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88頁的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練地進行口算.

(2)使學生加深對11~20各數的認識,滲透加減法的關係,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11——20各數的組成,正確地計算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口算道理,熟練計算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

二、說教學程序

(一)、複習舊知

1、口算開火車,複習1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

2、看圖寫算式,複習用一幅圖片寫出四道算式。

3、填空複習11——20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二)、新授

1、教學例5

(1)出示十三根小棒圖,看圖片寫算式,並說一說各個算式求的是什麼。

(2)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算理。

2、教學例6

(1)出示11根小棒,再出示2跟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該怎樣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2)在計數器上演示11+2=13的過程。強調2要加到個位上去,強調十位上的一表示一個十,個位上的一表示一個一。

(3)演示從13根小棒中去掉2根小棒,還剩多少根小棒?該怎樣列算式?用自己的小棒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4)請學生上臺演示13—2=11的過程。使學生理解算理。

(5)學習加法和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並簡單介紹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三)、鞏固練習。

1、老師任意指算式,學生說出該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看圖片列算式。

3、做練習十五的第1——5題。

(四)、全課總結。

三、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探索發現法

培養學生的探索學習能力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標。用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小棒和撥計數器等方法,使學生探索發現計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

2、示範法

教授例5時,教師起示範作用,使學生理解並明白2要和單根的一根小棒合併到一起。那麼在教授例6時,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動手擺一擺了。

3、實際操作法

爲了學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採用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小棒,更好的直觀的理解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算理。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二)學法:新課標指出,教學應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我們的教學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本節課要讓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是:學會通過觀察、操作,知道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練地進行口算.會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探索的能力。

四、說練習作業安排和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練習安排的是教科書第88頁的做一做和練習十五的第1—5題。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是例5和例6的小棒圖和相應的加法減法算式。這樣安排突出重點,簡單大方。

五、本課自評

本節課在進行公開課之前我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並得到了數學教研組長賈老師的精心指導,因此整節課上下來,自己比較滿意,

其他老師也反應和上節公開課相比有了很明顯的進步。

本節課在教學環節上分爲複習、新授和鞏固練習三大部分。教學各個環節安排恰當。

在教授例5:10+3=13、3+10=13、13—10=3、13—3=10時,特別將算式後面的答案擦去,並提問:

10+3,10、3分別表示什麼?這樣列式求什麼?

3+10,3、10分別表示什麼?這樣列式求什麼?

13—3,13、3分別表示什麼?這樣列式求什麼?

13—10,13、10分別表示什麼?這樣列式求什麼?

使學生明白一幅圖片能列四道算式的算理。

在教授例6時,特別採用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小棒和動手在計數器上撥一撥,使學生明白2要加到個位上去,和原來的一個一合起來一共是3個一。使學生明白算理。

在鞏固練習時,出示8個寫有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算式的動物圖片,讓學生小動物找朋友。寓教於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學習興趣濃厚,這樣安排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本節課通過自我反思和其他教師的指點,發現還有一些地方有待改進:

1、在做練習時,應該讓學生先不要拿筆,聽老師講完注意事項之後,再讓學生拿出筆來動手練習更合理。否則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拿出筆來,會有部分學生存在不聽講的現象。

2、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的動作不夠乾脆利索,應改進。

3、在講解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時,應適當的講解減法算式中被減數和減數的區別。

本節課經過衆位經驗豐富的教師的點評,使我獲益匪淺。在此感謝!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叫xxx,來自xxx,我說課的題目是《挫折面前也從容》。我準備從七個方面來說。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七年思想品德下冊第三單元第五課第二框。初中階段是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困難、戰勝挫折的堅強意志品質,是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框主要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挫折並學會正確運用戰勝挫折的方法,是第五課的落腳點,併爲第六課做好了鋪墊。

二、根據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爲本框應完成如下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懂得挫折能夠磨練意志,增長才幹。

2、知道戰勝挫折的方法。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設計活動,學生參與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2、運用戰勝挫折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調適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在挫折中學習和探索智慧的熱情。

2、善於用名人英雄模範人物、先進人物戰勝挫折的事蹟激勵自己。

三、爲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確定如下重點和難點。

由於學生生活閱歷淺、不能全面地看待生活中出現的困難和挫折,他們可能片面地認爲挫折只會給人帶來痛苦和磨難,沒有看到挫折對人格發展和智力的開發起激發和促進作用。因此,我將“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一內容確定爲難點,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後,渴望戰勝挫折,但不知道正確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一些方法,將有助於應對挫折,因此將“應對挫折的有效方法”確定爲重點。

四、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依據教學要從學生經驗和知識的水平出發的教學規律,我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活動探究法、師生對話法、注重差別教育。

