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十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十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冊的一篇寫景文章。寫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顏色變化。文章語言優美,適宜學生在品讀優美語句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斕的美。鄭老師恰恰抓住文本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將朗讀教學作爲貫穿整堂課始終的主線,並適當輔以一些“技術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加深對文章的感悟,以做到“其言皆出我之口,其情皆出我之心”。鄭老師的朗讀教學體現這樣幾個層次:

一、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比如教學“春天的五花山”時,師抓住“淡淡的”這個詞,引導學生讀出淡淡的綠,並問:這芽是怎麼出來的(抓住冒體會),“冒”可以換成什麼詞呢?哪個詞更好?這讓你感覺(生:舒服,精神煥發……)就帶着這種感覺讀讀吧。教學“夏天的五花山”,師同樣抓住“濃濃的”、“塗”、“染”等詞進行指導。

二、讀好關鍵詞,邊讀邊想象

在教學“秋天的五花山”時,鄭老師出示這句話:有的樹林變成了火紅色,風一吹,樹林跳起舞來,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躍。師問: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它的美?(火紅色、跳起舞來、跳躍)在關鍵詞找出來後,老師相機板書:讀好關鍵詞 邊讀邊想象 接着,老師根據學生的讀標出停頓和重音,讓學生邊讀邊想象陽光的溫暖與舒適。

三、運用朗讀方法,自學其他幾句

當學生明瞭這種抓關鍵詞讀書的方法之後,鄭老師便將下面兩句:“有的樹林變得紫紅紫紅”“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綠”讓學生進行自學交流,最後迴歸秋的整體感受。

且先不談這樣進行朗讀教學的效果如何,單這樣一種教學的層次性,我認爲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對於一到三年級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很需要實實在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嫌辦法“笨”,不要怕形式“老”。因爲,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很需要經歷“模仿”、掌握“技巧”、強化“訓練”。只有這樣,學生纔會慢慢地掌握朗讀方法,逐步提高朗讀能力。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緊扣特點,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語言活潑優美、樸實真摯,沁人心脾、撼人心絃。文章主要寫家鄉五月的田野是孩子們的樂園,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美麗迷人的五月、純樸可愛的鄉村孩子的喜愛。文章情景交融,物隨情移,不枝不蔓,相得益彰,讓我們瞭解到農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那濃濃的鄉土氣息。

結合新課標,以及本單元文化主題“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我確立本課教學目標是: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作者寄情於景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田野五月的自然美,感受五月的田野是孩子們的樂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獨立預習,查閱資料。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感受文章表達的情感。

3.理清層次,品詞析句,想象情境,自讀感悟。

根據教學目標和課文內容,我確立的本課教學重、難點是

(三)教學重、難點:

1.感受田野的美麗迷人及田野是孩子們的樂園。

2.在閱讀中品味文章優美真摯的語言,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物隨情移的表達方法。

結合本課的內容特點,我打算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二、聯繫實際,說策略:

閱讀感悟法:在閱讀中,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談感受,情中研讀,讀中感悟,悟中美讀。

讀議結合法: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和學生討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認讀生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接下來我詳細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四、情景交融,說過程。

我預設的教學過程共分四步: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孩子們,上節課美麗的田野風光讓我們心情愉悅,留戀往返。這節課我們將再次走進五月的田野,與作者一起欣賞五月田野的美麗,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童年的歡樂。(先板書:17 五月的田野)。

(二)邊讀邊畫,品讀感悟

自讀感悟,勾畫體會

這部分內容我以自讀爲紐帶,設置中心話題爲:你從哪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快樂?請畫下來,用心體會體會,然後再讀一讀,也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交流。

彙報交流、個性解讀

在進行這一教學步驟時老師尊重學生選擇內容、彙報方式的權利,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以讀爲媒,引導學生反覆品味課文,邊讀邊體會,邊讀邊想象,瞭解到農村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感受到那濃濃的鄉土氣息。

