的重點詞句,感受到海濱的美麗及物產豐富;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中,同學們抓住了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的每一個庭院都載了很多樹,小城的公園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中感受到了小城的美麗、整潔,領略到作者地點轉換的寫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描寫的方法。

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情感的薰陶和感染。因此,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問他們:海濱小城的每一處地方都是如此的美麗、整潔,相信你們肯定都喜歡,那,你們能否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於是,學生的朗讀自然就會帶上感情色彩。同時,我還因勢利導,讓學生看錄象,使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之情油然而生。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四)小組合作介紹美景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語言表達能力、語文知識及實踐能力都得到提高。因此,在學生對海濱小城有了一個總體的感覺,即美麗、整潔後,我讓學生鎖定自己最喜歡的畫面,和其他的同學說說喜歡的理由,並運用已有的電腦操作水平分小組在網頁“個人空間”中進行介紹,具體內容有:小組成員、景點名稱、具體景物、景物特點。然後進行網上交流。這樣,學生的學習知識得到了鞏固,自豪感和成就感就會得到很大的滿足,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課文小結是全文的點睛之處,通過小結我使學生更深刻懂得海濱小城是美麗的,我們要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

(六)作業練習豐富知識

在作業的安排上,我設計了看一看、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唱一唱、做一做等自由選擇的作業內容,體現了訓練的層次性,體現了各學科的整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也使學生的學習充滿了樂趣。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活動的完結,而應以此爲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的學習熱情。於是,我將課內學習延伸到了課外,介紹了相關的旅遊網站,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有效地利用了學校的教育資源。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讓學生在動口、動腦、動手的活動中,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飛躍,使知識教育與計算機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得到了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