五、教學中要重視教學方法,更應重視學法。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我主要引導學生對比思考、自主探究、分析歸納、總結反思,努力營造一種和諧、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主導作用。

六、教學過程設計五個環節:

1.導入新課:(2—3分鐘)

2.講授新課:( 35分鐘 )

3.課堂小結:(2—3分鐘)

4.課堂練習:( 5分鐘 )

5.課後實踐:學生填寫“應對挫折的計劃”表

具體如下:

1、導入新課:根據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的特點,我選擇了用聽故事猜故事結果導入。聽聰明的驢,猜

2、講授新課:在講授新課之前,提出兩個問題,遭遇挫折是利是弊?怎樣戰勝挫折?並板書,讓學生帶着這兩個問題來學習。

首先是第一目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一難點的學習,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對比思考”通過介紹向日葵的作者梵高的生平與觀看《千手觀音》的視頻後,讓學生對比思考,同樣遇到挫折結果是否一樣,這說明?讓學生在對比思考中自主形成知識,認識到挫折的雙重性,學會全面認識挫折。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項活動“閱讀思考”,閱讀P65“小丹的故事” 、P66 “林肯的人生”思考這兩個事例說明了什麼道理?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挫折的積極作用,認識到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第三項活動“探尋成功者的足跡”,讓學生尋找列舉身邊或古今中外戰勝挫折最後獲得成功的名人。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並激發學生戰勝挫折的渴望。

提出第二問題,那麼要怎麼戰勝挫折呢?要戰勝挫折就必須掌握應對挫折的有效方法,從而導入第二目的學習。爲了突出這一重點,從學生以有經驗出發,設計兩個活動。第一個“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分組討論“戰勝挫折,我有方法”,一人負責紀錄,小組代表發言,看哪一組方法最多、最有效。第二項活動“幫幫他們---我的煩惱困惑 ” 煩惱困惑來自課前無記名調查,設計這一活動是對前一個活動的補充,主要考慮到一小部分同學比較內向,羞於發言,或有些困難羞於開口。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兩個活動基礎上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出應對挫折的有效方法。此時不忘肯定學生提出的不同於書上的一些有效方法。

3、課堂小結:先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既可以鍛鍊學生的總結反思的能力,又可以反饋教學成果。在此基礎上再師生一起進行課堂小結。

4、課堂練習: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5、課後實踐:制定一份應對挫折的計劃,目的是將課堂內的知識引申到課外,落實到行動中去。

最後,師生一起欣賞或合唱《陽光總在風雨後》,在音樂中感受陽光總在風雨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激勵學生不要害怕挫折,勇敢接受挫折的洗禮。

七、教學預測:

第一目“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玉汝於成”這一成語較少用,學生可能較陌生,爲準確理解挫折的雙重性,課前先佈置學生查找其含義。

“我的煩惱困惑”這一活動中有部分內向的同學可能不敢發言,或有些困難羞於開口,因此在課前做無記名調查,課上提出一起解決實際問題。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請大家批評指教,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保修》是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主讀課文。該單元以“當代視線”爲主題,即當代生活的所見所聞,介紹當代的科學知識、當代的生活方式等。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說,它有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尾,這個結尾是一種幽默,是一種諷刺。文章通過畫家購買推銷員的一系列產品帶來的無限煩惱,最後又回到當初的禿腦袋的故事,揭露了社會上存在的欺詐現象。結合新課標要求和課文特點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小說知識,掌握作者文學常識。

2.把握文章的情節結構,初步領會本文的主題。

過程與方法:

分角色朗讀、討論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商業欺詐的本質,正確認識和對待生活 。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情節結構,領會本文的主題。

教學難點 :理解商業欺詐的本質,正確認識和對待生活。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討論法、講解分析法

教學時數:兩教時

二、說學情 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說,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作者的筆法又很幽默,結局出人意料,“喜劇性”效果,諷刺強烈,能夠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小說的情節結構學生很容易理清,但作者的寫作意圖,即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思考,加深對主題的認識。

三、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分角色朗讀。指名兩個學生,一爲畫家,一爲推銷員,摹擬其語氣朗讀課文中的對話部分,體會其中的幽默。

2.討論探究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學生在討論、回答中學習本課,加深對本文主題的認識。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並展示本文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說的常識,掌握作者文學常識。

2.把握文章的情節結構,初步領會本文的主題。

二、介紹小說常識及本文體裁

1.分類、三要素、情節

2. 微型小說(《配套練習》18頁)

三、簡介作者(《配套練習》18頁)

星新一(1926~1997)日本小說家,生於東京的一個科學世家,日本科幻界奇才,以創作精巧別緻,富有哲理的“微型小說”聞名於世。他的作品於80年代大量翻譯引進臺灣,帶動國內“極短篇”的製作風氣。在他完成1001則極短篇小說後宣佈停筆。1956年爲逃避生意上的失意加入飛碟研究會。

除了科幻作品外,他還寫了大量推理小說、幽默小說、散文及隨筆。1976年他榮獲日本推理小說家協會大獎。在科幻方面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有撒旦的天國》《最後的地球人》《未來伊索寓言》,長篇小說《聲網》《夢魔的標靶》等。

四、檢查預習,理清故事情節。

1、本文的兩個人物分別是誰?