在描述田野自然美這一部分中“在五月的田野裏,它們散發出陣陣清香。在燦爛的陽光下,它們甜甜地笑了。”田野中的事物在作者的筆下,都變得富有靈性而詩意盎然,洋溢着泥土的芬芳。彷彿我們就置身於五月的田野中,產生了奇妙的感受。這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所在。學生可能提出很有價值的問題:“麥子和豆莢爲什麼會笑呢?”爲了讓學生的理解更全面,我引導學生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聯繫生活實際感悟——“笑”字,表面寫的麥子和豆莢的快樂,而實際上卻更表現了鄉下孩子們的快樂。此時學生享受在語言所帶來的美妙中,然後我再巧問:你彷彿還看到怎樣的景象呢?爲學生運用語言提供機會。

在講述田野就是樂園這一部分中,進行想象力的培養和語言訓練。讓學生抓住孩子們在田野裏活動時的感覺的詞語,如“真舒服”、“撒着歡兒地跑”、“心裏真高興”等想像着孩子們在田野裏忙碌的情景,體會到孩子們高興的心情。假如你就是在田野中的孩子,你會做些什麼呢?接着引導學生從孩子們簡單的“野炊”中,感受到鄉下孩子們的淳樸和對生活的熱愛。此時學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到了田野的美麗風光以及孩子們在田野中的快樂。

爲了讓學生把自己心中豐富的感受用讀盡情宣泄出來,我輔以多媒體將農村田野的迷人風光展現在孩子們的眼簾,把學生帶到在田野裏享受勞動樂趣的美景中。然後配樂美讀並嘗試背誦全文,讓孩子們的心與作者一起跳動,一同品味着快樂的田野生活。

爲了讓學生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體會作者語言的淳樸、真實。我引導學生結合書上76頁插圖,再次品讀全文,把田野的美麗風光和孩子們的快樂久久地留在記憶中,把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鐫刻在自己的腦海裏。

(三)深入探究,昇華情感

還能從課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樂?請你再次走進課文,走進五月的田野去尋找答案。

通過再次細讀課文,使學生明白“農村的孩子餓了,自己拿出鍋和米做飯吃,困了就躺在草地上睡覺。”這些都是鄉下孩子們獨有的生活,他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樂趣。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田野生活帶給孩子們的快樂,以及生活在田野中的孩子們的樸實可愛。

(四) 課外拓展,積累語言

“得法於課內,增效於課外。”教學一定會結束,可是課文中所帶給我們的純樸、真切的農村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爲之嚮往。因此我推薦孩子們找一些有關農村生活的故事、散文、詩歌,如《少年閏土》《水鄉的孩子》讀讀、背背、積累優美的語言,讓快樂的童年生活永遠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簡析:《給予樹》是小學人教版語文第五冊中的第31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在去給家人買聖誕禮物的時候,,選擇買棒棒糖給家人,卻把大部分的錢用來買一個洋娃娃,送給一個不相識的貧困小女孩子,也給予了她同情與關愛。本文的語言平實也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潛在的關愛別人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由媽媽的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優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2、教學目標

(1)、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 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

(2)、用心體會,使學生髮自內心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繫上下文,學習金吉婭的話和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愛的教育,,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和思想!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我們教師的初衷。

3、教學重點:通過金吉婭的話和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

教學難點:體會這種給予的精神是可貴的。

二、說教法

問題要簡單而細緻,經過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閱讀體會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認識金吉婭的付出和作出的選擇是屬於一種犧牲自我的關心別人的行爲。

三、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

1、課前鋪墊:雨果說:“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通過讀名人名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力量,整體感知善良、關愛的美好所在,也爲下文做好適當的鋪墊。

2、通過課文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金吉婭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更要學生體會到做好事是要有犧牲和選擇的,因爲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對幫助別人這一“愛”的主題比較熟悉,但是在實際行動中並不一定能做到,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孩子們的行動有所缺失?作爲教師應關注到這點——金吉婭的思想過程。爲此,預設如下:

A讀課文,說說金吉婭的那些地方令最爲感動?