2、本文中年輕推銷員分別向畫家推銷了哪些東西?結局怎樣?

3、概括本文故事情節。

五、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模擬人物語氣,體會其中的幽默)

六、分組討論:

1.讀完全文,你覺得作者是在揭露什麼?歸納主題。

(本文通過畫家購買推銷員的一系列產品帶來得無限煩惱,最後又回到當初的禿腦袋的故事,揭露了社會上存在的欺詐現象。)

2.推銷員欺詐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善於揣摩別人的心理

利用對方的虛榮心

巧言善辯

3.本文畫家花了大筆錢,最後還是回到當初的禿腦袋。課文這樣寫,除了揭露商業欺詐外,還有什麼意圖(嘲諷人性的哪些弱點)?讀後你得到了什麼啓示?(可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多角度理解主題:

學生討論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教師小結。

七、課堂小結。

八、作業:課後題。

說課稿 篇4

《春到梅花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的內容,本單元共有五篇課文,按照內容的由易到難順序排列。這五篇課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風光,語句優美而生動。不斷向上的春筍、調皮的雨點、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熱鬧的梅花山、美麗的大草原,或讓我們永存記憶,或讓我們流連忘返。五篇課文就像一根紅線串連的五顆璀璨的珍珠,這根紅線就是“春天”,我們可以把這組課文稱之爲春光篇。本課記敘了早春時節梅花山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和人們遊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從整個小學階段來看,這讓學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象,激發他們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按計劃需要兩課時完成,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認識四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開的美麗景象和遊人觀賞梅花的盛況,激發他們熱愛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則是讓學生感受梅花山的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本班孩子大多數對梅花山還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孩子還不認識梅花,針對這一情況,我需要藉助大量圖片,緊扣課文詞句,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畫面,讓他們置身於梅花山中,入情入景,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感悟意境美,培養其語感。

本課我的課堂將通過聯繫生活,興趣導入;遊戲激趣,初讀課文;入景入情,精讀感悟;自主學習,識寫生字;個性作業,拓展延伸五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一、聯繫生活,興趣導入

語文學習與認識生活是緊密聯繫的,梅花山就在南京市,爲了拉近課本與孩子生活的距離,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教學伊始,我便問:“在南京有一座山,每當春天來臨,山上便開滿梅花,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座山的名字嗎?”學生自然會說出梅花山,我便相機板書,接着,由於本單元都和春天有關,爲了讓孩子們有一個系統的概念,我用“春姑娘”將舊知與新知串聯:“春姑娘喚醒了春筍和小池塘後又來到了梅花山,喚醒了山上的梅花,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4課(幻燈出示:春到梅花山)。

 二、入景入情,精讀感悟

本文共有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早春梅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本課的重點是感受第一段的梅花開放時的動人景象。在第一段的教學裏,我帶着孩子們當遊客,由遠及近的去觀察梅花。讓孩子們邊讀邊想,邊談感受。由遠處看去滿山的梅花,突出梅花開得早,開得多;走近一些放大鏡頭,讓孩子們感受梅花盛開的樣子,通過想象,再通過朗讀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直觀的圖片再現,讓孩子們看到如“片片彩雲”般的梅花樹。最後站在梅花樹下,讓孩子們仔細去看那“一朵一朵的美花”並出示一幅單朵梅花圖,讓孩子們去說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晶瑩透亮”這一詞在直觀的圖中就能被學生所理解,並不需要做過多空洞的講解。然後讓孩子們再次誦讀這段,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景象,讓學生整體感受梅花的形、色、質、味,從而用朗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第二段寫休息日人們到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從“一到休息日,……海洋。”一句讓孩子們讀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扣住“涌動”、“人流”結合插圖,想象大街上人多時的情景,讓學生直觀感受,“歡樂的海洋”是對梅花山花海人潮熱流場面的生動比喻,我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體驗。

 三、自主學習,識寫生字

本文教學兩課時,每課我將預留十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寫字,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交流如何記憶字形,我只從旁點撥和指導。記憶後通過小遊戲及時鞏固字形。這個時候考慮到學生都學得有些疲勞,我會讓他們做一做寫字操,隨後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讓他們在一個安靜的氣氛中專心寫字。我巡視指導,投影優秀字做激勵。

綜上所述,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板書,更好的幫助學生疏通理解本課。

板書設計

梅花(美) 看花人(多)