B討論:金吉婭是個怎樣的小女孩。從她的做法中體會感悟到了什麼?如果你是金吉婭,當你從給予樹取下卡片,你準備給小女孩寫什麼內容的信,請你寫一寫。

C讓學生在朗讀、感悟、理解的基礎上表演、試說、加強感情體驗。

D交流討論:金吉婭做了好事,爲什麼還要難過?她會想些什麼? (她可能會想:我買了洋娃娃給別人,那我拿什麼給自己的親人呢)可憐的小女孩子,她心中的天平應該傾向於哪邊呢?這樣可以啓發學生深入地思考,有必要讓學生和金吉婭一起接受挑戰和作出選擇,可憐的孩子終於選擇了去關愛別人。但是也沒有忘記給自己的親人買些棒棒糖。這種內化,需要已有的信息和以往的經驗進行相互地作用纔可以得到真正的答案。在學生得到充分的體驗感悟之後,組織學生做深入思考,讓傾聽感得到昇華,認識得到提升:做好事需要有犧牲和選擇。

3、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裏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共識。

師:同學們,金吉婭送給哥哥、姐姐和媽媽的僅僅只有甜甜的棒棒糖嗎?

(供替換:同學們,金吉婭還送給哥哥姐姐和媽媽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另外在《愛的奉獻》歌曲之中,可以問學生:這樣的樹是一種什麼樹?這樣的樹應該種在哪裏?教師做總結:讓我們用愛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做陽光,精心地栽培“給予樹”,讓它在我們的心田裏枝葉繁茂,開出最美的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5、板書與貼畫,總攬全文。《給予樹》是以“給予”爲重點詞,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體貼。我們可以在“給予”這個詞上延伸出“善良同情”和“犧牲和選擇”,以及能夠在旁邊貼上學生想貼的圖片,並說說理由,比如有的學生會說,自己想貼上愛心卡或者是一大袋精美的禮物(用來送給金吉婭的親人,幫助金吉婭填補缺失的美好)。

,並能說說理由。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氛圍。並且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提高了說話能力。

總之,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陶冶情操,在共鳴共悟中發展思維,爲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克服阻礙行動的困難石,那麼我們爲人師者也爲之而欣喜。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這是篇童話故事,主要以對話形式講述了國王的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童話故事三年級的孩子已經接觸了不少,他們想讀、樂學,但要理解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有一定的難度。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

一、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驕傲、傲慢、謙虛”等詞語。

2、能積累描寫表現陶罐、鐵罐神態和動作的詞句,積累語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既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曾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注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使教師、學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對話?我以“讀一讀、找一找、演一演、說一說、寫一寫”的方法,達到預定的目標。在學生學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自主理解,培養學生自主研究、探究文本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準備3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一)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童話故事(隨機課顯:陶罐和鐵罐的圖片)你認識他們嗎?在學生叫出他們的名字後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換偏旁識記“陶”,並指導書寫“陶”。(童話故事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極有吸引力,讓生‘說說你讀了哪些童話故事’?更能激起學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時孩子們的興趣已被激發,再加上看了立體的、鮮活的圖片,孩子們會迫不及待想接觸文本,想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此時,我拋出一句: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去讀讀27課就明白了,就這樣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閱讀狀態,這樣就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一環節,我主要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詞。學生是帶着自己的經驗與感受與文本對話,對文本的解讀帶有很強的個性化,因此我讓學生讀通課文後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這裏,我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在點評中,我做以下的點撥,以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在學生髮言中,注意讓學生讀好文中人物的對話

2、對字詞有不明白之處,可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忙,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

(三)抓住對話,深究“人物”的內心活動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有了前面的鋪墊,我首先出示詞語(驕傲、傲慢、謙虛、輕蔑、惱怒、寬容、不再理會)在學生齊讀後進行分類,隨機板書:

驕傲謙虛

傲慢寬容

惱怒不再理會

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讀課文,找找、畫畫從哪些語句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在學生彙報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點撥引導:

1、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讓學生說說“奚落”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說說你曾在什麼情況下奚落過誰?或你曾受過誰的奚落?