歡樂的海洋

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方寸之間》,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

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一、 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三單元課程,是繼《黑白世界》一課的拓展學習課程,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爲主,並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教材從篆刻的基本樣式、寫刻印的基本步驟、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紹了篆刻這門傳統藝術,目的是使學生對篆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在欣賞學習和動手嘗試中感受中國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特殊魅力。

2、教學目標 :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強調印章在繪畫作品中的作用與篆刻章法中虛實、疏密關係以及空白的運用和中國的傳統書畫藝術的共同之處做出提示,引發學生對傳統藝術共性的思考。在對篆刻工具、步驟有所把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和感受篆刻藝術的表現方法,提高學生對篆刻藝術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篆刻藝術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通過藉助簡化的篆刻練習方式,提高學生理解與運用篆刻佈局章法的基本表現能力。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篆刻藝術形式特點與刀法運用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能夠在嘗試治印的動手活動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B、能夠初步理解和運用篆刻章法的變化原則修改或者設計印稿。

(3)發展目標:

A、能夠從篆刻的學習和實踐中嘗試體會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藝術共性。

B|.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攻破這一重點,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的篆刻藝術作品,讓學生觀察,探究,總結等方法。

教學難點 :篆刻章法中虛實、疏密關係以及空白的運用。攻破這一難點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運用多媒體手段對篆刻藝術從篆刻的基本樣式、寫刻印的基本步驟、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紹了篆刻這門傳統藝術,目的是使學生對篆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教學活動圍繞嘗試治印的技能學習展開,安排兩個課時,通過動手實踐加深學生對篆刻藝術的體驗和了解。第一課時的教學引入首先可從強化學生的動手體驗入手,讓學生在動手篆刻過程中體驗篆刻的魅力,提高學生繼續深入學習的興趣。爲了降低學習難度,首先從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種積極可行的教學選擇。因爲肖形印對比文字印而言,不必過於在乎形的整齊與規範,更不必藉助文字工具書去查找那些對中學生來講比較艱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圖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於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每個學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對應的生肖圖像。試想一下,學生如果能夠親手刻出一枚屬於自己生肖的印章,會有一種怎樣的滿足與成就呀! 爲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先刻出一方屬於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後印在自己的書籍上,或者印在自己製作的精美小書籤上。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展示書籍,把這些自己製作的小書籤作爲獎勵學生的小禮物,告訴學生:誰的作業完成得好,老師就把自己的書籤給誰留作紀念。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三、說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嘗試在印稿上石這個步驟中的兩種方式,教學實踐證明:“直接反寫”的效果較好。肖形印沒有正反的明顯區別,爲學生練習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鐫刻的方式有兩種選擇,實踐證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於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證。在學生初次嘗試鐫刻肖形印的練習中,提倡首先統一使用切刀法。爲了保證刻制的安全與簡便,嘗試刻制活動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選擇石膏材料。本課時的另一個學習內容是欣賞篆刻作品。引導學生在嘗試和體驗的基礎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結合不同的內容和形式交談感受。注意引導學生聯繫印面文字內容所表達的意境體會筆畫線條產生的視覺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在欣賞與體驗環節後,學生根據自己喜好自由選擇名章、閒章威者肖形章進行正式的臨刻。因爲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嘗試作爲鋪墊,“活動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強。在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礎上,此時可以考慮選擇石材作爲雕刻的材料,幫助學生更加深入體驗篆刻工具與材料的特性。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四、說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刀法嘗試)——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親手刻出一枚屬於自己生肖的印章)

互動>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活動中,利用篆刻教學的影像資料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重點

欣賞一些古今優秀的篆刻藝術作品,,爲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介紹篆刻方法步驟

從篆刻的基本樣式、寫刻印稿的基本步驟、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紹,使學生對篆刻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學習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課有差異也有相似之處,可以相互借鑑、拓展。尤其是木刻刀具與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如:切刀法、衝刀法、寫印稿等。

3、構思立意,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 爲了降低學習難度,首先從肖形印的刻制入手。因爲肖形印對比文字印而言,不必過於在乎形的整齊與規範,更不必藉助文字工具書去查找那些對中學生來講比較艱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圖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於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課件中所播放的篆刻圖片選擇幾張有代表性的進行分析講解,同時選擇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肖形印, 直接讓學生觀察、模仿、探究、創造。

4、課堂練習

教育家弗賴登塔說:“學習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運用是我們的目的,最後,播放輕音樂,讓學生

根據自己喜好自由選擇名章、閒章威者肖形章進行正式的臨刻。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及時給予技術示範和輔導,隨時展示製作過程中的學生作業,及時做出評價,對學生作業的不同步驟的表現進行糾正或鼓勵。

5、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五、說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篆刻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