2、用指名讀、師生合作讀、評議讀、賽讀、加動作表演讀等多種方法讀好人物的對話,重點指導讀好以下幾個句子:

(1)“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並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2)“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着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此環節,我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也潛意識領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領略了祖國語言的精妙。學生不僅積累了語言,還提高了思維能力,自主能力。此時,學生已取得獲得知識的快樂,也更加關注了陶罐和鐵罐的命運,於是我以“陶罐和鐵罐的最終命運到底如何?”這一問題過渡到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即默讀課文10----17小節內容,重點抓住人們對陶罐讚賞的語言及陶罐說的話,感悟陶罐的品質。

四、延伸文本

我說:“如果此時陶罐與鐵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誰說句什麼話?學了課文你想對自己或身邊的誰說句什麼?”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寫寫。(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在寫話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難點,同時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還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五、佈置作業,讀寫結合

我說:“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他們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你也來當一回童話大師,寫一寫這個故事,寫完後讀給爸媽聽,讓他們給你打打分。(這個作業爲指導學生寫作指明方向,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的處理

《白楊禮讚》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應用這兩種表達方式,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敘和描寫”的深化。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讚》這篇散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爲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衆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成功地運用象徵、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爲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壯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白楊禮讚》一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讚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反覆句從“那”到“這”的變化,品析排比句、反問句逐層擴展的象徵意蘊(可以用替換的方法,換成陳述句加以體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說 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纔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纔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熱情讚美的感情基調。

2、 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後,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 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覆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 說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着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於節奏變化的、雄健的鋼琴曲作爲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讚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並說出很多句子,以此瞭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後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爲這裏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那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形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爲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後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佈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五、 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雄壯、偉大) 生長環境 農民(質樸、嚴肅、堅強)

(力爭上游) 外部形象 白楊樹———(象徵)———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強挺立) 內部氣質 (託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附錄: 說課的幾個環節

(一)、說教材:1、首先講清楚說課的課題。2、教材的重點,教材的主要思想內容、在單元和書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識點、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教材的難點:從學情、教材內容或教學進度等方面去確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說明白清楚。

(二)、說學法:如分析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學內容傳遞方式、學生的智力結構、學習的方法等。

(三)、說教法:如範例教學法,是以知識的遷移爲依據,一掌握知識爲目的;問題探究法;歸納法;討論法等,要說明自己採用某種方法教學來教的原因(如:我選擇這種教法的優點是…….有利於…….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過程:1、導入(可以複習舊課、錄象、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小黑板等);2、抓住重點,把教學過程條理說清楚,把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說清楚(爲什麼這樣安排、運用?);問題的設置(爲什麼這樣設置、安排問題的順序?);針對重點難點鞏固訓練,並說說練習的意圖。3、課堂小結:充分利用板書,突出重點難點。5、佈置作業。並說說作用。

(五)、結束語設計:(如: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祕有趣、色彩鮮豔、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說教學策略】

1.激發興趣

《海底世界》一課着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們精心製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爲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突破重點

《海底世界》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爲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通過CAI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①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後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通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祕的情感。

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爲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3.強化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1)觀察訓練。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CAI課件,把文字介紹轉化成動態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畫面時,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這促使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特點,積極進行思考。

(2)說話訓練。觀察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而說話應該是培養學生表現事物的能力。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我是這樣做的:

①看畫面,說圖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第2自然段的語言描述用對比的動態情境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學過的觀察方法仔細地看了畫面以後,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意思。由於說話訓練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生在表達觀察時都能做到有條有理。

②看畫面,練複述。在學完課文後,出示總起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電腦把海底美麗奇異的景象呈現於學生面前,要求學生看着畫面,用上總起句和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說一說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同時又鍛鍊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通過CAI創設和諧情境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在自我參與中興趣盎然,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說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海底世界》這一課,你們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樣的世界?那麼,海底景色的奇異表現在哪裏?物產豐富又表現在哪裏?這一節課,我們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創設情境,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共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2.細讀交流

①講讀第一、二句(板書:寧靜)(出示課件)

②講讀第三句(板書:有聲音)(出示課件)

③講讀第四句(出示課件)

④講讀第五句(出示課件)

⑤引讀第六句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小結:海底的景象就是這麼光怪陸離,這麼千奇百怪。

(三)講讀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第三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2.請同學們自由讀,看看你對哪種動物的活動方式最感興趣,說說它的活動特點。(出示課件)

3.選擇讀。

小結過渡:爲了寫動物活動方式的多種多樣,作者選取了五種動物來具體說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這些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異無比。海底植物的.風采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接着學習第四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學生再自由讀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色彩多樣,形態各異)

3.欣賞美麗的海藻。

小結過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態,奇觀異彩,不僅豐富了海底的物產,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異。海底除了我們所看到的動植物,還有什麼?

(五)講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板書:礦物、豐富)

2.齊讀。

(六)總結課文。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是一個神祕的世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世界。

1.欣賞海底的美麗和富饒。

2.齊讀課文,出示練習。

3.已經有不少探險家、研究海洋的科學家到過海洋,還把奇異的景色拍成電影、電視,但是,人類對海底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還要想辦法打開這座神祕的寶庫,這就需要科學知識,需要勇氣。

(七)作業。

1.繼續閱讀有關海洋的書,準備交流。

2.運用本課已學過的先總後分的寫法,寫一片斷: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說板書設計】

景色 奇異 寧靜

有聲音

海底世界 動物 活動 有特點

物產豐富 植物 色彩 多樣

形態 各異

礦物 豐富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水上飛機》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紹了水上飛機的用途,向學生展示了科學新成果。課文故事性強,情節饒有情趣,語言生動活潑,沒有高深的道理沒有艱澀的術語,讀來情趣盎然,引人入剩,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本課中出現的水上飛機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學生認識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喜歡朗讀,教學時讓他們在朗讀中理解和品位味,感受水上飛機的神奇本領及作用之大。

根據新課標對中年段的要求,以及對自己班孩子實際情況,我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他們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爲人類造福的志趣。

其中目標1、2是重點,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爲了突破重點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佈置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水上飛機的資料圖片。爲上好課做好準備。

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預設用三個環節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直接板書設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讀課文,同時完成這幾個任務:1、標好自然段2、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3、把課文讀通順。在檢查自讀效果時注意平舌音“森、速”前鼻音“援、迅、濺”的讀音“貨”不可儀讀成“he”注意多音字“難”在這裏讀第四聲。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思路,瞭解課文講了什麼,解決上課伊始學生提的問題。藉機出示學生收集的圖片資料等等,讓學生直觀地瞭解水上飛機。使學生初步瞭解水上飛機是一種能在水上起降並完成任務的特定新型飛機。

第三個環節,讓學生再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同桌聽。

最後佈置作業:抄寫習字冊,讀課文。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預設

本課時中我將在第一課時教學的基礎上安排複習導入、品讀感悟、拓展延伸這三個環節以達到讓學生了解水上飛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爲人類造福的志趣的教學目標。

一、第一個環節複習導入

上課伊始我主要出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然後引領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品讀感悟

《水上飛機》是一篇科普童話,教學本課我將着力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的能力和習慣,引導他們自問自探。我着重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問題:水上飛機的種類和作用有哪些?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文,圈圈畫畫找出相關的語句討論交流。

課文的2-7是重點我將這樣預設。

第一步、在這個環節中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課文,瞭解文本。

第二步、討論交流

(1)小海鷗爲什麼吃了一驚?聯繫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小海鷗吃驚的除了水上飛機停在水上還讓它奇怪的是水上飛機的樣子。

(2)引導學生抓住“吃了一驚”一詞來體會小海鷗當時的心情。練習感情朗讀。注意讀出“奇怪和疑問”的語氣。

(3)從“迅速”這個詞來體會爲什麼人們用水上飛機來救援。(它和船的區別)

(4)分角色朗讀,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吃驚、笑”這些詞體會水上飛機的自豪,小海鷗的奇怪好奇。

(5)從有的……有的……還有的體會水上飛機種類多作用大。(教師相機板書)

(6)根據它們的作用給每種水上飛機起個名字。

(7)抓住省略號引導學生想象還有什麼作用的水上飛機呢?讓你長大後做個設計師你會設計怎樣的水上飛機呢?激發他們創新想象。

(7)指導讀2-7自然段,注意讀出小海鷗由奇怪到佩服的轉變,讀出水上飛機自豪的語氣。

第三步、品讀第8自然段

課文的第8自然段形象地寫了水上飛機執行任務時的情景,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水上飛機的特殊作用。我指導學生以讀爲主展開教學。

(1)讓學生充分讀這一段話。想想知道了什麼?

(2)在這段話裏找出一對意思相近的詞,一對意思相反的詞。

(迅速-隨即)(迅速-漸漸)

(3)品味(迅速-隨即)體會水上飛機速度的快。讀這句話。

(4)漸漸和迅速不是自我矛盾了嗎?從中你看出了什麼?迅速是說水上飛機執行任務速度很快,漸漸是說海上救護機離開水面時有一個過程,慢慢上升,飛行時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

(5)指導朗讀這一段。朗讀全文。

第四步、佈置作業

1、今天,我們聽了海上救護機的介紹,瞭解了水上飛機,同學們肯定對它們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請展示你的聰明才智,以作文、繪畫、小製作等形式設計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飛機。

課後,在班上舉辦一次水上飛機設計成果展示會。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

小組合作辦報,展示課外蒐集的有關飛機的各種資料或介紹最新科技成果。

板書:水上飛機

海上救護機[救援船隻]

海上戰鬥機……[參加戰鬥]

海上運輸機……[輸送物資]

海上滅火機……[撲滅大火]

有的……有的……還有的……

爲您服務!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說體現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二、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爲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爲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爲主。

說教學設想:

這一節課要展示審美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審美視點——審美視點延伸——審美體驗的內化”的基本環節。審美視點:營造審美氛圍,從貝多芬的肖像入手,讓學生對貝多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感受。審美視點的延伸:“相由心生”,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靈世界和獨特個性的折射,激發學生對人物做進一步的瞭解。審美體驗的內化:貝多芬對待扼運的態度,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在苦難中造就的偉大品格對學生能起到一定的薰陶感染作用。

教學主題:走進世界音樂大師貝多芬

教學設計的兩大板塊:寫作學習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寫訓練爲主;內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爲主。由對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音樂人生”和“苦難歷程”造就這樣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獨特的個性。

說學生的課前準備:讓學生去查找資料寫一篇小練筆《我所認識的貝多芬》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人物的肖像描寫的技法——“形神兼備”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從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貝多芬不屈命運的安排,執著追求音樂事業的精神,逐步走進大師的內心世界。

說教學重點:

1.賞課文對貝多芬的外貌和語言描寫,感受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學會抓住人物外貌特徵進行描寫。

說教學難點:初步學會抓住人物外貌特徵進行描寫。

說教學策略:

教法學法選擇:導學結合,自主探究,師生互動交流。

課堂組織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以後請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音樂成就及其影響,然後請學生對課文的彩圖——貝多芬像進行肖像描寫,感性理解肖像描寫。

2.在整體閱讀基礎上,從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請學生仔細地對照聽讀課文,勾畫出有關貝多芬的外貌描寫的句子。用課件展示聽讀課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學生對比一下自己所寫的和課文中所描述的有何異同,說一說肖像描寫要注意哪些問題。

3.在細細品讀的前提下,從內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徵。

4.實踐環節:請學生進行三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我適當點撥寫法得失。)

說得失:

1.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

2.學生蒐集的資料詳實,準備充分

3.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不夠

4.課堂上缺少激勵性的語言

5.受課件和教案影響過大,放的不夠開,課堂容量較小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

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課伊始,我激動地向學生宣佈:“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次XX同學參加七巧板比賽榮獲縣一等獎。”至此,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而後讓獲獎的學生說說此時的感受,也請鼓掌的同學說說這掌聲所包含的意思,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說,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掌聲有關的課文,看看文中的掌聲是誰送給誰的?這掌聲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自由讀文。在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字詞。然後以“你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整體感知,爲後續的學習蓄積情感。

第三環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4小節與第1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通過自由讀,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後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1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閱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文靜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四環節:聚焦“掌聲”,感受濃濃愛意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敘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說些什麼?”“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的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再啓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們教師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板書】

29、掌聲

憂鬱──愛──開朗

小英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4號教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教材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夥伴》。我說課的內容分爲六部分。

一、教材分析

第三單元的文化主題是“感受真情”,《夥伴》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發生在獵人和他的夥伴——獵狗、烏鴉之間的故事。它們互相關心,彼此牽掛,很多細節都令人感動。這個故事會引發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處等現實問題,對學生很有人生指導意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課前預習本課,瞭解了課文大意,能夠正確的朗讀課文,但對重點生字詞的理解有所欠缺。對文中“夥伴”一詞的內涵理解比較片面。 基於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五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十一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中講了關於“夥伴”的哪些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勾畫重點語句,情感朗讀,來理解課文。

2、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繫,談出自己的體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夥伴之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珍惜夥伴之間的情意,與夥伴友好相處。啓發學生思考“怎樣纔是真正的夥伴”。

四、教學重點:

要讓學生體會文中“夥伴”間的關心、幫助與牽掛,珍愛生活中的“夥伴”間的情誼,重新認識自己身邊的夥伴。

五、教學方法

教學中我採用小組合作交流,以朗讀促理解的方法,讓學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能夠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出自己的感悟。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孩子們已經預習本課,瞭解大意,通過查字典、問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初步理解它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增強獨立性,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有利於深入瞭解課文內容,當堂鞏固知識。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直接出示課題《夥伴》,(板書:夥伴)。

今天我們來學習《夥伴》,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有什麼發現?(學生會說都有“單人旁”),老師再接着問,與什麼有關呢?(學生會說與人有關),你們知道什麼是夥伴嗎?(學生可能會說夥伴就是朋友,就是在一起玩的人)通過這樣的交流,既滲透了漢字教學,又瞭解學生對夥伴的理解程度,爲下面的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環節:自讀課文、深入理解

(1)在預習的基礎上小組內檢查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字詞。聯繫上下文理解、查字典、小組合作解釋、師生共同理解等等,利用多種學習方法有效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2)接着檢查認讀情況,首先出示3個句子,然後出示8個詞,最後出示9個字,分別採用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齊讀、自由讀等多種形式鞏固學生的認讀,爲下面的學習掃清障礙。

(3)指名讀課文。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這篇課文講了幾個人物之間的幾件事?”的問題指導學生從兩方面把握故事:一是護林人馬哈多和獵狗救助烏鴉;二是烏鴉和獵人救助獵狗。(板書:馬哈多、獵狗、烏鴉)

這裏的問題還隱含了獵人與獵狗、烏鴉之間的平等與真情。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感悟文本,體會真情。

(1)在學生掃清字詞障礙並對課文主要內容有較好把握的基礎上,出示本課中心問題:“讀一讀,說一說:從哪些地方看出他們是夥伴?是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體會到的,先用“——”畫一畫,並把自己的理解、想法、感受寫在旁邊,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在這個環節中,我鼓勵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並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學與小組合作,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只在學生有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指導,保證學生自我思考和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充分體現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圍繞中心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2)學生彙報交流討論結果。在引導學生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進行感悟。(讀幻燈片)

比如:通過“馬哈多和獵狗外出護林,烏鴉就守在家裏,護林回來,烏鴉‘哇哇’地叫着迎接他們”感受三個夥伴在一起和諧幸福的生活。

通過重點語句“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得了大病”等,來讓學生感悟馬哈多對獵狗的關心和牽掛,(板書:牽掛)。從“焦急不安”中可以看出他們三個誰也離不開誰,都把自己的夥伴裝在心裏

(本環節設計的目的是,挖掘重點詞語、句子進行感情滲透,讓學生體會夥伴在一起的快樂,及夥伴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

(3)當學生談到“獵狗,你究竟在哪裏呀?”時,同時出示:“烏鴉叼着肉在前面飛,馬哈多緊緊的在後面追。他要去看個究竟。”在這設計了多義詞的教學,讓學生說一說“究竟”一詞在兩個句子中的不同意思。可以通過換詞的辦法,讓學生弄清楚第一個究竟是“到底”的意思,第二個究竟是“怎麼回事”的意思,初步感知多義詞。

原來,可愛的獵狗掉進枯井,井太深,爬不出來。烏鴉怕它餓死,就一次一次地給它送食物。(體會到烏鴉爲救獵狗不辭辛勞地在家與枯井間奔波,正是在烏鴉的關愛下,獵狗才活了下來,也可以說是愛心使獵狗獲得了新生,從中可以看出烏鴉對夥伴的關心,愛護。)(板書:關愛)。

(對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通過朗讀將理解深化。)

(4)馬哈多看着她的兩個好夥伴,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全班齊讀最後一段,體會馬哈多爲什麼流下淚水?

(是爲獵狗失而復得而流下的欣喜的淚,是看到兩個好夥伴和睦相處、互相關愛而流下的激動的淚,是爲三個夥伴又可以在一起富有詩意的生活而流下的欣慰的淚。)

(5)第一課時結束後,我會佈置一個這樣的作業:請小組內的同學分工合作將這個故事排演成課本劇。這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興趣,排演課本劇的過程就是對課文內容再理解的過程。

第二課時:

第四環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請幾個小組展示課本劇,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生生間的評價,更要滲透“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

第五環節:結合實際,體驗感情

(1)從課文故事引發開去,理解“夥伴”的含義。“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後,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夥伴呢?請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學生的理解從學習本課之前“在一起玩就是好朋友”的層面將上升到“夥伴應該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能夠和諧相處,在一起很幸福”的層面。(板書:互相幫助)緊接着請學生以“夥伴是”進行寫話練習。這樣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及寫作能力,又幫助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夥伴之間的相互關心和彼此牽掛,珍惜夥伴之間的情意,與夥伴友好相處。)(板書:彼此關心)

(2)我認爲教師的教學決不能“就課論課”,而應該站到真正爲學生的成長負責的高度。所以我會引導學生思考“作爲朋友,你爲你的夥伴做過些什麼?”幫助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學會和夥伴和睦相處,彼此關心,互相幫助。

交朋友是學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雨果曾說過“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但有句名言說的好“僞裝的朋友要比兇惡的敵人更壞”,所以文章學到這,爲了昇華主題引起孩子們的思索,我會給學生出示《農夫與蛇》的故事,讓學生閱讀後再來談一談在生活中應該如何交朋友。(出示圖片)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將文本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昇華文本內涵,使學生學會思辨,懂得人與人之間既有像馬哈多、獵狗、烏鴉一樣真心關懷對方的真情,但如果交友不慎也會遇到像蛇一樣對幫助自己的人反咬一口的人。所以交朋友應該睜大明亮的眼睛,交益友而非損友。)

第六環節:鞏固練習

本課出現了多義詞,瞭解多義詞能幫助我們更準確的理解文章和表達情感,所以在此環節我設計了兩個練習。首先出示兩組句子,讓學生通過反覆讀感受“講究”、“麻煩”兩個詞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接着加大難度請學生用“驕傲”的不同意思各說一句話。這個練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中完成,讓孩子們的思維在與同伴們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第七環節: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在識記生字時,重點指導“巡” “邏”兩個字,我會問學生這兩個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學生會說都有走之旁)再問走之旁與什麼有關?(走之旁是由“走”字變化而來的,因此與行走有關)。接着問這兩個字是什麼結構?(學生會說半包圍結構)因此在書寫時要先裏後外,再指導筆順筆畫。

以上就是我對《夥伴》這篇文章的說課。蕭伯納曾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人仍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人就有了兩種思想。”所以,希望各位領導、老師能提出寶貴建議,因爲我渴望有像您一樣的良師益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